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东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1
1
作者 付岚 江源 +1 位作者 刘琦 侯兆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2-1511,共10页
为系统评价中国华南地区东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基于96个大型底栖动物样点(16个参照点和80个受损点)数据,对24个底栖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 为系统评价中国华南地区东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基于96个大型底栖动物样点(16个参照点和80个受损点)数据,对24个底栖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双翅目分类单元数、寡毛类个体百分比、撕食者个体百分比、BMWP分数、ASPT分数构成东江流域的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B-IBI值,并依据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健康评价标准:B-IBI>4.78为极好,3.04<B-IBI≤4.78为好,2.17<B-IBI≤3.04为一般,1.80<B-IBI≤2.17为差,B-IBI≤1.80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96个采样点中4个为"极好";17个为"好";21个为"一般";24个为"差";30个为"极差"。综合来看,整个流域B-IBI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规律性较强,"极好"和"好"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山地源头溪流和支流;"一般"级别样点在全流域均有分布;"差"和"极差"样点主要集中在下游高度城市化的平原区及河网区。健康等级差异变化基本呈现为由源头溪流类型—山地丘陵过渡类型—平原河流类型逐渐变差的趋势特征。B-IBI值与坡度呈线性相关关系(R^2=0.22,P=0.000 5);与海拔(R^2=0.36,P=0.007)、城市覆盖比(R^2=0.23,P=0.000 7)、森林覆盖比(R^2=0.27,P=0.000 6)呈指数相关关系。B-IBI适用性较好,可作为东江流域水体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为东江流域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健康评价 大型底栖动物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BI在东江河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盛萧 黄小追 +2 位作者 徐海升 邓培雁 王旭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B-IBI≥3.87为健康;2.90≤B-IBI<3.87为亚健康;1.93≤B-IBI<2.90为一般;0.97≤B-IBI<1.93为差;B-IBI<0.97为极差.运用构建的B-IBI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全流域24个样点中达到"健康"和"亚健康"水平的占29.2%,"一般"占29.2%,"差"和"极差"占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东江 河流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8
3
作者 游清徽 刘玲玲 +5 位作者 方娜 阳文静 张华 李菊媛 吴燕平 齐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631-6641,共11页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鄱阳湖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军 周琼 +3 位作者 谢从新 李红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蔡林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9-966,共8页
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跨境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用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7月、8月、10月及2013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全流域设10个典型采样... 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跨境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用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7月、8月、10月及2013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全流域设10个典型采样点,进行4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从23个候选生物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额尔齐斯河B-IBI评价体系的参数,主要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和黏附者个体相对丰度.以参照点B-IBI的25%分位数作为健康评价标准来确定B-IBI的评价等级:B-IBI>2.04为极好,1.53<B-IBI≤2.04为好,1.02<B-IBI≤1.53为一般,0.51<B-IBI≤1.02为差,B-IBI≤0.51为极差.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处于健康状况极好或好的状态,3个采样点健康状况一般,1个采样点健康状况较差;各采样点B-IBI在不同月份变化各异.整体来看,额尔齐斯河的水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局部河段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基于B-IBI的健康评价结果与其他生物指数〔Chandler计分制生物指数、BMWP(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分数系统分值〕评价结果相一致,表明所构建的B-IBI评价指标与标准对额尔齐斯河的健康状况评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作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体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 健康评价 额尔齐斯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景观类型及配置对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海萍 武大勇 +2 位作者 王赵明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237-6249,共13页
通过对滦河流域66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和生境指标监测,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和13种景观指数构建,探讨了不同景观指数对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的解释能力。景观指数类型包括流域及欧式距离缓冲区土地利用百分比、水流路径... 通过对滦河流域66个河段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和生境指标监测,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和13种景观指数构建,探讨了不同景观指数对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的解释能力。景观指数类型包括流域及欧式距离缓冲区土地利用百分比、水流路径缓冲区土地利用百分比、局部区域土地利用百分比和基于水流路径的反距离权重指数。基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根据调整R2(Square of the coefficient)来判断不同指数的解释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流路径的反距离权重指数对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的解释能力最好,其次为基于水流路径的缓冲区和局部区域的土地利用百分比指数,全流域及欧氏距离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百分比解释能力最差。