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iffness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of Glulam Beams in Elastic-Plastic Stage:Theory,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1
作者 Lisheng Luo Xinran Xie +2 位作者 Yongqiang Zhang Xiaofeng Zhang Xinyue Cui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2期791-809,共19页
Traditional methods focus on the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of glulam beams and the fracture failure of materials with defects,which usually depends on empirical parameters.There is no systematic theoretical method to pr... Traditional methods focus on the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of glulam beams and the fracture failure of materials with defects,which usually depends on empirical parameters.There is no systematic theoretic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stiffness and shear distribution of glulam beams in elastic-plastic stage,and consequently,the failure of such glulam beams cannot be predicted effectively.To address these issues,an analytical method considering material nonlinearity was proposed for glulam beams,and the calculating equations of deflection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for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were established.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models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indicating that the equation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e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for such glulam beams with wood material in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ignoring the influence of mechanic properties in radi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of wood.Furthermo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ported by the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was applicable and could be used a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edicting the failure of glulam b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lam beams load-deflection relationship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elastic-plastic stage numer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for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steel bridges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珊珊 雷俊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9-460,共12页
A kind of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problems of steel bridges. The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is one kind of the models used in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The parameter cha... A kind of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problems of steel bridges. The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is one kind of the models used in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The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can be described as probabilistic and interval. The two-stage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is given with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 solving algorithm to solve the hybrid reliability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established by the consistency relationships of interval reliability model and probability reliability model with normally distributed variables in theory. The solving process is combin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interval reliability index and the probabilistic algorithm.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N curve, the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with hybrid variables is given based on the standar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Lastly, a case of steel structure in the Neville Island Bridge is analyzed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in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AASH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eliability model (HRM) consistency relationships linear and bilinear S-N curve fatigue reliability normal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水关系学的基本方程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其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人水关系学是研究人水关系的一门新交叉学科,构建其基本方程和模型是深入研究人水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和不同学科成果梳理,提出了人水系统“四大过程”(水循环过程、物...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人水关系学是研究人水关系的一门新交叉学科,构建其基本方程和模型是深入研究人水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和不同学科成果梳理,提出了人水系统“四大过程”(水循环过程、物质循环过程、生物过程、人文过程),总结给出了“四大过程”的基本方程及其耦合与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四大过程”的分布式人水关系模型构建框架与人水关系模拟器的构建设想,并介绍了沁河流域分布式人水关系模型应用研究实例。人水系统“四大过程”是表征人水关系的重要基础,其基本方程是研究人水关系学的基础方程,由基本方程耦合构建的模型是模拟人水关系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为进一步完善人水关系学奠定基础,为深入研究人水关系模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关系学 人水系统 基本方程 “四大过程” 分布式人水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嶶 叶长盛 +1 位作者 蔡鑫 肖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3,共16页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020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中碳要素的流向;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NA)模型对“三生空间”碳代谢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利用互惠指数综合评价“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武汉市整体以负碳流为主导,2010~2015年达到峰值;2005~2015年整体上呈现碳代谢紊乱局面;2015~2020年,碳减排效果显著,正、负碳流较弱,空间上分布零星,后期碳代谢逐渐趋向平衡;②武汉市生态关系以掠夺限制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无生态区域增加,生态关系明显改善;③互惠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互惠指数的平均值为0.77(<1),表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平衡的作用仍为消极,武汉市的国土空间利用仍有不合理之处,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关系 空间分布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凯江流域径流侵蚀功率时空分布与输沙关系
