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tection of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 in the Stator Windings of Sensorless Operating Induction Motors
1
作者 Jean Blaise Teguia Godpromesse Kenne +2 位作者 Alain Tewa Soup Kammogne Georges Collince Fouokeng Arnaud Nanfak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1年第3期653-681,共29页
This work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the use of a speed sensor in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 This work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the use of a speed sensor in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ased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 (PQ-MRAS) estimator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rotor and stator resistances of an induction motor (IM) and the use of these paramet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 (ITSC) faults in the stator of this motor. The rotor and stator resistance estimation part of the IM is performed by the PQ-MRAS method in which the rotor angular velocity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interconnected high gain observer (IHGO). The ITSC fault detection part is done by the derivation of stator resistance estimated by the PQ-</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MRAS estimator. In addition to the speed sensorless detection of ITSC faults of the IM, an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shorted turn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hase current of the healthy and faulty machine is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MATLAB/Simulink platform have shown that the PQ-MRAS estimator using an interconnected high-</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gain observer gives very similar results to those using the speed sensor. The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estimation errors in the cases of speed variation and load torque are al</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mos</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 identical. Variations in stator and rotor resistances influence the per</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formance of the observer and lead to poor estimation of the rotor resistance. The results of ITSC fault detection using IHGO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using the same diagnostic approach with a speed sensor.</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Based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 Interconnected High gain Observer Fault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nolithic InGaP/GaAs HBT power amplifier for W-CDMA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继伟 王志功 +2 位作者 廖英豪 陈志坚 方志坚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A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power amplifier (PA) is proposed. It adopts a new on-chip bias circuit, which not only avoid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direct current bia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the... A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power amplifier (PA) is proposed. It adopts a new on-chip bias circuit, which not only avoid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direct current bia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the power supply and temperature, but also compensates deviation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input power. The bias circuit is a current-mirror configuration, and the feedback circuit helps to maintain bias voltage at a constant level. The gain of the feedback circuit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a non-inverting amplifier within the feedback circuit. A shunt capacitor at the base node of the active bias transistor enhances the linearity of the PA. The chip is fabricated in an InGaP/GaAs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HBT) process. Measured results exhibit a 26. 6-dBm output compression point, 33.6% power-added efficiency (PAE) and - 40.2 dBc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 (ACPR) fo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amplifie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HBT) bias circuit gain com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NB-IoT通信的高线性CMOS功率放大器
3
