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eron beta(IFN-β) treatment exerts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through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novel neurotensin/neurotensin high affinity receptor 1 pathway 被引量:2
1
作者 Qin Wang Yang Mao-Draayer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932-1933,共2页
Multiple sclerosis(MS)is a chron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characterized by coexisting processes of inflammation,demyelination,axonal neurodegeneration,and gliosis.It is the most commo... Multiple sclerosis(MS)is a chronic autoimmune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characterized by coexisting processes of inflammation,demyelination,axonal neurodegeneration,and gliosis.It is the most common disabling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young adulth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 treatment exerts potenti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through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novel neurotensin/neurotensin high affinity receptor 1 pathway interferon beta hi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LP、HIF-1α、RANKL在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云霞 杨娜 +2 位作者 姚莉 符建青 王全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656-1659,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PI)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义齿修...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PI)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义齿修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PI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龈沟液TSLP、HIF-1α及RANKL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龈沟液TSLP、HIF-1α及RANKL水平与义齿修复患者术后发生PI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LP、HIF-1α及RANKL水平对义齿修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义齿种植原因及种植颗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龈沟液中TSLP、HIF-1α、RANKL水平分别为(122.57±11.30)ng/L、(417.79±115.43)ng/mL、(116.02±13.45)pg/μL,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138.93±12.70)ng/L、(576.55±177.60)ng/mL、(133.24±15.69)pg/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义齿修复患者预后,结果显示龈沟液中TSLP水平升高、HIF-1α水平升高和RANKL水平升高是义齿修复患者术后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9,95%CI:1.048~1.195;OR=1.007,95%CI:1.002~1.013;OR=1.065,95%CI:1.016~1.117;P<0.05)。ROC曲线分析龈沟液中TSLP、HIF-1α、RANKL水平预测义齿修复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3、0.786和0.809。其中,RANKL具有最高的特异度(0.852),而HIF-1α具有最高的敏感度(0.800),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龈沟液中TSLP、HIF-1α、RANKL水平升高是义齿修复患者术后并发P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义齿修复患者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修复术 牙种植体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种植体周围炎 龈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低级别胶质瘤中促进CD274表达
3
作者 刘东 刘媛 +1 位作者 张淑灵 王玉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893-902,910,共11页
目的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SREK1)在多种肿瘤中的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泛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 2、TIMER 2.0、TISIDB和cBioPortal分析SREK1表达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组织中的表... 目的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SREK1)在多种肿瘤中的泛癌分析,揭示SREK1在泛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GEPIA 2、TIMER 2.0、TISIDB和cBioPortal分析SREK1表达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遗传变异的特征及其表达对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免疫—肿瘤靶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LGG肿瘤组织中,SREK1表达与记忆B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Th2细胞、中性粒细胞、NKT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和CD56dimNK细胞的浸润存在相关性(P均<0.05)。SREK1与免疫—肿瘤靶基因如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Ⅰ型干扰素受体1(IFNAR1)、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NR3C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D274)等表达在LGG中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SREK1是LGG患者的危险因子之一,可能通过促进CD274的表达来加剧LGG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调节谷氨酸和富赖氨酸的蛋白质1 低级别胶质瘤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Ⅰ型干扰素受体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免疫—肿瘤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肺α_1和β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耕耘 毛宝龄 吕宝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22-626,共5页
