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0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语言循环语句思政案例设计研究
1
作者 何玉辉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循环语句是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教学标准,设计了层次递进的案例,分为基础模块、综合模块、提升模块。在基础模块中,让学生了解C语言循环语句中的for、while等基本格式及执行流程,设计了1.01365等教学案例...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循环语句是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教学标准,设计了层次递进的案例,分为基础模块、综合模块、提升模块。在基础模块中,让学生了解C语言循环语句中的for、while等基本格式及执行流程,设计了1.01365等教学案例。在综合模块中,将程序编写与数学内容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提升模块中,引导学生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语句 C语言 案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船舶余热回收的TEG-ORC联合循环变底循环比及过热工况输出性能研究
2
作者 孙德平 李怡然 +3 位作者 乔广超 石飞雄 封星 柳长昕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 选用R245fa作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底循环工质,比较工质在饱和蒸汽状态与过热蒸汽状态时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并研究特定过热度工况下TEG/ORC底循环比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TEG-ORC联合循环中,提高工质过热度能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在工质过热状态下,增加底循环比能显著增加联合循环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降低其发电成本、提高工质流量,有助于提升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回收 过热蒸汽状态 TEG-ORC联合循环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3
作者 王荣荣 黄玉珊 +1 位作者 李湘淼 白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微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含水量高于损伤后2 h(P<0.05);⑤以上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伤后即刻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可调节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炎症因子并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这为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列腺素E1 脊髓微循环 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血管功能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割煤循环智能检测的工作面来压判识方法
4
作者 罗香玉 康林星 +2 位作者 南添松 解盘石 伍永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共6页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需解决2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海量的工作阻力数据中提取循环末阻力数据,二是如何有效利用提取出的循环末阻力数据对工作面是否来压实现有效判断。现有的循环末阻力提取方法大多依赖固定规则和... 基于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需解决2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海量的工作阻力数据中提取循环末阻力数据,二是如何有效利用提取出的循环末阻力数据对工作面是否来压实现有效判断。现有的循环末阻力提取方法大多依赖固定规则和经验值参数,在复杂工作面环境下准确性低且适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割煤循环智能检测的工作面来压判识方法。将割煤循环检测转化为二分类问题,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割煤循环结束时刻进行智能检测,以自动判别割煤循环的结束时刻;在获取所有割煤循环结束时刻的基础上,提取各支架循环末阻力数据;通过数据融合生成能够反映工作面整体压力状态的单序列数据,并基于来压判定公式进行工作面来压判识。基于不连沟煤矿某工作面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割煤循环检测的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分别为85.91%,81.84%,83.83%,来压判识的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分别为79.43%,78.76%,79.09%,均优于滑动窗口极值法和阈值法,在识别循环末阻力和工作面来压判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灾害防控 来压判识 割煤循环智能检测 支持向量机 循环末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其主要客源国间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5
作者 马丽君 李江楠 梁逍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7,96,共6页
基于2019年中国与29个主要客源国之间的出入境旅游人口数量,构建旅游流循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旅游流循环质量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探究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QAP回归分析... 基于2019年中国与29个主要客源国之间的出入境旅游人口数量,构建旅游流循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旅游流循环质量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探究旅游流循环质量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QAP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旅游流循环质量的作用。结论如下:①中国与29个客源国间共存在218条旅游流循环,循环质量等级空间分布不均衡,且旅游流循环质量等级越高,旅游流数量和涉及国家越少。整体看,发达国家涉及的旅游流循环数量较多,发展中国家涉及的旅游流循环数量较少。②从空间分布看,两个国家间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产生旅游流循环,旅游流循环质量等级越高。③人口规模、交通可达性、旅游资源禀赋、两国贸易关系、空间邻近性是影响旅游流循环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空间邻近性影响最显著,语言接近性、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循环 影响因素 循环质量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和石英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先峰 王通 +3 位作者 李建国 袁胜洋 侯召旭 张俊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 针对季冻区岩体工程中岩石的冻融劣化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灰岩和石英岩为试验对象,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单轴压缩试验以及SEM扫描电镜试验对岩石的孔隙率、宏-细观破坏特征、力学特性以及能量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典型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Lemaitre平面应变理论和统计理论,将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损伤效应耦合到损伤本构模型中,考虑压密段的影响,根据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和试验曲线特点分2段拟合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更易加剧高孔隙率灰岩的风化;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灰岩和石英岩的抗压强度均服从指数衰减;模型曲线的峰值点与试验曲线的峰值点较为接近,分段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得到的曲线吻合较好,该损伤本构模型以及参数选取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工程 冻融循环 力学特性 能量演化 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石灰改良红层泥岩填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陈康 刘先峰 +3 位作者 蒋关鲁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结合连续滴水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揭示干湿循环后填料微观结构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低幅度循环下试样在干侧和湿侧均产生体胀。