作者 张家康 刘博 +2 位作者 张立文 罗怡昕 侯琳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满足复杂的NB-IoT通信调制模式对功率放大器输出线性度的要求,提出一种面向NB-IoT通信应用的700~900 MHz高线性度CMOS功率放大器(PA)。该放大器采用两级结构,工作于AB类放大状态,驱动级和输出功率级分别采用自偏置的共源共栅结构和共... 为满足复杂的NB-IoT通信调制模式对功率放大器输出线性度的要求,提出一种面向NB-IoT通信应用的700~900 MHz高线性度CMOS功率放大器(PA)。该放大器采用两级结构,工作于AB类放大状态,驱动级和输出功率级分别采用自偏置的共源共栅结构和共源放大器结构,驱动级为功率级提供大的电压输出摆幅。为提高线性度,采用二极管线性化偏置技术改善晶体管输入电容的非线性导致的增益压缩和相位失真现象,将输出1 dB压缩点提升3.2 dB。采用65 nm/1.2 V CMOS工艺完成电路版图设计,整体放大器的版图尺寸为0.68 mm×1 mm。仿真结果表明,在700~900 MHz工作频带内,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大于19 dB,输入反射系数S11小于等于-12 dB,功率附加效率(PAE)峰值为29.6%,输出1 dB压缩点为22.7 dBm。所提出的功率放大器电路具有高线性度、低功耗、小尺寸的特点,可有效满足NB-IoT通信并用于700~900 MHz频段内射频信号功率放大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NB-IoT通信 线性度 自偏置共源共栅结构 增益压缩 1 dB压缩点 PA电路版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及其混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光清 林维明 陈欣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中小功率的LED驱动电源中,传统两级LED驱动电源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传统Boost PFC电路在低压输入时导通损耗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由无桥二次型Boost PFC电路和DC-DC LLC电路集成的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功... 中小功率的LED驱动电源中,传统两级LED驱动电源存在体积大、成本高以及传统Boost PFC电路在低压输入时导通损耗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由无桥二次型Boost PFC电路和DC-DC LLC电路集成的无桥高增益单级LED驱动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功率开关器件软开关、一套控制电路和高电路转换效率。针对单级电路在电网输入电压变化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变动范围大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所提电路的APWM-PFM混合控制策略,并对混合控制原理和控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设计一台200 W的实验样机,在输入电压80~120 Vrms范围内,占空比最大为0.5,最大电压增益为6.7,直流母线电压基于网侧特性和LLC电路特性设计在700 V以内,样机的功率因数值均高于0.990,THD均低于15%。在满载条件下,110 Vrms输入时,样机效率为93.20%,相比于传统无桥PFC,电压增益提高了2.21倍,实现了高电压增益和软开关,有效提升了在低压输入条件下的电路转换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电路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驱动电路 功率因数校正 高增益Boost与LLC电路集成 混合控制策略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压调节增益自动优化研究
5
作者 赵欣洋 刘红恩 +2 位作者 陆洪建 尹琦云 高宁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针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压调节器的参数仅能在一定的短路容量范围内保持快速稳定的响应,当应用于短路容量变化范围较大的新能源汇集系统时,响应可能会变得非常慢或出现振荡。提出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压调节增益自动优化方法,对应用... 针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压调节器的参数仅能在一定的短路容量范围内保持快速稳定的响应,当应用于短路容量变化范围较大的新能源汇集系统时,响应可能会变得非常慢或出现振荡。提出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压调节增益自动优化方法,对应用于实际工程时电压波形畸变、电流波形畸变、其他自动电压补偿装置对短路容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在RTDS中对提出的增益自动优化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压调节增益自动优化方法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自动调整和优化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新能源汇集 电压调节器 增益监视 增益优化 短路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study of a 4H-SiC lateral BJT for monolithic power integration
6
作者 Shiwei Liang Jun Wang +1 位作者 Fang Fang Linfeng Deng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81-84,共4页
Power integration based on 4 H-SiC is a very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high-frequency and high-temperature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 used in Si BiCMOS technology is not applicab... Power integration based on 4 H-SiC is a very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high-frequency and high-temperature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 used in Si BiCMOS technology is not applicable in 4 H-SiC at present, and few studies on the monolithic power integration of the SiC signal devices and power devic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lateral BJT structure, which is suitable for monolithically integrating with the vertical power BJT on the same epitaxial wafer at the cost of one additional mask. The signal BJT’s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TCAD simulation.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on-emitter current gains of the 4 H-SiC signal BJT are 133 and 52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300 ℃, respectively. Its implementation in an inverter shows that its switching time is about200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BJT integrated circuit current gain power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水下磁通信系统研制与调试
7
作者 姜黎黎 苏海涛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3期224-227,共4页
文章研究水下磁感应通信技术,旨在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通信手段。通过对水下磁场特性的分析,设计了磁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电路、接收电路以及收发天线。系统采用调幅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提高发射功率,同时设计了自... 文章研究水下磁感应通信技术,旨在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通信手段。通过对水下磁场特性的分析,设计了磁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电路、接收电路以及收发天线。系统采用调幅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提高发射功率,同时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适应不同通信距离。实验在一个80 cm×80 cm×30 cm的玻璃水缸中进行,使用1.6 MHz正弦波信号激励发射线圈,通信距离为0.1~1.0 m。实验结果表明,水介质的导电特性使得水下通信传输距离比空气中更远,但随着涡流损耗的增加,系统的能量损失变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通信 磁感应通信 功率放大电路 自动增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矩阵式电力变换器的等效电路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希有 陈学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4,39,共5页
