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颤振边界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伟 于俊杰 +1 位作者 全景阁 叶正寅 《航空工程进展》 201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基于地面模态试验事先获取的结构模态参数,通过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以弹性机翼的模态位移作为系统输入,模态气动力系数作为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方法获得弹性机翼振动的气动力模型。... 基于地面模态试验事先获取的结构模态参数,通过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以弹性机翼的模态位移作为系统输入,模态气动力系数作为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方法获得弹性机翼振动的气动力模型。在时域内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和气动力模型,建立基于试验数据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系统稳定性随动压的变化规律,获得弹性机翼的颤振稳定性特性。与经典颤振边界外推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方法实质上只需要一次亚临界响应试验即可预测颤振临界点,可极大降低颤振试验的风险和成本。该方法既可用于颤振风洞试验,也可用于颤振试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气动力建模 气动弹性 颤振试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隆 范晨阳 郭玉龙 《广东电力》 2023年第5期79-88,共10页
针对架空导线振动损伤检测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导线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不同风速和张力下具有水平和竖直动力的不对称双跨导线结构响应特征为基础,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程度。通过薛氏模... 针对架空导线振动损伤检测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导线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不同风速和张力下具有水平和竖直动力的不对称双跨导线结构响应特征为基础,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程度。通过薛氏模型识别出水平和竖直加速度信号,利用深度孪生神经网络(deep Siamese convolutional network,DSCN)架构将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信号输入标准化时间窗,然后经过希尔伯特黄变换支持向量机(Hilbert Huang transform-support vector machine,HHT-SVM)算法求解导线疲劳损伤值,并与主流算法对比验证。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数据结果显示,HHT-SVM方法较遗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两种方法更为优异,计算的疲劳损伤值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22.77%、8.06%,模态阶数精度提高了23%、4%,迭代次数减少了45%、17%。最后,通过HHT-SVM方法,结合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图,得出导线振动与疲劳损伤值的关系与推导出的比例关系一致,从而再次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结构响应 振动耦合 疲劳损伤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支持向量机 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V模型的颤振试飞响应预测及激励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寇宝智 雷鸣 卢晓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针对颤振飞行试验中实时监控和试飞效率的需求,基于具有极点约束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和状态空间插值算法建立线性变速压气动弹性系统局部模型。设计结合模型迭代的颤振试飞速度扩展流程,实现了基于试飞数据的结构响应预测和激励优化。通过... 针对颤振飞行试验中实时监控和试飞效率的需求,基于具有极点约束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和状态空间插值算法建立线性变速压气动弹性系统局部模型。设计结合模型迭代的颤振试飞速度扩展流程,实现了基于试飞数据的结构响应预测和激励优化。通过仿真算例和实际试飞数据验证预测响应的准确性及激励优化的有效性:预测响应值的精度随着建模数据的累积逐步提高,对比实际试飞响应,满足工程实时监控需求;优化的激励可提高响应信噪比及避免响应超限,有效提高了试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试飞 响应预测 激励优化 状态空间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华寿 张伟伟 +1 位作者 肖华 叶正寅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4,268,共5页
传统的颤振试飞主要通过计算多个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阻尼比,外推出颤振临界速度,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一个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 传统的颤振试飞主要通过计算多个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阻尼比,外推出颤振临界速度,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一个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通过系统辨识获得与动压无关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进一步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求解颤振临界特性。并以AGARD 445.6机翼的颤振边界预测为例,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一个固定马赫数下响应测试动压与颤振临界动压的比值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颤振试飞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