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Shuguang Wei Yihua Zhang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2年第5期31-37,共7页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is study uses a calculating model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total cos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upstream...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is study uses a calculating model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total cos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upstream.On this basis,an apportion model is used to reac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value of each province in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T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ES Yellow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blic Policy Supply for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2
作者 Lu Weiling Yuan Weih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8-235,共8页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ected in its innovation of public policy supply,which is not only a vivid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 the new era,but also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absorption,transformation and export of policy supply.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polici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ublic policy supp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benef i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water rights trading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Shiyang River basin
3
作者 Zhao Xuetao Shi Minjun Tao Weichun 《Ecological Economy》 2008年第4期454-461,共8页
Agricultural water al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priority rights has caused regional conflicts and downstream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t is the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initial water rights and establi... Agricultural water al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priority rights has caused regional conflicts and downstream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t is the urgent ne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he initial water rights and establish benefi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resolve such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0.97×10^8 m^3 of agricultural water encroached by the middle reach based on initial water right allocation system under which water is alloc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tio betwee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of two different regions concerning the downstream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needs with Bio-economic model (B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loss of Minqin County fo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mounts to 2.5 7×10^8 yuan, of which 1.68×10^8 yuan i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presenting the economic loss Minqin suffered for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which shouM burden beneficial groups of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0.89 ×10^8 yuan is the economic loss Minqin suffered due to Liangzhou's encroachment behavior which should be compensated by Liangzho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Water right trading Benefit compensation Shiyang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 of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Based on WTP and WTA 被引量:1
4
作者 Dawei XU Jinfang RONG +1 位作者 Na YANG Wen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12-16,21,共6页
In this paper,Liao River Basi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Fudedian,the source of Liao river mainstream and Panjin,the estuary of Liao Riv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the wil... In this paper,Liao River Basi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Fudedian,the source of Liao river mainstream and Panjin,the estuary of Liao Riv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s,the willingness to pay ( WTP) and willingness to accept ( WTA) of the residents in Liao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measuring methods,the WTP and WTA using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 CVM)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and based on using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it was conclude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 River Basin was 160. 72 yuan/person·years. When considering other factors,using the parametric estimation we obtain tha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 River Basin was 255. 97 yuan/person·years. Measuring the respondents' WTP and WTA at the same time and processing the average can actually reflect the respondents' real WTP,thus to a certain extent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ensation caused by formula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ccording to measuring WTP of respondents separately. In addition,the policy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m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This will not only protect residents' right to know and strengthe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upervision,but also benefit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ao River Basi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TP WTA CVM Liao river B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ng and Carbon Sink Trad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5
作者 Wang Tianj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12期25-28,31,共5页
The Tibetan, Han and other ethnic people in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labored hard to protect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and produce invisible ecological products.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conser... The Tibetan, Han and other ethnic people in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labored hard to protect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and produce invisible ecological products. The forests and steppes 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conserved water and added the Jinsha River.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needs to construct compensating mechanism inter Provinces betwee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to implement carbon sink trading, and to assist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 to get rich as so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bas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ecological compensating mechanism Carbon sink market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the basin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by taking Xiangjiang River as a case 被引量:4
6
作者 Dongbin HU Huiwu LIU +1 位作者 Xiaohong CHEN Yang CHEN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9年第4期575-583,共9页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 new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odel.As one of the main areas for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 new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odel.As one of the main areas for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ies,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encouraging basin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y applying the basic game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building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with a“reward-punishment”mechanism,this paper compares the interest-related decision-making behaviors of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takeholders of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By using data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Xiangjiang River Basin,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rewards and penalties in different intervals by building a parametric regression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mploying the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a decline in water quality should be fined RMB 925500 yuan,an improvement in water quality should be awarded RMB 1227800 yuan,and a deteriorating water quality should be severely fined RMB 5087600 yu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ary gam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Xiangjiang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中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溢出效应
7
作者 刘智卿 尹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新安江流域作为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流域间协同治理的政策设计。本文实证研究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政策对同省区内其他河流的水质状况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并分析了相应的原因。研究发现,该政策实施之后,... 新安江流域作为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流域间协同治理的政策设计。本文实证研究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政策对同省区内其他河流的水质状况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并分析了相应的原因。研究发现,该政策实施之后,作为考核指标的高锰酸钾指数与氨氮在安徽省内淮河与长江河段的浓度同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作为非考核指标的溶解氧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水质指标背后的经济活动分析发现,产生高锰酸钾指数与氨氮污染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显著降低,并伴随安徽省内河流沿岸城市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相对提高以及工业企业的产值的相对降低。相应地,安徽省内农业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溶解氧的表现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生态补偿政策 溢出效应 水质指标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电开发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应用探讨
8
