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7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3种亚型基因的5位点SNP的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正祥 牛永红 +2 位作者 马厚勋 李章勇 殷跃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 :研究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 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方法 :用DNA提取试剂盒抽提 338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获得Beta -AR 3种亚型基因... 目的 :研究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 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方法 :用DNA提取试剂盒抽提 338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获得Beta -AR 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SNP基因型。结果 :分别获得了 338例受试者的Beta -AR 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中的每一位点的SNP基因型的自然分布特征。各位点的优势基因型为 :Beta2 -AR 4 9位的野生型纯合子Ser/Ser(70 % ) ,Betal-AR389位的野生型纯合子Arg/Arg(6 3% ) ,Beta2 -AR 16位的杂合子Arg/Gly(80 % ) ,Beta2 -AR 2 7位的杂合子 (Gln/Glu(5 0 % ) ,Beta3-AR 6 4位的野生型纯合子Trp/Trp(6 5 % )。 结论 :Beta -AR 3种亚型基因的 5位点中每位点的SNP基因型分布是非均匀的且各位点的分布特征是不同的 ,它是进一步研究其与功能和疾病的关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3种亚型基因的5位点SNP基因型的组合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正祥 牛永红 +2 位作者 马厚勋 李章勇 殷跃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用 DNA提取试剂盒抽提 338例受试者外周血 DNA,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技术获得 Beta- AR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 SNP基因型。用聚类分析技术获得了 338例受试者的 Beta- AR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 用 DNA提取试剂盒抽提 338例受试者外周血 DNA,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技术获得 Beta- AR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 SNP基因型。用聚类分析技术获得了 338例受试者的 Beta- AR3种亚型基因的 5个位点的 SNP基因型组合的自然分布特征 ,共发现了 6 7种组合类型。SNP基因型组合的自然分布的前 5位有 :(1) B1- AR S/ S4 9+B1- AR R/ R389+B2 - AR R/ G16 +B2 - AR Q/ E2 7+B3- AR W/W6 4有 4 0人 ,出现概率为 11.83%。 (2 ) B1- AR S/ S4 9+B1- AR R/ R389+B2 - AR R/ G16 +B2 - AR Q/ Q2 7+B3- ARW/ W6 4有 33人 ,出现概率为 9.76 %。 (3) B1- AR S/ S4 9+B1- AR R/ G389+B2 - AR R/ G16 +B2 - AR Q/ Q2 7+B3-AR W/ W6 4有 19人 ,出现概率为 5 .6 2 %。 (4) B1- AR S/ S4 9+B1- AR R/ G389+B2 - AR R/ G16 +B2 - AR Q/ E2 7+B3- AR W/ W6 4有 16人 ,出现概率为 4 .74 %。 (5 ) B1- AR S/ G4 9+B1- AR R/ R389+B2 - AR R/ G16 +B2 - AR Q/E2 7+B3- AR W/ W6 4有 13人 ,出现概率为 3.85 %。总样本与女、男亚组间及女、男亚组间的 SNP的组合分布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 亚型基因 5位点 SNP基因型 组合分布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齿状回内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对睡眠剥夺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晶 王琮民 +1 位作者 刘鑫 闫纪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7-240,246,共5页
目的:探究海马齿状回(DG)内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AR)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应用剥夺杆式睡眠剥夺仪建立21 d(18 h/d)慢性SD模型。动物分为4组(n=6):对照组,ISO组(异丙肾上腺素组),SD组和SD+IS... 目的:探究海马齿状回(DG)内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AR)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应用剥夺杆式睡眠剥夺仪建立21 d(18 h/d)慢性SD模型。动物分为4组(n=6):对照组,ISO组(异丙肾上腺素组),SD组和SD+ISO组。每天训练前30 min,以0.5 ml/min速度向DG区微量注入ISO(2 mg/μl)或盐水1 ml。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DG区c-F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组大鼠前4 d逃逸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第5日目标象限时间比和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D组相比SD+ISO组上述行为学指标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SD组大鼠海马DG区c-Fos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然而与SD组比较,SD+ISO组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海马DG区beta-AR激活可改善SD诱发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G区c-Fos和BDN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状回 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 睡眠剥夺 学习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Beta3肾上腺素受体对大鼠梗死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
4
作者 葛皓洋 曾芳 +1 位作者 赵强 李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保护心肌梗死(MI)大鼠梗死心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PF级SD大鼠归入Sham组(假手术组)、MI组[结扎LAD(左前降支)]、MI+BRL组(尾静脉注射β_(3)-AR激动剂BRL-37344)(4nmol/kg/mi... 目的:探讨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保护心肌梗死(MI)大鼠梗死心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PF级SD大鼠归入Sham组(假手术组)、MI组[结扎LAD(左前降支)]、MI+BRL组(尾静脉注射β_(3)-AR激动剂BRL-37344)(4nmol/kg/min,10min,3次/W,3W)、MI+SR组(尾静脉注射β_(3)-AR拮抗剂SR59230A)(0.56 mg/kg/min,10 min,3次/W,3W)。用超声心动图采集心脏结构及功能参数;Masson、TUNEL染色分别检测梗死区心肌纤维化程度和心肌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梗死区心肌β_(3)-AR mRN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mRNA表达。结果:MI组大鼠较Sham组大鼠β_(3)-AR表达增加,LVEF降低,心肌纤维化加剧,心肌细胞凋亡增加,eNOS mRNA表达减少(P<0.05)。MI+BRL组大鼠较MI组大鼠LVEF升高,LVEDD和LVESD减小,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β_(3)-AR mRNA和eNOS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MI大鼠梗死心肌β_(3)-AR表达反应性增强;激活β_(3)-AR可使eNOS mRNA表达增加;β_(3)-AR激活可能通过作用于eNOS通路对梗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3肾上腺受体 大鼠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β-抑制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孙艳艳 师艳莉 +2 位作者 程浩洋 沈玉珏 田洪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通过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抑制β_(2)-AR组及抑制β-arres... 