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思想对“四时皆有土”的理解与应用
1
作者 孙培养 孙梅香 +1 位作者 孟晓灵 王婧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8,共5页
《黄帝内经》率先提出的“治未病”观点,此后,这一点得到历史医家的完善,逐步获得临床支持,已经成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独特优势。基于脾土的属性,学者张道宗首度提出了“四时皆有土”观点,认为湿邪类症状宜基于“健脾化湿”思路诊治,对丰... 《黄帝内经》率先提出的“治未病”观点,此后,这一点得到历史医家的完善,逐步获得临床支持,已经成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独特优势。基于脾土的属性,学者张道宗首度提出了“四时皆有土”观点,认为湿邪类症状宜基于“健脾化湿”思路诊治,对丰富治未病思想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四时皆有土”思想的历史溯源、内涵,并从生理、病理方面介绍脾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突出“脾土”在治未病中核心地位。其次,阐释了从脾土出发论治疾病,在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各阶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健脾化湿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四时皆有土”对于治未病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治未病思想的拓展和应用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四时皆有土 健脾祛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利湿法对青春发育期前女童外阴阴道炎临床症状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李红娇 杜昕 王久玉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青春发育期前女童外阴阴道炎使用健脾利湿法对临床症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含量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女童(青春发育期前)外阴阴道炎患... 目的探究青春发育期前女童外阴阴道炎使用健脾利湿法对临床症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含量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女童(青春发育期前)外阴阴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卫生宣教+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脾利湿法治疗,两组患儿均实施为期14 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治疗前、后阴道pH值≤4.5及乳酸杆菌占优势情况,治疗前后hs-CRP、TNF-α、IL-6、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记录随访3月、6月复发情况,其中复发标准则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瘙痒、疼痛、脓性分泌物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阴道pH值≤4.5、乳酸杆菌占优势例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TNF-α、IL-6、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IgG、Ig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健脾利湿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盛型青春发育期前女童外阴阴道炎临床症状,且对患儿阴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改善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童 外阴阴道炎 健脾利湿法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留霞分型论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3
作者 李明 马媛媛 《河南中医》 2025年第5期694-699,共6页
李留霞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一方面,责之于先天禀赋,禀赋不足,肾气亏虚,酿成肾消;另一方面,饮食因素在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病位责之于肾。李留霞主任医师认为,临床上应该动态把握糖尿病肾病病机... 李留霞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一方面,责之于先天禀赋,禀赋不足,肾气亏虚,酿成肾消;另一方面,饮食因素在本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病位责之于肾。李留霞主任医师认为,临床上应该动态把握糖尿病肾病病机,糖尿病肾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本虚以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邪热、湿、浊、瘀等为病理产物,将糖尿病肾病分为肾阴亏虚兼浊热证、脾肾气虚兼浊湿证、脾肾阳虚兼浊瘀证三个证型治疗,方用知柏地黄汤合升降散加减、脾肾双调汤加减、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李留霞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不仅给予患者汤药,而且会配合中药直肠滴入以增加疗效,此外,补泻兼施,标本兼顾,重视浊邪理论,总结出治浊五法,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分型论治 肾阴亏虚兼浊热证 脾肾气虚兼浊湿证 脾肾阳虚兼浊瘀证 扶正治浊法 升清降浊法 芳香化浊法 淡渗利浊法 辛开苦降法 李留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姗 陈奕彤 +1 位作者 黄鸿鹏 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68-775,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当代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查阅当代岭南名中医的经验集、医案集,筛选岭南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医案。将医案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分类和中医证型等进行频数统计,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邓铁涛、刘仕昌、熊曼琪、李赛美、朱章志、刘敏、范冠杰等24位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辨治糖尿病的医案资料,筛选得到62篇医案,101首处方,涉及210味中药。出现频次≥15次的常用中药有炙甘草、黄芪、柴胡、葛根、茯苓、白术、党参、黄芩等29味,中药功效分类的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为主。证型主要为脾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并涉及气虚、阴虚、阳虚、寒湿、痰湿、湿热等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8个,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组合,主要为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玉泉丸合增液汤、左归丸等经典方剂的化裁方。