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of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for metallic materials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 朱京平 +1 位作者 刘宏 侯洵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337-341,共5页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divided into specular reflection,directional diffuse reflection,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a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mod...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divided into specular reflection,directional diffuse reflection,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a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model of metallic materials is presented.Compared with the two-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composed of specular reflection and diffuse reflection,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divides the diffuse reflection into directional diffuse 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This model effectively resolves the problem that constant diffuse reflection leads to considerable error for metallic materials.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validate that this three-component BRDF model can improve the modeling accuracy significantly and describe the reflection properties in the hemisphere space precisely for the metall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allic materials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ee of polarization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pBRDF model for metallic materials 被引量:6
2
作者 Kai Wang Jing-Ping Zhu Hong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54-259,共6页
An expression of 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 for metallic materia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polarized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p BRDF) model with considering specular reflec... An expression of 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 for metallic materia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polarized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p BRDF) model with considering specular reflection, directional diffuse reflection 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 The three-component p BRDF model with a detailed reflection assumption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simulations with measurements. The DOP express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related to surface roughness, which makes it more reasonable in physics. Test results for two metallic samples show that the DOP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p BRDF model accords well with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error of existing DOP express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introducing the diffuse reflection. It indicates that our DOP expression describes the polarized reflection properties of metallic surfaces more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 polarized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pBRDF) metallic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散射中心参数化建模
3
作者 张尊 刘超 +2 位作者 牟媛 郭琨毅 盛新庆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为不同尺度和形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粗糙结构。本文针对多尺度非均匀粗糙背景散射特性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中心方法的参数化表征模型。多尺度非均匀背景的散射场一般由地表大尺度表面所产生的镜反射分量... 多尺度非均匀背景为不同尺度和形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的粗糙结构。本文针对多尺度非均匀粗糙背景散射特性快速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中心方法的参数化表征模型。多尺度非均匀背景的散射场一般由地表大尺度表面所产生的镜反射分量、大尺度表面几何不连续处所产生的绕射分量和地表小尺度粗糙面引起的漫散射分量共同组成。传统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建模采用分布型、局部型和滑动型散射中心模型(scattering center model, SCM)表征目标的反射和绕射散射;但是,传统散射中心表征形式仅能描述大尺度光滑表面、几何不连续处的散射场,无法描述小尺度粗糙面的散射效应。本文结合粗糙面的相干-非相干散射理论,在大尺度地形散射中心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相干模型修正小尺度粗糙面对大尺度表面散射场幅度的影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建立非相干散射的参数化表征形式。对两种非均匀多尺度背景的散射特性进行参数化表征,并采用商业软件高频求解器对计算结果的精度和效率进行了校验,证明了粗糙背景散射中心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背景 散射中心模型(SCM) 相干-非相干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散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测量的目标散射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百顺 刘文清 +4 位作者 魏庆农 高闽光 连翠华 胡军 汪世美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介绍了一种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定仪进行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F4)粉压制板作为反射标准板,给出了F4标准板及所测样品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定仪上的测量数据。被测样片的反射光强度经标定过的漫反射标... 介绍了一种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定仪进行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F4)粉压制板作为反射标准板,给出了F4标准板及所测样品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定仪上的测量数据。被测样片的反射光强度经标定过的漫反射标准板传递,最终在较高分辨率的半球空间内分析计算出了样品在红外(1.06μm和0.86μm)波段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分析目标散射特性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目标 散射特性
