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of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for metallic materials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 朱京平 +1 位作者 刘宏 侯洵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337-341,共5页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divided into specular reflection,directional diffuse reflection,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a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mod... Based on 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divided into specular reflection,directional diffuse reflection,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a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model of metallic materials is presented.Compared with the two-component assumption that the reflection is composed of specular reflection and diffuse reflection,the three-component assumption divides the diffuse reflection into directional diffuse and ideal diffuse reflection.This model effectively resolves the problem that constant diffuse reflection leads to considerable error for metallic materials.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validate that this three-component BRDF model can improve the modeling accuracy significantly and describe the reflection properties in the hemisphere space precisely for the metall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allic materials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one-dimensional rough distribution function modeling of surface in the microwave band
2
作者 郭立新 苟雪银 张连波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302-310,共9页
In this study,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of a one-dimensional conducting rough surface and a dielectric rough surface are calculated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roughness values i... In this study,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of a one-dimensional conducting rough surface and a dielectric rough surface are calculated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roughness values in the microwave b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o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static scattering coefficient and the BRDF of a rough surface is expressed. From the theory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rough surface BRDF, the parameters of the BRDF are obtain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The BRDF of a rough surface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obtained parameter values. Further, the fitting value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BRDF are compared, and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Finally, a reference for BRDF modeling of a Gaussian rough surface in the microwave band is provid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rough surface genetic algorithm microwave b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Component Model for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宏 朱京平 +2 位作者 王凯 王秀红 徐蓉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We present a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model for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based on a three-component reflection assumption, in which the specular reflection i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micr... We present a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model for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based on a three-component reflection assumption, in which the specular reflection i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microfacet theory and Snell's law, the multiple reflection is considered Nth cosine distributed, and the volume scattering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reflection angl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model describes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more completely and reasonably.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wo thermal coating samples SR107 and S781 are given to validate that this three-component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odeling accuracy for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BRDF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 in brdf Three-Component Model for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rmal Coating Surfaces 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快速测量系统
4
