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cooling approach of spiral coil for an electromagnetic steel teeming system of ladle in continuous casting production
1
作者 Ming He Qing-wei Wang +3 位作者 Li-jia Zhao Wang-zhong Mu Xing-an Liu Qiang W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ssues with the conventional slide gate system utilized in the steel teeming process,a uniqu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ntrolled automated steel teeming(EICAST)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Co... To address the current issues with the conventional slide gate system utilized in the steel teeming process,a uniqu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ntrolled automated steel teeming(EICAST)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Cooling means of spiral coil in this technolog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service life.Firstly,heat transfer processes of air cooling and spray cool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Secondly,the impacts of water temperature,water flow rate and air flow rate were examined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spray cooling effect.To maintain coil temperature at a low value consistent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thermal cycle process of the ladle,a combined cooling mode was finally employed.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coil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cooling systems and characteristics.Before coil operation,spray cooling is said to be more effective.By controlling the water flow rate and air flow rate,the spray cooling effect is enhanced.However,water temperature has little or no impact when using spray cooling.Air cooling during the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 and spray cooling prior to coil operation are combined to further lower coil temperature.When the direction of the spray cooling is from bottom to top,the coil temperature is lowered below 165℃.A practical induction coil cooling plan was provided for the EICAST technology’s produ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ntrolled automated steel teeming technology Spiral coil Spray cooling Heat transfer Continuous casting
原文传递
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在舰船甲板除冰设备研制中的应用与优化
2
作者 李旻 何庆林 +3 位作者 王平团 蔡晓雄 白龙雷 王晓晖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6-174,共9页
[目的]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航行时,舰船甲板的除冰清雪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能量产生原理、加热效率、温控精度以及能耗等多方面因素,应用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开展甲板除冰技术极具创新性及先进性,但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应用于此领域... [目的]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航行时,舰船甲板的除冰清雪工作至关重要。综合考虑能量产生原理、加热效率、温控精度以及能耗等多方面因素,应用电磁感应快速加热技术开展甲板除冰技术极具创新性及先进性,但全球范围内尚无成熟应用于此领域的装置。[方法]深入探究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原理(涵盖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优势),特别是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构架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开展舰船电磁感应快速加热甲板除冰技术研究与装置研制。详细阐述总体方案、技术转化方式、应用试验验证,全面介绍检测控制与信号分析、程序控制与反馈、水路冷却与机械结构集成设计、输出主线缆与感应前端控制设计等关键技术,并探讨技术应用关键要素。[结果]应用实验表明,所设计装置可有效清除30 mm以内冰层,具备高效节能、精准控制、快速响应、清洁环保等优点。[结论]该装置可提升我国舰船极寒航区除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我国极地航行保障能力提升,推动舰船甲板除冰技术发展,在军事、工业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甲板除冰 电磁感应加热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极地航行保障 技术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force control ability under var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tick structure parameters in RPECT
3
作者 Ting-song Yang Wen-quan Sun +2 位作者 Feng-shan Du An-rui He Quan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Thermal-force driving of roll profil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technology(RPECT),which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roll profile,can be affected by the sequential temperature rise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tick(ES)and ... Thermal-force driving of roll profil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technology(RPECT),which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roll profile,can be affected by the sequential temperature rise between the electromagnetic stick(ES)and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roll.Due to the limited space of ES and induction coil,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induction coil can be inevitably affected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ES induction zone,which can further change the energy input under the same electromagnetic parameters,the temperature rising effect and the bulging ability.To