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结构安全与支护参数
1
作者 王峰 方亚彪 +2 位作者 熊藤根 张洋语 袁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4-2563,共10页
针对目前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普遍存在先行洞二次衬砌开裂问题,如何改善其受力特征以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对先行洞初支厚度、钢拱架间距和二衬厚度... 针对目前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普遍存在先行洞二次衬砌开裂问题,如何改善其受力特征以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对先行洞初支厚度、钢拱架间距和二衬厚度等支护参数对先行洞围岩位移、初支和二衬受力特征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优化的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支厚度增大或钢拱架间距减小,先行洞围岩位移、二衬主应力不断减小,初支主应力不断增大,其中二衬最大拉应力显著减小,初支厚度为0.28 m或钢拱架间距为0.5 m时较最不利情况减小了15%左右。随着二衬厚度增大,先行洞围岩位移、初支和二衬主应力均显著减小,其中二衬最大拉应力减小尤为显著,二衬厚度为0.7 m时较二衬厚度为0.5 m时减少了23.8%。因此适度增大初支厚度或减小钢拱架间距,同时增大二衬厚度可有效改善二衬受力,建议V级围岩浅埋状态下先行洞初支厚度取0.28 m,对应钢拱架型号I22b,钢拱架间距取0.5 m,二衬厚度取0.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洞法 连拱隧道 结构安全 支护参数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开裂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松 王峰 +3 位作者 潘英东 张生 黄钒 李航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2,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明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本文首先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先行洞的受力规律,然后基于该受力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后行洞开挖的先行洞荷载-结构计算模型,进而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先行洞仰拱衬砌的开裂原因... 研究目的:为探明无导洞法连拱隧道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本文首先通过现场监测得到先行洞的受力规律,然后基于该受力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后行洞开挖的先行洞荷载-结构计算模型,进而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先行洞仰拱衬砌的开裂原因,最后评价先行洞二衬的安全性并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论:(1)当后行洞开挖前,先行洞二衬对称受力且各截面的安全系数大于2.4;当后行洞开挖后,先行洞二衬处于偏压受力状态,仰拱右侧的安全系数仅为1.25,其内表面恰是最大拉应力所在位置,与现场仰拱衬砌的开裂位置吻合;(2)先行洞仰拱衬砌开裂的原因是由于后行洞开挖导致的隧道偏压受力以及仰拱不均匀沉降;(3)提高支护抗力系数有助于改善衬砌结构的安全性,但支护抗力系数高于某值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4)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洞法 裂缝成因 数值分析 双连拱隧道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确定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华 姜成业 +2 位作者 邓琴 毕钛俊 秦雨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0-1180,共11页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位移数据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位移反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方法,最后和衬砌背后围岩荷载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影响较为显著,监测点增长幅度均值高达142%;先行洞衬砌受力呈现“拱腰较小,拱顶及拱肩较大”的分布规律,且靠近后行洞一侧拱肩位置受力最大;通过现场监测位移反分析得到的先行洞衬砌受力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结构法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 位移反分析 衬砌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变函数理论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应力与位移解析解 被引量:1
4
作者 毕钛俊 邓琴 +2 位作者 汤华 姜成业 秦雨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787,共11页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后行洞衬砌搭接于先行洞衬砌拱腰之上,围岩与衬砌受力情况复杂,开展相应的围岩与衬砌应力和位移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Schwarz交替法,提出了深埋条件下考虑衬砌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应力...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后行洞衬砌搭接于先行洞衬砌拱腰之上,围岩与衬砌受力情况复杂,开展相应的围岩与衬砌应力和位移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Schwarz交替法,提出了深埋条件下考虑衬砌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针对无中导连拱隧道两洞具有共用边界的特点,在利用柯西积分法进行求解时,将单洞衬砌与围岩接触的边界积分条件转化为仅存在单洞时的完整边界积分与共用边界积分之差,对于Schwarz交替法中求解“附加面力”的过程亦进行类似处理。给出共用边界应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将上述解析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连拱隧道 复变函数 SCHWARZ交替法 应力场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导连拱隧道爆破振动减振对策研究
5
作者 陈焕美 苏文煊 +1 位作者 孟德生 廖明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文中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无中导连拱隧道,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隔振岩柱厚度对围岩损伤、先行洞振动速度及衬砌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参数.结果表明:(1)建议... 文中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无中导连拱隧道,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隔振岩柱厚度对围岩损伤、先行洞振动速度及衬砌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参数.结果表明:(1)建议后行洞爆破开挖时采用分步序分段爆破方式,最大单段药量控制15 kg以内;(2)为了消除雷管起爆时间存在误差、爆破器材性能和爆破工艺的差异等影响,建议段间延时为100 ms;(3)减振层布置于初支的钢拱架和初喷混凝土之间可以显著降低衬砌振速和位移,建议在现场施工可行的情况下按照此方式布设减振层;(4)随着隔振岩柱厚度的增加,先行洞支护变形逐渐减小,衬砌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过程,并在岩柱厚度1.5 m时达到最小值,建议隔振岩柱厚度取1.5 m.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开展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连拱隧道 最大单段药量 段间延时 减振层 隔振岩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导连拱隧道受力机理及对策研究