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肺α1-和β-AR的变化,以探讨肺AR变化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肺α1-AR和β-AR的Bmax值均明显降低(下调),分别较对照组下降... 本研究动态观察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肺α1-和β-AR的变化,以探讨肺AR变化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肺α1-AR和β-AR的Bmax值均明显降低(下调),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5和43%。β-AR下调可能是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原因之一;α-AR下调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活性氧在肺AR下调中起重要作用,而循环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不是其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内毒素 受体 肾上腺素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傣族、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IL-6-572C/G和IFNAR1-168G/C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婷婷 张亚龙 +2 位作者 高建梅 贺军栋 严新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56-2061,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 目的: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人群IL-6-572C/G和I型干扰素受体1(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 1,IFNAR1)-168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采集西双版纳州傣族、汉族人群血液样本共600份,其中每个民族包括健康对照组100名、HBV感染患者200名(含100名自限性恢复患者和100名慢性乙肝患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IL-6-572C/G和IFNAR1-16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傣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联性并无统计学显著性。C、G等位基因型在HB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之间和慢性乙肝组、自限恢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是在G显性模式(GG+CG/CC)下,GG+CG基因型为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汉族人群中,-572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各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显著性,并且在G显性模式和G隐性模式比较中也无统计学显著性。在上述4种比较中,IFNAR1-168G/C位点在汉族和傣族样本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6-572C/G位点GG+CG基因型可能是傣族人群中HBV感染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而IFNAR1-168G/C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转归在傣、汉两族中并无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干扰素α受体1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玲玲 邵珲 +3 位作者 原鹏波 郭晓玥 张小为 赵扬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VEGFR-1)在双胎输...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VEGFR-1)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双胎分娩后,取20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其中TTTS 10例,未发生TTTS的对照组10例)两胎儿脐带下方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胎盘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和VEGFR-1蛋白进行定位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及RT-PCR方法对其蛋白及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IF-1α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及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VEGF主要定位于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内;VEGFR-1主要定位在绒毛滋养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TTTS胎盘组织中供血儿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VEGFR-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受血儿及对照组(P<0.001),而受血儿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绒毛膜双胎胎盘形成早期,局部HIF-1α、VEGF和VEGFR-1表达增高,可能影响胎盘血管生成并致TTT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输血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肾脏α_1及β肾上腺素受体各亚型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飞 李艳芳 +3 位作者 曹芳芳 张玲姬 白雪源 吕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交感神经系统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交换泵1激活与心肌肥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长勋 金若敏 沈云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钠氢交换泵 1介导缺血及再灌流引起的心肌损伤。近期的研究提示钠氢交换泵 1也介导长期不良刺激引起的心肌肥大和心衰。钠氢交换泵 1可能是引起心肌肥大的多种因素信息传导下游区的共同媒介 ,比如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α1、β1受体兴奋... 钠氢交换泵 1介导缺血及再灌流引起的心肌损伤。近期的研究提示钠氢交换泵 1也介导长期不良刺激引起的心肌肥大和心衰。钠氢交换泵 1可能是引起心肌肥大的多种因素信息传导下游区的共同媒介 ,比如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α1、β1受体兴奋等。抑制钠氢交换泵 1可能会成为防治心衰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泵1 心肌肥大 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α1受体 肾上腺β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干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运灵 王伟伟 +3 位作者 陈宇宁 李淑梅 张飞龙 陈良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心尖部注射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和丙酮酸乙酯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3天处死。W es...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心尖部注射大鼠自体血栓微粒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3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和丙酮酸乙酯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于术后3天处死。W estern b lot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水平,实时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冠状动脉微栓塞后3天,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左室功能显著恶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大,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明显下降(P<0.01);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呈明显相关性。与冠状动脉微栓塞未治疗组比较,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改善心室功能。结论丙酮酸乙酯预处理能够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促炎症因子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栓塞 缺血性心脏病 炎症因子 丙酮酸乙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乙型肝炎小鼠病理形态学及TGF-β1、ACT-A表达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倩 乔珺 +1 位作者 张蕾 张新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小鼠病理形态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活化素A(ACT-A)表达影响。方法:选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FN-α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小鼠病理形态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活化素A(ACT-A)表达影响。