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s for Serrated Fins in Water Medium using CFD
1
作者 K V Ramana Murthy C Ranganayakulu T P Ashok Babu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Abstract: The most popularly used fin types in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are the serrated fins, wavy fins, louvered fins and plain fins. Amongst these fin types the serrated fins assume lot of importance due to its enh... Abstract: The most popularly used fin types in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are the serrated fins, wavy fins, louvered fins and plain fins. Amongst these fin types the serrated fins assume lot of importance due to its enhanced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Thermo-hydraulic design of CHEs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is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the predicted/measured dimensionless performance (Colburnj factor and Fanning friction vs. Reynolds number) of heat transfer surfa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friction factor of Serrated fins in water medium.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ology has been used to develop the single phase wat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friction factor correlations for serrated fins using ANSYS Fluent 14.5.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air-cooled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water. The water cooled CFD analysis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andtl number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Nusselt number of the serrated fin geometry. Finally, the generalized correlations are developed for serrated fins taking all geometrical parameters into account. This numerical estimation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tests/experiments to a minimum for simila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ct heat exchanger serrated fins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alysis water medium thermo-hydraulicperformance colburnj factor friction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al Oscillations of Cylindrical Bodies with External Friction on the Boundary
2
作者 Safarov Ismail Ibrahimovich Akhmedov Maqsud Sharipovich Boltaev Zafar Ihterovich 《Applied Mathematics》 2015年第3期629-625,共17页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of natural oscillations cylindrical bodies with external friction. Complex rates changes from friction parameters are shown. Rate equations are solved numerically—by method of Muller.
关键词 External friction The NATURAL OSCILLATIONS CYLINDRICAL Body Flat SWING ANT Plane Oscillation frequency Damping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磨削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模型
3
作者 成雨 卜颖滨 +1 位作者 万珍平 刘章敏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法向总载荷、分形维数、高度尺度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尺度参数或材料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静摩擦系数和分形维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分形维数小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大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试验和现有模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粗糙表面 微凸体相互作用 静摩擦系数 分形理论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流水力学参数对团聚体剥蚀程度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军光 李朝霞 +3 位作者 蔡崇法 王玉华 张国彪 马仁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土壤团聚体作为径流搬运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在径流运移中的剥蚀破坏影响着坡面径流入渗状况、泥沙含量及地表侵蚀过程的强度。利用变坡试验水槽,在不同流量(0.4~1.2 L/s)和坡度(8.8%~46.6%)范围内,详细分析了流量、坡度、径流水... 土壤团聚体作为径流搬运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在径流运移中的剥蚀破坏影响着坡面径流入渗状况、泥沙含量及地表侵蚀过程的强度。利用变坡试验水槽,在不同流量(0.4~1.2 L/s)和坡度(8.8%~46.6%)范围内,详细分析了流量、坡度、径流水深和阻力系数对鄂南两种典型母质发育红壤团聚体剥蚀破坏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量和坡度对两种母质发育红壤团聚体的剥蚀影响都是极显著的,坡度对两种红壤团聚体的剥蚀破坏影响均大于流量;不同流量和坡度组合下的团聚体剥蚀破坏变化规律不同,利用流量和坡度的幂函数可以准确地预测团聚体剥蚀程度;在两种水力学参数之间,团聚体剥蚀程度随着径流水深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阻力系数的变大剥蚀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水力学参数 径流水深 阻力系数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型静态混合器流体湍流阻力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春梅 吴剑华 龚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30,共4页
