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ggin versu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 Zhang Junmei Zhou +2 位作者 Zhenfu Fang Manxi Jiang Xueji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3期2171-2177,共7页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gg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 the neural precursor differen- tiation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100 tJg/L Noggin or 20 IJg/L basic fibr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gg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 the neural precursor differen- tiation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100 tJg/L Noggin or 20 IJg/L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serum-free neural induction medium was used to differen- tiate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14 into neural precursors using monolayer differentiation. Two weeks after induc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s of neural rosettes formed in the Noggin-induced group than th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ed group, as detected by phase contrast micro- scop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vealed expression levels of Nestin, [3-111 Tubulin and Sox-1 were higher in the induced cells and reverse-transcription PCR showed induced cells expressed Nestin, Sox-1 and Neurofilament mRNA.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in the Noggin-induced group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ed group. Noggin has a greater effect th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the induc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al precursors by monolayer differentiation, as Noggin accelerates and in- creas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stem cell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NOGG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neural precursors neural differentia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harge at an amino acid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its mitogenic activity 被引量:1
2
作者 Wu, Xiao Ping Li, Xiao Ku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8-471,共4页
The amino acid at the 119th position of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bFGF),lysine(K119),is a critical component for its mitogenic activity.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The amino acid at the 119th position of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bFGF),lysine(K119),is a critical component for its mitogenic activity.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sidue including charge on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hbFGF.Herein,this basic residue was replaced with neutral glutamine residue and acidic glutamic acid residue to construct mutants hbFGF^(K119Q) and hbFGF^(K119E),respectively.The mutants were produced by BL21(DE3)/pET3c express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mino acid charge EXPRESSION Mitogenic activity Erk1/2 ac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结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及rh-bFGF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3
作者 龙一军 何桂妙 +3 位作者 梁聪 曾菲菲 张萍 甘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模式联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及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7月在贵港市人... 目的探讨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模式联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及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7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Wange分级3~4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共120例,依照护理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负压辅助闭合及rh-bFGF的贯续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予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对比两组伤口愈合评分、伤口愈合时间、皮肤生长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4周后伤口愈合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皮肤生长时间、换药次数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床护理中,采用负压辅助闭合技术结合rh-bFGF并辅以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模式,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皮肤生长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辅助闭合护理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点拨性动态式反馈护理 糖尿病足溃疡 伤口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angiogenin express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H7402 human hepatoma cells 被引量:4
4
作者 Ji Wang Jianli Yang +3 位作者 Dawei Yuan Jun Wang Jia Zhao Li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399-407,共9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which is highly expressed in developing tissues and malignant cells, regulates cell growth, differenti...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which is highly expressed in developing tissues and malignant cells, regulates cell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migration. Its express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HCC.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FGF on the expression of angiogenin, another growth facto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angiogenesis, and on cell proliferation in H7402 human hepatoma cells. The bFGF sense cDNA or antisense cDNA was stably transfected into H7402 cells. Genomic DNA PC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uman bFGF sense cDNA or antisense cDNA was inserted into the genome.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bFGF and angiogenin was examin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 MTT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cell proliferation. Stable bFGF over-expressing and under-expressing transfectant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Expression of angiogenin was decreased in the over-expressing bFGF cells (sense transfectants) and was increased in the under-expressing bFGF cells (antisense transfectants). Cell proliferation increased in the bFGF sense transfectants and decreased in the bFGF antisense transfectan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ndogenous bFGF may not only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angiogenin expression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cell proliferation in H7402 human hepatoma cells. This study may be helpful in finding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402 human hepatoma cell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NGIOGENIN cell proliferation