5
作者 蒋凯鑫 莫淑红 +3 位作者 李平治 于坤霞 李占斌 乔殿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水土流失是长江上游面临的首要生态环境问题,准确把握区域水土流失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是关键。基于SWAT模型和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分析了该区域典型流域凯江的径流侵蚀功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输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径流模拟结果在率定期... 水土流失是长江上游面临的首要生态环境问题,准确把握区域水土流失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是关键。基于SWAT模型和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分析了该区域典型流域凯江的径流侵蚀功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输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径流模拟结果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基本满足R^(2)>0.85,NSE>0.75,PBIAS<±15%,评价指标均达可信以上程度。2009—2018年径流侵蚀功率年际变化大,在多年尺度上干支流表现出“上游大、下游小”的空间分布特征。另外,多种水沙关系对比分析表明,输沙模数与径流侵蚀功率主要呈幂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和准确预测输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径流侵蚀功率 时空分布 SWAT模型 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纹紧固件拆装过程理论模型边界条件影响研究
6
作者 沈超 李翔 +3 位作者 刘钊 刘燕 刘超 刘才山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对于螺纹紧固件装配与拆卸过程的研究,扭拉关系和螺纹副轴向承载分布是两个重要的指标。二者均基于螺纹几何模型和受力平衡关系,发展出成熟的理论。在调研仿真或试验研究文献后,发现所获二者结果经常与理论解偏差较大,甚至不与理论解进... 对于螺纹紧固件装配与拆卸过程的研究,扭拉关系和螺纹副轴向承载分布是两个重要的指标。二者均基于螺纹几何模型和受力平衡关系,发展出成熟的理论。在调研仿真或试验研究文献后,发现所获二者结果经常与理论解偏差较大,甚至不与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改变参数计算后发现,一方面螺母施拧位置将影响螺母支承面接触压力分布,最终影响扭拉关系;另一方面螺母径向约束将影响螺纹副啮合状态,最终螺纹副轴向承载分布。为了节省此类研究在理论验证阶段的成本,本文借助ANSYS建立出两类螺母的精细化螺纹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数值结果讨论这两方面的影响规律,给出建模边界条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固件装配与拆卸 扭拉关系 螺纹副承载分布 理论模型边界要求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水江流域半分布式洪水预报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鹏飞 柯尔瓦 +2 位作者 刘风雨 龚凯 杨丽丽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分水江属钱塘江水系,是钱塘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3444 km^(2),主流全长164.2 km。洪水预报将分水江流域划分成48个子流域单元,以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产汇流计算,通过分水江流域拓扑结构以马斯京根模型进行逐级演算,对分水江... 分水江属钱塘江水系,是钱塘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3444 km^(2),主流全长164.2 km。洪水预报将分水江流域划分成48个子流域单元,以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产汇流计算,通过分水江流域拓扑结构以马斯京根模型进行逐级演算,对分水江水库等4座大中型水库及10个重点预报断面进行洪水预报,并通过SCE-UA算法进行参数调优。在分布式洪水预报过程中,通过已率定断面的流域特征值及率定结果,采用多元回归法的参数移植方案,逐级演算后,分水江水库的44场洪水的合格率为100%,模拟误差均在许可误差内,确定性系数均在0.7以上,其中0.9以上19场,洪水预报方案满足乙级精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 流域拓扑关系 多元回归法 参数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转换和迁移学习的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方法
8
作者 欧锋 罗醒华 +3 位作者 龙经纬 徐超群 赖国清 杨慧敏 《浙江电力》 2024年第3期95-103,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图转换和迁移学习的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方法。首先,引入了基于格拉姆角场的图转换方法实现用电数据的二维化,以更好地发现一维时序用电数据间的差异性;然后,... 为进一步提高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图转换和迁移学习的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方法。首先,引入了基于格拉姆角场的图转换方法实现用电数据的二维化,以更好地发现一维时序用电数据间的差异性;然后,针对低压配电网用户数据稀缺、获取途径有限、样本数量较少等问题,基于迁移学习利用预训练好的参数权重,构建了适合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模型在户变关系识别和相位识别中的准确率较主流方法均有所提升,拥有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户变关系和相位识别 格拉姆角和场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
9
作者 周忠强 黄育松 +3 位作者 梁铃 施诗 覃海 陈胜 《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针对动态地区配电网空间负荷优化预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自控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首先构建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然后利用深度长短期神经网络对配电网历史运行数据集进行处理,实现配电网实时自控... 针对动态地区配电网空间负荷优化预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自控态势感知的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系统。首先构建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然后利用深度长短期神经网络对配电网历史运行数据集进行处理,实现配电网实时自控态势感知;最后利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构建空间负荷预测与目标决策要素经验池之间的耦合模型,实现配电网空间负荷高效精准预测。对模型展开了实际算例分析,多类型配网供电区域场景下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精度达到91.03%,多类型配网供电区域场景下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效率提高了2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态势感知 配电网系统 空间负荷预测 限制映射关系 耦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多样性理论方法的新近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学雷 陈杰 +1 位作者 檀满枝 龚子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Abundance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diversity-area relationships are tool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alysis that have been used by ecologists for decades. In a case study by Ibez et al., these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 Abundance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diversity-area relationships are tool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alysis that have been used by ecologists for decades. In a case study by Ibez et al., these techniques are considered in a mor e general setting, and have been applied to explore notions such as pedodiversity (as an example of geodiversity in a broad sense, including also geomorphic diversity), in order to detec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both natural resources,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The discussion has mainly been conduct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Aegean Islands by the Spanish research team. Standar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how the pedotaxa-abundance distribution conforms to th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how pedorichness-area data fit to the diversity-area models.