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在湿侧产生体胀。在干侧先产生体缩,随循环次数增加,即使含水率较低,试样也产生体胀。体胀导致强度和小应变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当试样产生体缩时,强度有所增长,但小应变刚度由于裂缝衍生而持续衰减。试样强度随损伤体变可用统一劣化方程表示。但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干燥后的小应变刚度远低于劣化线,且劣化速率远大于强度。试样滴水后能维持基本形貌,但观察到团聚体松散、微粒剥落和新生裂缝等结构劣化特征,从而导致宏观力学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填料 干湿循环 石灰改良 红层泥岩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模式转型、技术比较优势与制造业创新绩效
8
作者 宋炜 曹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创新绩效提升不仅取决于循环模式转型效果,而且显著受到技术比较优势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循环模式转型与技术比较优势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国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集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要素配置,强化制造业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在新发展格局下,循环模式转型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利用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获得技术比较优势,通过缩小技术势差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对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模式转型 国际循环 国内循环 技术比较优势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干湿循环-荷载综合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特性分析
9
作者 周志刚 何斯华 +2 位作者 黎凯 黄红明 章泽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 为研究酸雨环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水泥稳定碎石受酸雨、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对试件进行中性化测试和微观检测,揭示不同酸度、干湿循环周期和荷载循环次数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周期的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强度会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加,并且在短期的酸雨侵蚀试验中,试件内部的中性化程度很低;在pH=3的酸雨环境中,随着干湿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由外而内不断劣化,其强度随之降低;在同样的酸雨环境中,干湿循环和荷载循环综合作用对试件强度的削弱更为明显,而且两者作用的顺序不同亦会对试件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演化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旧路改造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残余强度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干湿循环 荷载循环 水泥稳定碎石 强度 演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耦合有机闪蒸循环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10
作者 余廷芳 张艮离 +1 位作者 周嘉鹏 汤一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为了提高超临界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SCRBC)的热效率,在SCRBC余热端耦合有机闪蒸循环(OFC)作为低温余热利用的底循环,建立基于太阳能塔的SCRBC/OFC联合循环.在设定条件下,进行联合循环的主要参数(如分流比、顶循环透平入口压力和温... 为了提高超临界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SCRBC)的热效率,在SCRBC余热端耦合有机闪蒸循环(OFC)作为低温余热利用的底循环,建立基于太阳能塔的SCRBC/OFC联合循环.在设定条件下,进行联合循环的主要参数(如分流比、顶循环透平入口压力和温度、透平效率、闪蒸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影响的参数分析和㶲分析.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顶循环透平入口压力和温度下存在最佳分流比,该分流比随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而上升;系统热效率随着冷凝温度增加而降低,随闪蒸温度的增加先增后降.㶲损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㶲损失最大,之后依次为SCRBC透平、预冷器、回热器.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兼顾系统热力性能和单位投资成本的Pareto解集,为工程设计方案提供了最优折中解作为参考.相比优化前的SCRBC,优化后SCRBC/OFC使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提高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循环 超临界CO_(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 有机闪蒸循环 热力性能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食管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涛 金海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度及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肿瘤的筛查及诊断,并且在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DNA检测技术及其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循环肿瘤DNA 筛查 诊断 临床决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rtRock传感技术的道砟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家全 张涛艺 +1 位作者 黄世斌 唐毅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 基床道砟在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的位移变形机制尚不清晰,为了研究道砟在静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规律和道砟颗粒的位移旋转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静力循环平板试验模型装置,对道砟填料开展不同幅值下的静力循环平板载荷试验,结合SmartRock无线传感器技术分析道砟层不同位置颗粒接触变形特性,揭示循环加卸载过程中道砟沉降及旋转特性。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幅值下的累积塑性变形分别为2.92、3.91、12.37 mm,且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累积塑性变形量为高幅值工况的22.94%、30.71%,表现为道砟承载塑性变形对基底高压力敏感性高;建立峰值沉降量与循环次数和荷载幅值之间数学模型,可较好预测经过多次循环后道砟的峰值沉降量;在静力循环加卸载过程中,低幅值和中幅值工况的x、y轴转角的最大值分别为高幅值工况的22.19%、34.90%和32.45%、39.55%,颗粒绕x、y轴转动的概率远大于z轴,在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弱,必然会在另一个方向的转动响应强,且循环荷载作用是道砟填料磨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循环 平板载荷试验 道砟 SmartRock传感器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循环下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力学性能
