目的:评估雾化吸入给药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生物活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抑制法检测rhIFN-α2b的生物活性,通过比较雾化前后rhIFN-α2b生物活性的变化分析空气射流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目的:评估雾化吸入给药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生物活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抑制法检测rhIFN-α2b的生物活性,通过比较雾化前后rhIFN-α2b生物活性的变化分析空气射流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干扰素分子结构的改变。结果:雾化给药不会造成rhIFN-α2b蛋白质肽键断裂,但是空气射流会造成二硫键断裂,断裂比例与雾化前rhIFN-α2b浓度有关,600万IU/m L、300万IU/m L和100万IU/m L rhIFN-α2b雾化后纯度分别为82.9%、90.1%和94.9%。600万IU/m L rhIFN-α2b溶液雾化后17.1%的rhIFN-α2b分子出现二硫键的断裂,其中0.5%的rhIFN-α2b分子出现双二硫键断裂,雾化后喷雾壶内未完全汽化的剩余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8.2%,雾化后收集的凝集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6.1%。结论:rhIFN-α2b能以雾化状态稳定传输给药,生物活性基本保留。雾化后绝大部分rhIFN-α2b分子结构保持完整,少数分子出现单个或双二硫键断裂,为了尽量减少rhIFN-α2b分子的损耗,临床上雾化吸入rhIFN-α2b的浓度不应超过100万IU/m L。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溶入5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ivgtt,bid;雾化吸入组患儿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每次吸入15min,bi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吸痰次数、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78.33%),p(O_2)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静脉滴注组,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氧疗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静脉滴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p(CO_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雾化吸入给药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生物活性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抑制法检测rhIFN-α2b的生物活性,通过比较雾化前后rhIFN-α2b生物活性的变化分析空气射流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干扰素分子结构的改变。结果:雾化给药不会造成rhIFN-α2b蛋白质肽键断裂,但是空气射流会造成二硫键断裂,断裂比例与雾化前rhIFN-α2b浓度有关,600万IU/m L、300万IU/m L和100万IU/m L rhIFN-α2b雾化后纯度分别为82.9%、90.1%和94.9%。600万IU/m L rhIFN-α2b溶液雾化后17.1%的rhIFN-α2b分子出现二硫键的断裂,其中0.5%的rhIFN-α2b分子出现双二硫键断裂,雾化后喷雾壶内未完全汽化的剩余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8.2%,雾化后收集的凝集液中rhIFN-α2b的生物活性保留率为96.1%。结论:rhIFN-α2b能以雾化状态稳定传输给药,生物活性基本保留。雾化后绝大部分rhIFN-α2b分子结构保持完整,少数分子出现单个或双二硫键断裂,为了尽量减少rhIFN-α2b分子的损耗,临床上雾化吸入rhIFN-α2b的浓度不应超过100万IU/m L。
文摘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溶入5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中,ivgtt,bid;雾化吸入组患儿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每次吸入15min,bi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吸痰次数、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78.33%),p(O_2)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静脉滴注组,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氧疗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静脉滴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p(CO_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