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铁水平连铸中铸坯与石墨套界面换热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云鹏 梁海奇 +2 位作者 杨秉俭 苏俊义 朱宪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90-93,105,共5页
提出了用自由热收缩的方法建立铸铁水平连铸中铸坯与石墨套界面换热的数学模型.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包括铸坯与石墨套在内的整个传热系统进行数值计算,可以模拟出不同生产工艺条件(如不同铸坯半径、不同牵引速度等)下铸坯的凝固过程.
关键词 水平连铸 铸铁 界面换热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铸坯 石墨套 自由热收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坯高碳钢连铸中心缩孔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克强 李永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1-513,共3页
通过物质平衡原理讨论并新建立了计算方坯中心缩孔的数学模型.根据对数学模型 的推导。
关键词 数学模型 中心缩孔 方坯连铸 高碳钢 喷水强冷区 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方程数值解在连续铸造中的应用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江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1-77,共7页
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连续铸铁管凝固过程传热微分方程,用差分法求解取得了满意结果,最后用最小二乘回归求出固液界面的等温线方程.通过该模型可以方便地求出连续铸铁管的凝固时间、凝固层厚度及深度、内外壁凝固速度差.
关键词 连续铸造 铁管 凝固 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数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径双辊连铸薄带坯凝固传热的数学模型
4
作者 姜广良 蔡广 +1 位作者 金仁杰 孙华飞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给出了轧辊上一维传热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从而导出透热深度;利用焓法建立了在薄带坯铸轧中钢液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离散化和差分法给出各节点处温度及焓值的数学模型;预示凝固前沿x_3 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拟计算分析... 给出了轧辊上一维传热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从而导出透热深度;利用焓法建立了在薄带坯铸轧中钢液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离散化和差分法给出各节点处温度及焓值的数学模型;预示凝固前沿x_3 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传热系数h对凝固场的影响,辊材对温度场的影响,确定临界速度。为控制铸轧速度与辊材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径 双辊连铸 数学模型 凝固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钢厂炼钢-连铸调度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闯 刘青 +7 位作者 王彬 王宝 穆衍清 谢飞鸣 王柏琳 卢新春 张立强 白素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8,共8页
针对特殊钢厂的炼钢-连铸调度问题,建立了多目标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对静态调度策略和动态调度策略进行了探讨.在静态调度部分,结合炼钢厂运行原则,并根据炼钢炉和连铸机作业周期的不同对应关系,对生产模式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相... 针对特殊钢厂的炼钢-连铸调度问题,建立了多目标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对静态调度策略和动态调度策略进行了探讨.在静态调度部分,结合炼钢厂运行原则,并根据炼钢炉和连铸机作业周期的不同对应关系,对生产模式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在动态调度部分,给出了基于规则的动态调度策略以及具体的时间调整方法.最后,根据某转炉特殊钢厂的实际生产状况,在三台连铸机同时生产的情形下,对三个浇次的调度计划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的比较,表明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厂 特殊钢 炼钢 连铸 调度 数学模型 计算机仿真
原文传递
连铸板坯凝固末端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冯亮花 朱苗勇 刘坤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6,共4页
连铸坯凝固末端位置的确定方法有实验测定法和数学模型法。针对鞍钢厚板坯连铸机,采用有效比热容法建立板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来预报凝固末端的位置,用实验测定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拉速对厚板坯凝固末端位置... 连铸坯凝固末端位置的确定方法有实验测定法和数学模型法。针对鞍钢厚板坯连铸机,采用有效比热容法建立板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来预报凝固末端的位置,用实验测定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拉速对厚板坯凝固末端位置的影响,将计算结果回归得到了X65管线钢和船板钢在不同拉速范围内凝固末段位置和拉速的数学关系式,可为现场控制连铸凝固终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数学模型 凝固末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