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urbulent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Bed Morphology around Bridge Piers 被引量:3
1
作者 Rutuja Chavan Anurag Sharma Bimlesh Kumar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1期60-72,共13页
In this 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ursu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vortex structure around circular bridge pi... In this 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ursued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on the turbul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vortex structure around circular bridge pier in alluvial chann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sand bed channel with circular piers of different sizes for no seepage, 10% seepage and 20% seepage cases. The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flow statistics such as velocity and Reynolds stresses is found to be negative within the scour hole at upstream of the pier whereas application of downward seepage retards the reversal of the flow causing a decrement in the velocity and Reynolds stresses. Higher Reynolds shear stress prevails at the downstream side because of the production of wake vortices. Contribution of all bursting events to the total Reynolds shear stress production has been observed to increase with downward seepage. The analysis of integral scale suggest that size of eddies increases with seepag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 in particle mobility. Initially rate of scouring is more which abatements gradually with expanding time as well as with the increased of downward seepage. Presence of downward seepage reduces the depth and length of vortex and shifts towards downstream side of the p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pier downward seepage quadrant analysis Reynolds stress SCOUR velocity turbulent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倒灌会发生吗?——与王永诗先生商榷
2
作者 李传亮 刘东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2,共13页
针对石油地质学中油气倒灌会否发生的问题,根据渗流力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油气的运移成藏机理及地层超压的形成机理,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运移与流动不同,流动需要压差驱动,运移不需要压差驱动,油气运移是浮力作用下... 针对石油地质学中油气倒灌会否发生的问题,根据渗流力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油气的运移成藏机理及地层超压的形成机理,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运移与流动不同,流动需要压差驱动,运移不需要压差驱动,油气运移是浮力作用下的离散流或滴流;2)油气可以向上运移,油气倒灌不会发生,因为缺少动力的驱动;3)室内实验没有模拟地下情况,压差大,流速高,属于油气流动,而非油气运移;4)泥岩地层为开放地层,并不存在超压,地层水通过流动可以平衡地层压力;5)油气被地层水分割包围,可以出现超压,超压部分被毛管压力所平衡;6)上生下储式并不存在,烃源岩不一定位于油气藏的正下方,侧向运移也可以实现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油气倒灌 地层超压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芦雪华 赵鹏飞 陈闽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 目的:探讨黄蜂痔疮膏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饮食指导、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黄蜂痔疮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痔疮症状评分均较术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7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P<0.05)。结论: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涂擦黄蜂痔疮膏,有助于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湿热下注 黄蜂痔疮膏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强下击暴流致灾大风过程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飞燕 丁锋 +3 位作者 褚颖佳 郎嘉河 李晓东 栾在茂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5,共16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两次致灾大风过程在强天气尺度和有利中尺度环境下分别形成超级单体和强单体风暴并触发系列下击暴流,最强下击暴流发生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先跃增后骤降,6·2超级单体伴随中气旋顶和底高度的剧烈下沉。两次强下击暴流触地前均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核的快速下降、底层高径向速度和强辐散、中层径向辐合和高空强辐散特征。6·2超级单体旋转特性强、中气旋深厚,低层伴随弧形入流缺口和勾状回波。8·6强单体中低层辐合特征显著,风暴前端低层伴有由雷暴出流和前侧入流形成的辐合带。两次强下击暴流引起地面致灾大风的过程中负浮力效应基本相当,6·2超级单体冷池密度流效应更明显,8·6强单体动量下传效应更显著。潍坊南孙站位于风暴移动方向正前侧,前侧辐散气流与同向快速移动的风暴叠加,是导致37 m·s^(-1)极端大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大风 下击暴流 强下沉气流 动量下传 冷池密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飑线背景下安徽极端大风的形成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琛 周后福 +2 位作者 魏鸣 王一冰 翟菁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利用再分析、地面、探空和双偏振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安徽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探讨飑线维持机制和极端大风2个阶段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安徽中南部的天气形势处于强的不稳定状态,尤其是850~700 hPa的变冷变干结构有利于飑线的爆发,... 利用再分析、地面、探空和双偏振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安徽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探讨飑线维持机制和极端大风2个阶段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安徽中南部的天气形势处于强的不稳定状态,尤其是850~700 hPa的变冷变干结构有利于飑线的爆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飑线的维持机制。(2)飑线伸展高度达到10 km,前端存在阵风锋,其相关系数ρHV较低,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弧和差分相位比KDP大值区均指示降雹区。(3)极端大风风速增长分为2个阶段。阶段Ⅰ的形成机制为不稳定条件、负浮力、高空风动量下传、下垫面水陆变化和峡谷效应的共同作用;阶段Ⅱ在阶段Ⅰ基础上叠加冷池密度流的作用。