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easonal cycle of interhemispheric oscillations in mass field of the global atmosphere 被引量:8
1
作者 LU ChuHan GUAN ZhaoYong +1 位作者 MEI ShiLong QIN YuJ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0期3226-3234,共9页
Using the daily and monthly data of surface air pressure, meridional wind, radiation and water vapor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for the period of 1979―2006, we have examin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interhemisph... Using the daily and monthly data of surface air pressure, meridional wind, radiation and water vapor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for the period of 1979―2006, we have examin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interhemispheric oscillations (IHO) in mass field of the global atmosphere. Our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HO as observed in surface air pressure field shows the distinct seasonal cycle. This seasonal cycle has an interhemispheric seesaw structure with comparable annual ranges of surface air pressure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Mass of water vapor changes out-of-phase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showing clearly a seasonal cycle with its annual range almost equivalent to annual range of the IHO seasonal cycle. Amazingly,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 is found to be induced by annual changes in water vapor mass as a 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e to seasonal cycle of forcing from hemispheric net surface short- and long-wave radiations. The IHO seasonality exhibits its larger variations in magnitude in mid-latitudes oth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globe. Additionally,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global air mass is redistributed seasonally not only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but also between land and sea. This land-sea air mass redis- tribution induces a zonal pattern of surface air pressu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ut the meridional patter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大气层 地球半球际间摆动 季节周期
原文传递
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异常联系的模式验证
2
作者 钟磊 卢楚翰 +2 位作者 乔年 管兆勇 曾跃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料,验证了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Inter-Hemispheric atmospheric mass Oscillation, IHO)与东亚冬季风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再分析资料以及模式结果均表明冬季IH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HO通过全球大气质量再分配与东亚冬季风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当IHO为正位相时,大气质量在欧亚大陆北部异常堆积,而在中低纬地区异常亏损,这使得东亚地区海陆气压差明显增大,冬季风增强,同时对中国华中地区冬季地表气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带低平流层气温可以通过剩余环流调节臭氧含量经向分布进而影响南极对流层气温,从而对IHO年际变化起主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 温度“跷跷板” CMI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与南北涛动年际变化不同位相配置及其对中国气温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游 管兆勇 +1 位作者 张茜 尹旸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9,共13页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构建秋季欧亚大陆-太平洋区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指数和大气质量南北涛动(IHO)指数,对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的不同位相配置下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秋季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构建秋季欧亚大陆-太平洋区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指数和大气质量南北涛动(IHO)指数,对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的不同位相配置下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秋季气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与南北涛动指数相关系数仅为-0.06,二者在统计学意义上相互独立。二者存在4种位相配置类型,即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正位相(第Ⅰ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均为负位相(第Ⅱ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正位相而南北涛动为负位相(第Ⅲ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为负位相而南北涛动为正位相(第Ⅳ类配置)。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呈现不同位相配置类型时,大气质量的重新分布造成了不同的地表气压场分布并显著地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分布。当二者为第Ⅰ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的负异常,减弱了该区域的异常低压,增强欧亚地区大气质量正异常并加强了欧亚地区的地面高压环流,共同造成中国秋季气温异常成东西反位相型分布,东部暖而西部冷;当二者为第Ⅱ类配置时,南北涛动削弱欧亚大陆大气质量的正异常,增强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质量负异常。此时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和南北涛动通过影响地表风场使得气温异常成全国一致型分布,全区偏暖;而第Ⅲ类配置与第Ⅰ类配置对气温的影响类似,但为东部冷而西部暖,第Ⅳ类配置与第Ⅱ类配置的影响类似。这些表明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对秋季欧亚地区气温异常起到主要作用,而南北涛动则在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影响中国北方气温异常分布中起到干扰作用。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秋季大气环流变化机理及中国北方乃至欧亚地区秋季气温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MAMLO) 南北涛动(IHO) 环流异常 中国气温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式大气中南北半球际涛动的季节循环 被引量:3
4
作者 乔年 卢楚翰 +2 位作者 管兆勇 胡杨 胡定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0-903,共14页
利用1958—2014年47个CMIP6模式输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模式大气中南北涛动(InterHemispheric Oscillation,IHO)的季节变化特征,且评估了CMIP6对IHO季节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47个CMIP6模式都能模拟出IHO的季节演变特... 利用1958—2014年47个CMIP6模式输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模式大气中南北涛动(InterHemispheric Oscillation,IHO)的季节变化特征,且评估了CMIP6对IHO季节特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47个CMIP6模式都能模拟出IHO的季节演变特征,但模式间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筛选出模拟IHO季节循环较好的16个模式,它们能成功模拟出半球大气质量的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水汽对IHO季节变化有抵消作用且半球内部水汽质量变化可驱动越赤道质量流的产生;地表净短波辐射夏高冬低,其加热造成的水汽蒸发在水汽质量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地表净长波辐射在春秋变化幅度较大,与大气质量逐月变化吻合。对比再分析资料表明,CMIP6模式模拟的半球大气质量的峰谷值变化有明显的月份偏差,且CMIP6模式模拟的地表气压异常值的偏差主要出现在北太平洋、欧亚大陆、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和两极极区,模拟的南北半球的蒸发和降水量、赤道风场、地表净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等均存在明显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南北涛动 季节循环 CMIP6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振荡天平法确定激光粉尘仪大气颗粒物转换系数 被引量:3
5
作者 简亚婷 高军 +2 位作者 肖卫民 赖新忠 高艳玲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本研究确定了某激光粉尘仪测试上海市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利用激光粉尘仪和TEOM RP 1400a型监测仪,同时对选定的环境监测站同一监测点的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了测定,得出了该激光粉尘仪测试... 本研究确定了某激光粉尘仪测试上海市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利用激光粉尘仪和TEOM RP 1400a型监测仪,同时对选定的环境监测站同一监测点的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了测定,得出了该激光粉尘仪测试上海市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呈基本正态分布,分别为0.00594和0.00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振荡天平法 激光粉尘仪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 环境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