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anesthesia for orthopedic procedures:What orthopedic surgeons need to know 被引量:1
1
作者 Ihab Kamel Muhammad F Ahmed Anish Seth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1期11-35,共25页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orthopedic surgery.Neuraxial anesthesia is commonly used for surgical anesthesia while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re often us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Pati...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orthopedic surgery.Neuraxial anesthesia is commonly used for surgical anesthesia while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re often us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Patient evaluation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should include neurological,pulmonary,cardiovascular,and hematological assessments.Neuraxial blocks include spinal,epidural,an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Upper extremity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include interscalene,supraclavicular,infraclavicular,and axillary.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include femoral nerve block,saphenous nerve block,sciatic nerve block,iPACK block,ankle block and lumbar plexus block.The choice of regional anesthesia is a unanimous decision made by the surgeon,the anesthesiologist,and the patient based on a risk-benefit assessment.The choice of the regional block depends on patient cooperation,patient positing,operative structures,operative manipulation,tourniquet use and the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motor blockade on initiation of physical therapy.Regional anesthesia is safe but has an inherent risk of failure and a relatively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LAST),nerve injury,falls,hematoma,infection and allergic reactions.Ultrasound should be us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proced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minimize complications.LAST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rescue medications(intralipid)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during the regional anesthesia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edic surgery Regional anesthesia Spinal Epidural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Neuraxial blocks Upper extremity Lower extremity INTERSCALENE SUPRACLAVICULAR Infraclavicular AXILLARY femoral Fascia iliaca POPLITEAL sciatic Saphenous Adductor canal Lumbar plexus Brachial plexus Ankle iPACK Complication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 nerve injury block failure Continuous nerve block cath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喉罩全麻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效果及对MMSE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玲 张明德 高雁华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8-10,14,共4页
目的:观察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喉罩全麻时应用不同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术后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 目的:观察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喉罩全麻时应用不同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术后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45,单独予以喉罩全麻)、其余患者根据神经阻滞方式不同分为B组(n=46,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和C组(n=46,L1~L2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B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O_(2))高于A组、C组,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6、195.84、34.27、11.77,P<0.05);B组患者Harris、MMSE评分略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0、94.63,P<0.05);B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A组、C组,丙二醛(MDA)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3、201.68、85.16、4.60,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喉罩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轻应激反应、避免认知障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术后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涂凤华 刘静 张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7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术中利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3.39±2.22)min、语言功能恢复时间(6.86±2.39)min短于对照组的(10.26±2.28)、(15.33±2.74)min,镇痛评分(2.44±0.67)分低于对照组的(5.18±0.72)分(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麻醉后、手术中、手术毕,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较麻醉前降低,心率均较麻醉前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远优于全身麻醉的效果,其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身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安全性及血浆皮质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庆华 李萌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开展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麻醉安全性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8例分为两组(n=44)。两组均开展下... 目的探讨对开展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麻醉安全性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8例分为两组(n=44)。两组均开展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T0、T1、T2的MAP和HR、术后2 h、6 h、12 h、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术后恢复排尿、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与T 0时相比较,两组T 1、T 2时MAP水平下降,HR水平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MAP水平较低,HR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2 h、术后第3天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相较于麻醉前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提升幅度较小(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在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骨折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麻醉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杜治昆 司小萌 +1 位作者 王卓 裴金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80-258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 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
6
作者 王雅倩 钟盼 韩林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_(2));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临床镇静评分表(Ramsay Sedation Score,Ramsay评分)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和镇静效果;术后用Steward苏醒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t_(1))2组的HR、RR、MAP和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15 min(t_(2))、术中30 min(t_(3))和术毕时(t_(4))时观察组的HR、RR、MAP和SPO_(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的VAS及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和Stewa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与对照组(15.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可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
7
