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颤振边界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伟伟
于俊杰
+1 位作者
全景阁
叶正寅
《航空工程进展》
201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基于地面模态试验事先获取的结构模态参数,通过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以弹性机翼的模态位移作为系统输入,模态气动力系数作为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方法获得弹性机翼振动的气动力模型。...
基于地面模态试验事先获取的结构模态参数,通过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以弹性机翼的模态位移作为系统输入,模态气动力系数作为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方法获得弹性机翼振动的气动力模型。在时域内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和气动力模型,建立基于试验数据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系统稳定性随动压的变化规律,获得弹性机翼的颤振稳定性特性。与经典颤振边界外推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方法实质上只需要一次亚临界响应试验即可预测颤振临界点,可极大降低颤振试验的风险和成本。该方法既可用于颤振风洞试验,也可用于颤振试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气动力建模
气动弹性
颤振试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隆
范晨阳
郭玉龙
《广东电力》
2023年第5期79-88,共10页
针对架空导线振动损伤检测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导线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不同风速和张力下具有水平和竖直动力的不对称双跨导线结构响应特征为基础,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程度。通过薛氏模...
针对架空导线振动损伤检测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导线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不同风速和张力下具有水平和竖直动力的不对称双跨导线结构响应特征为基础,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程度。通过薛氏模型识别出水平和竖直加速度信号,利用深度孪生神经网络(deep Siamese convolutional network,DSCN)架构将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信号输入标准化时间窗,然后经过希尔伯特黄变换支持向量机(Hilbert Huang transform-support vector machine,HHT-SVM)算法求解导线疲劳损伤值,并与主流算法对比验证。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数据结果显示,HHT-SVM方法较遗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两种方法更为优异,计算的疲劳损伤值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22.77%、8.06%,模态阶数精度提高了23%、4%,迭代次数减少了45%、17%。最后,通过HHT-SVM方法,结合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图,得出导线振动与疲劳损伤值的关系与推导出的比例关系一致,从而再次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结构响应
振动耦合
疲劳损伤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支持向量机
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PV模型的颤振试飞响应预测及激励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寇宝智
雷鸣
卢晓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针对颤振飞行试验中实时监控和试飞效率的需求,基于具有极点约束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和状态空间插值算法建立线性变速压气动弹性系统局部模型。设计结合模型迭代的颤振试飞速度扩展流程,实现了基于试飞数据的结构响应预测和激励优化。通过...
针对颤振飞行试验中实时监控和试飞效率的需求,基于具有极点约束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和状态空间插值算法建立线性变速压气动弹性系统局部模型。设计结合模型迭代的颤振试飞速度扩展流程,实现了基于试飞数据的结构响应预测和激励优化。通过仿真算例和实际试飞数据验证预测响应的准确性及激励优化的有效性:预测响应值的精度随着建模数据的累积逐步提高,对比实际试飞响应,满足工程实时监控需求;优化的激励可提高响应信噪比及避免响应超限,有效提高了试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试飞
响应预测
激励优化
状态空间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钟华寿
张伟伟
+1 位作者
肖华
叶正寅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4,268,共5页
传统的颤振试飞主要通过计算多个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阻尼比,外推出颤振临界速度,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一个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
传统的颤振试飞主要通过计算多个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阻尼比,外推出颤振临界速度,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一个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通过系统辨识获得与动压无关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进一步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求解颤振临界特性。并以AGARD 445.6机翼的颤振边界预测为例,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一个固定马赫数下响应测试动压与颤振临界动压的比值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颤振试飞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颤振边界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伟伟
于俊杰
全景阁
叶正寅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出处
《航空工程进展》
201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2237)
文摘