农田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最重要的景观类型,距离河流越近的农田对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的影响越大,因此流域及河岸带农田的控制和管理对于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类型 景观配置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镇 张岩 +1 位作者 袁建平 卢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101,共6页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展望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我国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流域管理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单一生物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评估参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以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思思 尚光霞 +3 位作者 高欣 孔维静 夏会娟 丁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9-566,共8页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在国际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应用广泛,但需要结合各流域生态环境特征分别构建。以辽河流域为例,以流域99个点位水生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水质和生境质量作为参照点与受损点筛选标准,通过分布范围检验、...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在国际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应用广泛,但需要结合各流域生态环境特征分别构建。以辽河流域为例,以流域99个点位水生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水质和生境质量作为参照点与受损点筛选标准,通过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检验和冗余性检验获得B-IBI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进行核心参数标准化,等权求和计算B-IBI得分,最终构建适用于辽河流域的B-IBI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包含74个分类单元,以昆虫纲为主(占总分类单元数的81.1%),个体数量最优势物种为缺尾高原纹石蛾(Hydropsyche kozhantschikovi);经筛选获得5个参照点和6个受损点,从28个备选参数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端足目+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直接收集者相对丰度、黏附者分类单元数、Pielou均匀度指数6个核心参数用于计算B-IBI;B-IBI评价发现,调查时段的数据集中,4个点位处于健康等级,15个点位为亚健康等级,25个点位为一般等级,41个点位为差等级,14个点位为极差等级,流域水生态健康整体水平较差,超过1/2河段存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退化现象。检验分析发现,B-IBI对水质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且能有效区分出受损河段,表明B-IBI评价体系能准确表征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建议今后管理中作为辽河流域生物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水生态健康 生物完整性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符河生态修复目标及方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红珍 贾金生 +2 位作者 王芳 殷峻暹 傅小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分析济南市玉符河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样点调查方法,寻找玉符河生态水文规律,提出玉符河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方案,建议在玉符河生态恢复过程中进行长期的水文与生物监测,注重本底资料的完善与积累,以便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符河 生态修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水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太湖流域底栖动物监测与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珂 张丽娟 +5 位作者 张伟 张翔 陈桥 杨江华 张咏 张效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主要目标生物类群之一。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通量、精准性、标准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该方法在我国尚未有流域尺度的应用先例,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对生态环境健康... 大型底栖动物是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主要目标生物类群之一。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监测的通量、精准性、标准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该方法在我国尚未有流域尺度的应用先例,其结果的可靠性和对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性有待检验。率先将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用于太湖流域65个点位的底栖动物监测和流域生态健康评价,并与同步进行的形态学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环境DNA方法能检出更多的底栖动物类群,在科、属、种水平上检出的分类单元数分别是形态学监测结果的106%、132%、155%;②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形态学监测结果中的优势物种,检出的科级、属级分类阶元能够覆盖形态学监测结果中90%以上的生物量和个体数,同时包含60%以上的物种数;③两种方法对同一物种的检出频次显著相关(R^(2)>0.7,P<0.0001),总体检出一致率达72.3%;④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方面,环境DNA方法与形态学方法的计算结果显著相关(R^(2)=0.235,P<0.0001),94%的点位的B-IBI等级划分误差在1级以内,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底栖动物完整性的流域空间格局描绘上高度重合。综上所述,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太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监测和评价中的整体应用结果表明,环境DNA监测方法结果可靠,将其进一步规模化应用有望显著提高我国水生态系统生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生态健康评价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太湖流域 生物监测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洱海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四坤 吕兴菊 +4 位作者 高登成 张葵东 吴俊燕 张晓可 崔永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188,共8页
为了解洱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该研究于2021年3月、6月、9月和12月对洱海11个断面共27个采样点开展为期1年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洱海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IBI)体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底栖动物56属种,隶属4... 为了解洱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该研究于2021年3月、6月、9月和12月对洱海11个断面共27个采样点开展为期1年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洱海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B-IBI)体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底栖动物56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54属。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相关性分析等筛选,得出由总分类单元数、摇蚊类个体数百分比和BMWP指数3个核心参数组成的洱海B-IBI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将洱海健康状况按评分分为5个等级:>2.61为健康,2.10~2.61为亚健康,1.82~2.10为一般,1.42~1.82为差,<1.42为极差。结果表明,2021年洱海整体健康状况评价结果为一般。其中,有5个点处于健康状态,占18.5%;6个点处于亚健康状态,占22.2%;5个点处于一般状态,占18.5%;9个点处于差状态,占比33.3%;2个点处于极差状态,占比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底栖动物 b-ibi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京津冀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翠婷 郎琪 +2 位作者 雷坤 程全国 李秀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307-313,共7页
