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掘超前探测法的煤矿工作面地质探测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刘旭东 王子伟 田欢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巷道掘进时,若能实时探测前方工作面地质状况,将进一步促进煤矿开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但目前的探测方法多为单一随掘探测方法,实时性及准确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结合电法探测及地震类探测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的煤矿工作面地质探测... 在巷道掘进时,若能实时探测前方工作面地质状况,将进一步促进煤矿开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但目前的探测方法多为单一随掘探测方法,实时性及准确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结合电法探测及地震类探测的优势,设计了一种新的煤矿工作面地质探测方法。首先,根据2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对光纤电流传感器及检波器的布设进行规划设计;同时,针对地震类探测方法存在的噪声干扰问题,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和人工蜂群算法进行信号分离,实现降噪,并利用交叉梯度约束实现了2种探测数据的联合反演。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结果的拟合度皆在0.84以上,有效避免了地震类单一反演的过拟合情况;通过与实际跟踪调查结果对比,研究设计的探测方法探测结果均准确反映了各地层异常。该方法能够实时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更为精准且有效的探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掘探测 工作面地质 电法探测 地震类探测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范宝冬 马开德 +1 位作者 崔卫秀 李致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井工开采煤炭运输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工作面智能化程度。分析指出目前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仍存在工况感知数据治理不到位、数据交互及多机协同控制缺乏顶层管控、设备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标准与协议等优势,开发了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架构,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和自适应控制这2项关键技术:以哑铃状态监测和断链故障监测为例,介绍了刮板输送机工况感知技术的实现方法;通过分析刮板输送机驱动电动机电流数据,结合采煤机采高、截深、行走速度、位置等采集数据,得出刮板输送机运煤量计算公式,由此设计了基于负载状态的刮板输送机智能调速控制策略;分析了刮板输送机链条与张力的关系,通过计算链条伸长量并与设定值作比较,控制油缸伸出(缩回)动作,实现链条张紧自动控制。在煤矿现场对基于矿鸿操作系统的刮板输送机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刮板输送机运行状态、故障信息、负载等关键参数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精度高,稳定性好,故障诊断准确性高,且实现了刮板输送机与采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的互联互通、相互协作,数据传输延时仅为5~1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矿鸿操作系统 分布式软总线 工况感知 智能调速 链条张紧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超前地质预报仪研制
3
作者 张鹏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85-88,共4页
煤矿井下智能掘进工作面要求及时、准确探明掘进前方的地质构造,为快速掘进及时提供地质资料。这就要求在煤矿井下进行掘进工作面超前预报探测必须快速、便捷,超前预报仪器的性能和施工的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从仪器总体结构设计、关... 煤矿井下智能掘进工作面要求及时、准确探明掘进前方的地质构造,为快速掘进及时提供地质资料。这就要求在煤矿井下进行掘进工作面超前预报探测必须快速、便捷,超前预报仪器的性能和施工的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从仪器总体结构设计、关键器件选型、本安电路设计、采集电路设计和控制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IMX6ULL大处理器作为控制器,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掘进工作面节点式超前预报仪,为矿井掘进超前预报提供装备支撑,并在煤矿井下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超前探测 地质预报仪 本质安全 IMX6U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工作面贯通测量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武丽亚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3期92-94,共3页
文章重点探讨复杂地质下煤矿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分析巷道贯通的误差控制。以某煤矿3107主运巷与3106辅运巷贯通为例,采用南方NTS-342R全站仪实现高精度测量。贯通相遇点水平偏差控制在0.2 m以下,高程误差仅0.08 m。误差预估显示,水平... 文章重点探讨复杂地质下煤矿工作面贯通测量技术,分析巷道贯通的误差控制。以某煤矿3107主运巷与3106辅运巷贯通为例,采用南方NTS-342R全站仪实现高精度测量。贯通相遇点水平偏差控制在0.2 m以下,高程误差仅0.08 m。误差预估显示,水平误差为±0.283 m,高程误差为±0.171 m,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证实,精确测量与严格质控对提升巷道贯通精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煤矿安全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作面 地质测量 测量方案 贯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作面跑浆防治技术研究
5
作者 阴伟伟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56-58,63,共4页
工作面跑浆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防治工作面跑浆,从煤矿地质特征、煤矿防治水措施、地面区域水害治理以及底板注浆加固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跑浆防治技术,为煤矿生产中的水害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面跑浆 煤矿防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回采工作面模型构建技术及智能化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辉 刘再斌 +6 位作者 陈宝辉 马良 高耀全 张东亮 杜易明 雷晓荣 晏俊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4-222,共9页
回采工作面模型是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地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回采工作面模型若不能准确描述构造与地层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区规划、采掘工艺及生产效率等... 回采工作面模型是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地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回采工作面模型若不能准确描述构造与地层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区规划、采掘工艺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以某复杂地质条件的矿井回采工作面为例,开展高精度回采工作面模型构建技术及智能化应用研究。首先,提出地层和断层的构建技术,成功解决了特殊地质现象及逆断层三维空间重值的难题。同时,引入动态更新技术实现了模型的局部动态修正,大幅提升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其次,结合实时监测数据,提出智能规划截割与智能地质预测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决策的精准性与及时性。随后,构建了I030903回采工作面静态模型,并融入局部动态更新技术,将该动态模型应用于煤矿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建模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模拟任意复杂地质体,为处理地层不整合、地层尖灭、煤层分叉和断层切割等问题提供便利。经验证,模型误差值均处于0.2 m以下,且0~0.1 m范围内占整体97%。基于透明回采工作面模型的智能规划截割技术有效指导了采煤机的精准开采,而智能地质预测技术则能够在异常情况下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传达相关人员。该方法为煤矿智能化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模型 动态更新 智能化 精准开采 地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分析
7