为了获得流体在SK型静态混合器中湍流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规律,提出一种新的流体阻力的计算模型。在流体不可压缩的假设前提下,将流体在SK型静态混合器中的螺旋形运动分解成轴向直线运动和环向旋转运动。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运用流体力学理... 为了获得流体在SK型静态混合器中湍流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规律,提出一种新的流体阻力的计算模型。在流体不可压缩的假设前提下,将流体在SK型静态混合器中的螺旋形运动分解成轴向直线运动和环向旋转运动。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分别求解出流体作2种运动时所产生的流体阻力的计算式,然后进行叠加得到SK型静态混合器湍流时流体阻力理论计算式。以水为实验介质,对SK型静态混合器流体湍流阻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回归出实验公式。与理论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流动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负0.25次幂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湍流 流体阻力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油膜润滑作用的渐开线齿轮动载荷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苑士华 董辉立 +1 位作者 胡纪滨 李雪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16,共7页
以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面摩擦和油膜润滑作用,结合油膜与粗糙峰共同承载理论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不同转速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给出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稳态载荷分布模型,并对比分析渐开线齿轮在不同转速下... 以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齿面摩擦和油膜润滑作用,结合油膜与粗糙峰共同承载理论建立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不同转速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给出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稳态载荷分布模型,并对比分析渐开线齿轮在不同转速下冲击载荷沿啮合线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润滑油膜对共振区的动载荷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齿廓误差越大,冲击越明显;油膜刚度呈强非线性,且随着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低速时,冲击动载荷均值接近稳态分布,但在单双齿啮合交替点有明显波动;随着转速的升高,高频冲击衰减,动载荷和相对线位移逐渐呈现周期波动;随着螺旋角的增加,动载荷趋于平稳,且幅值有所降低。啮合初始段,摩擦因数较高;退出啮合段,动载荷减小,油膜变厚,摩擦因数明显降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粗糙峰接触比例升高,摩擦因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动载荷 摩擦 承载因子 最小势能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分形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17
7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2,215,共5页
提出一个确定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G*的分形函数,并用分形函数逼近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根据分形理论和改进后的尺寸分布,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数字仿真结果表明,f随量纲为一的总法向载荷P*增加而增加。当D较小或较大时,f与P... 提出一个确定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G*的分形函数,并用分形函数逼近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根据分形理论和改进后的尺寸分布,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数字仿真结果表明,f随量纲为一的总法向载荷P*增加而增加。当D较小或较大时,f与P*之间存在不同的微凸和微凹弧非线性关系,D=1.2时f与P*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当D较小时,f随D增加而增加;当D较大时,f随D增加而减小;f随分形粗糙度参数G*增加而减小,随相关系数K增加而增加,随材料特性φ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静摩擦因数 域扩展系数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型静态混合器湍流阻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春梅 吴剑华 王宗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获得流体在SV型静态混合器中湍流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含有SV型静态混合器重要几何结构参数的流体阻力计算模型。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将其在SV型静态混合器中的运动分解成沿管壁与轴线方向平行和沿混合元件凹槽方向的直... 为了获得流体在SV型静态混合器中湍流流动时的流动阻力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含有SV型静态混合器重要几何结构参数的流体阻力计算模型。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将其在SV型静态混合器中的运动分解成沿管壁与轴线方向平行和沿混合元件凹槽方向的直线运动。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分别求解出流体作2种运动时所产生的湍流流体阻力的计算式,并计入相邻混合元件交接部分的局部阻力,然后进行叠加得到流体阻力理论计算式。以水为实验介质,对SV型静态混合器流体湍流阻力进行了实验测量,与理论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摩擦因子λ与Re-0.2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湍流 流体阻力 摩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冷器冷却扁管管内传热及流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英 邓为 +1 位作者 李君 兰柯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1130-1134,共5页