基于地面模态试验事先获取的结构模态参数,通过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以弹性机翼的模态位移作为系统输入,模态气动力系数作为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方法获得弹性机翼振动的气动力模型。在时域内耦合结构运动方程和气动力模型,建立基于试验数据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系统稳定性随动压的变化规律,获得弹性机翼的颤振稳定性特性。与经典颤振边界外推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方法实质上只需要一次亚临界响应试验即可预测颤振临界点,可极大降低颤振试验的风险和成本。该方法既可用于颤振风洞试验,也可用于颤振试飞。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气动力建模
气动弹性
颤振试飞
Keywords
flutter prediction sub-critical respons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erodynamic modeling
aeroelastici-ty
flutter
flight test
分类号
V215.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赵隆
范晨阳
郭玉龙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广东电力》
2023年第5期79-88,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8ZDXM-GY-04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9JQ-843)。
文摘
针对架空导线振动损伤检测方法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更为精确的导线损伤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不同风速和张力下具有水平和竖直动力的不对称双跨导线结构响应特征为基础,研究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程度。通过薛氏模型识别出水平和竖直加速度信号,利用深度孪生神经网络(deep Siamese convolutional network,DSCN)架构将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信号输入标准化时间窗,然后经过希尔伯特黄变换支持向量机(Hilbert Huang transform-support vector machine,HHT-SVM)算法求解导线疲劳损伤值,并与主流算法对比验证。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数据结果显示,HHT-SVM方法较遗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两种方法更为优异,计算的疲劳损伤值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22.77%、8.06%,模态阶数精度提高了23%、4%,迭代次数减少了45%、17%。最后,通过HHT-SVM方法,结合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图,得出导线振动与疲劳损伤值的关系与推导出的比例关系一致,从而再次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导线结构响应
振动耦合
疲劳损伤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支持向量机
三维颤振稳定性检测
Keywords
conductor structure
response
vibration coupling
fatigue damage
HHT-SVM
three dimensional
flutter
stability
prediction
分类号
TM752.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PV模型的颤振试飞响应预测及激励优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寇宝智
雷鸣
卢晓东
机构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飞机所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文摘
针对颤振飞行试验中实时监控和试飞效率的需求,基于具有极点约束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和状态空间插值算法建立线性变速压气动弹性系统局部模型。设计结合模型迭代的颤振试飞速度扩展流程,实现了基于试飞数据的结构响应预测和激励优化。通过仿真算例和实际试飞数据验证预测响应的准确性及激励优化的有效性:预测响应值的精度随着建模数据的累积逐步提高,对比实际试飞响应,满足工程实时监控需求;优化的激励可提高响应信噪比及避免响应超限,有效提高了试飞效率。
关键词
颤振试飞
响应预测
激励优化
状态空间插值算法
Keywords
flight
flutter
test
response
prediction
excitation optimization
state-space model interpolation
分类号
V2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钟华寿
张伟伟
肖华
叶正寅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航工业飞行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4,268,共5页
基金
航空科学基金资助(20121353014)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资助(2014KJXX-36)
文摘
传统的颤振试飞主要通过计算多个不同飞行状态下的阻尼比,外推出颤振临界速度,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发展了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弹性机翼在气流中的一个亚临界响应,解算出作用在机翼上的非定常模态气动力系数。通过系统辨识获得与动压无关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进一步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求解颤振临界特性。并以AGARD 445.6机翼的颤振边界预测为例,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一个固定马赫数下响应测试动压与颤振临界动压的比值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关键词
颤振预测
亚临界响应
系统辨识
颤振试飞
流固耦合
Keywords
flutter
prediction
sub-critical
response
system identification
flutter
flight test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分类号
V215.3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基于亚临界响应的颤振边界预测新方法
张伟伟
于俊杰
全景阁
叶正寅
《航空工程进展》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水平和竖直方向振动作用的导线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赵隆
范晨阳
郭玉龙
《广东电力》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LPV模型的颤振试飞响应预测及激励优化
寇宝智
雷鸣
卢晓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种高安全性颤振边界预测方法
钟华寿
张伟伟
肖华
叶正寅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