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嘉宝 孙伯林 +5 位作者 邢锴 张宁 周荣平 陈江伟 刘志礼 刘家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 目的 测量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管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DLS患者50例,分别在X线、CT及MRI上测量腰弯Cobb角、腰椎前凸角、顶椎位置、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度、顶椎侧方和前方滑移距离、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凹侧和凸侧椎间孔高度、宽度和横截面积、硬膜囊横截面积、横径和前后径,分析椎管形态学变化规律及其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DLS患者的顶椎位于L_(2)~L_(3)椎体;其椎管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4/5)节段;椎间孔相关参数最小处均位于L_(2/3)节段。DLS患者L_(2/3)水平椎管及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年龄、腰弯Cobb角及顶椎偏移距离存在相关性(P<0.05);而L_(5)/S_(1)水平椎间孔的形态学参数与PI、SS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LS患者椎管最狭窄处多位于L_(4/5)节段,而椎间孔最狭窄处多位于L_(2/3)节段。顶椎区椎管狭窄程度、椎间孔狭窄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 椎间孔 解剖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徐辰 强晓军 +2 位作者 张大鹏 徐鹏 王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以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检测2组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腰椎功能相关评分及疼痛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评分(VA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腰椎功能(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
3
作者 喻瑶瑶 郭蕾蕾 罗春梅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126例高龄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时的...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126例高龄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时的手术满意度将患者分为满意组(S组,87例,占69.05%)和不满意组(NS组,39例,占30.95%),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高血压、ASA分级、饮酒、Ⅰ度腰椎滑脱、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吸烟、腰椎侧凸的占比均显著高于S组(P<0.05)。术后12个月,S组JOA评分、SF-8生理维度评分、SF-8心理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NS组,腰痛VAS和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S组(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轻度腰椎侧凸(≤15°)是影响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P<0.05)。结论吸烟和轻度脊柱侧凸与高龄(≥80岁)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满意度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腰椎管狭窄 经皮内窥镜手术 椎间孔入路 椎管减压术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5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李玲 毛贵超 +1 位作者 韦柳情 邓盼盼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61-64,共4页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舒适度、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小于对照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其心理、睡眠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纯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星铎 吕刚 +2 位作者 路磊 屠冠军 王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1980年~1990年收治并随访脊髓型颈椎病155例,其中行椎板切除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8例,用切骨刀、刮匙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57例,用气动磨钻行前路扩大开窗减压植骨术54例。术式选择:①2个节段以内的颈椎间盘脱出行前路手... 1980年~1990年收治并随访脊髓型颈椎病155例,其中行椎板切除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8例,用切骨刀、刮匙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术57例,用气动磨钻行前路扩大开窗减压植骨术54例。术式选择:①2个节段以内的颈椎间盘脱出行前路手术;②3个节段以上突出物不超过1/3椎管矢状径者行后路手术;③突出小于1/3矢状径且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后路手术;④突出超过1/3矢状径合并椎管狭窄者,应行2次手术,并依颈髓受压情况选择先行前路或后路手术。⑤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者适于后路手术。用气动磨钻的扩大开窗减压优于用切骨刀、刮匙的椎间盘切除。“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疗效优于椎板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京涛 刘利民 +2 位作者 黄鹤 许新 孙东红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 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治疗中Quadrant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劲松 曾荣 +2 位作者 陈思圆 魏波 林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63-5568,共6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10%-30%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腰椎不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10%-30%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腰椎不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Quadrant系统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为90-210min,平均时间145min。术中失血量50-300mL,平均失血量120mL。治疗后住院时间5-9d,平均住院时间6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JOA评分治疗前为(10.25±2.34)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31±3.12)分和(25.35±2.6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为(8.24±1.15)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7±1.12)分和(1.13±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3例,良9例。证明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QUADRANT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椎弓根钉固定 植骨融合 腰椎管减压 椎间盘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扩大椎间孔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星 施炜 +5 位作者 张宇 施金龙 陈建国 沈剑虹 陈建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 目的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椎管内外哑铃形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为椎管内外哑铃形生长,椎间孔呈病理性扩大.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3例、腰段5例.结果 16例肿瘤均达全切除,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2 h;术中平均失血240 mL;术后平均在院时间7.8 d.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或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与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对于以椎间孔外部分为主的哑铃形神经鞘瘤,采用经扩大椎间孔入路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能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神经鞘瘤 哑铃形肿瘤 椎间孔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管减压术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健峰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管减压术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1年4月于建瓯市立医院行择期手术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40)、观察组(n=40)。参考...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椎管减压术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1年4月于建瓯市立医院行择期手术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40)、观察组(n=40)。参考组予以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 h、术后3 d、术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对比两组手术前、术后7 d的Cobb角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对比两组术后7、28 d的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6 h、术后3 d及术后7 d的VAS分值均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Cobb角小于参考组,JOA分数高于参考组(P<0.05)。