6
作者 李志厚 王安民 +2 位作者 陈树汪 陈俊武 邓志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9-1978,共10页
无中导连拱隧道是连拱隧道最新的发展型式,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但也存在近接施工、受力体系多次转换和施工控制难度大等缺点。因此,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无中导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机理及破坏特征,结合典型隧道病害特征和6... 无中导连拱隧道是连拱隧道最新的发展型式,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但也存在近接施工、受力体系多次转换和施工控制难度大等缺点。因此,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无中导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机理及破坏特征,结合典型隧道病害特征和65座隧道的建设经验,提出了无中导连拱隧道安全建设对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先行洞右拱腰的弯矩和轴力值均为最大,为受力最不利部位。先行洞右侧拱腰等部位需要加强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并提出“重地质、强先行、预加固、稳中墙、先支撑、短开挖、弱爆破、勤量测、紧二衬、注精细”30字方针的对策措施。本文的对策措施对无中导连拱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连拱隧道 模型试验 病害特征 破坏机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导洞施工双连拱隧道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赖金星 谢永利 李宁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针对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或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多、临时支护量大的不足,以黄延高速公路羊泉沟隧道为例,提出在Ⅲ类围岩中采用无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施工各阶段围岩的应力、... 针对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洞或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多、临时支护量大的不足,以黄延高速公路羊泉沟隧道为例,提出在Ⅲ类围岩中采用无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获得了施工各阶段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在Ⅲ类围岩中连拱隧道采用无中导洞施工方法,围岩和支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分析结果为羊泉沟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洞施工 双连拱隧道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施工技术措施 被引量:6
8
作者 宋建华 《山西建筑》 2012年第5期200-201,共2页
通过对元磨高速公路老苍坡5号隧道中导洞的施工介绍,阐述了公路连拱隧道中导洞进洞、开挖支护、衬砌、防水等施工技术措施,对今后同类双连拱隧道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中导洞 中隔墙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导洞施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进前 《上海公路》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某高速公路浅埋连拱隧道为背景,采用大型通用岩土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中导洞全断面开挖法和上下台阶开挖法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计算结果比较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应力、屈服区和支护结构的安全度来确定该隧道中导洞的最佳施工方法,... 以某高速公路浅埋连拱隧道为背景,采用大型通用岩土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中导洞全断面开挖法和上下台阶开挖法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计算结果比较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应力、屈服区和支护结构的安全度来确定该隧道中导洞的最佳施工方法,从而为该隧道施工提供了理论,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中导洞 施工方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成业 汤华 +2 位作者 邓琴 和振海 毕钛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8-1177,共10页
深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取消了中导洞的施作,具有左右洞先后开挖且为零间距施工的工程特性,目前其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可循。基于普氏理论,将连拱隧道上部围岩荷载视为拱部基本松散荷载和附加松散荷载之和,考虑先行洞既有支护... 深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取消了中导洞的施作,具有左右洞先后开挖且为零间距施工的工程特性,目前其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可循。基于普氏理论,将连拱隧道上部围岩荷载视为拱部基本松散荷载和附加松散荷载之和,考虑先行洞既有支护结构对后行洞基本松散荷载的抑制作用以及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基本松散荷载加剧影响,从而提出深埋条件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曼腊隧道现场监测断面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围岩岩性越差,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基本松散荷载加剧影响越显著,而先行洞既有支护结构对后行洞基本松散荷载的约束作用越弱;(2)先行洞支护结构相比于后行洞承担了较大的围岩荷载,且越靠近中隔墙一侧受力则越为不利;(3)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现场监测得到的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论证了所推导公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 围岩压力 深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技术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曾维成 周应新 +1 位作者 翟俊莅 谢雄耀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61-366,共6页
以云南省武易高速白龙坡隧道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的施工工艺和监测方法,对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给出中隔墙的施工工艺和先行洞结构的保护方法。现场实测表明:(1)无中导洞施工方法是可行... 以云南省武易高速白龙坡隧道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的施工工艺和监测方法,对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给出中隔墙的施工工艺和先行洞结构的保护方法。