根据2020年秋季京津冀区域水生态和水质调查情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特征,并构建了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流受干扰程度较严重,丰、平水期QHEI评分在39~80... 根据2020年秋季京津冀区域水生态和水质调查情况,分析了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及水生态特征,并构建了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流受干扰程度较严重,丰、平水期QHEI评分在39~80分之间,生物栖息地质量较差;永定河京津冀段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较差且存在空间差异性,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6纲34种,其中腹足纲最多,占44.12%,其次是昆虫纲,占35.29%;丰富度指数和物种数区域性差异显著,在上游和下游数值差异较大.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段水生态健康状况不佳,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评价结果为“健康”与“较好”比例仅占33.3%,其中官厅山峡段和桑干河段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洋河段和平原段健康状况较差,亟需开展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特征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河流健康评价 永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成都段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欧阳莉莉 韩迁 +1 位作者 何鑫 贾滨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54-1662,共9页
为探索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岷江(成都段)部分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水质、生境、浮游藻类、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分类单元数、EPT百分比、优势分类单元百分比、双翅目百分比6个指标... 为探索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岷江(成都段)部分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水质、生境、浮游藻类、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分类单元数、EPT百分比、优势分类单元百分比、双翅目百分比6个指标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与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进行对比,以验证B-IBI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B-IBI评价23个河流样点中,5个健康,1个亚健康,5个一般,2个差,10个很差;②相同区域的B-IBI和WQI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IBI更能全面地反映河流生物学质量;③基于B-IBI评价的若干不同城市河流健康状况,均在远离城市的上游区域相对较好,人口集中区域相对较差.研究显示,B-IBI用于岷江成都段河流健康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成都段)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昌明 黄晓霞 和克俭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0年第3期63-69,共7页
把边江流经区域生境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其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于云南和下游国家越南意义重大。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可为流域的水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在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取... 把边江流经区域生境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其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于云南和下游国家越南意义重大。基于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可为流域的水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在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生物完整性指数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作为评价方法,通过指标数值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与冗余分析,从27个备选指标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改进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百分比、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个体百分比、刮食者个体百分比、BMWP指数共8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体系,用比值法计算得出各采样点B-IBI分值,根据分位值法确定把边江流域的B-IBI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显示:(1)把边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好,37个采样点中健康等级占5.41%,亚健康等级占比29.73%,一般等级占24.32%,差为21.62%,极差占18.92%;(2)从空间分布看,源头和中段(源头—把边乡)河流状况较好,把边乡以下河段健康状况整体变差。支流整体优于干流,非城镇周围优于城镇周围。(3)运用B-IBI指数对把边江河流生态健康的整体评价,参照点普遍优于干扰点,结果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用性,对河流水生态的分区分段保护与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生态系统 底栖生物多样性 把边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干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彬彬 李光锦 +2 位作者 丰茂成 陈宇炜 涂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30-36,41,共8页
构建河流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是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根据2018-2019年期间在赣江干流1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鉴定出赣江干流底栖动物分为3门6纲13科共24种属,其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铜锈环棱螺、苏氏尾鳃蚓... 构建河流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是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根据2018-2019年期间在赣江干流1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鉴定出赣江干流底栖动物分为3门6纲13科共24种属,其中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铜锈环棱螺、苏氏尾鳃蚓和大沼螺。通过对18个候选生物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总生物量、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的生物量百分组成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然后采用比值法统一生物参数的量纲,累加各生物参数分值得到B-IBI指数值。赣江干流的健康评价标准由B-IBI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结果表明:赣江干流12个采样点中的4个为健康,1个为亚健康,1个为一般,其余6个断面的健康状况均处于差或者极差状态,赣江干流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一般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b-ibi指数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赣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常州武南区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海燕 沈丽娟 +1 位作者 周崴 徐东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35-39,52,共6页
