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Look a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 Simultaneous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Effects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on the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1
作者 LIU SHIPI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3年第6期5-8,共4页
1. The Rol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Promoting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1. Human rights education shapes the soft environment for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关键词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Look a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 Simultaneous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Effects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on the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Issues and the Way Out
2
作者 Uduma Emmanuel Ogbonnia 《Psychology Research》 2020年第10期410-419,共10页
Educ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best financial investitment any government can make.Education is a human right and indispensible means of realising other human right..Studies has shown that a good basic ed... Educ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best financial investitment any government can make.Education is a human right and indispensible means of realising other human right..Studies has shown that a good basic education is a sine qua non for subsequent progress in the life of an average citezen.The Nationalm Policy on Education 2004 opined that basic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system since the rest of the education is built on it.A good basic education provides a background and foundation that gruarantees bett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future.The Universal Declarattion of Human Right in article 13(1)of the convention stated that“education shall be directed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personality”.It also added in Article 13(2)that primary education must be universal,ensure that basic learning needs of all children are satisfied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e,need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community.The above stated policies and conventions have serious implication for the financing and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provision of fun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bjectives of basic education.Based on this therefore,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discusion of brief over view of universal primary education,conceptual clarification,impac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on national development,issues in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he papewr finally mad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way out in solving problems facing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in Nig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national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libraries
3
作者 YAN Jinwei ZHENG Lan +4 位作者 SONG Xue ZHANG Yan SONG Jiao DAI Longji LI Dejuan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8年第2期31-51,共21页
Librarie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developing in keeping pace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 Librarie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been developing in keeping pace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libraries, especially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 achievement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1978.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draw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vering such eight aspects as management, types and positioning,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ersonnel, expenditure and buildings, reader service,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as well as autom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ibrary Library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ibrary cause Library construction Academic Libr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For example Tianjin
4
作者 Xu Zheng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8期29-31,共3页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EURI) Binding is a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alliance as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s for auxiliary forces complement, in ...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EURI) Binding is a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alliance as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termediary organs for auxiliary forces complement, in which enterprises play the leading role and which combines the effor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t is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coop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social economy continue to offer new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is situation, many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area actively develop their superiority and cooperate with enterprise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trying their best to explore various enterprise-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ways to quicken the pa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ransfer in order to make the school's track wider and wid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ianjin area,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cases of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 research binding about this area's universities and comes up with safeguard measures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other areas' mechanism of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binding, combining with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arning during COVID-19 Outbreak: Cloud Computing Adoption in Indian Public Universities