(4)提出三维概念模型,解释极端大风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形成机制 动量下传 冷池密度流 下垫面变化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芩柏颗粒联合九华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焕 王真权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389-1393,1404,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坐浴联合九华膏外用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对促进其愈合及其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满足条件的研究对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坐浴联合九华膏外用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对促进其愈合及其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满足条件的研究对象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复方芩柏颗粒联合九华膏)、对照组(高锰酸钾联合凡士林纱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4 d后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治疗21 d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7 d、14 d后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4 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21 d后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联合九华膏对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缓解患者症状,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肛肠动力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湿热下注型 复方芩柏颗粒 九华膏 术后促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治疗肛窦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建文 梁小霞 文桂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对肛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及局部化痔栓塞肛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痔瘘洗剂局部熏蒸及坐浴患处同时联合加味四... 目的观察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对肛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丙烯分散片及局部化痔栓塞肛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痔瘘洗剂局部熏蒸及坐浴患处同时联合加味四黄膏局部外敷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肛门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疼痛、肛门坠胀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5±2.78)d,对照组为(18.46±3.4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2、4、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0、0、2.0%,对照组分别为4.0%、12.0%、16.0%,对照组4、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痔瘘洗剂联合加味四黄膏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瘘洗剂 加味四黄膏 肛窦炎 湿热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清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小庆 苏劲松 +6 位作者 吴江平 徐云森 郭宇明 严文兵 招活 龙云 田立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抗生素及坦索罗辛,... 目的观察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6月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组加服前列清汤,疗程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清汤联合抗生素及坦索罗辛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较好地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清汤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湿热下注 抗生素 坦索罗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流生物滤池低温堵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立 白宇 +2 位作者 张杰 郜玉楠 陈淑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深度处理中下向流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条件下,滤柱进水段由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大量积累,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尤其在低温下,由于水力条件、生物微环境、生物相改变以及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滤池更易发生气塞、堵塞,其运行周期比中温时... 深度处理中下向流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条件下,滤柱进水段由于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大量积累,水头损失增长较快。尤其在低温下,由于水力条件、生物微环境、生物相改变以及微生物的自我保护,滤池更易发生气塞、堵塞,其运行周期比中温时降低近2/3,严重影响了净化效果。提出了局部反冲洗法解决膜滤池低温堵塞问题。局部反冲洗后,水头损失由60cm 降到30cm 左右。局部反冲洗在改善滤柱堵塞的同时,为自养亚硝化菌和硝化菌提供了更为稳定、适宜的微环境,使 NH_3-N 的去除率由15%增至50%以上;COD_(Cr)的去除效果因为生物活性的增加并未受到波动。局部反冲洗后,生物量和水头损失沿层积累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滤柱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NH3-N 反冲洗 去除率 硝化菌 深度处理 污染物 局部 微环境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妙根 程玲 王为凤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阳痿82例,辨证分为肾阳虚衰与湿热下注两个证型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7.6%。肾阳虚衰型痊愈率为45.0%,湿热下注型痊愈率为59.1%。结论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病...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阳痿82例,辨证分为肾阳虚衰与湿热下注两个证型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7.6%。肾阳虚衰型痊愈率为45.0%,湿热下注型痊愈率为59.1%。结论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湿热下注型痊愈率较肾阳虚衰型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痿 针刺疗法 辨证论治 肾阳虚 湿热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圆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石润富 姜培学 张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5-997,共3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在内径为1mm的竖直细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体的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流动方向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流密度、进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浮升力对细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很大,对流换热系数在准临界温度附近存在峰值.在加热的前半段向上流动的对流换热强于向下流动,在加热的后半段则相反。随着热流密度与质量流量比值的不断增加,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对流换热强弱转换的交点不断向流体进口方向推移,并且向上流动的壁面温度出现峰值,发生换热恶化,而向下流动则没有出现换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 超临界压力 细圆管 实验研究 换热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PSD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2 位作者 李岩 张玲 洪文鹏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 ,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 PSD) ,可以客观地判别...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对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有很大影响 ,所以如何确定流型一直是两相流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鉴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利用压差的时域信号和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 ( PSD) ,可以客观地判别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下降管 气液两相流 流型鉴别 流体力学 功率谱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浸没竖直向下平口管口气泡膨胀脱离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晅 焦晶晶 +2 位作者 梁盼龙 金光 武文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8-1877,共10页