目的:探究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通过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抑制β_(2)-AR组及抑制β-arrestin组,每组10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Tie指数、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结构;Tunel试剂盒检测心肌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ERK1/2蛋白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Tie指数增加,EF、FS减少(均P<0.05),小鼠心肌组织结构疏松紊乱、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增加,血清CK与AST含量增加(均P<0.05);与VMC组比较,抑制β_(2)-AR组小鼠Tie指数减少,EF、FS增加(均P<0.05),小鼠心肌组织损伤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组织β_(2)-AR、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减少。与VMC组比较,抑制β-arrestin组小鼠心肌组织β-arrestin及ERK1/2表达减少,血清CK与AST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抑制β_(2)-AR可通过下调β-arrestin/ERK1/2通路改善VMC小鼠心功能异常及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β-抑制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6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右美托咪定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教学设计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638-642,共5页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该研究以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目标定位、课程导入、问题引导、学史明智、思政融入、多元记忆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问...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该研究以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目标定位、课程导入、问题引导、学史明智、思政融入、多元记忆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同度及知识的掌握度以检验评估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业知识考核上,全部正确回答专业知识题目人数占比90.18%,提示该研究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上,在提高学习兴趣、拓展临床知识、提高疾病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临床思维方面,评价为“非常有帮助”的占比分别为:80.88%、87.60%、82.17%、82.95%和81.65%。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行之有效,可为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8
作者 陈付菊 全七十六 +5 位作者 范伟峰 徐伟亮 李颖帮 赵宇田 童依然 陈杏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 【目的】探究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 ADRB3)在犊牦牛寒冷适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日龄(1、7和30日龄)的健康雄性犊牦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以及Western blot(WB)对犊牦牛棕色/白色脂肪组织中ADRB3 mRNA及β_(3)-AR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基因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IHC结果显示,β_(3)-AR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细胞中均有分布,且从1~30日龄,β_(3)-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5)。qRT-PCR结果显示,从1~30日龄,ADRB3和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WB结果显示,从1~30日龄,β_(3)-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ADRB3 mRNA和β_(3)-AR蛋白在犊牦牛肾周棕色和白色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于棕色脂肪组织,说明β_(3)-AR在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产热和脂解中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β_(3)-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吸入性长效bet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COPD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成 杨皑岚 田陆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597-3600,共4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长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沈世雄 丁萌萌 +5 位作者 韩佳轩 孟心语 刘媛 初明 李民 王月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4522-4530,共9页
肾上腺素受体在免疫细胞上有显著表达,近年来,许多研究愈发关注其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在肿瘤领域,多项研究指出肾上腺素受体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α肾上腺素受体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肾上腺素受体在免疫细胞上有显著表达,近年来,许多研究愈发关注其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在肿瘤领域,多项研究指出肾上腺素受体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α肾上腺素受体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而β肾上腺素受体则在肿瘤微环境中介导免疫抑制性信号通路,显著影响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对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免疫调控机制,还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重点综述了近几年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和应用潜力,同时整合了肾上腺素受体的蛋白三维结构,总结了肾上腺素受体的调节剂及其主要效应,以及部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免疫调控 免疫治疗 信号转导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标签α1A-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2
