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正畸医生对疗效的预估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隐形矫治器远移成年患...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正畸医生对疗效的预估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隐形矫治器远移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1日。共3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估,将满足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前后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MD=-2.34,95%CI(-2.83,-1.85),压低移动量MD=-0.95,95%CI(-1.34,-0.56),远中倾斜量MD=-2.51,95%CI(-3.56,-1.4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切牙平均内收距离MD=-0.82,95%CI(-1.54,-0.09),唇倾度减小MD=-1.61,95%CI(-2.86,-0.3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并控制磨牙垂直向位置,磨牙远移的同时伴有一定的压低及远中倾斜移动,对高角型患者有利。上颌切牙的矢状向内收有利于患者侧貌的改善。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DSSM保留率、保留状态、间隙丧失情况及DSSM维持时间4个方面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57例完成随访到DSSM拆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平均维持时间15(12.5,18.0)个月,其中16例出现脱落或提前拆除,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和脱焊在DSSM脱落失败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在影响DSSM变形移位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完成1年随访病例进行数据分析,22例移位变形病例平均间隙丧失2.31(2.14,2.34)mm,62例在位状态良好病例平均间隙丧失0.13(0.09,0.18)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式DSSM在在位保留上有优势,在位良好的病例也达到了良好的间隙保持临床效果,对于术前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状态的判断及治疗和咬合管理还需予以改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正畸医生对疗效的预估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隐形矫治器远移成年患者上颌磨牙疗效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8月1日。共3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估,将满足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个前后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颌骨矢状向及垂直向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量MD=-2.34,95%CI(-2.83,-1.85),压低移动量MD=-0.95,95%CI(-1.34,-0.56),远中倾斜量MD=-2.51,95%CI(-3.56,-1.4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颌切牙平均内收距离MD=-0.82,95%CI(-1.54,-0.09),唇倾度减小MD=-1.61,95%CI(-2.86,-0.3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并控制磨牙垂直向位置,磨牙远移的同时伴有一定的压低及远中倾斜移动,对高角型患者有利。上颌切牙的矢状向内收有利于患者侧貌的改善。
文摘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DSSM保留率、保留状态、间隙丧失情况及DSSM维持时间4个方面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57例完成随访到DSSM拆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平均维持时间15(12.5,18.0)个月,其中16例出现脱落或提前拆除,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和脱焊在DSSM脱落失败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在影响DSSM变形移位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完成1年随访病例进行数据分析,22例移位变形病例平均间隙丧失2.31(2.14,2.34)mm,62例在位状态良好病例平均间隙丧失0.13(0.09,0.18)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式DSSM在在位保留上有优势,在位良好的病例也达到了良好的间隙保持临床效果,对于术前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状态的判断及治疗和咬合管理还需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