5
作者 Amit Kumar Bhardwaj Lalit Garg +1 位作者 Arunesh Garg Yuvraj Gajpal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1年第3期2471-2492,共22页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situation,the need to adopt cloud computing(CC)applications by education institutions,in general,and higher education(HE)institutions,in particular,has especially increased to engage students ...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situation,the need to adopt cloud computing(CC)applications by education institutions,in general,and higher education(HE)institutions,in particular,has especially increas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an online mode and remotely carrying out research.The adoption of CC across various sectors,including HE,has been picking momentum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last few years.In the Indian context,the CC adaptation in the HE sector(HES)remains a less thoroughly explored sector,and no comprehensive study i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Therefore,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overcome this research vacuum and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CC adoption(CCA)by HE institutions(HEIs)in India.The scope of the study is limited to public universities(PUs)in India.There are,in total,465 Indian PUs and among these 304 PUs,(i.e.,65%PUs)are surveyed using questionnaire-based research.The study has put forth a novel integrated technology adoption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and Diffusion of Innovation(DOI)in the context of the HES.This integrated TAM-TOE-DOI framework is utilized in the study to analyze eleven hypotheses concerning factors of CCA that have been test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SEM)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competitive advantage(CA),technology compatibility(TC),technology readiness(TR),senior leadership support,security concerns,government support,and vendor support are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CCA by Indian PUs.The study contends that whereas the rest of the factors positively affect the PUs’intention towards CCA,security concerns are a significant reason for the reluctance of these universities against adopting CC.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TAM-TOE-DOI framework to assess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CA in Indian PUs.Further,the study has given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successful CCA by Indian PUs,which will facilitate eLearning and remote working during COVID-19 or similar outbr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comput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public universities adoption techniques TAM TOE DOI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
6
作者 李兵 仇培涛 +3 位作者 张连英 刘瑞雪 马超 朱炯 《高教学刊》 2025年第8期81-84,共4页
在新工科、大思政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创新型本科高校,以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力学课程教育教学为例,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四个坚持”为依据,“九个素质”为培养目标,重构“理论、实践、创新”三元融合育人新体系,开辟“扎... 在新工科、大思政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创新型本科高校,以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力学课程教育教学为例,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四个坚持”为依据,“九个素质”为培养目标,重构“理论、实践、创新”三元融合育人新体系,开辟“扎实理论、创新研究、勇于竞赛、坚持应用”四维联动的育人新途径,深入实现“教、学、研、产”四个领域的育人新理念。介绍将思政放入课程目标、融入理论教学、嵌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编入教材中的四个具体教育教学案例,阐明基础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课程思政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需要从团队建设、能力提升、资源挖掘和践行实践四方面着手抓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基础力学 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制度优化与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肖文清 赵向华 +2 位作者 余少华 林晓欢 丁姣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具有生命线的意义,而且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障并提高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 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具有生命线的意义,而且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推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障并提高农林院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全日制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从招生选拔动员机制、导师遴选、奖助制度、过程管理和申述奖惩评判制度等方面,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营造宽松自由、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激发师生创新成果的涌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研究生培养 制度优化 培养质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伦理研究
8