作者 袁心怡 李良喜 +4 位作者 赵勤 张晓英 李倩 赵新锋 冀旭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5-942,共8页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 受体色谱技术是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药物-受体间的高特异性识别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能够对中药等复杂体系中靶向活性成分进行高效筛选与准确辨识。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温和、简便的固定化方法,使得固定化受体活性得以保持。传统的以生物交联剂为核心的随意共价固定化技术存在反应特异性较差、需要纯化蛋白质等不足。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将卤代烷烃脱卤素酶(Halo)与6-氯己酸的特异性生物正交反应引入至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的固定化过程,将Halo标签α_(1A)-AR一步固定至6-氯己酸修饰的氨丙基硅胶表面,无需对α_(1A)-AR进行纯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色谱法对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进行形貌及活性表征,证明受体已成功固定且具有特异性识别配体的能力,30天内稳定性良好。非线性色谱法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和乌拉地尔通过一类结合位点与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作用,结合常数分别为3.85×10^(5)、5.00×10^(5)和5.90×10^(5)L/mol;甲磺酸酚妥拉明和盐酸坦索罗辛在Halo-α_(1A)-AR色谱固定相上则存在两类位点,前者与受体亲和力分别为3.12×10^(6) L/mol和6.01×10^(5)L/mol,后者则为9.98×10^(5)L/mol和2.11×10^(4) L/mol。与传统物理吸附法或N,N′-羰基二咪唑法制备的α_(1A)-AR色谱柱相比,本文所用固定化方法无需纯化受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体活性损失,实现了蛋白质一步固定化方法,亲和力测定值更接近于溶液中受体-药物的真值,为复杂体系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与准确测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 卤代烷烃脱卤素酶 一步固定化 非线性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治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研究
13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9 位作者 商鲁翔 王倩辉 宋洁 杨娜 张兴 迪拉热·太外库力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6-724,共9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Ⅱ)配以佐剂背部多点注射进行主动免疫,2 mg/(kg·次)]、吡格列酮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2周,4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GW9662腹腔注射2周,其中吡格列酮予以4 mg/(kg·d),GW9662予以1 mg/(kg·d)]。每2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图,取血。基线和第10周记录超声心动图,10周后进行心电生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缩短、激动-恢复间期(ARI)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较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明显,P均<0.05。而吡格列酮组较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VERP延长、ARI缩短;LVEF和LVFS恢复;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改善,P均<0.05。GW9662组较吡格列酮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VERP缩短、ARI延长;LVEF和LVFS较低;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未恢复,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β1AAb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室电传导和激动恢复时间异质性;并可在组织病理水平缓解β1AAb所致心室重塑,并伴随心室肌糖脂转运通道蛋白的上调和受损线粒体网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与α_(2)肾上腺素受体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章文欣 周冬雨 +6 位作者 韩奕 季然 艾琳 谢安 翟晓静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6-2212,共7页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和肾上腺素受体——α_(2)肾上腺素受体(alpha 2 adrenergic receptor,α_(2)-AR)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二者可能的对话机制,对深入认识两种受体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研发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脑源性营养因子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与神经丝在山羊脾中的分布和共定位研究
15
作者 李晓萌 窦体馨 +4 位作者 李志伟 叶守冲 杨松桦 徐永平 武永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 为探讨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脾功能联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R)和羊脾神经丝(NFs)在山羊脾中的表达分布特点。结果显示,β_(2)-AR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分布广泛,白髓、红髓、中央动脉、被膜、小梁、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白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红髓(P<0.01),极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01);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被膜(P<0.01);NF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山羊脾中红髓、被膜、小梁、小血管、白髓和边缘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着色,红髓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髓(P<0.05),极显著高于边缘区(P<0.01);被膜中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边缘区和白髓(P<0.01)。共定位研究表明β_(2)-AR和NFs在3个区域存在共定位关系,在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被膜和小梁中存在,在富含平滑肌细胞的小血管(如中央动脉)中存在,在T、B淋巴细胞丰富区域(如白髓、红髓和边缘区)存在。表明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对机体免疫具有调控作用。β_(2)-AR和NFs共定位结构证明脾受到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交感神经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脾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实现功能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神经丝蛋白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受体对脓毒症小鼠生存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涂怀宇 杨光 +2 位作者 云宏芳 张纪岩 李沛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背景与心血管和免疫疾病治疗有关的β肾上腺素受体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目的 繁育敲除β受体基因小鼠(β-KO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评测小鼠生存率、器官病理改变、炎症损伤变化。方法 ... 背景与心血管和免疫疾病治疗有关的β肾上腺素受体可能是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目的 繁育敲除β受体基因小鼠(β-KO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评测小鼠生存率、器官病理改变、炎症损伤变化。方法 鉴定β-KO小鼠基因,取12只雄性β-KO小鼠和12只同条件的野生型(WT)小鼠,行CLP后,观测7 d生存率。同理,另取12只β-KO小鼠和12只WT小鼠,在CLP 48 h后取肝、肺,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D68水平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细胞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的水平表达。结果 基因型鉴定显示β-KO小鼠繁育成功,β-KO小鼠较WT组7 d生存率提升(P=0.043)。CLP后48 h,β-KO小鼠肝、肺病理损伤评分较WT组改善(P=0.022、P=0.00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揭示β-KO小鼠肝、肺组织的TNF-α和CD68水平低于WT小鼠。ELISA揭示β-KO小鼠肝匀浆组织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低于WT组(P=0.009,P=0.022)。结论 阻断β受体信号转导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缓解肝、肺损伤,减轻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脓毒症小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受体 腹部创伤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刺术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激活对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17