原文传递
光学镜面污染对激光传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腾飞 张骏 +3 位作者 吕海兵 袁晓东 曹增辉 郑田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4-1448,共5页
光学镜面的散射对光学系统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用可见光0.6328μm、近红外光1.053μm和热红外光10.6μm三种激光波长,利用修正的米氏理论和光学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研究光学镜面在不同污染条件下激光的传输特性。研究... 光学镜面的散射对光学系统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用可见光0.6328μm、近红外光1.053μm和热红外光10.6μm三种激光波长,利用修正的米氏理论和光学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研究光学镜面在不同污染条件下激光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镜面粗糙度远远小于入射光波长(σ<<λ)时,干净镜面的散射强度与σ成正比,与λ成反比。污染镜面散射强度与污染颗粒的尺寸和数量有关,颗粒分布越复杂,散射越显著。另外,波长越短,BRDF越大,散射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修正米氏理论 颗粒污染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光辐照下主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光分布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可 江厚满 程湘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3-499,共7页
在强光辐照情况下,主镜表面粗糙度产生的散射是引起反射系统视场内杂散光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主镜的散射,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采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描述散射的角分布特性,推导了平行光平行于光轴入射时主镜焦平面上... 在强光辐照情况下,主镜表面粗糙度产生的散射是引起反射系统视场内杂散光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主镜的散射,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采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BSDF)描述散射的角分布特性,推导了平行光平行于光轴入射时主镜焦平面上的散射光强分布表达式,并将其与衍射光强分布表达式联立,得到了焦平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散射与衍射强度相等时的特征半径。该特征半径将焦平面上的光强分布分为两个区域,在强光辐照下这两个区域的饱和效应机理不同:特征半径以内,衍射强度大于散射强度,饱和效应主要由衍射贡献;特征半径以外,散射强度大于衍射强度,散射是该区域饱和的主要因素。仿真实验表明,对于半径为115 mm,焦距为-757 mm,入射波长为550 nm时表面粗糙度为10 nm的主镜,其特征半径约为0.843 mm,该结果与表达式计算结果相符,说明了计算表达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效应 反射系统 表面散射 视场内杂散光 衍射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分辨空间目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室平行测量 被引量:8
7
作者 徐融 赵飞 +1 位作者 李怀峰 杨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2,共6页
为了克服非分辨空间目标识别研究中外场观测和计算机仿真手段的局限性,采用实验方法模拟了天基光照场景,用仪器和技术平行类比望远镜观测时光源-目标-探测器方位,并测量了某高保真卫星模型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光谱散... 为了克服非分辨空间目标识别研究中外场观测和计算机仿真手段的局限性,采用实验方法模拟了天基光照场景,用仪器和技术平行类比望远镜观测时光源-目标-探测器方位,并测量了某高保真卫星模型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光谱散射模型、实验场旋转轴系和环境模拟设备布局.根据在轨卫星的轨道和姿态建立了外场观测几何到室内5轴旋转系统的角度映射关系.利用该关系控制旋转系统实现了对某卫星过境观测的平行模拟,并对目标混合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定标.实验结果发表明:目标光谱数据中存在"闪光"和峰值波长迁移现象;旋转系统各轴定位精度为0.5°,光谱数据相对测量误差为0.018%.该方法能实现空间目标观测的全角度平行模拟,测量结果为非分辨目标外形、材料、旋转等特性的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分辨空间目标 光散射 平行实现 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旋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RDF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安祥 张晓军 +2 位作者 张涵璐 曾震超 冯健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7,70,共6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导弹蒙皮和坦克前甲板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 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导弹蒙皮和坦克前甲板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然后根据目标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可以求出样片的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函数表达式。实验数据曲线表明,拟合后的实验数据与参与优化的实验数据吻合得比较好,结果说明用这种方法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激光雷达截面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鸣 李颖 +2 位作者 穆猷 阮立明 谈和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9-822,共4页
为研究泡沫铝、铝基石墨纤维、镁基石墨纤维和碳纤维铝等特种复合材料的表面红外辐射及散射特性,测量了其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值.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试台,分别在0.6328、1.34、3.39μm波段下,测量了上述材... 为研究泡沫铝、铝基石墨纤维、镁基石墨纤维和碳纤维铝等特种复合材料的表面红外辐射及散射特性,测量了其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值.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测试台,分别在0.6328、1.34、3.39μm波段下,测量了上述材料在不同入射角下的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复合材料表面在可见光(0.6328μm)波段的BRDF值分布在0.3区域内,且多呈镜反射状态;而在近中红外(1.34μm和3.39μm)波段的BRDF值分布在0.08区域内,呈现出一定的漫反射特征,且分布强度比可见光波段低很多,反映出各表面对各波段的吸收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磁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表面红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鸣 黄勇 +2 位作者 王晓春 赵欢欢 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物表面红外反射分布特性和散射分布特性,选择建筑外饰面常用的3种典型材料(如花岗岩、铝板和镀膜玻璃),通过自行搭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实验台,利用聚四氟乙烯粉压制的标准白板(近似朗伯体)为单一参考试样,分别用0....