作者 张爽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制度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中介,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要对制度概念作出更为深刻的把握必须超越既有的功能性规定,从本体论上把握制度的内涵,关注制度伦理。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伦理研究主要是围绕其正式公布及确立的结构体系、法... 制度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中介,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要对制度概念作出更为深刻的把握必须超越既有的功能性规定,从本体论上把握制度的内涵,关注制度伦理。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伦理研究主要是围绕其正式公布及确立的结构体系、法律法规、机制程序、规则规范,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系列具体安排等展开,依据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标准审视、追问、判断其伦理属性。制度的实质伦理,是围绕“为了什么”“是什么”等展开,指的是制度的内容和性质是否具有时代性、人本性、民主性、生态性、生长性;制度的形式伦理,指的是表达制度内容的方式是否具有全面性、明晰性、协调性、稳定性、共享性。当前做好制度伦理建设,需要客观认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和目标,关注制度变革是否聚焦支持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推进实质伦理与形式伦理相得益彰,进而在已有体制框架下优化和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制度伦理 实质伦理 形式伦理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域法思维推动高校法治教育的革新探析
9
作者 王霁霞 姚国荐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领域法思维是一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思维,其核心在于问题导向,并通过开放、跨学科的模式,提供实用而有效的法治教育。然而,这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方式在凸显其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的法治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问题... 领域法思维是一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思维,其核心在于问题导向,并通过开放、跨学科的模式,提供实用而有效的法治教育。然而,这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方式在凸显其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的法治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向这一关键要素,在新的法治教育模式中协调领域法思维与传统的部门法思维,使二者相互补充,构建起全新的法治教育理论框架。在实践中,需将领域法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将其与课程思政中的法治内容、专业课程的法律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法治实践有机融合,实现全面而系统的高校法治教育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法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路径研究
10
作者 陈妍茹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高校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阵地,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推进法治高校建设。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定位不清晰、法治实践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高校须积极总结经验与不足,通过强化依法治校... 高校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阵地,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推进法治高校建设。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定位不清晰、法治实践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高校须积极总结经验与不足,通过强化依法治校的统筹规划、促进法治工作机构的深度参与、主动前置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及法治文化建设等多维度举措,不断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法治工作机构 法律风险 法治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背景下大中衔接化学教育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晨瑶 潘钺柠 +1 位作者 章鹏飞 徐伟明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科技发展和时代大潮的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行动并融于教育的全过程。现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体系基础而全面,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何在化学基础教育中有效...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科技发展和时代大潮的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行动并融于教育的全过程。现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体系基础而全面,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如何在化学基础教育中有效提取和延伸高中知识、启迪化学智慧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因此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非常契合也迫切需要应用到现阶段大中化学教育的衔接式教学中。本文在笔者多年相关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教融合大中衔接化学的教学体系,探讨了大中衔接化学教育的新路径,期望达到拓宽学生视野和引领学生深入化学世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基础教育 大中衔接 科教交融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交叉科研组织模式发展路径分析
12
作者 于依琼 聂映玉 陈青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有效组织交叉科学研究面临诸多挑战。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通过从平衡数学学科内部分支到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从研究单一问题到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从促进合作交流到建立学科集群等措施,成功构建了组织交叉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 有效组织交叉科学研究面临诸多挑战。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通过从平衡数学学科内部分支到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从研究单一问题到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从促进合作交流到建立学科集群等措施,成功构建了组织交叉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其关键因素在于传承交叉科研核心价值观、孵化多元化交叉平台、实施自主灵活用人机制和精准定位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研究发现,其交叉科研组织模式展现了与超学科理论核心原则高度一致的生长逻辑。借鉴超学科理论,提出交叉科研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传承、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多维融合、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与转化等策略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组织交叉科学研究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科学研究 组织模式 基础学科 超学科 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教融合的多维检视及其纾解
13
作者 刘文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宏观三个“视角—层次”。基于此,全面检视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发展困境,可归纳为协同育人层面高校教学与科研呈现“冲突”或“矛盾”、机构整合层面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性”不足、资源统筹层面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的“整合性”欠缺三个方面。面向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关注“科研的育人性”向更加关注“教学的学术性”,在组织机构方面从关注“机构合并融入”向更加关注“混合平台创设”,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关注“部门统筹协调”向更加关注“创新策源能力”转换,将成为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纾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教融合 高校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图谱和智慧教学的高校现代教育类基础课教学改革
14
作者 刘艳菊 刘彦忠 +2 位作者 张惠玉 颜无瑕 杨君 《高师理科学刊》 202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知识图谱和智慧教学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应用,将两者在高校现代教育类基础课教学中有机融合.以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计算机一体化平台将课程的知识图谱呈现在学生面前,采用智慧教学方式讲授课程内... 知识图谱和智慧教学都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应用,将两者在高校现代教育类基础课教学中有机融合.以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计算机一体化平台将课程的知识图谱呈现在学生面前,采用智慧教学方式讲授课程内容.这种教学实施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知识图谱 智慧教学 高校基础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开展老年教育的“奥舍模式”