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th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models and the diversity-area relationships followed by biodiversity and pedodiversity data in similar situations. Thus, the studied results may suggest that som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biodiversity analysis ought to be carefully re-examined.Since results in ecological literature are usually interpreted in biological terms, the analysis by Ibáez et al. may be relevant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obtained between biotic and soil resources? Should the ecological theory modify some of its constructs once the said similarities have been proven? and what are its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多样性 多度分布模型、丰富度与面积曲线 土壤与生物类型单元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娟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0-1053,共14页
从植物种水平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早期研究历史和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植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的最新发展,... 从植物种水平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早期研究历史和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植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的最新发展,汇总了最近20年来国际上模拟预测植物种潜在地理分布的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统计模型主要包括以生物气候分室模型或气候分室模型为代表的相关模型、以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为代表的回归模型、以分类和回归树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基于规则的模型、以及生态位模型、气候响应面模型等。机理模型主要介绍了基于BIOME1生物地理模型和FORSKA林窗模型的STASH模型、基于过程的物候模型PHENOFIT,以及一种基于水分平衡、温度和植物物候现象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模拟预测的不同地区植物种未来分布的格局,并介绍中国植物种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的模拟预测工作,从而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预测植物种在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提供背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气候关系 实际分布区 潜在分布区 模型 环境因子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专利引证关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纳米领域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玉英 张婷婷 +1 位作者 何喜军 蒋国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8-204,共7页
区域间专利引证对技术知识的跨区域流动与共享具有重要作用。以纳米领域为例,收集2011—2015年专利引证数据,剖析全国31个省份间专利引证关系并进行分类,构建区域间引证关系的影响指标,利用泊松和负二项模型进行回归与检验。得出:高被... 区域间专利引证对技术知识的跨区域流动与共享具有重要作用。以纳米领域为例,收集2011—2015年专利引证数据,剖析全国31个省份间专利引证关系并进行分类,构建区域间引证关系的影响指标,利用泊松和负二项模型进行回归与检验。得出:高被引、高引证、双高地区均集中在北上广苏等区域,引证密度快速增加;引证量与自引率持续增高,被引量下降,说明纳米领域专利技术的区域辐射效果较弱,区域间专利引证不活跃;回归分析发现区域R&D经费、科技覆盖范围、h指数与区域间专利引证存在正相关。综上所述,给出了提升中国区域间专利技术引证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引证关系 科技协同 负二项模型 泊松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宁喜亮 丁一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基于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和等效应变假设,推导出纤维混凝土(SFRC)受压损伤本构模型.为更好地描述钢纤维对混凝土受压损伤的影响,模型中引入考虑纤维体积分数与纤维几何特征的纤维因子.结合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 基于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和等效应变假设,推导出纤维混凝土(SFRC)受压损伤本构模型.为更好地描述钢纤维对混凝土受压损伤的影响,模型中引入考虑纤维体积分数与纤维几何特征的纤维因子.结合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选取压应变为1.5εpk,2.0εpk处的压应力试验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在压应变为0~1.5εpk时可有效地描述单轴受压状态下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扩展过程以及纤维对峰值应力后的混凝土受压性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 纤维因子 损伤模型 应力-应变关系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及对水资源和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双宝 王赛 +7 位作者 赵敏敏 吴玺 袁磊 李海学 李甫成 马涛 李文鹏 郑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共11页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限制了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针对人类活动将如何影响黄土高原水沙变化以及如何配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问题,目前尚缺乏定量分析和研究。以黄土高原渭河子流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限制了该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针对人类活动将如何影响黄土高原水沙变化以及如何配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问题,目前尚缺乏定量分析和研究。以黄土高原渭河子流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20 a降雨、径流、水资源量、产沙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建立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水资源和水沙关系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决策条件下的最优退耕方案。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总量、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产沙量呈现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量分别为0.07×10^(8)m^(3)、0.01×10^(8)m^(3)、0.012×10^(8)m^(3)、163×10^(4)t;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降水呈现递增趋势,年均增加量分别为0.006 4,0.65×10^(8)m^(3);生态环境变化导致径流量和产沙量减少,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显示退耕还林还草或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流域径流量和产沙量共同减少,但产沙量的响应更为敏感;综合考虑径流与产沙的影响,基于多目标优化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优化配置建议,最优退耕面积约为全部耕地面积的28.1%。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水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沙关系 归一化植被指数 分布式水文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文模型中河道断面概化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鹏 崔小红 +2 位作者 周祖昊 周娜 庞金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1,79,共5页