作者 刘磊 赵福权 +2 位作者 姚晓峰 张翠光 张婷婷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2期727-73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建国后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工作的简要历史。详细介绍了截至2022年底全国1:5万矿产地质调查,1:5万、1:10万、1:20及1:25万水文地质调查、1:5万环境生态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的完成面积和陆域国土面积的占比等工作程度数据... 本文介绍了建国后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工作的简要历史。详细介绍了截至2022年底全国1:5万矿产地质调查,1:5万、1:10万、1:20及1:25万水文地质调查、1:5万环境生态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的完成面积和陆域国土面积的占比等工作程度数据。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度数据,提出为了数据及时更新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建立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数据修测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国情地质调查 工作程度 基础性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波透视勘探技术在探查煤矿采煤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中应用研究
8
作者 满立新 何大鹏 陈龙龙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14-118,共5页
以某煤矿8102里工作面为例,基于工作面勘探工作任务和地球物理特征,合理制定槽波透视勘探技术在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任务探查中应用时的施工方案,分析槽波透视处理成果,综合解释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指出工作面内部地质异常区域和煤层厚... 以某煤矿8102里工作面为例,基于工作面勘探工作任务和地球物理特征,合理制定槽波透视勘探技术在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任务探查中应用时的施工方案,分析槽波透视处理成果,综合解释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指出工作面内部地质异常区域和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透视勘探技术 采煤工作面 内部地质构造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超长回采工作面在复杂构造条件下的设计与应用
9
作者 高伟民 甄逢俊 司佩田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十一采区首采回采工作面大埋深、薄基岩、煤层隐伏露头、向斜轴贯穿等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现状,秉承“应采尽采,颗粒归仓”的理念,对工作面切眼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摒弃传统垂直顺槽布置方式,提出将切眼与... 针对山东能源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十一采区首采回采工作面大埋深、薄基岩、煤层隐伏露头、向斜轴贯穿等复杂地质水文条件现状,秉承“应采尽采,颗粒归仓”的理念,对工作面切眼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摒弃传统垂直顺槽布置方式,提出将切眼与胶带顺槽按照120°夹角布置的方式,进风顺槽三次调整方位角,按照虚实心结合方式调采,初采即调采,增加工作面有效可采储量16.8万t,创效2.39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复杂地质水文条件 调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 studies of heat source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ree-cooling 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s for working faces of mineral mines
10
作者 Rang Tu Lijuan Huang +2 位作者 Aibing Jin Mingfeng Zhang Xiao Hai 《Building Simul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725-1736,共12页
High temperature heat hazard at mineral mi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s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Heat sources at working faces of mineral mines are complex and are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presenting new... High temperature heat hazard at mineral mine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s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Heat sources at working faces of mineral mines are complex and are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presenting new challenges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In this paper,heat sources at four types of working fac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Based on this,simplified equations,which are linear with length of working faces,are proposed to calculate heat dissipation rates.So that the main heat sources of different working faces can be found,and cooling load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an be calculated.Then,considering main heat sources of coal mines,a typical working face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egmented ventilation systems(SC)and heat shield assisted centralized ventilation systems(CCHS)can realize much bette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t working faces.However,cooling load can be greatly reduced for CCHS,when untreated air is supplied to the coal seam side.Based on this,free cooling 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re designed,and annual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ann)of the system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direct evaporate cooling and indirect evaporate cooling(IEC).For SC,as compared with scenarios without free-cooling,IEC can increase EERann by 15%-23%and 22%-32%under Benxi and Datong ambient conditions,respectively.Besides,to ensure high EERann,CCHS is preferred and it is essential to increase thermal insulation of air 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king face heat 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ir ventilation system free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槽波坑透技术在隐伏地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郭宇洁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工作面回采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隐伏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存在安全威胁,而精准的探测技术能提前了解隐伏地质构造并制定安全措施。以王庄煤矿7106工作面为例,采用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手段,探测隐伏地质构造。利用槽波和无... 工作面回采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隐伏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回采存在安全威胁,而精准的探测技术能提前了解隐伏地质构造并制定安全措施。以王庄煤矿7106工作面为例,采用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手段,探测隐伏地质构造。利用槽波和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性圈定了5处隐伏地质构造异常区域及其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探测 隐伏地质构造 槽波勘探 无线电坑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电磁波高精度层析成像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程久龙 于师建 +2 位作者 邱伟 程洪良 宋振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4,共3页
介绍了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法(简称坑透)高精度层析成像计算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电磁波衰减特征和应用实际,探讨了不同地质异常的解释方法。实践证明,坑透高精度CT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资料解释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关键词 电磁波透视 层析成像 地质构造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工作面输送设备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3