15
作者 钱冰洁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奥舍终身学习机构广泛设立于美国各州的大学中,面向50岁及以上人群提供“大学水平”的教育服务。从发展历程来看,奥舍机构及网络经历了酝酿与初建、扩张与成熟以及当前的发展新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奥舍机构相关公开资料的分析,梳理其组... 奥舍终身学习机构广泛设立于美国各州的大学中,面向50岁及以上人群提供“大学水平”的教育服务。从发展历程来看,奥舍机构及网络经历了酝酿与初建、扩张与成熟以及当前的发展新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奥舍机构相关公开资料的分析,梳理其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整体图景,进而探究获得奥舍机构的课程实践特点,以及奥舍机构与大学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奥舍机构的课程设置兼顾学术性与地方性,课程形式灵活多样,课程评估推动质量提升;奥舍机构、奥舍机构网络与大学三者间的创新性关系,既维护了机构网络内部的共识,又使单个机构能够自主地融入大学,并推动大学使命与职能的深化发展。得益于“奥舍模式”,奥舍机构网络有机嵌入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借此发展出老年教育的社会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舍终身学习机构 大学 老年教育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实践中的划界工作及其制度逻辑
16
作者 王路昊 朱嘉蕊 李秀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我们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去讨论“有组织科研”的内涵,也需要关注高校在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一概念。通过划界工作的引入,对24所高校在实践中使用“有组织科研”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是借助概念使用的过程,高校达成了教育部精神落实... 我们不仅需要从学理层面去讨论“有组织科研”的内涵,也需要关注高校在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一概念。通过划界工作的引入,对24所高校在实践中使用“有组织科研”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是借助概念使用的过程,高校达成了教育部精神落实与自身目标设定的结合。进言之,高校通过紧扣文件要求、响应文件精神、选择性响应、程序性响应、进一步阐释、扩大性阐释等六种策略,实现了边界缩小、维持和扩大的目的,并进一步为自身的科研工作争取了发展的资源和空间。而划界影响的积极与否与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有关。当划界策略背后的主导逻辑是注意力竞争和专业发展时,其影响更加积极;当主导逻辑是行政管理时,其影响则更加消极。因此,保持政策概念的解释灵活性是必要的,建议在保持核心内涵的基础上,鼓励高校在实践中对“有组织科研”的概念进行适当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划界工作 制度逻辑 教育部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内涵意蕴、逻辑起点及实践路径
17
作者 百里清风 宫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共5页
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即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的规范化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的特色化发展、从“条块领域”转向“生态体系”的综合化发展以及从“要素驱动”转向“智能助力... 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即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的规范化发展、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提升”的特色化发展、从“条块领域”转向“生态体系”的综合化发展以及从“要素驱动”转向“智能助力”的智慧化发展。其逻辑起点包括“追求人才培养更高质量”的教育逻辑、“完善大学治理生态体系”的治理逻辑和“探索中国特色大学模式”的制度逻辑。书院制改革赋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呼唤书院制改革的“本质回归”,赋能大学的规范化发展;凝练书院制改革的“独特个性”,赋能大学的特色化发展;扩大书院制改革的“共生价值”,赋能大学的综合化发展;增加书院制改革的“智能元素”,赋能大学的智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改革 大学 高质量发展 教育逻辑 治理逻辑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某高校实验技术岗位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18
作者 黄芮 刘津平 《科教文汇》 2025年第5期31-35,共5页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考核评价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情况的全面衡量,也是其晋升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国内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方式仍有待改进...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考核评价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情况的全面衡量,也是其晋升发展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国内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方式仍有待改进。该文从梳理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评价的相关研究和具体实施办法入手,基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区分“实验教学岗”和“实验研究岗”两类人员,从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公共服务三个维度,设计了一种基本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可用于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并作为职称评聘、岗位任职、薪酬激励等的重要依据,具有贴近实际、客观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供高校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实验技术人员 考核评价 基本工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现实的边界:教育元宇宙的特征、机理与现实应用
19
作者 曾瑜涵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8期241-242,246,共3页
在进一步服务科教兴国人才战略需求的背景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创新引领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元宇宙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元宇宙具有“高沉浸感”“开放创造”和“虚实... 在进一步服务科教兴国人才战略需求的背景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创新引领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元宇宙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元宇宙具有“高沉浸感”“开放创造”和“虚实融合”的基本特征。此外,教育元宇宙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3个方面多层次、全过程地赋能教育创新,跨越了传统教学的时空“边界”,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和均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基本内涵 内在机理 现实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创建、发展轨迹及特点——以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为例
20
作者 林师敏 《高等理科教育》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1972年,在学潮的冲击、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努力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支持下,广岛大学创建了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该机构在日本高等教育学学科制度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该机构走向以国家重点科研平台为中心的重点化... 1972年,在学潮的冲击、高等教育研究人员的努力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支持下,广岛大学创建了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该机构在日本高等教育学学科制度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该机构走向以国家重点科研平台为中心的重点化发展路径。回眸50年的发展历程,其特点为形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级学术中心、国际性学术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学术信息中心和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的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岛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研究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