作者 黄昂 王景辉 +4 位作者 董伟 孟凡山 黄帅 李益文 冯国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F测量时间达数小时,并且分辨率较低。在应用于变温测量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样品表面的高温,这会导致能耗增加且实施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快速测量方法。研制一套可实现室温~1000℃便携式样片加热的红外偏振BRDF测量系统,克服机械臂的负载和耐温问题。针对研制系统构建测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偏振BRDF连续扫描方法,通过机械臂离散转动-环轨连续扫描和环轨离散转动-机械臂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实现不同偏振态下的三维BRDF快速连续测量,在提高测量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单角度扫描时间在1 min以内,完整BRDF测量时间缩短至约1 h,更适用于变温BRDF测量。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应用于镜面反射较强的磨砂不锈钢样片表面变温BRDF测量,针对强反射位置附近进行精细连续扫描,获得6.1×10^(-6)、1.37×10^(-5)和3.81×10^(-5) sr三种探测立体角度下的局部偏振BRDF三维分布。立体角越大,空间滤波效果越强,显现出更小的测量峰值,这与BRDF理论测量模型相吻合。因此,在进行强镜面反射材料的BRDF测量时,需要采用小立体角探测,减小空间滤波效应,不锈钢样片测量采用6.1×10^(-6) sr的立体角。在变温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不锈钢样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S和P偏振BRDF峰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两个偏振态下的最大测量标准差相比于BRDF平均值占比分别为0.56%和0.24%,不同温度下BRDF测量重复性较好,且两者变化趋于一致,说明了研制系统的偏振BRDF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测量 变温环境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based targets based on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WANG HongYuan ZHANG Wei WANG FuG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82-989,共8页
A precise modeling method of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was presented based on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wer... A precise modeling method of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was presented based on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were represented to build models of direct solar radiation and reflected radiation of the Earth based on blackbody radiation theory. The ge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were analyzed to establish a surface equation of each surface based on its body coordinate system.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urface were described by introducing a BRDF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character of surface Gauss statistics and self-shadow and is obtained by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in advance.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the background radiation sources and the observation platform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coordinate con- version to judge contributing surface of the target to observation system. Then a mathematical model on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target for the given optical system was built by summing reflection components of all the surfaces. Simulation of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in orbit was achieved according to its given geometrical dimensions,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orbita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analysis on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when single reflection is considered and its surface is regularly described in a surface equation, which provides a way to real-time calculation of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based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optics space-based target visible characteristics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原文传递
基于BRDF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的海面溢油油种识别研究
6
作者 刘双 马毅 +3 位作者 李英超 姜宗辰 杜凯 王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海水和不同油种数据集,并建立了基于BRDF偏振特征的DBN溢油油种识别模型。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相对方位角–60°、0°、–30°组合时油种识别效果较好,光源天顶角和相机观测角二者在接近±50°时识别效果较好;多次重复实验显示,海水、原油、重油、汽油、柴油、棕榈油的最优识别率分别为90%、86.27%、84%、80.44%、82.08%和82%;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所建立的油种识别模型,对于海面溢油种类区分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种识别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偏振 观测几何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表面可见光谱BRDF的实验测量及优化建模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安祥 张涵璐 +2 位作者 吴振森 冯健 曾震超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5-658,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定仪进行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方法。运用该测量系统在可见光谱区域对样片进行了实验测量,然后对BRDF实验数据进行谱积分预处理,结合BRDF五参数半经验统计模型,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获取样片的BRD... 介绍了一种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定仪进行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的方法。运用该测量系统在可见光谱区域对样片进行了实验测量,然后对BRDF实验数据进行谱积分预处理,结合BRDF五参数半经验统计模型,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并获得了三维空间的BRDF分布。结果表明,获得的可见光谱BRDF模型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光散射特性,符合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可见光谱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谱积分
原文传递
典型目标的BRDF实验室测量与模型验证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百顺 刘文清 +2 位作者 魏庆农 吴振森 赵剑锋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3-536,共4页
通过研究典型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室测量与建模的方法分析目标的散射特性。给出F4(聚四氟乙烯)粉压制板及所测样品的反射光强度,通过经标定过的反射标准板传递,在半球空间内计算出样品在红外(1.06μm)波段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根... 通过研究典型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室测量与建模的方法分析目标的散射特性。给出F4(聚四氟乙烯)粉压制板及所测样品的反射光强度,通过经标定过的反射标准板传递,在半球空间内计算出样品在红外(1.06μm)波段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根据五参数半经验统计模型和遗传算法,对各样片的BRDF进行了优化建模。按照模拟实验数据的标准均方误差最小的标准选择了模型参数.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模型输出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分析目标散射特性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目标特性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DF理论的散射光谱加和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薇 苗馨卉 +8 位作者 石晶 辛敏思 李龙 孟令鹏 陆旭 石丛认 谭勇 邵桢 蔡红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依据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理论,推导出散射光谱的加和性原理。