作者 雷志鹏 宋建成 +1 位作者 李艳伟 崔晓慧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针对现有工作面输送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只能在井下现场使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安装于地面调度中心的输送设备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给出了由该系统与井下基于PLC的输送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相结合构成的全矿井无人工作面输送设... 针对现有工作面输送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只能在井下现场使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安装于地面调度中心的输送设备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给出了由该系统与井下基于PLC的输送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相结合构成的全矿井无人工作面输送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了该系统与井下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介绍了在LabVIEW中运行BP神经网络故障识别的方法及SQL Server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在地面调度中心实时监测和综合诊断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破碎机的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工作面 输送设备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LABVIEW O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工程地质研究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金荣 彭向峰 丁陈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4-46,共3页
简述了煤矿采空区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查明采空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现场勘察和室内模拟研究方法。并结合采空区活化特点,对采空区场地建筑适宜性作了分析;
关键词 采空区 地基稳定性 煤矿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处理在隧道工程地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冷彪 仇文革 +1 位作者 王刚 张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1,共5页
掌子面中含有大量地质信息,但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并不容易,对如何提取和利用掌子面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图像进行比例缩放、亮度及对比度调节、边缘检测、边界提取,利用提取的... 掌子面中含有大量地质信息,但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并不容易,对如何提取和利用掌子面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图像进行比例缩放、亮度及对比度调节、边缘检测、边界提取,利用提取的结构面边界信息统计分析得到节理组数、平均裂隙间距、产状,同时经对结构面边界线形成的图形进行处理,并且根据各相邻掌子面上结构面边界线的对应关系,建立隧道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同时生成地质素描图,并根据三维模型对开挖掌子面前方的结构面空间分布情况作出预测。该方法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简便、快捷,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在隧道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掌子面 数字图像 结构面 地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令国 赵江华 梅雪峰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从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电动机软启动控制和机电设备工况监测两个方面,综述了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指出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必将推动刮板输送机无人值守的实现,进而推动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 从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电动机软启动控制和机电设备工况监测两个方面,综述了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指出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必将推动刮板输送机无人值守的实现,进而推动采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联动作业的、无人的和全自动工作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刮板输送机 软启动 工况监测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钻探孔内工况识别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鄢泰宁 张杰 +2 位作者 方俊 邵春 张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80,共4页
根据地表钻探参数识别钻孔内工况是降低钻孔内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传统孔内工况识别技术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提取孔内工况突变特征信息,并在相应典型工况识别表上对其变化斜率进行映射,快速识别当前工况,从而形成孔内工况早期快速识... 根据地表钻探参数识别钻孔内工况是降低钻孔内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传统孔内工况识别技术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提取孔内工况突变特征信息,并在相应典型工况识别表上对其变化斜率进行映射,快速识别当前工况,从而形成孔内工况早期快速识别技术。通过对CUG-2钻参仪采集的钻探参数进行信号分析,验证了该技术能有效地、准确地识别钻孔内典型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钻探 工况识别 小波分析 钻参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音频电透视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曾方禄 王永胜 +2 位作者 张小鹤 卜昌森 邢相荣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57,共4页
矿井音频电透视主要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测。文章论述了矿井音频电透视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与资料的层析成像处理方法,并通过在肥城矿区的实际应用,说明其地质效果。
关键词 音频电透视法 水文地质条件 生产勘探 矿井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爆炸产生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永辰 孟金锁 王同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38,共3页
应用矿压理论、气体爆炸理论、自然发火及火风压理论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发生爆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爆炸产生的过程,提出了采空区爆炸机理的3个新观点:(1)煤炭自然发火是导致爆炸的根本原因(唯一火源因素);(2)煤炭堆积自然... 应用矿压理论、气体爆炸理论、自然发火及火风压理论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发生爆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爆炸产生的过程,提出了采空区爆炸机理的3个新观点:(1)煤炭自然发火是导致爆炸的根本原因(唯一火源因素);(2)煤炭堆积自然发火正反馈是导致煤炭自燃的主要原因;(3)火风压是形成爆炸条件的动力源.建立了煤炭自燃时气体流动结构图,这些新观点全面地解释了回采工作面采空区CO或沼气发生爆炸的机理,为今后防治采空区爆炸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采空区 煤炭自燃 爆炸条件 发火正反馈 爆炸火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工作面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若军 程久龙 +2 位作者 张要田 王玉和 姜国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101,共4页
基于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理论基础、技术特点及其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结合某矿12110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实例,探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工作方法技术、数据采集方法、资... 基于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理论基础、技术特点及其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结合某矿12110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测实例,探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工作方法技术、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既可以弥补矿井瞬变电磁法无法分辨顶、底板异常响应的缺陷,又可以对两种方法的探测结果相互验证,排除由于扰引起的假异常,从而有效查明矿井工作面开采水文地质条件,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瞬变电磁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面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