通过2018年对常州市武南区域26个点位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的调查及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该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南区域中部及京杭运河以北氮、磷污染严重。该区域共发现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7纲21目3... 通过2018年对常州市武南区域26个点位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的调查及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该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南区域中部及京杭运河以北氮、磷污染严重。该区域共发现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7纲21目36科62属,物种数和个体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性,耐污种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优势种。该区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以一般和中为主。B-IBI与TN、TP存在显著相关性,NH 3-N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氮、磷污染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提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健康评价 常州武南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长江口-杭州湾潮间带水生态状况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琰 吴阿娜 汤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5,共14页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流域水生态状况,所得结果对水环境管理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06年崇明东滩底栖动物监测数据为参照状态数据,利用长江口1991—2019年和杭州湾2004—2019年潮间带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流域水生态状况,所得结果对水环境管理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以2006年崇明东滩底栖动物监测数据为参照状态数据,利用长江口1991—2019年和杭州湾2004—2019年潮间带底栖动物监测数据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最终从56个候选指标中确定了6个核心指标:Marglef指数、软体动物相对多度、甲壳动物+多毛纲相对多度、ASPT、科级生物指数和捕食者相对多度。B-IBI评价结果显示:优秀等级样本有44个,良好等级72个,中等等级31个,较差等级7个,很差等级4个;杭州湾北岸水生态状况显著优于长江口南岸(P<0.05)。经验证,B-IBI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能够有效指示研究区域的水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水生态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生物评价指数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50
17
作者 耿世伟 渠晓东 +1 位作者 张远 林坤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81-2287,共7页
采用不同生物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结果往往有差异,如何识别各种生物指数的关系和适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比较了5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指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由... 采用不同生物指数评价河流健康,结果往往有差异,如何识别各种生物指数的关系和适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比较了5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指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健康等级划分标准差异,造成不同指数的健康评价等级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为活动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其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太子河流域中,BI指数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溶氧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这两类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FBI指数对酸污染和氨氮污染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ASPT指数与耗氧相关的水质指标有较强的负相关;B-IBI指数与总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较好指示氮污染,而且B-IBI指数与其他类型人为干扰活动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土地利用和水质污染也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综上所述,大型底栖动物BI指数和ASPT指数应该分别适用于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水化学指标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而B-IBI可用于评估多种类型人为干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bMWP指数 ASPT指数 bI指数 FbI指数 b-ibi指数 河流健康
原文传递
寒温带山区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以呼玛河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窦乾明 王慧博 +5 位作者 宋聃 都雪 王乐 黄晓丽 赵晨 霍堂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40-2048,共9页
根据呼玛河25个采样点(9个参照点,16个干扰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数据,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寒温带山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基于27个生物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由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EP... 根据呼玛河25个采样点(9个参照点,16个干扰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数据,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寒温带山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基于27个生物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由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EPT个体相对丰度(Ephemeroptera、Plecoptera、Trichoptera,EPT)、敏感类群个体相对丰度、BI指数(biotic index)和撕食者个体相对丰度构成B-IBI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指标量纲,基于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值作为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25个采样点中8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6个为一般,2个为较差,1个为极差。B-IBI体系表明:呼玛河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其中干流健康状况从优至劣依次为上游、中游、下游;各支流中干部河、瓦拉干河、大西鲁嘎河、奥库萨卡埃河和西里尼西河处于健康状态,塔河、小西鲁嘎河和倭勒根河处于亚健康状态,穆五鲁河和曼拉开河处于一般状态,海莱河和塔哈河处于较差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值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B-IBI体系对环境因子具有较高的解释度。以呼玛河为例建立的B-IBI体系适用于我国寒温带山区河流健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寒温带山区 健康评价 环境因子 呼玛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