基于Park 变换原理, 提出了升压式和降压式矩阵变换器统一的等效电路模型, 应用线性电路理论对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输入电流、功率因数、电压增益、输出阻抗等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
关键词 等效电路 电压增益 功率因数 电力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级高压IGBT模块短路特性研究及其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国友 覃荣震 +3 位作者 黄建伟 Ian Deviny 吴义伯 余伟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0,15,共5页
介绍了IGBT 3种短路类型,通过优化器件的晶体管增益提高第二类短路能力,以承受更大短路电流的冲击,采取驱动电路栅极电压箝位措施来限制短路状态下的过流。经过设计与工艺优化后的高压IGBT成功通过了短路特性试验,满足轨道交通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短路 晶体管增益 箝位 大功率变流器 轨道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间用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群海 吴理心 +1 位作者 尹靖元 贾东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针对空间环境应用的限制,提出一种空间用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将放电变换器和充电变换器结合在一个变换器拓扑中,使得空间用电源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以及功率密度更高。对提出的电路拓扑双向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升压过程和... 针对空间环境应用的限制,提出一种空间用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将放电变换器和充电变换器结合在一个变换器拓扑中,使得空间用电源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以及功率密度更高。对提出的电路拓扑双向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升压过程和降压过程的电路增益进行理论推导。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策略实现电路的升压和降压,完成电源系统的放电和充电过程。搭建计算机仿真模型和物理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拓扑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源 双向斩波电路 增益建模 双环控制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共模反馈电路的低功耗可变增益放大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骁 齐骋 +1 位作者 王亮 谢应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7-861,共5页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高动态范围数字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输出共模电平的方法,在负载电阻切换的同时改变流过电阻中的电流来保持电阻上的电压降不变,从而稳定输出共模电平。该方法无需额外的共模反馈电路,降低了功耗...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高动态范围数字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提出了一种新的稳定输出共模电平的方法,在负载电阻切换的同时改变流过电阻中的电流来保持电阻上的电压降不变,从而稳定输出共模电平。该方法无需额外的共模反馈电路,降低了功耗。同时采用级间电容耦合结构解决了直流失调问题,不需要直流失调校准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进行了电路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可变增益放大器消耗的平均电流为504.7?A,?3 dB带宽大于1.16 MHz,动态范围达到了81 dB,变化步长为3 dB,增益误差小于±0.6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模反馈电路 直流失调 增益控制 低功耗 可变增益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超高升压DC-DC变换器的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立业 田国胜 +2 位作者 袁成功 侯丽慧 李朋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68,共9页
为使光伏系统可稳定输出高直流电压,提出一种新型超高升压DC-DC变换器的设计。变换器采用耦合电路升压结构增加了新的增益调节单元。新型开关单元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和电压尖峰。耦合电感与开关电容结合,降低了器件的电压、电流尖... 为使光伏系统可稳定输出高直流电压,提出一种新型超高升压DC-DC变换器的设计。变换器采用耦合电路升压结构增加了新的增益调节单元。新型开关单元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和电压尖峰。耦合电感与开关电容结合,降低了器件的电压、电流尖峰,吸收了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对变换器进行闭环控制,稳定变换器的输出。分析电路的工作模态,与近几年典型高升压变换器做性能对比,测试变换器的抗扰动性能。根据仿真和实验,验证变换器在闭环控制下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DC-DC变换器 耦合电路 增益调节 闭环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小型化高增益集成功放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川 杨斌 +2 位作者 徐全胜 苑小林 高群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3,182,共4页
介绍了一种S波段小型化集成功放模块的设计方法。该模块采用GaAs和硅功率芯片,通过内匹配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将两级芯片集成到金属密封管壳中。实测结果表明,在脉宽200μs,占空比10%的测试条件下,3.1~3.4GHz全带内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能... 介绍了一种S波段小型化集成功放模块的设计方法。该模块采用GaAs和硅功率芯片,通过内匹配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将两级芯片集成到金属密封管壳中。实测结果表明,在脉宽200μs,占空比10%的测试条件下,3.1~3.4GHz全带内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能达到60W,36V电源效率大于35%,模块尺寸仅为26.5mm×15.0mm×5.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化 高增益 混合集成电路 功率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高增益直流变换器控制回路的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威 黎凡森 +1 位作者 李清 曹太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85-91,共7页
