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微-细观尺度模型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江 苏怀智 +1 位作者 马福恒 李子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1-326,共6页
依据水泥种类、水灰比、配合比和骨料级配等信息,在微观尺度上引入CEMHYD3D水化模型重构了水泥浆模型、在细观尺度上发展硬核/软壳模型构建了混凝土模型;研究基于Rankine准则和损伤模型的适用于混凝土微-细观模型的数值均匀化方法,从而... 依据水泥种类、水灰比、配合比和骨料级配等信息,在微观尺度上引入CEMHYD3D水化模型重构了水泥浆模型、在细观尺度上发展硬核/软壳模型构建了混凝土模型;研究基于Rankine准则和损伤模型的适用于混凝土微-细观模型的数值均匀化方法,从而提出混凝土力学性能递进分析和预测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和预测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通过老化病害过程微观尺度的模拟,可实现混凝土老化病害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力学性能 微观尺度 细观尺度 硬核 软壳模型 数值均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实时近红外光谱研究核壳乳液聚合过程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文骥 袁洪福 +1 位作者 邱藤 李效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3-1299,共7页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 将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以不同的聚合方式制备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乳液反应过程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对近红外光谱的谱带归属和主成分分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乳液聚合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判断反向核壳乳液核壳翻转的拐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IMCA)建立了定性判别模型,得到了很好的判别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核壳乳液聚合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 近红外光谱 谱带归属 主成分分析 簇类独立软模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壤钻采取样方式对样品层理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1 位作者 马亮 赵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5-361,共7页
针对月壤钻采任务,基于离散元月壤模型,分析了硬质管取芯与软袋取芯2种取样方式的层理保持特性,提出了曲面斜率法描述月壤样品的层理信息。该方法能够通过拟合曲面直观反映随钻深分布的各层月壤样品变形情况,并能够定量描述各层样品轻... 针对月壤钻采任务,基于离散元月壤模型,分析了硬质管取芯与软袋取芯2种取样方式的层理保持特性,提出了曲面斜率法描述月壤样品的层理信息。该方法能够通过拟合曲面直观反映随钻深分布的各层月壤样品变形情况,并能够定量描述各层样品轻微扰动部分与层理破坏部分的分界范围,以及层理破坏趋势与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取样袋能显著保护样品的层理信息,而硬质管取芯对外侧月壤样品层理破坏严重,且破坏层数较多,但层理破坏较轻微的样品直径范围与有取样袋工况差别不大。此外,2种工况下,表层月壤样品层理信息均破坏严重,说明了表层月壤具有较强的随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钻取采样 三维离散元模型 硬质管取芯 软袋取芯 层理保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U硬核软壳核壳聚合物增韧改性聚苯乙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福瑶 李德重 +3 位作者 龚德朋 刘卓航 李杨 孙义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丙酮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PU),以核壳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质量比为1:1的聚苯乙烯(PS)/PU硬核软壳核壳聚合物。对核壳聚合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并以核壳聚合物质量分数为变量设计了一系列质量分数梯度,... 采用丙酮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PU),以核壳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质量比为1:1的聚苯乙烯(PS)/PU硬核软壳核壳聚合物。对核壳聚合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并以核壳聚合物质量分数为变量设计了一系列质量分数梯度,对PS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预期设计的核壳结构粒子形成;加入相容剂后形成了部分相容体系,PS/PU核壳结构增韧改性剂质量分数在20%以上时,共混体系熔体在受应力状态时更多表现为弹性形变,且随核壳结构增韧改性剂质量分数增加而上升。PS/PU核壳结构增韧改性剂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为纯PS的261.23%,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核壳结构 硬核软壳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改性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成膜防水性能
5
作者 陶宇 李文强 +6 位作者 王善 代梦琴 王成 张春 朱诗瑶 余智 张旗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为聚合单体,有机蒙脱土(OMMT)为改性剂,采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软核硬壳型核壳乳液,并研究了OMMT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乳液粒径、凝聚率、固含量、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防水性能的影响...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为聚合单体,有机蒙脱土(OMMT)为改性剂,采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软核硬壳型核壳乳液,并研究了OMMT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乳液粒径、凝聚率、固含量、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MMT的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乳液粒径、凝聚率、固含量、稳定性等基本性能影响不大;当有机蒙脱土被添加在核壳乳液的核层时,乳液膜的防水性能最佳,原因是核层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层状OMMT在其中分散更好,增大了水分子扩散的路径;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乳胶膜防水性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少量OMMT可以分散于膜中提高防水性,而过量的OMMT易团聚反而降低了乳胶膜的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软核硬壳 原位插层聚合 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