散射光谱加和性是指对于材质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的平面漫反射体系,在光源与入射面材质不存在干涉、衍射、荧光、光谱上转换和光谱下转换等相互转换作用,且无光化学现象及非线性... 依据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理论,推导出散射光谱的加和性原理。散射光谱加和性是指对于材质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的平面漫反射体系,在光源与入射面材质不存在干涉、衍射、荧光、光谱上转换和光谱下转换等相互转换作用,且无光化学现象及非线性效应发生的前提下,且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同时,由单光源或多光源照射的材料的散射光谱,等于该材料中每种材质的散射光谱的线性叠加。实验上,以几种材料的散射光谱为例,通过改变探测条件、照明条件和材质比例,进行了散射光谱加和性的实验验证,并且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单光源条件下的最大实验误差为2.64%,多光源条件下则为2.35%,加和计算偏差均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由此证明了材料的散射光谱具有加和性,不受组成的材质差异性、材质的面积比例组合多样性、以及实验条件多变性影响。散射光谱加和性的首次提出,不仅为基于散射光谱的复杂结构体的特征提取及识别研究提供了确切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分析方法,而且对相关的实验分析和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谱 加和性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br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植被冠层的解析混合BRDF模型——MGeoSAIL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强 过志峰 +2 位作者 孙国清 罗传文 刘丹丹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根据适合于垂直单角度观测的GeoSAIL模型,改进得到适合于各种角度观测的MGeoSAIL模型。它是几何光学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的结合。具备两种模型的优点使MGeoSAIL模型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其中几何光学模型用来计算场景内不同情况下阴影和... 根据适合于垂直单角度观测的GeoSAIL模型,改进得到适合于各种角度观测的MGeoSAIL模型。它是几何光学模型和辐射传输模型的结合。具备两种模型的优点使MGeoSAIL模型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其中几何光学模型用来计算场景内不同情况下阴影和光照成分的比例,辐射传输模型(SAIL)考虑冠层内的辐射传输计算得到树冠的反射率和投射率,将其权重加和生成场景反射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实用,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均能反映出"热点"效应,在近红外波段能描述出"碗边"效应,且更适合于低密度、大个体、不连续稀疏林分冠层的BRDF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效应 碗边效应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 几何光学模型 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RDF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安祥 张晓军 +2 位作者 张涵璐 曾震超 冯健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7,70,共6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导弹蒙皮和坦克前甲板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 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运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在特定激光波长下(1.06μm)对导弹蒙皮和坦克前甲板样片进行实验测量,根据样片的BRDF实验数据,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目标表面BRDF统计模型的参数反演中,获取样片的BRDF模型参数,然后根据目标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可以求出样片的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的函数表达式。实验数据曲线表明,拟合后的实验数据与参与优化的实验数据吻合得比较好,结果说明用这种方法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激光雷达截面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
12
作者 陈鑫磊 郑军红 +1 位作者 金耀 何利力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接反射光,以构建一个精准的入射光场;接着通过引入梯度引导平滑策略,优化从特征空间中提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的过程。最后,利用简化的反射率方程,结合入射光场、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及特征空间,成功地渲染出高质量的服装重照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服装纹理噪点,显著降低了服装重照明的失真现象。相较于先进方法,该方法在生成服装新视角图像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9.922%;在服装重照明结果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4.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张量辐射场 特征空间 服装重照明 3D维重建 图像生成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向偏振分布函数修正的机场地物材质可见光偏振特性研究
13
作者 邹宏扬 战俊彤 +5 位作者 李文君 张肃 付强 段锦 李英超 刘宏宇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8,共16页
为研究典型机场地物材质的偏振特性,并为偏振成像仪器研制提供所需的理论模型,本文以P-G模型为基础,构建新的二向偏振分布函数(BPDF)模型。本文分析了当大角度光线入射时阴影遮蔽效应更严重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将镜面反射点等效为三维... 为研究典型机场地物材质的偏振特性,并为偏振成像仪器研制提供所需的理论模型,本文以P-G模型为基础,构建新的二向偏振分布函数(BPDF)模型。本文分析了当大角度光线入射时阴影遮蔽效应更严重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将镜面反射点等效为三维球体的解决方案,并利用球面三角学公式对阴影遮蔽函数进行优化。同时,考虑到不同目标具有独特的色散特征,本研究引入色散模型代替受波长影响的传统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参量,综合考虑漫反射、体散射,构建了新的BPDR模型。通过多角度BRDF实验,与基于动态TS算法的模型参量拟合,得到典型机场地物材质的线偏振度与模型六参量拟合结果。经过多组测试取均值,得到拟合参量中均方根粗糙度参量的测试值,验证了修正BPDF模型的有效性。在仿真分析阶段,以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精度评价指标,将修正BPDF模型、对照模型、实验结果三者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探测角、方位角、入射角对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实验目标在探测角变化时,修正模型的精度较对照模型分别提升了4.39%、4.00%、4.17%、5.26%,且在大探测角下的RMSE仍小于0.05,充分证明修正后模型可用于机场地物目标等粗糙材质的偏振特性研究。此外,通过仿真分析拟合参量对目标偏振特性的影响,发现线偏振度与折射率呈正比关系,而与表面粗糙程度呈反比关系。实验和仿真证明了修正BPDF模型的准确性,为机场地物目标的偏振特性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特性 镜面反射 色散 遮蔽效应 二向偏振分布函数(BPD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F的遗传算法和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建模及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涵璐 吴振森 +1 位作者 张昌民 曹运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29-1531,共3页