方法:选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FN-α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方法建立乙型肝炎模型,经尾静脉注射p KCMvint.IFN-α-2a促进IFN-α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α、谷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HBV血清标志物HBe Ag、Hbs A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方法分别检测TGF-β1、ACT-A的m 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及IFN-α组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出HBV标志物HBe Ag和HBs Ag,且IFN-α组血清HBe Ag和HBs A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t=6.132,t=5.986;P<0.05)。IFN-α组的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t=4.812,P<0.05)。模型组ALT、AST和炎性因子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t=6.115,t=6.548,t=5.771,t=6.238;P<0.05)。IFN-α组的ALT、AST、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661,t=5.018,t=5.823,t=5.339;P<0.05)。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正常且未发现纤维化现象;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及炎症反应和纤维化;IFN-α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显著缓解,仅有少量的纤维化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ACT-A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TGF-β1)=5.061,t=5.018;t(ACT-A)=4.718,t=4.059;P<0.05)。IFN-α组TGF-β1、ACT-A的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t(TGF-β1)=6.224,t=4.389;t(ACT-A)=5.973,t=5.389;P<0.05)。结论:IFN-α不但可以抑制HBV的复制,还可以通过控制ACT-A、TGF-β1的表达缓解炎性反应,并减少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活化素A(A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人胰腺癌细胞整合素α5、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小军 刘俊 +3 位作者 裘正军 孙晶 黄陈 黄克俭 《胰腺病学》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整合素α5(integrina,INFα5)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5%氧条件下培养PANC1,采用RT-PCR和We...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整合素α5(integrina,INFα5)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表达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以5%氧条件下培养PANC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INTα5、INT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Matrigel胶观测人胰腺癌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变化。并加入HIF-1a抑制剂YC-1缺氧培养PANC1,观察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HIF-1α蛋白表达从常规培养时0.497±0.011逐渐上升到缺氧培养24h的1.455±0.133(P〈0.05),应用YC-1后蛋白表达下降到0.465±0.073(P〈0.05),而HIF-1α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INTα5蛋白从常规培养时0.964±0.032逐渐下降到缺氧培养24h的0.465±0.073(P〈0.05),应用YC-1后蛋白表达又上升到0.883±0.013(P〈0.05),INTα5mRNA的表达从0.212±0.023下降到0.018±0.002(P〈0.05),应用YC-1后再上升到0.069±0.011(P〈0.05);INTβ1的蛋白和mRNA表达于缺氧培养及YC-1处理后均无明显变化。细胞侵袭力从常规培养时69.9±30.5逐渐上升到缺氧培养24h的105.0±14.9(P〈0.05),应用YC-1后又下降到79.7±20.9(P〈0.05)。结论缺氧微环境下HIF-1α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INTα5来调控胰腺癌细胞间和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整合素Α5 β1 胰腺肿瘤 PAN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对新生鼠RARα、Src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丽君 任兰 +3 位作者 刘祖银 李廷玉 陈洁 张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讨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对新生鼠海马中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肉瘤基因Src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孕期维生素A正常(VAN)和MVAD大鼠模型(VAN组和MVAD组);分离培养新生鼠原代海马神经元,... 目的探讨孕期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对新生鼠海马中视黄酸核受体α(RARα)、肉瘤基因Src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孕期维生素A正常(VAN)和MVAD大鼠模型(VAN组和MVAD组);分离培养新生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生鼠海马组织及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中RARα、Src和NMD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钙影像仪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钙兴奋性。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培养的新生鼠原代海马神经元95%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VAD组新生鼠海马组织和原代海马神经元中RARα、Src、NMD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VAN组(P<0.05);MVAD组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的钙兴奋性明显低于VAN组(P<0.05)。结论孕期MVAD会降低海马RARα、Src和NMDAR1的表达,可能与孕期MVAD影响幼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 视黄酸核受体α 肉瘤基因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对HepG2细胞核受体RXR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静 柴进 +3 位作者 张婷 连伟 汪荣泉 陈文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4,35,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维甲酸X受体α(retinoid Xreceptor alpha,RXRα)蛋白核-胞浆转移现象及其基因水平变化。方法 IL-1β处理HepG2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RXRα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维甲酸X受体α(retinoid Xreceptor alpha,RXRα)蛋白核-胞浆转移现象及其基因水平变化。方法 IL-1β处理HepG2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RXRα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及mRNA;同时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HepG2细胞后IL-1β诱导细胞,收集细胞蛋白及mRNA,应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RXRα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总胞核RXR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胞浆RXRα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RXRαmRNA水平在6、12 h升高(P<0.05)。