原文传递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treat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5
5
作者 Junjian Zhao Naiyao Chen +7 位作者 Na Shen Hui Zhao Dali Wang Jun Shi Yang Wang Xiufeng Cui Zhenyu Yan Hui Xu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741-748,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via the tail vein. Results showed that 5-bromodeoxyuridine-labeled cells aggregated arou... In the present study,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a ra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via the tail vein. Results showed that 5-bromodeoxyuridine-labeled cells aggregated around the injury site, surviving up to 4 weeks post-transplantation. In addition, transplantation-related death did not occur,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istological detection revealed attenuated pathological injury in rat brain tissues following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decrease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long with increase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rain injury. Results demonstrated mi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the lesioned boundary zone of rats, as well as increased angiogenesis and expression of related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the lesioned boundary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nerve growth fact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修复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李江怀 梁延军 +1 位作者 范学敏 吴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予VSD治疗,观察组予rh-bFGF联合VSD治疗。观察记录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0·77%(42/5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2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8/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FGF联合VSD技术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修复外科手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喉癌术后咽漏的疗效研究
7
作者 陈薇 杨勇 张梦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473-1475,1479,共4页
目的研究喉癌术后咽漏患者应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h-bFG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喉癌切除术后咽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 目的研究喉癌术后咽漏患者应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h-bFG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喉癌切除术后咽漏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rh-bFGF纱条进行局部换药,对照组仅使用rh-bFGF纱条进行局部换药。评估咽漏疗效、治愈时间和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率[46.67%(14/30)]、总有效率[96.67%(29/30)]与对照组[30.00%(9/30)和86.67%(26/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6.56±4.26)pg/L]均低于治疗前[(53.96±6.28)pg/L]与对照组[(24.35±3.61)pg/L],术后住院费用[(57817.7±2203.7)元]明显少于对照组[(61915.5±1972.9)元],住院时间[(19.27±2.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4.77±2.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rh-bFGF治疗喉癌术后咽漏效果与常规使用rh-bFGF相当,可促进愈合,减轻炎症反应,且与常规使用rh-bFGF比较,可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桐叶烧伤油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喉癌术后咽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GF联合硫酸羟氯喹及重组胶原蛋白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分析
9
作者 孙冉 徐健楠 王晓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重组胶原蛋白敷料(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dressing,RHCD)治疗对患者面... 目的:探讨玫瑰痤疮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重组胶原蛋白敷料(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dressing,RHCD)治疗对患者面部美观度、皮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83例(红斑型31例、丘疹型27例、肥大型25例),均接受HCQ+RHCD+rbFGF治疗,连续进行治疗8周。分析不同分型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治疗前、治疗8周后皮损情况、外周血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面部美观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红斑型、丘疹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肥大型(P<0.05)。治疗8周后不同分型患者皮疹颜色、数量、灼热/瘙痒感各项评分、外周血Nesfatin-1、TLR2、血清MPO、SIL-2R水平均降低,其中红斑型、丘疹型患者低于肥大型,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各项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升高,其中红斑型、丘疹型患者高于肥大型(P<0.05)。治疗8周后,红斑型、丘疹型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均高于肥大型(P<0.05)。结论:rbFGF联合HCQ、RHCD治疗玫瑰痤疮,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皮损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面部美观度,其中对红斑型、丘疹型玫瑰痤疮的治疗效果较肥大型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硫酸羟氯喹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美学效果 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对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恢复的 影响
10
作者 夏晓春 吕作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庐江县中医院接受创面修复的97例踝关... 目的:探究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庐江县中医院接受创面修复的97例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9例)。两组均行关节复位固定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凡士林敷料进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进行创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关节疼痛肿胀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创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血运恢复时间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利于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面及关节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开放性骨折 创面修复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GF1、NT5E、25(OH)D在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糖脂代谢、骨代谢的关系
11