结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构造出具有全局搜索优化特性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根据空间目标表面的多组多角度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实验数据和统计模型,获得样片BRDF五参数模型参数... 结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构造出具有全局搜索优化特性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根据空间目标表面的多组多角度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实验数据和统计模型,获得样片BRDF五参数模型参数值及2D、3D的BRDF分布。比较基本遗传算法和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迭代次数、计算时间、参数值及精度等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更适用于BRDF的统计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建模 遗传算法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算法在BRDF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运华 吴振森 +2 位作者 齐利华 张耿 张涵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5-768,802,共5页
根据粗糙样片1.06微米激光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实验数据,利用粒子群算法结合BRDF五参数模型,对不同样片表面的BRDF进行了统计建模,获得了对应样片BRDF模型的参数值与偏差。获得的BRDF优化统计模型与没有参与优化建模的实验数据也... 根据粗糙样片1.06微米激光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实验数据,利用粒子群算法结合BRDF五参数模型,对不同样片表面的BRDF进行了统计建模,获得了对应样片BRDF模型的参数值与偏差。获得的BRDF优化统计模型与没有参与优化建模的实验数据也吻合良好,验证了建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将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无论是优化计算时间还是拟合的精度,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粗糙样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BRDF测量系统转角装置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忠义 钮文艳 +2 位作者 齐超 戴景民 赵国良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1-64,113,共5页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四种测量方案。采用固定光源和使样片转动以及探测器移动的方法实现了对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量,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可调机械臂结构以及三台步进电机的协调驱动实现对目标材料的高精度半球空间反射特...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四种测量方案。采用固定光源和使样片转动以及探测器移动的方法实现了对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测量,进一步提出了利用可调机械臂结构以及三台步进电机的协调驱动实现对目标材料的高精度半球空间反射特性测量的改进方法。研制了多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转角装置,该装置的应用使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量系统的布局更合理,测量准确度更高。转角装置的探测臂旋转范围±180°,样片夹持台转动范围360°,角分辨率均为0.036°。经误差分析,所研制装置的转角精度约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反射特性 转角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森林冠层BRDF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健熙 吴炳方 +1 位作者 曾源 田亦陈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71-1676,共6页
蒙特卡罗(MonteCarlo)是一种随机统计方法,被广泛用于模拟可见光森林冠层BRDF(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基于蒙特卡罗方法构建了光子与植被冠层之间的随机过程,给出了蒙特卡罗模拟森林冠层的BRDF的具体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蒙特卡... 蒙特卡罗(MonteCarlo)是一种随机统计方法,被广泛用于模拟可见光森林冠层BRDF(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基于蒙特卡罗方法构建了光子与植被冠层之间的随机过程,给出了蒙特卡罗模拟森林冠层的BRDF的具体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蒙特卡罗模拟中的关键技术:光子自由路径的计算;光子散射方向的确定;BRDF热点效应纠正;光子能量收集算法。实践表明,蒙特卡罗方法能准确模拟出森林冠层BRDF,并能作为其他森林冠层BRDF模型的有效检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森林冠层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参数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几何衰减因子优化
18
作者 余越 王利国 +6 位作者 王彪 阳志强 张格 靳皓然 吴振森 赵保银 巩蕾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射波长下模型中六参数,并凝练波长对六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模型误差,拟合推导出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几何衰减因子中增加一个与波长呈指数相关的系数,可以明显提高大散射角时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的精度,并减小受波长影响产生的模型误差,目标样片的均方根误差较优化前减小约40%;波长主要影响六参数中的b、k_(b)、k_(d)、k_(r),其数值变化范围和趋势转折点波段位置与样片材质和表面粗糙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鉴别伪装和反伪装目标,以及目标的态势感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几何衰减因子 多波长 六参数模型 遮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DF模型的金属表面反射特性及相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颖 李金龙 +3 位作者 黄趾维 冯尧 杨露露 唐欣盈 《光电技术应用》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针对强反射金属表面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问题,在传统光照度BRDF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适合金属表面的Cook-Torrance反射模型,并结合菲涅尔公式对金属表面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常见几种金属可见光范围内的复折射率为例,对模型进行数... 针对强反射金属表面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问题,在传统光照度BRDF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适合金属表面的Cook-Torrance反射模型,并结合菲涅尔公式对金属表面相变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常见几种金属可见光范围内的复折射率为例,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出常见金属在不同波长下的镜面反射率和相移特性曲线,为金属表面物体的三维形貌测量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f 复折射率 可见光 镜面反射率 相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DF和GPU并行计算的全局光照实时渲染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芳 秦磊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91,共9页
基于光线追踪,将屏幕图像像素分解为投射光线与场景对象交点面片辐射亮度和纹理贴图的合成,每个面片的辐射亮度计算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基的线性组合,并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处理核心并行绘制进行加速,最后与并行计算的纹理映射... 基于光线追踪,将屏幕图像像素分解为投射光线与场景对象交点面片辐射亮度和纹理贴图的合成,每个面片的辐射亮度计算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基的线性组合,并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处理核心并行绘制进行加速,最后与并行计算的纹理映射结果进行合成。提出了一种基于BRDF和GPU并行计算的全局光照实时渲染算法,利用GPU并行加速,在提高绘制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动态交互材质的全局光照实时渲染。重点研究:对象表面对光线的多次反射用BRDF基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将非线性问题转换为线性问题,从而提高绘制效率;利用GPU并行加速,分别计算对象表面光辐射能量和纹理映射及其线性组合,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满足实时绘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光照 图形处理单元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渲染方程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