河道断面概化是开展水文、水动力学模拟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已有概化方法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流域水文模型的概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实测断面的水深~过水面积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概化梯形断面的下底宽和边坡系数两个重... 河道断面概化是开展水文、水动力学模拟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已有概化方法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流域水文模型的概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实测断面的水深~过水面积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概化梯形断面的下底宽和边坡系数两个重要参数,使得概化后的断面与实测断面保持一致的水位~流量关系。以图们江流域为例,应用该方法对流域内15个实测断面进行概化,同时分析断面集水面积与断面形状、大小间关系。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较好地对河道断面进行概化,可应用于分布式水文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断面概化 水位面积关系 图们江流域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数分层的AS关系拓扑建模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虹 兰巨龙 +1 位作者 汪涛 刘洛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27-2634,共8页
基于真实AS级互联网拓扑实测数据进行层次特性和AS关系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分层的AS关系拓扑动态演化模型.建模和仿真评估表明该模型在整体上具与实际网络相似的拓扑宏特性,还再现了AS商业关系的规律,是一种能够逼真模拟互联网A... 基于真实AS级互联网拓扑实测数据进行层次特性和AS关系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分层的AS关系拓扑动态演化模型.建模和仿真评估表明该模型在整体上具与实际网络相似的拓扑宏特性,还再现了AS商业关系的规律,是一种能够逼真模拟互联网AS级拓扑宏观、微观特性的动态演化模型,并且作为一种AS关系推测算法,还能为任意的AS级无向图提供带AS关系标注的拓扑图,拓展了模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域级拓扑建模 带AS关系标注的拓扑图 带标记的度分布 层次性 k-core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多焦点镜片面形误差与光焦度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智颖 田宇 +2 位作者 李丹 薛常喜 李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4,共6页
渐进多焦点眼镜片能够同时满足视远与视近的需求,其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镜片面形方程及球面度方程求解偏微分,构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光焦度分布与面形误差的关系模型.根据国家标准... 渐进多焦点眼镜片能够同时满足视远与视近的需求,其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镜片面形方程及球面度方程求解偏微分,构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光焦度分布与面形误差的关系模型.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镜片有效区域实际屈光度与名义值差值小于0.1 D的要求,对加光度为2.0D(6.0D8.0D)的渐进面面形误差进行了实例分析.应用给定的面形误差结果进行实验加工的镜片,经分析后实验输出的光焦度变化符合所设定的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进一步验证了面形误差与光焦度分布关系模型的正确性,为渐进多焦点镜片加工的面形控制精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光焦度分布 关系模型 面形误差 面形方程 球面度方程 加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分布的动态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跃进 杨海维 《工业工程》 2008年第6期89-94,共6页
在静态的客户金字塔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马尔科夫链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动态的客户金字塔模型,包括等级分布的基本方程、客户平均转移周期方程和客户分布预测方程。通过真实的企业销售数据,说明了模型的意义和用法,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分布 动态建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区域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锦玲 朱新运 +1 位作者 马起杨 金春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8-812,共5页
利用宁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宁夏区域2008~2014年210个ML2.0~4.9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对速度谱在频率域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 利用宁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宁夏区域2008~2014年210个ML2.0~4.9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对速度谱在频率域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进而计算震源半径、地震矩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参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地震矩范围为1011~1015 N·m,震源破裂半径为60~766m,拐角频率为1.6~22.2Hz,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1~7.63 MPa,视应力范围为0.01~3.11 MPa,地震矩、拐角频率、矩震级及里氏震级等震源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对数线性或半对数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区域 Brune模型 震源参数 相互关系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分段云模型的单相用户相别辨识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苏 黄纯 +1 位作者 李克明 侯帅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9,共8页
针对低压配电台区拓扑结构中相别关系错误的问题,利用台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相电压序列和用户电压序列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段云模型的单相用户相别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刻画电压序列的数据分布;然后,利用自... 针对低压配电台区拓扑结构中相别关系错误的问题,利用台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相电压序列和用户电压序列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段云模型的单相用户相别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刻画电压序列的数据分布;然后,利用自适应分段云模型算法自适应地确定电压序列的分段总数以及每个分段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最后,计算电压序列分段云模型的相似度,确定用户与台区配电变压器的相别关系。该方法不受台区拓扑结构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具有通用性;与现有相似性算法相比,该方法针对台区配电变压器三相电压很接近的情况相别辨识结果区分度更好、准确率更高。算例仿真和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低压拓扑识别 相别辨识 云模型 自适应分段 电压相似性分析 户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