13
作者 秦立科 周效丞 +3 位作者 孔德翊 甄刚 谭可馨 郭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探究温度循环对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天津明代壁画残块进行成分及配比分析以制作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试样,通过温度循环、单轴拉伸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 为探究温度循环对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天津明代壁画残块进行成分及配比分析以制作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试样,通过温度循环、单轴拉伸试验与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揭示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的力学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试样损伤逐渐恶化,尤其是接触面处裂隙发育严重;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试样的抗拉及抗剪强度随着温度循环逐渐下降,循环30次后抗拉及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接触面试样强度的损失主要集中于循环的前30次,此后温度对接触面试样的抗剪强度影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不仅证实了温度循环是造成壁画内部空鼓和脱落等病害的原因之一,也为壁画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力学性能 温度循环 接触面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6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姜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AMI住院,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完成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的患者145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及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CE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探讨CMD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MD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145例已行PCI的AMI患者中有87例(60%)存在CMD。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更高[52.8(8.1,84.0)μg/L vs.18.9(5.7,56.1)μg/L,P=0.005],Killip分级更差(P=0.030),罪犯血管分布不同(P<0.001),且罪犯血管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者更多(65.1%vs.43.1%,P=0.025)。MC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更差(P均<0.001)。CMD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13.8%vs.1.7%,P=0.013),校正罪犯血管分布、罪犯血管术前TIMI血流及TnI峰值后,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依旧升高(OR=9.120,95%CI:1.152~72.192,P=0.036)。CMD预测已行血运重建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7(95%CI:0.551~0.804,P=0.03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依然有60%存在MCE检出的CMD,合并CMD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动态力学响应及破坏特征
15
作者 赵光明 秦志宏 孟祥瑞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3,共16页
针对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岩体自稳能力差、动力灾害频发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ZST-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煤岩动静组合自适应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幅值与频率的砂岩单轴动载扰动试验,分析了动载作用下砂岩动态力学响应规律与破坏特征... 针对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岩体自稳能力差、动力灾害频发等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ZST-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煤岩动静组合自适应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幅值与频率的砂岩单轴动载扰动试验,分析了动载作用下砂岩动态力学响应规律与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动载幅值增加,砂岩滞回环由“疏-密”向“疏-密-疏”变化,依据动载循环期间试样塑性变形量,将动载周期划分为对数上升阶段Ⅰ、匀速损伤阶段Ⅱ和指数加速阶段Ⅲ。(2)动载对试样强度的弱化作用存在阈值,当动载水平为70%σ_(c)时,诱发砂岩发生破坏的幅值阈值在17.5%~22.5%σ_(c)范围内,低于阈值的动载作用不会造成砂岩失稳,越过阈值后砂岩强度、破坏前动载持续时间与动载幅值及频率均成负相关。(3)动载幅值与频率对砂岩弱化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动载幅值、频率均与动载单次循环平均塑性变形Δε_((i))^(-)成正相关,但Δε_((i))^(-)对动载幅值更为敏感,在阶段Ⅰ、Ⅱ内随幅值增大呈指数型增长。动载幅值主要通过提升塑性变形量来实现对砂岩的弱化作用;而动载频率提升降低了动载循环间隔,在砂岩内部形成小增量、短时、连续的损伤,从而实现对砂岩的弱化作用。(4)砂岩AE信号累计能量与振铃计数率随动载幅值的增大呈指数型变化,也随动载频率的增加同步增长。随着动载幅值增加,砂岩微观裂隙起裂、扩展程度递增,剪切裂纹占比增大;随着动载频率增大,砂岩拉伸裂纹占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循环动载 动态力学响应 渐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管结构对循环水圆形养殖池流场影响及试验
16
