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级数建模对台湾地震区单步预测检验及地震趋势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丁 高立新 +1 位作者 丁风和 戴勇 《华南地震》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应用活动地块和地震区带划分的研究成果,以台湾地震区为研究单元,用区间极值法选取1960~2015年的半年极大值地震。把地震构造及其极值地震相结合,选取的地震资料具有统计单元一致的特征,也代表研究单元地震趋势水平的变化。从周期迭加... 应用活动地块和地震区带划分的研究成果,以台湾地震区为研究单元,用区间极值法选取1960~2015年的半年极大值地震。把地震构造及其极值地震相结合,选取的地震资料具有统计单元一致的特征,也代表研究单元地震趋势水平的变化。从周期迭加的角度考虑地震活动的变化过程,通过最佳平方逼近,建立三角级数模型,在2015年上、下半年地震单步递推预测检验的基础上,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震区 区间极值法 最佳平方逼近 三角级数建模 递推预测检验 趋势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V技术的惯性滑块式振动位移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映成 郭弦 +2 位作者 陈荣 邢园丁 黎小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系数的滑动套衬与光轴滑块,减小了位移测量误差。冲击实验的测量结果证明,该传感器测量范围达±2 cm,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振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多普勒测速 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 相干 时频分析 模极大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环排队网络的异步流水线性能分析方法
3
作者 王蕾 王志英 +2 位作者 戴葵 龚锐 李勇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11-113,共3页
讨论了采用阻塞排队网络对异步流水线电路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的一种基于最大熵方法(MEM)的近似分析算法,并使用该算法对32位的异步乘法器进行了性能建模和分析,分析结果和Modelsim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较小,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进... 讨论了采用阻塞排队网络对异步流水线电路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的一种基于最大熵方法(MEM)的近似分析算法,并使用该算法对32位的异步乘法器进行了性能建模和分析,分析结果和Modelsim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较小,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异步流水线电路的性能建模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流水线 阻塞排队网络 开环排队网络 最大熵方法 性能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地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薛艳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6,共10页
通过对天山地块近百年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表明:①MS≥7.0地震沿块体边界成带分布,南边界带强于北边界带,南、北边界带的西部强于东部,南天山西段是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复发周期最短、强震序列类型最复杂、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②地震... 通过对天山地块近百年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表明:①MS≥7.0地震沿块体边界成带分布,南边界带强于北边界带,南、北边界带的西部强于东部,南天山西段是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复发周期最短、强震序列类型最复杂、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②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出准周期性,表现为MS≥7.0地震具有活跃与平静的交替性及5级以上地震活动度曲线的起伏变化;最大熵谱计算地震活动度的显著周期为40年,小波分析给出40年左右周期系数的时间曲线表明,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曲线由最高值至最低值的下降段,而上升段为强震的平静期;③在强震活跃期及平静期,中强以上地震(MS≥5.0)在块体的不同部位(地块南、北边界带及块体内部)的分布状态和活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活跃期南、北边界带中强以上地震的集中性和成带性强,且彼此活动水平差异小,但与块体内部差异大;而在平静期南、北边界带的活动水平差异大,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④在活跃期,天山地块南、北边界带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当一个边发生强震后,另一边在数天至数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准周期性 活跃期 平静期 最大熵谱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海况下近海风机塔筒底部载荷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金金 王迎光 杨德庆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140,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在非线性混合海况(即风浪和涌浪组合海况)下,以NREL 5MW_Baseline Monopile近海风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塔筒底部(基线)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载荷的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在近海风机的时域仿真中,选用了Ochi-Hubble六参数波浪谱,并... 本文主要研究在非线性混合海况(即风浪和涌浪组合海况)下,以NREL 5MW_Baseline Monopile近海风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塔筒底部(基线)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载荷的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在近海风机的时域仿真中,选用了Ochi-Hubble六参数波浪谱,并编制了该谱的程序嵌入到FAST中进行编译。计算过程中,共进行了20次10 min的仿真分析。对于得到的短期载荷,给出了波高程,塔筒底部首尾向剪力和弯矩在线性与非线性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时程曲线对比图。采用分块最大值法对每一次的短期载荷提取极值,并基于20次仿真所得的极值,给出了塔筒底部首尾向剪力与弯矩在线性与非线性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超越概率曲线对比图。研究表明,在非线性混合海况下进行近海风机塔筒底部载荷的动力响应研究,计算结果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海况 近海风机 Ochi-Hubble六参数波浪谱 分块最大值法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喀拉及其周边地块现今地壳应变分布特征
6
作者 李冲 瞿伟 +1 位作者 黄瑞金 谭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6,共4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部分测绘部门GNSS连续运行跟踪站近年来的GPS观测资料,获得了巴彦喀拉及其周边地块的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并采用应变分析模型获得了该区域的现今地壳构造应变分布特征。
关键词 巴彦喀拉块体 速率场 图形单元法 主应变 最大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化纤丝饼表面缺陷识别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泽霞 陈革 陈振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4,共6页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化纤丝饼表面缺陷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正常以及3种常见缺陷丝饼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对采集的丝饼图像进行分块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采用全局最大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增强了图... 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化纤丝饼表面缺陷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正常以及3种常见缺陷丝饼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对采集的丝饼图像进行分块处理,然后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采用全局最大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增强了图像对空间变换的鲁棒性,减少了模型参数,并利用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最后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提出主动学习方法,用少量标注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选出对提升网络性能最具价值的样本进行标注并加入到训练样本中进行训练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丝饼的缺陷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97.1%,并有效减少了网络所需的标注样本数量,节省大量的标注成本,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丝饼 缺陷识别 图像分块 卷积神经网络 全局最大池化 主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树形分叉查询法的几点注记
8
作者 张兴令 王子玉 沈国敏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讨论了顺序文件的树形分叉查询法与分块分叉查询法的最大查询次数和平均查询次数。给出了分块分叉查询法的最大查询次数和平均查询次数为极小值时的条件。
关键词 树形查询法 分叉询法 数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风压系数极值估计的改进超越阈值方法
9
作者 李寿科 毛丹 +2 位作者 刘敏 郭凡 邓声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解决区组最大极值估计(block maximum,BM)方法中需要大量区组样本的问题,引入超越阈值(peak over threshold,POT)方法用于建筑围护结构风压系数极值估计,传统的POT方法存在阈值选取困难、与区组最大极值方法对应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为此... 为解决区组最大极值估计(block maximum,BM)方法中需要大量区组样本的问题,引入超越阈值(peak over threshold,POT)方法用于建筑围护结构风压系数极值估计,传统的POT方法存在阈值选取困难、与区组最大极值方法对应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基于参数或极值结果稳定方法引入变点理论实现阈值自动选取,构建改进POT方法,利用标准高层建筑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数据作为算例,采用改进POT方法估计其表面风压系数极值。结果表明:变点理论能很好地实现POT方法的最佳阈值自动选取;由此构建的改进POT方法估计的极值与BM方法标准极值偏差较小,基于风洞试验的算例证明仅需3个原始时程样本(每个样本时长30 s,总时长90 s)即可实现POT方法总体偏差不超过5%;相比常用的改进Gumbel方法、独立风暴法,改进POT方法准确性与稳定性优良,对样本大小的敏感性和非高斯特征的适应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护结构 风压系数 极值估计 超越阈值方法 区组最大极值方法 风洞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