作者 史双伟 解丽然 +1 位作者 方一凡 饶小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99-33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人胞外5’-核苷酸酶(NT5E)、25-羟维生素D[25(OH)D]在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糖脂代谢、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人胞外5’-核苷酸酶(NT5E)、25-羟维生素D[25(OH)D]在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糖脂代谢、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另选取同期94例未伴骨质疏松T2DM患者,分别纳入伴骨质疏松组、未伴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血清FGF1、NT5E、25(OH)D水平及糖脂代谢、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稳态模型测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N)、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比较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患者血清FGF1、NT5E、25(OH)D水平,分析三项指标与糖脂代谢、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伴骨质疏松组血清FGF1、NT5E、HbA1c、HOMA-IR、TC、N-MID、β-CTX、OCN、TRACP-5b水平高于未伴骨质疏松组,25(OH)D、B-ALP、PⅠNP低于未伴骨质疏松组(P<0.05);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患者血清FGF1、NT5E水平比较,3度患者低于2度患者,2度患者低于1度患者,25(OH)D水平比较,3度患者高于2度患者,2度患者高于1度患者(P<0.05);血清FGF1、NT5E与HbA1c、HOMA-IR、TC、N-MID、β-CTX、OCN、TRACP-5b呈正相关,与B-ALP、PⅠNP及骨质疏松程度呈负相关,血清25(OH)D与HbA1c、HOMA-IR、TC、N-MID、β-CTX、OCN、TRACP-5b呈负相关,与B-ALP、PⅠNP及骨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且各指标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大于三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FGF1、NT5E在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25(OH)D表达下调,各指标水平与糖脂代谢、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程度均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人胞外5’-核苷酸酶 25-羟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糖脂代谢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静脉推注加滴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秀文 汤仲明 +3 位作者 宋海峰 朱宝珍 王丽萍 张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猕猴静脉推注加滴注 (2 0 %∶80 % )10、2 0和 4 0 μg·kg- 1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后血清抗原浓度 时间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并与静脉推注比较。方法 ELISA法 ,测定浓度的专一性、灵敏度、重现性和测定范... 目的 研究猕猴静脉推注加滴注 (2 0 %∶80 % )10、2 0和 4 0 μg·kg- 1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后血清抗原浓度 时间变化和药代动力学并与静脉推注比较。方法 ELISA法 ,测定浓度的专一性、灵敏度、重现性和测定范围 ,血清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良好。结果 猕猴血清内源性水平(14 4± 10 1)ng·L- 1;静脉推注后即刻浓度最高 ,分别为 (33± 16 ) ,(5 6± 8)和 (91± 2 8) μg·L- 1,滴注期间稳定在 2 2~ 2 7,37~ 4 4和 6 3~ 6 5 μg·L- 1,提示控制药量和滴注速率可使浓度维持在不同水平。停药后浓度迅速下降 ,平均末端相半衰期 (t1/ 2 )为 2 .6~2 .9h。AUC( 0~∞ ) 随剂量成正比增大 ,全身清除率Cls不变。结论 在给药量范围内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静脉推注药代动力学与推注加滴注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静脉推注 静脉滴注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药代动力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车莹 李校堃 +6 位作者 胡培声 颜江华 姚娜 蔡琳 林绍强 王生育 朱佳男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制备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rhbFGF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rhbFG... 目的制备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rhbFGF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抗rhbFGF杂交瘤细胞株,制备抗rhbFGF单克隆抗体,采用Ig亚类ELISA试剂盒鉴定抗体亚类,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HRP标记McAb并建立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获得2株(分别命名2D3、5F7)可分泌特异性McAb的强阳性细胞株,腹水抗体效价在10-5以上,IgG亚类均为IgG1,轻链为K链。Western blot证明2株McAb特异性良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rhbFGF最低检测限达到2 ng/ml。结论成功制备高效价的抗rhbFGF单克隆抗体,建立抗rhbFGF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rhEGF、bF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维琨 张虹 +2 位作者 李贵刚 王毓琴 李鹏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3,511,518,共5页
目的 研究内皮素 1(ET 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ET 1、rhEGF、bFGF ,采用MTT方法... 目的 研究内皮素 1(ET 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ET 1、rhEGF、bFGF ,采用MTT方法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对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一定浓度ET 1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 ,且呈剂量相关性。 10 pmol/L时起作用 ,2 0 0 pmol/L时发挥最大作用。 10ng/mlrhEGF、 2ng/mlbFGF也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联合应用ET 1+rhEGF、ET 1+bFGF、ET 1+rhEGF +bFGF ,细胞吸光度 (A)值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相应药物时A值之和。ET 1、rhEGF、bFGF单独使用可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PCNA表达 ,联合应用时PCNA表达平均吸光度A值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相应药物时表达强度之和。结论 ET 1可作为一种生长因子 ,它和rhEGF、bFGF单独使用可促进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 ,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RHEGF BFGF 角膜 内皮细胞 RHEGF 内皮素-1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缩小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易 马雁冰 +3 位作者 孙林 冮宏映 光雪峰 蒲里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对缩小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 :将 3 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2组 :①生理盐水对照组 (n =11) ,②rhbFGF组 (n =2 5 )。在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 目的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对缩小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方法 :将 3 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2组 :①生理盐水对照组 (n =11) ,②rhbFGF组 (n =2 5 )。在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制备rhbFGF蛋白 ,将其直接 4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心肌酶学及心电图QRS积分观察rhbFGF对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①血清心肌酶学观察 :2组左前降支结扎后 2 4h与基础值比较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α 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增高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组左前降支结扎后48h与基础值比较 ,除生理盐水组的谷草转氨酶和rhbFGF组的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外 ,其它均明显增高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左前降支结扎后 48h ,rhbFGF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明显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生理盐水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左前降支结扎后48h与左前降支结扎后 2 4h比较升高 ,而在rhbFGF组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心电图QRS积分 :左前降支结扎后 6周rhbFGF组QRS积分 (4 3 0± 0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酶学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应用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德标 叶冠雄 +3 位作者 吴成军 徐胜前 王世 秦勇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霜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各种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霜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各种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0例、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20例、磺胺嘧啶银治疗组(C组)20例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联合治疗组(D组)20例。