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顶部浸没竖直向下管口气泡膨胀及脱离演变过程,对比分析管径、平均气速对气泡尺寸、形成时间的影响规律。引入泡龄k表征管口气泡位置特性,用椭球形气泡长短轴比L表征气泡形状特征。研究发现,气泡生成机理有间歇生成... 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顶部浸没竖直向下管口气泡膨胀及脱离演变过程,对比分析管径、平均气速对气泡尺寸、形成时间的影响规律。引入泡龄k表征管口气泡位置特性,用椭球形气泡长短轴比L表征气泡形状特征。研究发现,气泡生成机理有间歇生成气泡、含抽吸间歇生成气泡和连续生成气泡3种;气泡脱离直径随平均气速变化过程明显存在气泡脱离形态转变点;气泡膨胀脱离模式随平均气速变化分为单个气泡形成、气泡聚并形成两种。平均气速为3.1 m·s-1时管口处存在抽吸现象,此时最大泡龄kmax最小;脱离阶段气泡长短轴比L随脱离时间变化过程明显存在时间分界点。在分界点前,L值在2.0附近波动,气泡主要以椭球形存在。分界点后,L值明显增加,气泡形状向扁椭球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向下管口 气泡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科 周登峰 +6 位作者 韩宝 梅荣 徐慧岩 叶宇飞 李杨 肖新凯 杨明会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817-818,共2页
目的观察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皮肤康洗液坐浴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肛周皮肤瘙痒程... 目的观察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皮肤康洗液坐浴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肛周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肛周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肛周渗液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型间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痒祛风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疗效优于传统的皮肤康洗液坐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下注型 肛周湿疹 止痒祛风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洪刚 马安娜 洪剑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55%以上。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出水中NO3-N的浓度与进水相比降低不明显,而NH4-N的去除率却很高,表明系统中硝化作用较强。本试验说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流 湿地植物 下行-上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利通淋方结合经尿道膀胱电切治疗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金洲 邱运华 周细秋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清利通淋方结合经尿道膀胱电切治疗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利通淋方,疗程2个月;观察... 目的观察清利通淋方结合经尿道膀胱电切治疗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利通淋方,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膀胱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路刺激等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膀胱黏膜病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利通淋方可提高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缩短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湿热下注型 清利通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硝矾洗剂与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兵 饶佳 +1 位作者 吴涛 太宇航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究七叶硝矾洗剂与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1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术后对照组采用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 目的:探究七叶硝矾洗剂与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1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术后对照组采用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观察组采用七叶硝矾洗剂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7d后的疼痛评分(VAS)及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d、7d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水肿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采用七叶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治疗较金玄痔科熏洗散疗效好,能有效镇痛,缓解水肿,缩短患者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硝矾洗剂 金玄痔科熏洗散 湿热下注型混合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剪切力对蒸汽垂直下流膜状凝结传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俊霞 王立 +1 位作者 李运刚 黄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3-2739,共7页
界面剪切力对小径管中的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有重要影响。采用VOF模型数值模拟了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分析了界面剪切力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中冷凝管壁面温度采用耦合计算冷却水的对流换热获得。计算得到了速度、界面剪切... 界面剪切力对小径管中的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有重要影响。采用VOF模型数值模拟了蒸汽垂直下流凝结传热,分析了界面剪切力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中冷凝管壁面温度采用耦合计算冷却水的对流换热获得。计算得到了速度、界面剪切力和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力沿蒸汽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它对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强化作用集中在垂直管前段,而在垂直管后段,液膜重力是影响局部凝结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将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Nusselt解析解进行了比较。在垂直管前段,由于汽-液界面剪切力的强化作用,VOF模型的计算结果大于Nusselt解析解;而在垂直管后段,汽-液界面剪切力逐渐减弱,VOF模型的计算结果接近Nusselt解析解。将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Goodykoontz等的实验数据做了比较,在0.2~0.6 m的垂直管段,VOF模型算得的局部凝结传热系数与Goodykoontz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误差在±35%的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 传热 界面剪切力 垂直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摩擦压力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祺 王树众 +1 位作者 王栋 林宗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2-504,共3页
本文对垂直下降钢管中的油气水三相流摩擦压力降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三相流摩擦压力降与折算液速、折算气速和含液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三相流 垂直下降流 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森林旅游园区潜流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祖信 李怀正 +3 位作者 王晟 傅威 邢绍文 沈根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d);通过优化湿地浸润线使NH3-N、TN同时达标。人工湿地利用林间空地布局,采用自主开发的模拟软件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并优化运行,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资源化利用。工程已运行一年,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863示范工程要求,出水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垂直下行潜流湿地 示范工程 森林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