作者 杨娜 汤宝鹏 +6 位作者 孙华鑫 喜林强 商鲁翔 王倩辉 迪拉热·太外库力 宋洁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组和比索洛尔组。在0、2、4、6周经背部多点注射β_(1)肾上腺素受体第二细胞外环抗原肽建立主动免疫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β_(1)AAbs水平验证模型。在心室不同区域测量电生理参数心室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传导速度和传导异质性。马松染色检测心室组织不同区域的纤维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β_(1)AAbs组与比索洛尔组自第2~8周β_(1)AAbs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和比索洛尔组相比,β_(1)AAbs组的心率显著增加,R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不同区域心室有效不应期均明显缩短,有效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增加(P<0.05),不同区域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P<0.05),不同部位胶原容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以上参数改变在中间部最为明显,均可被比索洛尔逆转(P<0.05)。结论β_(1)AAbs可增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改变,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不同区域纤维化程度有关,比索洛尔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室性心律失常 空间电生理特性 纤维化 比索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受体在erastin诱导的前列腺细胞铁死亡和自噬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8
作者 黄燕萍 张咪 +4 位作者 曾燕 陈津滢 陈芳芳 吴诗锜 徐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在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Era)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自噬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慢病毒或对照感染的PC-3细胞,设置sh-NC组(正常培养)、sh-NC+Era组(10μmol/L Era处理24 h)、sh-ADRB2组(...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在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Era)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铁死亡、自噬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慢病毒或对照感染的PC-3细胞,设置sh-NC组(正常培养)、sh-NC+Era组(10μmol/L Era处理24 h)、sh-ADRB2组(正常培养)与sh-ADRB2+Era组(10μmol/L Era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铁死亡激活剂Era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MDA含量,铁离子比色法检测铁离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XCT)、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p62、LC3、c-Jun N-末端激酶(JNK)、c-Jun、p-c-Jun蛋白表达水平。注射ADRB2敲低的PC-3稳转株,构建裸鼠成瘤模型并用Era处理,分为sh-NC组、sh-NC+Era组、sh-ADRB2组与sh-ADRB2+Era组,每组4只。隔天记录瘤体体积及最终瘤体重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DRB2、JNK、c-Jun、p-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Era处理后PC-3细胞存活率下降(P<0.01),加用Fer-1处理后PC-3细胞存活率恢复(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Era处理后PC-3细胞发生铁死亡和自噬形态学改变,MDA和铁离子含量增高(P<0.05或P<0.01);敲低ADRB2并用Era处理后PC-3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下降(P<0.05),MDA和铁离子含量进一步升高(P<0.01),FTH1、XCT、GPX4和LC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p62蛋白和JNK通路相关基因JNK、c-Jun、p-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JNK抑制剂处理后,FTH1、XCT和LC3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PC-3裸鼠模型中,sh-ADRB2+Era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sh-NC+Era组和sh-ADRB2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sh-NC组比较,sh-ADRB2组ADRB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JNK、c-Jun和p-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NC+Era组比较,sh-ADRB2+Era组ADRB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JNK、c-Jun和p-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DRB2可能通过JNK/c-Jun通路调控前列腺癌细胞中Era诱导的铁死亡和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β_(2)肾上腺素受体 铁死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受体与阿尔兹海默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夏雨田 李汶阳 +2 位作者 麻煜程 李婧瑜 陈军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29-931,共3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D主要病理特征为脑部β淀粉样蛋白(βamloid protein,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目前,临床治疗药物仅能缓解其临床...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D主要病理特征为脑部β淀粉样蛋白(βamloid protein,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目前,临床治疗药物仅能缓解其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程。因此,新型治疗靶点和药物亟待解决。研究显示,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α2A-AR和β-AR参与Aβ沉积和Tau的磷酸化过程,可能是治疗AD的有效靶点之一。本文就AR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发现AD新型治疗靶点和药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A-肾上腺素受体 Β-肾上腺素受体 阿尔兹海默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20
作者 王慧宇 胡丽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全面综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分类、治疗现状以及在降压和改善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提供...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全面综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分类、治疗现状以及在降压和改善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提供更精准更个体化的用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