作者 孙艳 汪惠文 +1 位作者 范家乐 姚浩旗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方式比较,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选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术,麻醉持续时间更长,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周同伟 邱卫华 汤遍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谵妄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1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谵妄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1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诱导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谵妄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拔管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时,观察组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 d,观察组术后谵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有利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坐骨神经-股神经 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创伤性胫腓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唐玉霞 孙强 赖金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硬外膜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神经... 目的:研究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安远县人民医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阻滞组和硬外膜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神经阻滞组患者采用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后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15分钟(T_(1))、麻醉后60分钟(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2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T_(0)、T_(1)、T_(2)、T_(3)时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T_(0)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神经阻滞组患者MAP水平均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硬膜外组,持续时间均长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7天神经阻滞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硬膜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神经阻滞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硬膜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10.00%,与硬膜外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减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麻醉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膝关节镜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王传芹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5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单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辅助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恢复情况、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瑞姆赛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10、30 min,研究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9%低于对照组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改善麻醉效果,减少应激反应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 超声引导 股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 麻醉安全性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许伟春 吴良永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能力等指标况。结果观察组T2、T3、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10 min后、切皮时及术后5 min的体温、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15 min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及自主咳嗽排痰次数与排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较小,患者恢复较好,麻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麻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马霞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14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146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后的生理指标、围术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醛固酮、肾上腺素及血浆肾素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各围术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0%)高于观察组(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5)。结论 针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利于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且优化围术期各项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生理指标 围术期情况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13
作者 任晓燕 姜艳华 +2 位作者 郭丽丽 陈杰 马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对照组给予腰麻。比较2组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时间,麻醉前和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结果2组麻醉前、麻醉药物注射后5、10、1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联合麻醉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麻醉 膝关节镜手术 感觉阻滞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7
14
作者 丁保峰 刘学佳 +2 位作者 邢小明 杨春晓 井玉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92-95,共4页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指标水平、麻醉前与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MAP、HR较同组术前及同期研究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更好地维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稳定,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右美托咪定 股骨颈骨折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音樱 谢言虎 +3 位作者 章敏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30分钟(T_2)、60分钟(T_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与EA组相比,NB组T_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器 腰丛神经阻滞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45
16
作者 宁贤友 张浩宇 +2 位作者 郭文 杜伏扬 尹学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和A1组(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分为A组(全身麻醉组)和A1组(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和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1组切皮时、术中1 h、拔除喉罩时的MAP及HR均无显著变化(P> 0.05),而A组明显升高(P <0.05);与A组比较,A1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明显减少,且拔出喉罩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佳,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改善高凝状态,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老年 下肢骨折 麻醉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殷悦 王立伟 祖翠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唐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7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39例为腰硬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39例为神经阻滞组。观察2组麻醉阻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麻醉前,2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阻滞后,2组病人心率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神经阻滞组显著高于腰硬组(P<0.01)。且麻醉后2组血压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P<0.01),腰硬组心率较麻醉前下降(P<0.05),神经阻滞组麻醉前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麻醉后,腰硬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0.01);2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腰硬组术中麻黄碱用量、补液量均显著多于神经阻滞组(P<0.01),腰硬组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用于高龄病人股骨头置换术,2种麻醉方式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影响,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镇痛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显著,在实际临床麻醉中应充分考虑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鹏 杨孟昌 刘宇 《西南军医》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部手术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麻... 目的探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足部手术患者52例分为A、B两组,每组26例。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及围术期患者主观不适情况。结果 B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长于A组,且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紧张和穿刺不适感例数高于B组(P<0.05)。A组1例出现术后头痛,B组2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A组对麻醉不满意患者多于B组。结论椎管内麻醉与坐骨神经阻滞均能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少,为足部手术提供了更多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腘窝 椎管内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明涛 徐志强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腰硬联...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27.0%(P<0.05);术后3、6、12、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71±0.22)分、(0.92±0.41)分、(1.31±0.25)分、(1.63±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1±0.21)分、(1.78±0.52)分、(3.14±0.82)分、(3.55±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T3、T4时段,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