investigate this phenomenon,the effects of the radius of the induction zone on the thermal-force contribution ratio,the heating ability of ES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an electromagnetic-thermal-structural finite element model.To ensure that the results are applicable to RPECT,the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ability and thermal-force roll crown control 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engths of the induction zone were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whether the current density regulation mode or the current frequency regulation mode is adopted,the cases with 20 or 25 mm radius of the induction zone have the great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ability and the good thermal-force roll crown control ability.Th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the length of the induction zone can reduce the radius required for the maximum energy efficiency regulation.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nalysis,the optimization of ES based on the control ability maximization requirement is achieved,which provides the base for the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of ES in R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 profile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ic stick electromagnetic control roll induction area Thermal-force driving
原文传递
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可 石柱 +1 位作者 王文刚 王晓亮 《市政技术》 2024年第9期76-8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有大量地面线和高架线,在冬季,尤其是冰雪天气,用于供电的接触轨在恶劣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会出现覆冰雪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受流器和接触轨损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有大量地面线和高架线,在冬季,尤其是冰雪天气,用于供电的接触轨在恶劣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会出现覆冰雪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受流器和接触轨损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焦点问题。围绕接触轨冰雪积聚问题,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主流融冰除雪技术,阐述了各种融冰除雪方法的原理,对比分析了不同融冰除雪技术的优劣势。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复合型融冰除雪方案——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的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阐述了该方案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效果等,并对未来接触轨融冰除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接触轨 融冰除雪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除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检测技术在城市复杂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6期973-982,共10页
为了解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和结构情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城市安全,为城市规划、施工、防灾救灾等提供支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不可或缺。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管线探测方法,即直连法、夹钳法、感应法和地质雷达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为了解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和结构情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城市安全,为城市规划、施工、防灾救灾等提供支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不可或缺。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管线探测方法,即直连法、夹钳法、感应法和地质雷达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并将各种管线探测方法综合应用于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项目赣州地区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实例中,通过电磁感应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的综合检测应用,相互补充验证。结果显示,实际开挖验证平面误差小于3 cm,埋深误差小于6 cm,均小于规范设定的精度限差。表明了综合检测技术在地下管网详勘中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能为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提供有效的安全施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综合检测技术 电磁感应 探地雷达 地下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的水库库区滑坡体探测研究
6
作者 史俊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为了预防水库库区滑坡灾害、保障水库安全,以江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的滑坡体探测方法。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出水库的磁感应强度,结合磁感应强度、无人机发射的信号以及探测半径,确定探测的方位角;基... 为了预防水库库区滑坡灾害、保障水库安全,以江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的滑坡体探测方法。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出水库的磁感应强度,结合磁感应强度、无人机发射的信号以及探测半径,确定探测的方位角;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结合多个探测点所获取的感应电动势数据,定位滑坡体异常位置;利用GNSS技术和多种测量工具,对滑坡体变形量参数进行系统的计算,确定水库库区滑坡体的变形量,实现滑坡体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始终保持在95%以上,能够有效识别出高程位置的变形情况,该水库库区的滑坡体变形程度较小,且变形速率缓慢,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危险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滑坡体 磁感应强度 GNS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潘涛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多数项目的建设、开挖均需要了解地下管路的实际情况,而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探测到金属管线在地下的分布情况。为提高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说明地下管线的特点及探测技术要求,然后分析综合物探... 多数项目的建设、开挖均需要了解地下管路的实际情况,而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探测到金属管线在地下的分布情况。为提高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首先说明地下管线的特点及探测技术要求,然后分析综合物探技术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电磁感应技术、电磁波技术、瞬变电磁技术等在地下金属管线探测中具体运用策略,以此为相关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技术 地下金属管线 电磁感应技术 电磁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技术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干水 潘明旭 陈阳 《河北冶金》 2024年第9期55-62,共8页