MG132可以抑制IL-1β对细胞核、胞浆RX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 IL-1β可以诱导HepG2细胞RXRα核-胞浆转移,RXRα核-胞浆转移可能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X受体α 核-胞浆转移 白细胞介素1Β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靶向人Ⅰ型干扰素受体1的负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邦涛 王誉雅 彭宜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人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的诱生和应答在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病毒多可逃逸宿主此类抗病毒免疫,导致感染和致病。Ⅰ型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IFNAR)是识别及结合IFN-I的一种跨细胞膜蛋... 人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的诱生和应答在机体抗病毒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病毒多可逃逸宿主此类抗病毒免疫,导致感染和致病。Ⅰ型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IFNAR)是识别及结合IFN-I的一种跨细胞膜蛋白受体,其IFNAR1亚型在干扰素发挥抗病毒效应的启动阶段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IFNAR1蛋白质的表达、降解及其功能等方面,概述病毒以IFNAR1为靶点负调控IFN-I的抗病毒机制,以期为该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抗病毒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受体1 病毒 磷酸化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VEGF及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于峰 韩超 +1 位作者 韩丽娜 李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VEGF及Bcl-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VEGF及Bcl-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HIF-lα、VEGF、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8%(66/82)、82.93%(68/82)、73.17%(60/82),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2.43%(2/82)、3.65%(3/82)、30.48%(25/8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而宫颈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参数无相关性(P〉0.05);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Bcl-2表达呈正相关(r=0.685,P=0.010;r=0.532,P=0.025);VEGF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584,P=0.033)。【结论】HIF-1α、VEGF及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理生理学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nucleic acid sens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1 diabetes 被引量:1
16
作者 Darshan Badal Naresh Sachdeva +1 位作者 Deep Maheshwari Preetam Basak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1年第10期1655-1673,共19页
During infections,nucleic acids of pathogens are also engaged in recognition via several exogenous and cytosolic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such as the toll-like receptors,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 During infections,nucleic acids of pathogens are also engaged in recognition via several exogenous and cytosolic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such as the toll-like receptors,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s,and nucleotide-binding and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The binding of the pathogen-derived nucleic acid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sensors initiates certain downstream signaling cascades culminating in the release of type-I interferons(IFNs),especially IFN-αand other cytokines to induc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wards invading pathogens leading to their clearance from the host.Although these sensors are hardwired to recognize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like viral and bacterial nucleic acids,under unusu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such as excessive cellular stress and increased apoptosis,endogenous self-nucleic acids like DNA,RNA,and mitochondrial DNA are also released.The presence of these self-nucleic acids in extranuclear compartments or extracellular spaces or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ertain proteins sometimes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discriminating mechanisms of nucleic acid sensors leading to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as seen in autoimmune disorders,lik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psoriasis and to some extent in type 1 diabetes(T1D).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involvement of various nucleic acid sensors in autoimmunity and discusses how aberrant recognition of self-nucleic acids by their sensors activates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during the pathogenesis of T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ic acid sensing Type 1 diabetes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Nucleic acid receptors Type 1 interferon beta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4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被引量:3
17
作者 Yae Hu Jiahui Mao +1 位作者 Yu Zhang Ailing Zh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6期1465-1472,共8页