为解决汽车空-空中冷器冷却扁管最优换热性能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4种不同断面结构的冷却扁管导热和管内流动换热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FD方法对该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数值计算的传热努塞尔特数与Gnielinski传热关联式... 为解决汽车空-空中冷器冷却扁管最优换热性能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4种不同断面结构的冷却扁管导热和管内流动换热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FD方法对该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数值计算的传热努塞尔特数与Gnielinski传热关联式、摩擦因子f与Webb实验关联式、Filonenko经验公式、Blasius关联式进行了对比;良好的结果吻合性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4种冷却扁管换热因子j和流动摩擦因子f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冷却扁管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j/f)1/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量纲因子(j/f)1/3方法评价口琴式冷却扁管具有最优换热性能,斜撑式冷却扁管次之,从而可为汽车空-空中冷器结构设计或匹配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冷器 冷却扁管 计算流体力学 换热因子 摩擦因子 流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强 何立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8-102,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直通型蜂窝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借助单控制体模型得到控制方程,将扰动变量代入控制方程得到零阶和一阶方程,最终由压力分布表达式推导出动力特性系数。通过简化一阶方程解的表达式、引入拉式变换和泰勒展... 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直通型蜂窝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借助单控制体模型得到控制方程,将扰动变量代入控制方程得到零阶和一阶方程,最终由压力分布表达式推导出动力特性系数。通过简化一阶方程解的表达式、引入拉式变换和泰勒展开等数学手段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提高了计算速度。使用该方法所得到的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量级相同。在分析体现蜂窝密封对转子稳定性总体影响的有效阻尼时,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非常接近。计算实例表明,应用文中所述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可以用于定量地说明蜂窝密封的减振效果,该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密封 动力特性 摩擦因子 单控制体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应力触发中影响库仑应力变化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宇明 单斌 熊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6,共6页
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分析了库仑应力计算中断层的有效摩擦系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对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应力触发的研究中,这些参数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构造应力... 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分析了库仑应力计算中断层的有效摩擦系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对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应力触发的研究中,这些参数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构造应力场主应力轴方向的改变直接影响接收断层的最优化破裂面,对计算接收断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变化将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改变库仑应力变化的大小,还明显改变库仑应力变化增强区及影区的空间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应力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区域应力场 有效摩擦系数 最优化破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接入后的多态频率稳定性及机组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竺炜 钟鹏 巫晓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122-6130,共9页
频率分析是源–荷功率平衡的近似分析,基于等值机组的区域电网频率模型是合理的。通过3个性能指标,即扰动瞬间变化率、阻尼比和静态偏差,分析了直流接入后区域频率的暂、动、静态稳定性,得到了相关的主导因子。分析发现,恒功率直流接入... 频率分析是源–荷功率平衡的近似分析,基于等值机组的区域电网频率模型是合理的。通过3个性能指标,即扰动瞬间变化率、阻尼比和静态偏差,分析了直流接入后区域频率的暂、动、静态稳定性,得到了相关的主导因子。分析发现,恒功率直流接入后,等值机的惯量和功频静特性系数都变小;前者导致暂稳变差,后者导致静稳变差,二者之比基本不变导致动稳也基本不变;若改变功频静态性系数,则动稳、静稳出现逆特性。另外,虚拟惯性加有差调节的直流接入,虽可改善受端区域的频率稳定性,但对送端不利。故提出了受端常规机组功频调节方式的改进策略,即在功率反馈通道串联惯性环节,在频率反馈通道旁并联比例微分(proportion-differentiation,PD)环节。理论和仿真验证了有效性。该研究对提高区域电网的频率稳定性,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接入 暂–动–静态频率稳定性 主导因子 动–静态逆特性 功–频调节的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管道瞬变流摩阻的实用计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明 蒲家宁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1,共5页
针对传统瞬变流摩阻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采用动态摩阻系(因)数来计算瞬态摩阻,并运用辛普生方法处理摩阻积分项,提高了计算精度。算例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长距离管道水击分析,可以在保证与传统方法相同计算精度... 针对传统瞬变流摩阻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对其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采用动态摩阻系(因)数来计算瞬态摩阻,并运用辛普生方法处理摩阻积分项,提高了计算精度。算例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长距离管道水击分析,可以在保证与传统方法相同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显著地减小计算量,节省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瞬变流 摩阻 动态摩阻系(因)数 辛普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摩擦块静摩擦因数测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发光 梁政 +3 位作者 赵广慧 孙保全 申强 邓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5,共3页