钢水电磁感应加热和连铸坯电磁搅拌均为高效环保的电磁冶金技术,连铸已成为电磁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介绍了二者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分析了中间包钢水感应加热、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二冷电磁搅拌(S-E... 钢水电磁感应加热和连铸坯电磁搅拌均为高效环保的电磁冶金技术,连铸已成为电磁技术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介绍了二者在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分析了中间包钢水感应加热、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二冷电磁搅拌(S-EMS)和末端电磁搅拌(F-EMS)技术的合理结构形式、工艺布置位置、组合应用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等。实践证明,合适的电磁技术应用对特殊钢大断面方圆坯连铸具有良好的冶金质量效果,其中: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将中间包钢水过热度控制在15±2℃,以实现高品质特殊钢连铸所需要的“低过热度-恒温浇注”关键工艺;大圆坯连铸采用三级联合电磁搅拌工艺、大方坯连铸采用二级电磁搅拌和凝固末端软压下(SR)工艺,对大断面特殊钢连铸坯的内部质量改善有显著效果,可达到铸坯中心缩孔≤0.5级、中心疏松≤1.5级、中心偏析≤1.10等高质量指标;采用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可以保证的“低过热度-恒温浇注”及M-EMS+S-EMS+F-EMS(或SR)三级质量控制工艺,可以将连铸拉速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钢 方圆坯连铸 电磁感应加热 电磁搅拌 凝固末端软压下 铸坯质量 拉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书梅 杨树合 +3 位作者 马乔 杨波 董萍 朱小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井下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针对凝析气井近井地层的新型处理工艺,其解堵增产机理主要是利用近井地层温度的升高来减轻近井积液对产能的影响。依据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以及油气水三相渗流运动方程、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原理,建立... 井下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针对凝析气井近井地层的新型处理工艺,其解堵增产机理主要是利用近井地层温度的升高来减轻近井积液对产能的影响。依据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以及油气水三相渗流运动方程、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原理,建立了凝析气藏电磁加热数学模型并运用到实际气藏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电磁加热生产条件下气藏近井带压力、凝析油饱和度及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认为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或解除气井近井堵塞问题和提高气井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加热 凝析气藏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油气采收率 单井增产 地层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0
作者 谭泽富 张伟 +1 位作者 王瑞 高乐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7,111,共7页
电动汽车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地球能源危机,而无线充电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现状,其次阐述了电磁感应、磁耦合谐振、微波3种方式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的原理,而后引出无线充电技术在国内外... 电动汽车的出现有利于缓解地球能源危机,而无线充电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现状,其次阐述了电磁感应、磁耦合谐振、微波3种方式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的原理,而后引出无线充电技术在国内外电动汽车上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于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电磁感应式 磁耦合谐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检测定位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松巍 孙小京 杨理践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针对传统有缆定位方式受电缆重量、信号损耗、管道等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的管道内部检测器定位方法.根据极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发射线圈实质为螺线管的特点,研究了极低频电磁波发射天线(螺线管模型)磁... 针对传统有缆定位方式受电缆重量、信号损耗、管道等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的管道内部检测器定位方法.根据极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发射线圈实质为螺线管的特点,研究了极低频电磁波发射天线(螺线管模型)磁场在介质中的分布规律,结合工程应用中的要求,建立了极低频电磁波的磁偶极子传输模型.磁偶极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发射天线磁场空间的磁场强度幅值随位置的改变具有对称、双峰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波 管道检测器 螺线管 磁偶极子 定位技术 磁感应强度 磁场分布 金属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具体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博 李俊霞 +1 位作者 李海鹏 杜洋 《北京测绘》 2020年第8期1095-1098,共4页
本文对地下管线探测的作用、意义、特点等作了简单阐述,介绍了电磁感应法基本原理和具体探测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误差对比和应用分析。最后对现阶段电磁法探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测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 地下管线 电磁感应 探测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变)频电磁感应锅炉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华 闻伟 +2 位作者 刘志峰 杨文通 王哲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129,共4页
在分析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和变频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超(变)频电磁感应锅炉电源。该电源具有工作频带宽、无噪声污染等特点。详细介绍该电源的整体方案、硬件模块组成以及软件流程。
关键词 电磁感应 变频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性负载的瞬变电磁发射波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君 杨宇 +1 位作者 胡雪岩 王世隆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8-1724,共7页