现场实测表明:(1)无中导洞施工方法是可行的,尽管其在洞口段对围岩变形控制能力较弱,但其施工工序简单,施工工期较短;(2)隧道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而且围岩质量越好,变形值越小,稳定时间也越短;(3)后行洞的偏压效应十分明显,设计和施工时应对此有充分的考虑;(4)中隔墙是两个隧道的连接核心,所以中隔墙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保证中墙稳定,是建成双连拱隧道的关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洞施工技术 连拱隧道 中隔墙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开裂原因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健宏 陈维 +2 位作者 沈东 潘涛 阳军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5,111,共8页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琐、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等问题,云南某隧道采用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其后行洞钢拱架焊接于先行洞钢拱架,使初期支护相互搭接形成了连拱隧道中墙,从而避免了中导洞开挖,但在隧道施工中,先行洞二次...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琐、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等问题,云南某隧道采用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其后行洞钢拱架焊接于先行洞钢拱架,使初期支护相互搭接形成了连拱隧道中墙,从而避免了中导洞开挖,但在隧道施工中,先行洞二次衬砌左侧起拱线至左拱腰出现了大量纵向与斜向裂缝。结合隧道实际地质和施工状况,运用Flac3d建立了地层-隧道结构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初期支护各自独立封闭成环和初期支护搭接处界面特性对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期支护独立闭合成环时,即使初支结构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滑移,隧道衬砌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行洞初期支护未独立闭合成环时,搭接处会产生较大的相对滑移,初期支护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先行洞二次衬砌承受了较大的围岩荷载,其左拱腰内侧边缘拉应力远超过了衬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由此造成了左拱腰处衬砌开裂。因此,为避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出现裂缝,建议在设计中应使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各自独立闭合成环,合理加强中墙位置初期支护结构,施工中对关键施工环节、关键受力部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优化 有限差分法 连拱中导洞 受力特征 衬砌开裂
原文传递
考虑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连拱隧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昆珏 随意 +2 位作者 程晓辉 陈朝晖 普利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920,共10页
依托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通过有限元极限分析结合随机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连拱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开展了将岩石视为均质材料的确定性分析,通过有限元极限分析计算出了后行洞施工过程中各个开挖施工阶段的... 依托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通过有限元极限分析结合随机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连拱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开展了将岩石视为均质材料的确定性分析,通过有限元极限分析计算出了后行洞施工过程中各个开挖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阐释了此时隧道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塑性区分布,得到了施工过程中的最危险工况。之后,通过随机场分析,研究了包括变异系数、相关长度在内的因素对连拱隧道最危险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塑性区分布的影响。将随机分析得到的稳定性系数分布与确定性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即使岩石材料强度达到工程常用的置信度,确定性分析的结果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工程安全性,这表明了确定性分析的局限性。最终,在考虑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情况下,得到了本工程隧道的失效概率及围岩强度参数设计标准值的建议值。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了隧道设计中考虑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重要性,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无中导洞施工 有限元极限分析 随机分析 围岩参数空间变异性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洞法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镖 许白杨 庞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77-784,共8页
目前,传统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工序多、临时支护量大、对围岩扰动频繁等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依托,提出了两种无中导洞法施工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地层结构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方案施工过程中围... 目前,传统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工序多、临时支护量大、对围岩扰动频繁等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以宜金高速黄角坪隧道工程为依托,提出了两种无中导洞法施工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地层结构模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方案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特性以及结构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后行洞开始掘进时,围岩位移和塑性区会明显增大,最终拱顶处形成一个“人字形”塌落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上的最大压应力都是位于先行洞中墙墙脚位置;二次衬砌的最大拉应力主要位于拱顶内侧或仰拱内侧,而初期支护的最大拉应力很小影响不大;总体来看,方案一施工效率较高,方案二相对保守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无中导洞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数值分析 施工方案 施工力学 无中导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CRD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宏达 王安民 +2 位作者 王少飞 张伟 喻佳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为研究复杂地质区域台阶-CRD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时的力-变形特性,依托云南开达古山岭隧道,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无中导洞施工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到了施工阶段相关的力-位移演变规律、塑性区变化特征及工后变形分布。结... 为研究复杂地质区域台阶-CRD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时的力-变形特性,依托云南开达古山岭隧道,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无中导洞施工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到了施工阶段相关的力-位移演变规律、塑性区变化特征及工后变形分布。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隧道拱顶的竖向位移、水平收敛随开挖的变化规律。由于较大的双洞距离利于结构安全,较小的双洞距离利于缩短施工工期,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双洞距离下的结构安全状态,确定了较优双洞距离。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因其固有的空间尺度特征,在复杂地层可避免隧道穿越一些不良地质,如岩溶、地裂缝等;该工法施工期未出现破坏现象,结构拱顶沉降将大,但处于控制范围内,其与周边收敛的比值约为2∶1;若后行洞掌子面与先行洞相距较近,其施工会对先行洞结构安全具有一定影响;结构变形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结构变形主要发生在施工扰动期,为保障CRD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安全,在施工期需要格外关注拱顶沉降;综合考虑施工工期与成本等因素,先、后行洞距离可取20~30 m;在软弱复杂地质区域施工,应遵循“分步分区、短开挖、早支护”的原则。无中导洞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可在类似地区被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施工响应分析 数值分析 连拱隧道 现场监测 中导洞