为了测定CT-摩擦块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相应试验。制造了连续管静摩擦因数测试专用试验装置,并确定了试验测试方法。试验发现,CT与摩擦块之间静摩擦因数与CT的初始曲度有一定关系;当摩擦块与CT之间磨损量加大,管-块之间配合改变,各试件... 为了测定CT-摩擦块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相应试验。制造了连续管静摩擦因数测试专用试验装置,并确定了试验测试方法。试验发现,CT与摩擦块之间静摩擦因数与CT的初始曲度有一定关系;当摩擦块与CT之间磨损量加大,管-块之间配合改变,各试件实测静摩擦因数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恒定,保持在0.5以上;注入头优化设计中采用最小试验测定静摩擦因数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注入头 摩擦块 静摩擦因数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轨U形梁支座静载及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虎 庄严 +1 位作者 严猛 郑小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利用设计的静载及疲劳试验系统,以某型橡胶抗震盆式支座为试验对象进行50万次疲劳加载循环试验及静载试验,对支座在不同疲劳加载循环次数下的竖向压缩变形、盆环径向变形、支座摩擦系数、支座竖向刚度等特征参数以及试验系统各部分温度... 利用设计的静载及疲劳试验系统,以某型橡胶抗震盆式支座为试验对象进行50万次疲劳加载循环试验及静载试验,对支座在不同疲劳加载循环次数下的竖向压缩变形、盆环径向变形、支座摩擦系数、支座竖向刚度等特征参数以及试验系统各部分温度进行测试,以确定支座的静载特性及疲劳特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型抗震支座在经历50万次疲劳加载循环后各项特征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良好的静载力学特性及疲劳特性。试验过程中系统运行正常,未见异常升温及噪声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支座 静载试验 疲劳试验 竖向变形 摩擦系数 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混合器中非牛顿流体的压力降和摩擦因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国军 冯连芳 +1 位作者 李允明 王凯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分析和讨论了非牛顿流体流动的流变特性、静态混合器的几何本数和单元数及操作参数对非牛顿流体的压力降和摩擦因子的影响。并得到了静态混合器中非牛顿流体流动的压力降的关联式,△P=1836Re(0.271)×m(1.03... 分析和讨论了非牛顿流体流动的流变特性、静态混合器的几何本数和单元数及操作参数对非牛顿流体的压力降和摩擦因子的影响。并得到了静态混合器中非牛顿流体流动的压力降的关联式,△P=1836Re(0.271)×m(1.03)K(0.855)(L/D)(0.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非牛顿流体 压力降 摩擦因子 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液压管路分段集中参数键图模型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洪人 陈照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传统的管路分段集中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动摩擦液阻,提出了新的管路分段集中参数键图模型。经与研究管路动态的特征线法和分布参数键图法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动摩擦液阻的表达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物理意义明... 在传统的管路分段集中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动摩擦液阻,提出了新的管路分段集中参数键图模型。经与研究管路动态的特征线法和分布参数键图法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动摩擦液阻的表达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物理意义明显、直观,计算参数少,仿真能力强,因而更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动态 集中参数模型 动摩擦液阻 键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型山体滑坡预警技术——电抗阈值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冬梅 陈一平 +1 位作者 柳建新 杨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04-2412,共9页
为了实现暴雨型山体滑坡的动态预警,基于已有的滑坡成果,在线性时不变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一种预警方法——电抗阈值法。基于地质体地电特性TD阻容模型,在外电场作用下将"滑带层"动态含水量Ws变换为反映大地系统传输函数的"... 为了实现暴雨型山体滑坡的动态预警,基于已有的滑坡成果,在线性时不变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一种预警方法——电抗阈值法。基于地质体地电特性TD阻容模型,在外电场作用下将"滑带层"动态含水量Ws变换为反映大地系统传输函数的"滑带层"复阻抗特性Zs,实现对滑坡隐患体(以"滑带层"为主)动态含水量的间接监测;基于"莫尔库伦"破坏准则,通过对"滑带层"平均倾斜角α和现场静摩擦因数μ阈值的求证获得μ的动态阈值边界;基于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在时域系统中通过频谱变换将Ws、Zs和μ归一为因果系统函数,获得反映暴雨型山体滑坡的理论阈值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电场激发下,"滑带层"动态含水量Ws与"滑带层"复阻抗Zs以及现场静摩擦因数μ具有鲜明的拟合性,且它们在时间域上均具有阈值特性。使用该方法能将不变系统内的多参数有效拟合,可以为暴雨型山体滑坡阈值报警技术的研究提供一种可探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型滑坡 复阻抗 动态含水量 静摩擦因数 阈值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调速控制下岸桥的起升动载因数联合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本山 白刚 +1 位作者 梁岗 王重华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研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在变频调速(Variable Velocity Variable Frequency,VVVF)控制下其起升动载因数的变化问题,在Matlab\Simulink中利用电力电子元件建立电机和变频调速系统模型,在MSC Adams中建立岸桥前大梁刚柔耦合模型... 为研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在变频调速(Variable Velocity Variable Frequency,VVVF)控制下其起升动载因数的变化问题,在Matlab\Simulink中利用电力电子元件建立电机和变频调速系统模型,在MSC Adams中建立岸桥前大梁刚柔耦合模型,分别在未变频和变频调速控制下,对这2个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变频调速控制下岸桥的起升动载因数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调速 联合仿真 起升动载因数 动载位移 静载位移 岸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某些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良筠 高安泽 刘克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07-512,共6页
本文对正长岩岩块进行了静态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试验研究,并在振动台上进行了动态条件下摩擦系数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的静摩擦系数高于动态条件下的静摩擦系数。两种条件下的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也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岩石 摩擦系数 力学参数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