术后7、28 d,观察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参考组的85.00%(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有利于缓解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脊柱侧弯症状,减少脊柱功能障碍,还有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该术式疗效颇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管减压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良民 刘明永 +2 位作者 范伟力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穿刺椎间孔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椎间孔成形、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568例椎间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可能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568例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穿刺椎间孔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椎间孔成形、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568例椎间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可能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568例椎间孔镜手术共出现并发症24例,总体发生率4.23%,其中硬脊膜损伤4例(0.70%),椎管内静脉丛损伤出血3例(0.53%),术后伤口疼痛6例(1.06%),术后复发8例(1.41%),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1例(0.18%),出口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异常2例(0.3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学习曲线较陡峭,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解剖变异有关,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椎管减压 射频消融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管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多节段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植骨融合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窥镜下腰椎斜外侧入路椎管减压和椎间融合技术介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传超 毛天立 +4 位作者 刘宇 贾斐 海宝 潘晓宇 刘晓光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188-1191,共4页
对脊柱后方韧带结构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传统后方入路及内固定的并发症日益凸显,以更小的创伤实现减压和固定成为当下脊柱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 对脊柱后方韧带结构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传统后方入路及内固定的并发症日益凸显,以更小的创伤实现减压和固定成为当下脊柱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Ⅰ/Ⅱ度的腰椎滑脱、轻度的椎管狭窄及退变性侧弯有较好疗效。但是OLIF手术的明显不足是无法对椎管实现良好减压。黄韧带和关节突的增生肥厚是引起椎管狭窄的重要原因,但这些结构退变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鉴于只有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解剖因素才能引起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canal stenosis,LSS),因此解除任何一个方向的压迫,便可达得神经减压的效果。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对3例LSS病人借助脊柱内窥镜和带角度的磨钻,采用腰椎斜外侧入路在可视下去除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扩大了椎管容积,获得了和后方去除致压因素等同的减压效果。本文对此术式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 脊柱内窥镜 椎间融合 腰椎斜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克正 汪明星 +3 位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孙永杰 池玉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Cobb角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研究组JOA量表总分为(25.85±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9,P<0.05);研究组VAS评分(2.87±0.76)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11.76±1.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17.557,P<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481、4.410、3.918、3.3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COBB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国祥 杨开舜 李绍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6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收治的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收治的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系统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按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46个月,平均29.6个月。JOA术前(13.450±4.617)分,术后3个月(21.350±3.746)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优13例(65%),良4例(20%),中2例(10%),差1例(5%),优良率为85%。结论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学 减压术 外科 椎管 脊柱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刚 游浩 +1 位作者 朱云龙 牟明威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3例侧隐窝狭窄合并椎间孔或中央椎管狭窄的混合型腰椎管狭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减压治疗,术后随... 目的 探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3例侧隐窝狭窄合并椎间孔或中央椎管狭窄的混合型腰椎管狭窄患者,均采用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减压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手术相关指标、腰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末次随访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12.43±12.01)min,平均住院时间(4.87±1.03)d,平均随访时间(27.43±2.98)个月;患者术后1周、3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腰、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24%;术后1例慢性疼痛,1例复发,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椎间孔、椎板间联合入路内镜减压治疗混合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效果明确,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改善显著,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内镜减压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康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便筛选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26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均为单间隙受累,受累节段为包括腰3/4 3例,腰4/5 17例,腰5/骶16例,采用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便筛选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26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均为单间隙受累,受累节段为包括腰3/4 3例,腰4/5 17例,腰5/骶16例,采用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末次随访Mac Nab评分等指标。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术中及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术后24 h或手术当天下地活动。术后3~6个月复发突出2例,保守治疗好转,1例转为开放手术。末次随访时根据Mac Nab评分,优13例,良10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自(31.2±8.4)分降至(3.5±3.2)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由(8.2±1.8)分降至(1.2±0.8)分。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能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近期临床疗,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宏亮 云才 +2 位作者 李士春 肖士鹏 李钦亮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并对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13-07-2015-07手术治疗的7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分为两组:其...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并对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2013-07-2015-07手术治疗的7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33例,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手术治疗;B组38例,均采用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相近,但与B组相比,A组的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且A组术后1、3 d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但A组术后3、12个月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的椎间融合率为93.9%(31/33),B组为92.1%(35/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小切口PLIF手术相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创伤更小,较好地保留了脊柱后方结构,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对侧潜行减压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宗义 张守亮 +3 位作者 王吉波 罗明玉 张建军 刘新剑 《临床骨科杂志》 199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设计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病变间隙下位棘突、椎板的上1/3水平截骨,小关节突内缘两侧椎板向上凿开,将棘突、椎板、黄韧带向上掀起,显露、扩大椎管,摘除突出髓核。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 目的设计可复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病变间隙下位棘突、椎板的上1/3水平截骨,小关节突内缘两侧椎板向上凿开,将棘突、椎板、黄韧带向上掀起,显露、扩大椎管,摘除突出髓核。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36例,经7~72个月随访,优良率达100%。结论该术式适用范围广,病灶切除彻底,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 椎管减压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