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文教学的历史精神培育向度与实践 |
马晓华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 |
0 |
|
2
|
钱穆朱子文学研究刍议 |
程荣
|
《武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新文科背景下文史哲融合的国学经典类课程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为例 |
冯玉
|
《甘肃高师学报》
|
2024 |
0 |
|
4
|
历史生成视域下元代苏轼书写的异质性 |
宋春光
|
《励耘学刊》
|
2024 |
0 |
|
5
|
国家文学体制与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
吴翔宇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
8
|
|
6
|
百年中国文学视域中儿童文学史研究的理据与路向 |
吴翔宇
周莹瑶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7
|
中国古代文史的分合 |
杨树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8
|
翦伯赞论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和“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 |
徐国利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9
|
埃德蒙·威尔逊的历史写作研究——《到芬兰车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书写 |
戴东新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0
|
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的美学意义刍议 |
吕汝泉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4 |
6
|
|
11
|
略论梁武帝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江苏文化的影响 |
周才方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2
|
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
王欣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9 |
4
|
|
13
|
文献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刍议 |
官琴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4
|
《英国文学简史》国外版本的比较研究 |
蒋虹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5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
丛冰梅
|
《科教文汇》
|
2023 |
3
|
|
16
|
“翻译文学”的新文学史叙述地位及其演变 |
方维保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7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
方维保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及教学的思考 |
周聚群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9
|
学理境界与价值体认的双重突破——评刘起林《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 |
王姝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20
|
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香港问题 |
牟泽雄
杨兴贵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