作者 胡雅杰 董磊华 金弈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8-12,共5页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内各利益相关方资源互补、经济互惠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服务均等化与发展公平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模式、基准、资金来源等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目前流域...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内各利益相关方资源互补、经济互惠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服务均等化与发展公平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模式、基准、资金来源等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目前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结合流域水电开发的特点,分析了流域水电开发的横向生态补偿及资金来源,探讨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在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开发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面向流域上下游发电企业间的横向补偿机制和面向项目管理的横向考核奖惩机制两方面的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电开发 环境管理 金沙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税收视角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9
作者 朱前涛 孙苗苗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55,共7页
为给基于税收视角下构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尤其是横向生态补偿税收机制提供参考,分析了黄河流域现有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省(区)内横向生态补偿、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等生态补偿方案的局限性,提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为给基于税收视角下构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尤其是横向生态补偿税收机制提供参考,分析了黄河流域现有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省(区)内横向生态补偿、省(区)际横向生态补偿等生态补偿方案的局限性,提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费改税”的思路。从税收调节视角探讨了税收补偿在外部性治理、制度设计、纵横互补与生态补偿央地关系重构等方面的优势。在机制设计上,将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及生态补偿税与水源涵养、跨省(区)界水污染、水土保持作用发挥和生态补偿一体化管理等生态补偿重点领域进行了对应分析。将税收制度设计融入生态补偿机制,可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水资源税 环境保护税 生态补偿税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研究——以遵义段为例
10
作者 叶兴娅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77-179,193,共4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两山”理论转化,协调上下游生态关系和利益分配,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对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主要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赤水河流域(遵义段)存在生态补偿主体单一、受...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两山”理论转化,协调上下游生态关系和利益分配,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对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主要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赤水河流域(遵义段)存在生态补偿主体单一、受益者补偿责任不明、补偿资金规模有限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以期为建设美丽遵义、绿色遵义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也为其他地区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赤水河流域 遵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视角的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婕 古明敏 王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4,共13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治理量两个环境保护衡量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博弈模型,探讨在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全共享无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3类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针对共享效益系数、生态补偿系数等展开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均可以提高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是最优机制,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②区域政府的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改善效果以及流域整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成本系数负相关,与生态保护效果系数正相关,共享效益系数是各区域政府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博弈后的结果,实现合理的共享效益系数有利于加强长期跨界合作关系的稳定。③在预期收益对生态环境更加敏感的区域,开展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改善与预期收益增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从发挥中央政府统筹作用、健全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均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3个方面为构建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共享理念 微分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汝华 贾葵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7701个单位,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两条作用渠道实现碳减排;异质性分析结果验证政策实施效果受社会经济和创新创业双因素的影响,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一般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2.5230个单位,与低创新创业环境城市相比,高创新创业环境城市在碳减排效果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据此,建议中小流域因城施策,在推广创新技术和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强化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黄河流域农田生态补偿额度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石 张秋泽 +3 位作者 刘俊娟 胡悦 侯建 马恒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7,共9页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 [目的]测算从粮食安全和“双碳”两个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并将流域上中下游的地理空间、经济贡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划分生态补偿区域,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低碳发展、健全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黄河流域内60个地级市进行了农田盈亏量的测算,基于机会成本法建立了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接着,计算黄河流域各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资源与农作物生长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估计农作物生长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碳的总量。根据所得碳源、碳汇量计算该区域内农田的总净碳汇量。以2021年碳交易平均价格为补偿标准,求出“双碳”视角下区域内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最后,在分别计算粮食安全与“双碳”视角下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的基础上,得出双视角下黄河流域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青海、河南省内黄河流经的市大多都接受一定的补偿。部分省会城市如西安、郑州与太原市因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情况良好,需要支付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较高,说明当地农田安全与粮食、生态安全间的矛盾问题更严重。[结论]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为更合理地进行农田生态补偿,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与碳吸收量,以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标准农田 农田生态补偿 粮食安全 碳源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与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基于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永亮 王维 覃琼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23-2936,共14页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的促进了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受偿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别提升了约4.4%和4.3%,历时9年3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累积效应,统筹分析发现新安江的3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随机生成实验组、合成控制法等一系列检验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本文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压力的不同会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杭黄高铁的开通也深化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生态补偿 县域经济增长 新安江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政策差异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坦 张晓慧 +3 位作者 靳财 苏越 朱从谋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期评估和揭示不同类型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福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模型和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户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和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正向作用,家庭生产性耐用品数量、耕地面积和质量、距乡镇中心距离对农户参与“造血型”补偿政策具有负向作用。(2)相比“输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参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的农户总收入减少4.2%,但非农就业概率显著提高26.4%。(3)“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发展机会型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释放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对资源依赖型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继续优化“造血型”生态补偿政策,采用多元化措施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以拓宽就业增收途径,以保障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政策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 内生转换模型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公平视域下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及空间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万云 周杨 王小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51-9766,共16页
如何在生态公平视域下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权责关系,确定乡镇尺度的生态补偿标准与空间,对于打破流域补偿资金分摊困境,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构建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框架,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 如何在生态公平视域下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权责关系,确定乡镇尺度的生态补偿标准与空间,对于打破流域补偿资金分摊困境,推进生态补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构建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框架,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确定流域补偿标准,采用补偿优先级判别方法对流域补偿空间选择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转换呈现“林转草、草转其他”特征,尤其2000—2010年林地、草地净转出规模达到2088.34km^(2)(占比为7.16%)、5916.94km^(2)(占比为12.21%)。②2000—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受偿总金额与补偿总金额存在两阶段趋势,相应的金额在2010年之后趋于稳定,2020年受偿强度相比2000年下降了56.06%,补偿强度下降了23.72%。③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空间分区具有显著“北受-南补”特征,2020年,额尔齐斯河流域优先受偿资金规模为14.53亿元,优先补偿资金规模为19.23亿元,相对应的面积分别达到1665km^(2)和720km^(2)。论文提供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案对乡镇单元展开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工作具有科学参考价值,相关部门可以据此提高生态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制定出多方认可的生态补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公平 流域生态补偿 空间选择 额尔齐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1 位作者 张树静 郝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源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市场交易 税费 生态保护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示--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案例
19
作者 张昊泽 黄会斐 +3 位作者 高凯拓 郭帅 刘冰心 周佳恒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1-67,91,共8页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型进行污染特征识别,明确了主要污染形式及来源,给出了针对性生态修复意见,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率。进而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修复了流域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及千岛湖水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补偿体系贡献了浙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 千岛湖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补偿 综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能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黄河流域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简冠群 任淑瑜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黄河流域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黄河流域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黄河流域上游和国有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政府补助增加是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DID、更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后仍然具有稳健性。研究全面考虑了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流域内不同区域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黄河流域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