原文传递
岩溶地区双连拱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缄鑫 《铁道建筑技术》 2014年第5期89-92,96,共5页
针对岩溶地区大跨径、双连拱隧道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问题,通过转角塘隧道施工实例,分析了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的适用条件,介绍了支护方案的设计与选择、进洞施工技术、主洞开挖钻爆设计、掘进方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二次衬... 针对岩溶地区大跨径、双连拱隧道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问题,通过转角塘隧道施工实例,分析了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的适用条件,介绍了支护方案的设计与选择、进洞施工技术、主洞开挖钻爆设计、掘进方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二次衬砌施工组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双连拱隧道 三导洞法 中导洞法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拱隧道中导洞施工在浣溪隧道中的应用
17
作者 武长青 李一清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5期339-340,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中导洞施工工艺,提出了施工中如何预防和消除正洞开挖过程中爆破振动和飞石对中墙混凝土的影响,探讨了施工通风与排水,为全面推广与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双联拱 隧道 中导洞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黄土分岔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案下的变形规律研究
18
作者 符文亮 张元帅 +1 位作者 徐松 葛万杰 《重庆建筑》 2023年第11期53-56,共4页
为研究浅埋黄土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该文依托甘肃省兰州市某浅埋分岔铁路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中导洞法与三导洞法的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中隔墙水平位移发展情况,优选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为研究浅埋黄土分岔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该文依托甘肃省兰州市某浅埋分岔铁路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中导洞法与三导洞法的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中隔墙水平位移发展情况,优选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施工结束后,目标断面左右洞拱顶沉降值相差不大,但三导洞法左右洞边墙的水平收敛值远小于中导洞法,即三导洞法施工更有利于控制隧道围岩的变形。在左右洞先后施工次序产生的偏压影响下,两种方案的中隔墙均向先行洞倾斜,但中导洞法施工中隔墙偏移值较小,更能确保中隔墙的稳定性。两种方案均能满足要求,但三导洞法工序转换复杂,工期较长,在其他方面结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三导洞法并不是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可优先考虑中导洞法。研究成果可为浅埋黄土分岔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隧道 浅埋黄土 中导洞法 三导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跨度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及优化措施研究
19
作者 张军 赵睿龙 +3 位作者 徐祖宏 张学民 杨峰 王逸轩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58-1066,共9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大跨度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力学特性,依托云南楚大高速公路金山隧道,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动态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及支护结构承载特性,并提出针对性施工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先行洞开挖时,先行洞拱部左右侧围岩位移... 为研究浅埋偏压大跨度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力学特性,依托云南楚大高速公路金山隧道,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动态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及支护结构承载特性,并提出针对性施工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先行洞开挖时,先行洞拱部左右侧围岩位移呈不对称分布,偏压作用显著;后行洞开挖后,围岩扰动范围扩大,地形偏压效应增大;后行洞施工致先行洞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显著减小,搭接处和共用初期支护部位为结构承载关键点;施工中可采取优化先、后行洞初期支护搭接点钢架连接方式和后行洞开挖工法,从而保障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无中导连拱隧道 浅埋偏压 施工力学特性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导洞——两台阶留核心土法在软弱围岩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元洪 《林业建设》 2017年第3期78-81,共4页
西南某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全长280m,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隧道围岩以强~中风化泥岩为主,富含蒙脱石等亲水矿物质,岩性软,岩体破碎,施工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本文通过对隧道施... 西南某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全长280m,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隧道围岩以强~中风化泥岩为主,富含蒙脱石等亲水矿物质,岩性软,岩体破碎,施工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本文通过对隧道施工方案的比选,最终确定采用中导洞-两台阶留核心土法开挖。现场实施效果表明:本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及软弱段采用中导洞-两台阶留核心土法开挖是安全可行的,中导洞-两台阶留核心土法适用于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中围岩级别不差于Ⅴ级的软弱及浅埋偏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双向四车道 软弱围岩 中导洞-两台阶留核心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