提出了基于感性负载的瞬变电磁发射波形控制技术,系统以数字逻辑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从时间上精密控制发射时序。采用恒压钳位技术对阻尼吸收电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颖的关断时间测量技术,测量准确简单,同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RCD缓... 提出了基于感性负载的瞬变电磁发射波形控制技术,系统以数字逻辑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从时间上精密控制发射时序。采用恒压钳位技术对阻尼吸收电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颖的关断时间测量技术,测量准确简单,同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RCD缓冲电路。野外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所发射电流波形经过高精度控制关断时间短、下降沿线性度高、关断后无反向过冲及振荡、关断时间测量准确,电流峰值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瞬变电磁法 波形控制 感性负载 精密时间控制 恒压钳位 阻尼吸收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式大地电导率仪在土壤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虎 王振宇 +2 位作者 魏占民 张金龙 尹春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介绍了电磁感应式大地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回顾和总结了这种仪器在土壤学领域中土壤水分、盐分、粘粒含量等的测定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磁感应式土壤性质测评技术与3S技术相结合后带来的土壤信息动态变化方面的革命。
关键词 磁感式大地电导率仪 土壤信息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电枢馈电位置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金国 李海元 +2 位作者 程年凯 李龙 栗保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2-1058,共7页
轨道炮电枢依靠馈入的脉冲大电流来产生电磁力以驱动弹丸运动。选择合适的电枢馈电位置,有利于减小电枢的启动延迟,也能够减少身管长度的冗余设计。研究了电枢馈电位置的选择对电枢启动时电磁推力的影响,理论推导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边界... 轨道炮电枢依靠馈入的脉冲大电流来产生电磁力以驱动弹丸运动。选择合适的电枢馈电位置,有利于减小电枢的启动延迟,也能够减少身管长度的冗余设计。研究了电枢馈电位置的选择对电枢启动时电磁推力的影响,理论推导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改变电枢的馈电位置,随着接入电路的轨道长度的增加,电枢所受电磁推力逐渐趋于饱和;对于方膛口径轨道炮,在4倍口径位置处馈电可使电枢获得99%的推力,而当轨道间距增加后,则需要在距炮尾更远处馈电方可获得绝大部分推力。分析了炮尾汇流装置对电枢馈电位置的影响,得到纵向汇流方式比横向汇流方式更有利于缩短电枢距炮尾的馈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磁轨道炮 4倍口径法则 电感梯度 有限元 边界元 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斌 刘畅 +2 位作者 陈企楚 林晶怡 邓小元 《江苏电机工程》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方式。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传统能源供给方式及无线充电方式的优缺点,并对电动汽车无线...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方式。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传统能源供给方式及无线充电方式的优缺点,并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无线电力输送 电磁感应 电磁耦合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帅 花福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3,共9页
热镀锌是镀锌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相对于传统热镀锌技术具有带钢表面无划伤、沉没辊和稳定辊不被腐蚀、维修频率低和工作效率高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首先,介绍了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的特点和意... 热镀锌是镀锌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相对于传统热镀锌技术具有带钢表面无划伤、沉没辊和稳定辊不被腐蚀、维修频率低和工作效率高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首先,介绍了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的特点和意义。其次,分别介绍了电磁泵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CVGL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直流磁场热镀锌电磁封流锌技术和永磁感应密封热镀锌电磁封流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技术组成及其优缺点。再次,分析了热镀锌电磁封流锌工作过程中,温度场、流场、固体结构力学场和电磁场之间复杂耦合的特点,并且依据热镀锌电磁封流过程的技术特点,指出了热镀锌电磁封流过程中带钢振动的抑振技术、锌液不稳定流动抑制技术、温度稳定性控制技术、张力控制等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电磁装置结构参数优化、带钢振动抑制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过程控制技术是提高热镀锌电磁封流锌工作过程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封流 电磁泵电磁封流技术 CVGL电磁封流技术 直流磁场电磁封流技术 永磁感应电磁封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加工中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窦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主要阐述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原理、特征以及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总结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不同塑料加工中的应用、技术革新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塑料加工 电磁感应 加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多时宽双极性脉冲电磁感应地雷探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正辉 吴燕民 +1 位作者 姜和俊 凌国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17-820,共4页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金属探测技术在探雷领域一直都占有主导地位。介绍了脉冲式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多时宽双极性脉冲电磁感应的金属探测方法,同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该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电磁感应金...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金属探测技术在探雷领域一直都占有主导地位。介绍了脉冲式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多时宽双极性脉冲电磁感应的金属探测方法,同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该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电磁感应金属探测方法的高灵敏度特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土壤抑制特性,可适用于不同的探测环境,是地雷探测技术一个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金属探测技术 多时宽双极性脉冲 地雷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