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第11、第14、第17、第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联合应用可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磺胺嘧啶银 慢性难愈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测定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脂质体的包封率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亚东 张宏波 +4 位作者 赵文 苏志坚 曲红艳 项琪 张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1-524,共4页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定量检测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脂质体中hbFGF含量的酶联免疫(ELISA)方法,应用于测定hbFGF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用hbFGF标准品溶液包被酶标板,加入特异性的鼠抗人hbFGF抗体(一抗)和山羊抗鼠IgG(二抗)...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定量检测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脂质体中hbFGF含量的酶联免疫(ELISA)方法,应用于测定hbFGF脂质体的包封率。通过用hbFGF标准品溶液包被酶标板,加入特异性的鼠抗人hbFGF抗体(一抗)和山羊抗鼠IgG(二抗),采用多因素棋盘滴定方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一抗浓度200μg/L,二抗浓度50μg/L。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86μg/L,工作浓度范围1.0~10μg/L,批内RSD为3.95%~4.27%,批间RSD为4.19%~7.21%,不同操作者批内和批间的RSD分别为6.21%和9.12%,可重复性良好。本方法测定hbFGF脂质体超滤液和氯仿提取液中hbFGF含量分别为(3.325±0.193)μg/L和(18.454±1.063)μg/L,组内RSD分别为4.69%和4.52%。hbFGF脂质体包封率为82.06%。本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可用于hbFGF脂质体包封率及其它含hbFGF制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脂质体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皮肤难愈伤口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和平 李旭 +2 位作者 王伟 王威 叶凡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皮肤难愈伤口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创伤后皮肤损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组、rh-bFGF组及联合...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皮肤难愈伤口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创伤后皮肤损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高压氧组、rh-bFGF组及联合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反复清创、消肿换药或二次植皮与皮瓣移植等方式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rh-bF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FGF外用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rh-bFGF治疗。结果联合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 d及7 d后,联合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2/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组内比较,各组治疗3 d及7 d后的VEGF,TGF-β1,CCN2/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7 d后的水平又明显高于治疗3 d后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治疗3 d及7 d后,联合组的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组内比较,各组治疗3 d及7 d后的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7 d后的水平又明显低于治疗3 d后的水平(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rh-bFGF治疗皮肤难愈伤口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可促血管生成和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难愈伤口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晓萍 李校堃 +2 位作者 苏志坚 郑青 吴思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5,共4页
用PCR法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中编码第2 5、69和92位的半胱氨酸(Cys)密码子突变为丝氨酸(Ser)密码子,将突变的hbFGFcDNA片断与表达质粒pET3c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c hbFGFSer2 5,69,92 。hbFGFSer2 5,69,92 在大肠杆菌... 用PCR法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中编码第2 5、69和92位的半胱氨酸(Cys)密码子突变为丝氨酸(Ser)密码子,将突变的hbFGFcDNA片断与表达质粒pET3c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c hbFGFSer2 5,69,92 。hbFGFSer2 5,69,92 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的表达量大于30 %。通过阳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两步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5 %的hbFGFSer2 5,69,92 。MTT法测定纯化的产物活性表明,hbFGFSer2 5,69,92 突变体促Balb/c细胞增殖的活性与野生型hbFGF相当,为下一步对hbFGFSer2 5 ,69,92 突变体进行定点化学修饰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突变体 PCR 阳离子交换 肝素亲和层析 生物学活性 化学修饰 蛋白质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踝部开放骨折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温旭 申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4638-4643,共6页
背景:纳米银抗菌敷料和水凝胶是新型敷料,用于感染伤口的治疗。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临床常应用于开放性伤口的活性多肽类药物。目的:探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在踝部开放骨折清创术后创... 背景:纳米银抗菌敷料和水凝胶是新型敷料,用于感染伤口的治疗。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临床常应用于开放性伤口的活性多肽类药物。目的:探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在踝部开放骨折清创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踝部开放骨折清创术后患者99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组33例。对照组创面敷以凡士林纱条及无菌纱布;试验组采取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涂于创面及周围,试验A组创面采用无菌纱布覆盖;试验B组创面予以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覆盖,各组均每2 d换药1次。当患者符合下列任一情况时,皆终止研究项目的治疗措施:清创切口及皮损转归为符合择期手术皮肤及软组织条件时;明确为创面感染并需进一步进行再次清创、皮瓣移植、真空负压负压吸引等措施时。治疗结束后记录并统计对比分析3组患者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转归时间、关节肿胀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试验A组临床总有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高,关节肿胀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D-二聚体、丙二醛较低(P<0.05);治疗后与试验A组相比,试验B组上述各项指标较低(P<0.05),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转归时间缩短(P<0.05);②与试验A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果说明,联合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能减轻局部肿胀、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踝部开放骨折创面恢复,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效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踝部开放骨折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