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RC放大器电路性能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显林 刘睿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4-219,共6页
低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RC放大器对保证信号无失真放大起着重要作用,其频带宽度是影响RC放大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从RC放大器原理出发,针对RC放大器的输入耦合电容、输出耦合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对放大倍数和下限截止频率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低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RC放大器对保证信号无失真放大起着重要作用,其频带宽度是影响RC放大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从RC放大器原理出发,针对RC放大器的输入耦合电容、输出耦合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对放大倍数和下限截止频率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证实了射极旁路电容对下限截止频率影响起着主要作用,最终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射频识别系统 rc放大器 下限截止频率 频率带宽 旁路电容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扬清 张卫 +1 位作者 金浩 邹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8期2744-2746,共3页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使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至2011年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使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3例,显著改善22例,有效率62.5%;实验组痊愈5例,显著改善30例,有效率87.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p〈0.05),其余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操作更简便,术后并发症更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并行工程的CAD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安向东 诸锡祺 吴锡英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1995年第2期15-19,4,共5页
本文在CIMS环境下,以非回转体零件特征造型的基础上,其非回转体零件——箱体为对象,应用并行工程技术,开发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在生成工程图纸的同时更有效地与后续工序CAPP、CAM进行信息集成。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二次开发... 本文在CIMS环境下,以非回转体零件特征造型的基础上,其非回转体零件——箱体为对象,应用并行工程技术,开发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在生成工程图纸的同时更有效地与后续工序CAPP、CAM进行信息集成。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二次开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仿真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EMU的CAN总线节点仿真器 被引量:1
4
作者 裴建国 李曦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年第12期69-74,共6页
汽车控制网网络的开发需要引入一套满足软/硬件协同设计需求的低成本开发工具链,其中硬件仿真器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硬件仿真器为软件开发提供功能验证,缩短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周期。在开源仿真器平台QEMU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基础上,... 汽车控制网网络的开发需要引入一套满足软/硬件协同设计需求的低成本开发工具链,其中硬件仿真器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硬件仿真器为软件开发提供功能验证,缩短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周期。在开源仿真器平台QEMU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一款仿真粒度更细的CAN总线节点仿真器CES,并搭建一个满足汽车控制网络软/硬件协同设计需求的CAN总线仿真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ceS 虚拟局域网技术 功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r-the-air measurement for MIMO systems 被引量:1
5
作者 Jun LI Yihong QI Jun FAN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8期1046-1058,共13页
Over-the-air(OTA)testing is an industry standard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transceiver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devices.For the fifth generation(5G)and beyond wireless systems with high integration,OTA testing is probabl... Over-the-air(OTA)testing is an industry standard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transceiver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devices.For the fifth generation(5G)and beyond wireless systems with high integration,OTA testing is probably the only reliable method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transceiver performance,suitable for certification as well a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for design ver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Furth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technology is extensively applied for stable connection,high throughput rate,and low latency.In this paper,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three main 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MIMO OTA performance,namely,the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MPAC)method,the reverberation chamber plus channel emulator(RC+CE)method,and the radiated two-stage(RTS)method,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useful guidelin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wireless performance testing in future 5G-and-beyond wireless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the-air(OTA)testing Wireless performance testing Fifth generation(5G)and beyo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MPAC) Radiated two-stage(RTS) Reverberation chamber plus channel emulator(rc+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