作者 朱明 齐悦颖 +3 位作者 万鹏 范豪 雷翔 汪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8,F0003,共13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圆形养殖池的数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进水管数量、射流角度及射流孔数量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速度分布均匀系数U50为评价指标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进行评价,采用正交试验对圆形养殖池进水管结构的最佳参数进行优化;按照最优进水管结构参数构建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大口黑鲈养殖试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及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对养殖系统的流场及进水管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圆形养殖池配置3根进水管、且进水管成120°布置、单根进水管上的射流孔数量为6、进水管射流角度为45°时,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分布最为均匀;在0.1 m/s流速下,3组不同密度的大口黑鲈养殖池内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2 mg/L、氨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3 mg/L,水体的浊度值均低于0.3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3组密度养殖池内大口黑鲈样本的饵料系数最低为1.06,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161.03%,存活率最高为100%。该研究表明优化进水管结构有助于在圆形养殖池内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有利于悬浮颗粒物的排出及大口黑鲈的生长,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进水管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流场分布 循环水养殖 进水管结构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肉牛种养结合及农牧循环经济
17
作者 李翠萍 李勇娜 +3 位作者 张晓燕 崔朝霞 张艳 张军 《当代农机》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肉牛的养殖是我国农村常见的产业之一。将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的繁荣。为此,探讨玉米肉牛种养结合,注重科学种植和合理养殖,做好市...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肉牛的养殖是我国农村常见的产业之一。将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的繁荣。为此,探讨玉米肉牛种养结合,注重科学种植和合理养殖,做好市场营销和加强技术支持,推动玉米肉牛种养结合的发展,对于实现农牧循环经济的双赢目标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肉牛 种养结合 农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返渗流与干湿循环诱发土壤结构损伤的协同效应分析
18
作者 陈勇 夏雨 +2 位作者 闵泽鑫 夏振尧 王世梅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7,共11页
库水位周期涨落会促使消落带土壤经历往返渗流和干湿循环作用,潜蚀和干裂诱发的土壤结构损伤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关键诱因。为探究潜蚀和干裂的演化进程和协同效应,采用自主研制的模拟试验系统,针对不良级配土壤,分别完成多周期的往返... 库水位周期涨落会促使消落带土壤经历往返渗流和干湿循环作用,潜蚀和干裂诱发的土壤结构损伤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关键诱因。为探究潜蚀和干裂的演化进程和协同效应,采用自主研制的模拟试验系统,针对不良级配土壤,分别完成多周期的往返渗流与干湿循环的单独作用及二者交替联合作用,监测土壤内细颗粒流失规律和表层裂隙发育进程。结果表明:往返渗流单独作用下壤中潜蚀通道发展呈现随机性和持续性,干湿循环单独作用下壤表裂隙发育具有记忆性和缓增性,壤中细颗粒流失率和壤表裂隙率均表现为随周期次数而增多并逐渐趋稳;二者交替联合作用下,壤中潜蚀会形成渗流孔洞,并破坏土壤连续性,同时增加表层细粒含量,进而导致裂隙发育加剧;壤表开裂也会加速细颗粒从土中剥离,并增大优势通道的扩展,从而提高随后试验周期的颗粒流失率;经历5个周期联合作用下的颗粒累积流失率比往返渗流单独作用高116.67%、壤表裂隙率比干湿循环单独作用高73.33%,对土壤结构损伤具有显著的协同加剧效应。研究成果对加深消落带土壤结构损伤机制的认知、揭示水土流失和岸线后退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往返渗流 干湿循环 颗粒流失率 裂隙率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种业贸易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
19
作者 陈卫洪 王莹 +1 位作者 刘娜 安龙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当前我国种子贸易常年处于逆差状态,严重威胁了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在国家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高我国种子自主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对中国种业“内外循环”演进的梳... 当前我国种子贸易常年处于逆差状态,严重威胁了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在国家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高我国种子自主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对中国种业“内外循环”演进的梳理及内外循环系统对种子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CMS模型分析2011—2019年影响我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动。2011—2019年我国种子出口的竞争力效应均为负,农作物种子竞争力缺乏是阻碍我国种子出口的主要因素。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产品结构和竞争力变动与世界需求变化未趋同,对农作物种子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不能及时扩大市场份额。在进口方面,农作物种子进口持续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大豆种子、蔬菜种子以及草种等种子品质和国外差距大,与我国市场的种子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同时也反映出国际市场农作物种子的竞争力优势强于我国。面对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应加强利用国家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种质资源在种业创新中的作用;培育种企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产种子竞争力;完成国内种业市场的并购重组,优化种子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从而保障我国种子安全和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贸易逆差 CMS模型 种子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职业病专科医院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艳艳 曾玉梨 +3 位作者 华明 郎丽 王恰 张碧珠 《现代医院》 202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职业病专科医院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危急值管理,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危急值数据进行现况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经PDCA循环管理后2022年7月—2022年11月的危急值数...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职业病专科医院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危急值管理,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危急值数据进行现况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经PDCA循环管理后2022年7月—2022年11月的危急值数据与管理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DCA对危急值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医技科室危急值执行合格率上升至100.00%,临床科室危急值执行合格率上升至96.77%,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危急值制度执行合格率,保障患者安全,明显降低医疗风险,同时也提升了我院危急值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危急值 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