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es Toll-like receptor 4 on immune cells to produce immune mediators. Toll-like receptor 4 is also expressed by non-immune cells, which can be stimulat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However, wheth... 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es Toll-like receptor 4 on immune cells to produce immune mediators. Toll-like receptor 4 is also expressed by non-immune cells, which can be stimulat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However, whether Toll-like receptor 4 is expressed by primary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its specific role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is currently undefined, in this study, Toll-like receptor 4 antibody block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oll-like receptor 4 signaling pathway and changes in inflamm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ed hippocampal neurons.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that Toll-like receptor 4 protein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membrane of hippocampal neurons.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showed that after stimul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Toll-like receptor 4 and the mRNA levels of interleukin-ll3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re was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kappa B a inhibitor in the cytosol and increased nuclear factor-KB p65 expression in the nuclei. Pretreatment with Toll-like receptor 4 antibody could almost completely block this increase.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ipopolysaccharide participates in neuroinflammation by stimulating 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KB pathway in hippocampal neurons, which may be both "passive victims" and "activators" of neuro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inflammation Toll-like receptor 4 LIPOPOLYSACCHARIDE nuclear factor-kappa B interleukin-1 bet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HIPPOCAMPUS neurons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通过调控跨膜受体蛋白1对子宫内膜癌病人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儒彩 黄成谋 +2 位作者 李静 郭丽娟 潘英连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基因通过调控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病人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病例组)...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基因通过调控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病人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病例组)和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为分析对象。检测病例组和实验组血清中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算NLR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IK3CA和Notch1的相对表达量。选取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全反式维甲酸细胞(HL-60/ATRA细胞),在不同时间下进行培养,验证PIK3CA通过Notch1对NE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病人NE、LY、PLT指标以及NLR指数为(6.03±0.40)×10^(9)/L、(2.15±0.31)×10^(9)/L、(257.40±37.51)×10^(9)/L、(3.69±0.4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3±0.50)×10^(9)/L、(1.68±0.16)×10^(9)/L、(202.10±23.39)×10^(9)/L、(2.44±0.39),病例组病人Hb水平为(138.72±13.79)g/L低于对照组Hb水平(149.52±10.65)g/L,说明子宫内膜癌病人炎症微环境异常。病例组PIK3CA和Notch1相对表达量为(3.351±0.496)、(3.467±0.440)高于对照组的(1.581±0.275)、(1.519±0.279)。HL-60/ATRA细胞培养实验验证了PIK3CA高表达促进Notch1高表达进而抑制NE的增殖。结论在NE中,Notch1表达量随着PIK3CA表达量升高而升高,NE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初步证实了PIK3CA基因通过调控Notch1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中NE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细胞增殖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 跨膜受体蛋白1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鉴定
19
作者 陶颖 杨东亮 +4 位作者 王宝菊 刘艺 桂文甲 李智 樊和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其胞外段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再通过si RNA阻断的方法检测其功能。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从mhIFNAR2扩增出149~1300 bp片段,其同源性在分析的种属中以土拨鼠最高,可达98.05%。成功地构建了表达胞外段mhIFNAR2_((50-181a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RSET-B.mhIFNAR2;其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27 kD,纯化后纯度约为95%,浓度约为160μg/mL。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1∶1000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可见细胞膜、细胞质有表达。合成的三条siRNA,其中有一条起始于277位点的siRNA(siRNA277)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可以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减弱干扰素的信号通路(P值均<0.05)。结论获得mhIFNAR2的部分序列,成功地制备出抗mhIFNAR2胞外段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并能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用siRNA277可以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阻断干扰素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干扰素αβ 克隆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刘祖丽 唐成林 +3 位作者 余敏 侯懿煊 刘仁建 郜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GABRA1 mRNA表达改变.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染色较浅,且表达量减少,GABRA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电针治疗5 d后,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表达量较多,GABRA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2 V电针刺激作用比1 V电针刺激更为明显.结果表明电针可增加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及受体的表达,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且2 V电针刺激效果优于1 V电针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失眠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GABA) 受体(GABR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