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物表面红外反射分布特性和散射分布特性,选择建筑外饰面常用的3种典型材料(如花岗岩、铝板和镀膜玻璃),通过自行搭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实验台,利用聚四氟乙烯粉压制的标准白板(近似朗伯体)为单一参考试样,分别用0.632 8、1.340 0和3.390 0μm波段3种激光器,在不同的入射角度下,对各材料表面的BRDF分布进行了测量.结合其表面粗糙度并通过实验数据探讨了其表面反射特性与散射特性,指出了镀膜玻璃表面在近中红外区(入射波长为3.390 0μm)其表观上反射存在多峰值的现象,同时其BRDF分布值较0.632 8和1.340 0μm的有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射波长时镀膜玻璃表面反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表面粗糙度 光散射 偏镜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密封圈的曲面成像理论及其缺陷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博侠 张毅 +2 位作者 童楷杰 李春雷 刘若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51-3060,共10页
针对利用视觉图像技术检测O形(密封)圈这类全向曲面特征零件的表面缺陷时存在曲面成像一致性差的难题,研究了曲面成像基础理论和航天系统用O形圈表面成像及其表面缺陷的全自动检测方法。首先,把O形圈表面划分为细小网格状的曲面小块,基... 针对利用视觉图像技术检测O形(密封)圈这类全向曲面特征零件的表面缺陷时存在曲面成像一致性差的难题,研究了曲面成像基础理论和航天系统用O形圈表面成像及其表面缺陷的全自动检测方法。首先,把O形圈表面划分为细小网格状的曲面小块,基于曲面小块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得到点光源辐照时曲面小块的辐射强度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半球积分求得空间连续光源辐照条件下曲面小块的辐射强度计算方法。最后,结合O形圈曲面方程,建立了O形圈表面成像理论,并据此提出基于三镜头相机组的O形圈表面缺陷成像检测方法。对O形圈弧段曲面的成像实验表明:理论计算的亮度分布与实际亮度分布一致,垂直安装的镜头相机组对应的平均亮度误差为6.8,标准差为12.6;倾斜安装的镜头相机组相应的平均亮度误差最大为19.4,标准差为10.3;缺陷检测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可靠检测出O形圈表面任意位置的缺陷,能够实现航天密封圈的全自动可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材料 密封圈 曲面成像 缺陷检测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自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明物体漫散射效果的实时绘制与材质编辑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锐 Ewen Cheslack-Postava +4 位作者 Rui Wang David Luebke 华炜 彭群生 鲍虎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3-1000,共8页
半透明物体透明效果的真实感绘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针对半透明物体漫散射效果的实时真实感绘制与材质动态编辑方法——基于双向表面散射反射率函数(BSSRDF)的Dipole近似.通过主元分析将Dipole近似中的漫散射材质函数分解为与... 半透明物体透明效果的真实感绘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针对半透明物体漫散射效果的实时真实感绘制与材质动态编辑方法——基于双向表面散射反射率函数(BSSRDF)的Dipole近似.通过主元分析将Dipole近似中的漫散射材质函数分解为与形状相关函数和与半透明材质相关函数的乘积形式;利用该分解表示,在预辐射传输的实时真实感绘制框架下,通过对散射传输的预计算来实现在多种光源环境下对半透明物体材质的实时编辑.此外,还提出一种对预计算辐射传输数据在空域上进行二次小波压缩的方法,利用表面点在空间分布位置的相关性,在保证绘制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压缩了数据,提升了绘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以生成具有高度真实感的半透明效果并保证实时的绘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材质编辑 双向表面散射反射率函数 主元分析 Dipole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表面激光散射特性的实验测量及优化建模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安祥 张晓军 +1 位作者 张涵璐 冯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9-522,530,共5页
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涂层目标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上述样片BRDF的三... 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涂层目标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上述样片BRDF的三维分布。同时比较了模型中考虑遮蔽因素与不考虑遮蔽情况下进行参数反演所得到的均方误差,反映了遮蔽效应对涂层目标表面光散射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光散射 遮蔽效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目标样片激光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玉丹 张维安 +1 位作者 陈玉成 王海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1256,共6页
对战场上几种常见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得出6种类型目标平面样片的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两种BRDF经验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RDF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并使用SSE和R-square评价指标参数对各经... 对战场上几种常见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得出6种类型目标平面样片的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两种BRDF经验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RDF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并使用SSE和R-square评价指标参数对各经验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最后得出:基于Torrance-Sparrow模型的五参数半经验统计模型适应性最强,它对6种类型目标平面样片的实验数据均能很好地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遗传算法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散射模型中遮蔽函数的参数反演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安祥 吴振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2-337,共6页