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具有低等级和宽范围变化的特性。为满足直流负载或后级逆变器的需求,设计一种具有较高电压等级且稳定的高增益直流变换器是关键。文章分析单管高增益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稳态性能,通过对其... 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具有低等级和宽范围变化的特性。为满足直流负载或后级逆变器的需求,设计一种具有较高电压等级且稳定的高增益直流变换器是关键。文章分析单管高增益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稳态性能,通过对其小信号建模及频域特性分析可知:被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中含有2个谐振尖峰,系统稳定性差,需在控制回路中加入相应的补偿网络。为此,设计了控制回路的补偿网络并对控制回路参数进行选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输出电压都能稳定在期望值50 V;仿真输出电压纹波为2%,实验输出电压纹波为2.5%。同时由实验结果还知,满载时变换器工作效率最高达到90%。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变换器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高增益 二次型Boost变换器 小信号建模 控制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摆率低电压CMOS AB类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荣 何尚平 罗小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0-685,共6页
为了增加单位增益频率与压摆率,并能够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同时降低偏置电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AB类放大器,其采用多级放大器结构,第一级为具有电流镜负载的NMOS差分对,第二反相级由共源放大器实现,第三极为AB类... 为了增加单位增益频率与压摆率,并能够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下,同时降低偏置电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0.18μm CMOS工艺的AB类放大器,其采用多级放大器结构,第一级为具有电流镜负载的NMOS差分对,第二反相级由共源放大器实现,第三极为AB类放大器,其能够在±500 m V电源下工作.电路仿真结果显示该放大器相位裕度为87°;总补偿电容为5 p F,与传统放大器相比减少了50%;单位增益频率为21.17 MHz,比传统放大器增大约10倍;压摆率为7.5和8.57 V/μs,与传统电路相比,分别增加了2.8倍和2.6倍.此外,与其他文献相比,该放大器具有较大的单位增益带宽和压摆率以及较小的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集成电路 CMOS AB类放大器 转换速率 低电压 低功耗 单位增益频率 相位裕度 电阻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ith圆图的射频功放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汉斌 陈晓光 王超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7年第6期409-413,共5页
基于Smith圆图设计射频匹配电路,提出了大功率射频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采用MRF9060芯片,运用如Pspice和ADS等开发软件,实现了包括直流偏置电路、保护电路、匹配滤波电路以及射频放大电路在内的整体设计,并给出了对系统增益、回波损耗等... 基于Smith圆图设计射频匹配电路,提出了大功率射频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采用MRF9060芯片,运用如Pspice和ADS等开发软件,实现了包括直流偏置电路、保护电路、匹配滤波电路以及射频放大电路在内的整体设计,并给出了对系统增益、回波损耗等指标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放大器 SMITH圆图 匹配网络 增益 MRF9060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过模圆柱腔脉冲压缩技术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苏隆 曹学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9-642,共4页
利用有耗传输线、谐振腔等效电路和电磁场的网络矩阵等理论,分析了过模圆柱腔脉冲压缩系统中谐振腔的储能稳态和储能泄放过程,推导出功率增益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达到了较好的吻合,从实验上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性... 利用有耗传输线、谐振腔等效电路和电磁场的网络矩阵等理论,分析了过模圆柱腔脉冲压缩系统中谐振腔的储能稳态和储能泄放过程,推导出功率增益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达到了较好的吻合,从实验上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这对于过模圆柱腔脉冲压缩系统的设计、加工与调试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并有利于以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耗传输线 谐振腔等效电路 功率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差分结构低功耗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莹慧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0-674,共5页
为了减小低电源电压以及短沟道效应对放大器的影响,获得低电压高增益的放大器,提出了一种基于65 nm CMOS工艺技术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OTA).采用基于增益增强技术的折叠共源共栅拓扑结构,使放大器具有轨到轨输入及大输出摆幅特性,同... 为了减小低电源电压以及短沟道效应对放大器的影响,获得低电压高增益的放大器,提出了一种基于65 nm CMOS工艺技术的全差分运算跨导放大器(OTA).采用基于增益增强技术的折叠共源共栅拓扑结构,使放大器具有轨到轨输入及大输出摆幅特性,同时兼备高速、高增益及低功耗优点.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其直流增益为82 d B,增益带宽为477 MHz,相位裕度为59°.正常工艺角下稳定时间为10 ns,稳定精度为0.05%,而功耗仅为4.8 m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集成电路 增益增强 运算跨导放大器 高速 高增益 低功耗 折叠共源共栅结构 高增益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耦合电感和充电泵的单级式高增益光伏微逆变器拓扑
19
作者 赵犇 马瑞卿 +1 位作者 皇甫宜耿 Alexander Abramovitz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传统的双级式微逆变器通常由一级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和一级全桥逆变器串级组成。单级式微逆变器可以在一级功率拓扑中实现上述功能,因而具有结构简单、器件少的优势。然而,单级式拓扑在高增益升压、功率解耦方... 传统的双级式微逆变器通常由一级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和一级全桥逆变器串级组成。单级式微逆变器可以在一级功率拓扑中实现上述功能,因而具有结构简单、器件少的优势。然而,单级式拓扑在高增益升压、功率解耦方面给设计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一种带耦合电感和充电泵的单级式高增益微逆变器拓扑,引入耦合电感和充电泵实现高电压增益;利用Boost变换器与全桥逆变器共用开关管实现单级式拓扑;同时保留了高压直流母线,从而可以减小解耦电容容值。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较小的解耦电容、高质量的正弦输出、以及较高的变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式 高增益 微逆变器 耦合电感 充电泵 功率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增益的开关电源磁芯复位仿真
20
作者 袁帆 宋岚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4-267,303,共5页
为提高开关电源磁脉冲能量传递效率,改进磁芯复位准确率、效率低的缺点,提出基于脉冲增益的开关电源磁芯复位研究。建立脉冲放大器模型体现损耗程度,获取光脉冲在增益介质中的传播方程,得出介质非线性效应、色散程度是影响脉冲传输特性... 为提高开关电源磁脉冲能量传递效率,改进磁芯复位准确率、效率低的缺点,提出基于脉冲增益的开关电源磁芯复位研究。建立脉冲放大器模型体现损耗程度,获取光脉冲在增益介质中的传播方程,得出介质非线性效应、色散程度是影响脉冲传输特性的主要因素,且为实现功率平衡,设计放大器增益通量曲线;分析磁芯工作原理,利用电感的伏秒积平衡方程测量磁场强度与磁环高度等参数;通过设计合理的复位电路实现磁芯精准复位。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复位磁芯,保证磁芯复位精度与速度,并且所提方法抗干扰能力较强,适用于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增益 开关电源 磁芯复位 电路设计 通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