介绍了一种通过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反演获取目标样片BRDF模型参数的方法。将BRDF五参数统计模型中遮蔽函数的四个参数作为未知参数,利用在激光波长下目标样片的BRDF实验测量数据,通过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模型参数反演,获得上述样... 介绍了一种通过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参数反演获取目标样片BRDF模型参数的方法。将BRDF五参数统计模型中遮蔽函数的四个参数作为未知参数,利用在激光波长下目标样片的BRDF实验测量数据,通过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模型参数反演,获得上述样片BRDF统计模型的九个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与遮蔽函数四个参数取经验值情况相比较发现,九参数BRDF统计模型的均方误差更小一些,并且通过反演出的遮蔽函数四个参数,得到上述样片在几种入射角情况下遮蔽函数随散射角的分布情况,所反演的遮蔽函数四个参数能反映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遮蔽函数 光散射 反演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散射模型参量反演中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安祥 冯健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研究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光散射模型参量反演中的迭代搜索性能问题,分别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和单一遗传算法迭代搜索了几种介质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相关参量。将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在特定激光波长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 为了研究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光散射模型参量反演中的迭代搜索性能问题,分别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和单一遗传算法迭代搜索了几种介质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的相关参量。将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在特定激光波长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两种算法所得到的拟合值,两种拟合值都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同时比较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和单一遗传算法在迭代次数、计算时间和均方误差等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不同介质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量反演时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且前者优化效果更优。这一结果对研究不同算法的迭代搜索性能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遗传算法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系统中由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可 江厚满 程湘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 推导了R-C系统焦平面上由主镜和次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针对典型R-C系统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由近似表达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利用商业光学仿真软件得到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近似表达式的正确性。与焦平面上无像差衍射光分布相比较,可以方便地分析强光入射时R-C系统焦平面上不同区域的饱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R-C系统,探测器表面上以几何像点为中心,半径为2.5mm的范围内,衍射光是引起探测器饱和的主要因素;在此范围外,表面散射造成探测器的饱和。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强光饱和实验,解释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反射系统 表面散射 视场内杂散光 双向散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永强 吴振森 杭凌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利用琼斯散射矩阵,借助右手正交基组来表示入射场和散射场,推导出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或微粒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给出了亚表面缺陷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散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利用琼斯散射矩阵,借助右手正交基组来表示入射场和散射场,推导出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或微粒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给出了亚表面缺陷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散射方位角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入射角下p偏振入射产生的p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3维散射图。结果表明:p偏振入射产生的p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强烈依赖于入射角、散射角和方位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加,其最小值点所对应的方位角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缺陷 光散射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上方微粒及微粗糙度偏振光散射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永强 吴振森 杭凌侠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1-614,共4页
为了区分由表面上方微粒和表面微粗糙度两种散射机理引起的散射光,利用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并借助于由,■,■组成的正交右手基组表示了入射电场和散射电场。从理论上给出了两种不同散射机理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入... 为了区分由表面上方微粒和表面微粗糙度两种散射机理引起的散射光,利用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并借助于由,■,■组成的正交右手基组表示了入射电场和散射电场。从理论上给出了两种不同散射机理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入射面外方位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对这两种散射机理下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比较发现,利用p偏振入射产生的p偏振散射光(BRDFpp)可以将表面上方微粒和表面微粗糙度两种散射机理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光散射 表面上方微粒 表面微粗糙度
原文传递
超低空状态下海面激光后向散射测量与仿真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广德 王占山 +1 位作者 沈正祥 王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共6页
海面的激光散射特性是制约激光雷达对低空飞行器进行探测与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模拟超低空状态,通过人工造渡池模拟不同海情的海面,采用激光散射测量装置在典型海情下近距离海面获取了激光后向散射数据;采用网格化分割海面,根据Pierson-... 海面的激光散射特性是制约激光雷达对低空飞行器进行探测与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模拟超低空状态,通过人工造渡池模拟不同海情的海面,采用激光散射测量装置在典型海情下近距离海面获取了激光后向散射数据;采用网格化分割海面,根据Pierson-Moscowitz谱构建了三维时变海面几何模型,利用Torrance-Sparrow模型模拟分析海面的近距离激光后向散射特性.测量和仿真数据表明:实测与仿真结果一致,海面的激光散射受海面几何波形调制;其强度随擦地角增大而增大;由于海面的随机起伏,海面散射极大值存在较大范围波动,并且波动随擦地角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空 海面 激光后向散射 双向反射函数 人工造波池 测量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