【结论】当代岭南地区名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以健脾温肾、疏肝利湿化浊为法,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为岭南地区辨治糖尿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名中医 岭南地区 糖尿病 小柴胡汤 附子理中汤 健脾温肾 疏肝利湿化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济华治疗风湿病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芳 傅文 +1 位作者 冯福海 王济华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 王济华教授认为,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表邪入里郁而化热,导致痹阻关节、肌肉、筋骨,病情日久多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虚湿胜、痰瘀交阻等。王教授治疗风湿病常个体化分辨患者风寒湿之偏重、阴阳气血之盛衰,遵循轻微解表发汗,兼顾温经止痛,重视健脾化湿、热痹当清、调补气血、虫类药化瘀剔络、滋补肝肾等治痹要点,组方精妙、配伍严谨、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王济华教授强调,对于沉寒痼冷痹阻络脉,一般温药不能奏效,必用附子、乌头之品,用药时需要注重辨证准确、炮制方法得当、用量适度,且需在正确配伍的前提下间断运用,密切观察,以防蓄积中毒,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解表发汗 温经止痛 健脾化湿 热痹当清 调补气血 化瘀剔络 滋补肝肾 王济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思中 刘嘉琪 +1 位作者 李韵然 赵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219-2224,共6页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研究进行综述。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出现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中间阶段,PLGC的病程较缓慢。中医辨治PLGC具有一定的优势。PLGC主要可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胃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胃病微观辨证的发展,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结合为PLGC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PLGC根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脾胃气机不畅,兼有湿热、瘀毒、痰湿等病理因素蕴结,日久胃阴亏耗。中药治疗PLGC的临床研究开展较多,治疗主要采用以益气健脾为主,兼以疏肝活血、化湿消瘀、化瘀解毒、养阴益胃,从而防止PLGC向胃癌进一步发展。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开展较少。今后需开展更多严格且规范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深入研究针灸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以期为中医辨治PLGC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微观辨证 益气健脾 疏肝活血 化湿消瘀 化瘀解毒 养阴益胃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楠教授运用温肾健脾化痰法治疗肥胖症经验浅析
7
作者 宋幸铃 周亚娜 +2 位作者 周慧敏 左盼 向楠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7期127-130,共4页
肥胖症是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超重或肥胖,肥胖症已成为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手术)和药物治疗等,但疗效... 肥胖症是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超重或肥胖,肥胖症已成为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心理、手术)和药物治疗等,但疗效有限,且存在潜在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问题,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呈现显著的优势。向楠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名师、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武汉中青年名医。曾入选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评第四届湖北省楚天园丁奖。向楠教授对肥胖症的研究颇有建树,运用温肾健脾化痰法治疗肥胖症是向楠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向楠教授基于禀赋体质、人体衰老的内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的外因,在中医痰病学说发病观的基础上,认为肥胖症的病机总属脾肾亏虚,痰湿内蕴,病性属本虚标实,提出温肾健脾,化痰治肥的观点,总结出温肾健脾化痰经验方,该方由淫羊藿10 g,肉桂5 g,茯苓15 g,苍术10 g,陈皮10 g,荷叶30 g等组成。肥胖的脾肾阳虚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难治性肥胖症患者,针对此证向楠教授强调温肾补肾的重要性,临床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名家经验 温肾健脾化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8
作者 卢梦娇 常光灿 +5 位作者 余天 樊佳丽 彭翠玲 赵文龙 张敬华 张钟爱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9期185-190,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探讨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张钟爱教授于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278张中药处方依次录于中...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探讨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张钟爱教授于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门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278张中药处方依次录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挖掘,探索并分析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结果: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278张处方中,用药频率排名前九的为陈皮(253)、半夏(241)、茯苓(227)、黄连(220)、竹茹(202)、白及(193)、瓦楞子(168)、枳壳(147)、刀豆壳(141);所用药物四气多为温、寒、平,五味多为苦、甘、辛,主归肺、脾、胃、肝、心经;药物功效排名前5的为理气类(999)、清热类(570)、化痰类(547)、补虚类(479)、利水渗湿类(437);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半夏、陈皮-茯苓、半夏-茯苓、陈皮-半夏-茯苓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5个聚类组。关联分析得出治疗核心方1个: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白及、竹茹、甘草;得出新方5个。结论:张钟爱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轻清,以“理气健脾化湿”为主,擅用理气化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之药,其治疗具有清补兼施、中正平和、因势利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健脾化湿 慢性胃炎 张钟爱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重编程探讨健脾化痰法调节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
9
作者 招金娣 廖凌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454-1458,共5页
痰与脂质皆源于五谷化生之津液,痰为致病因素,脂质属生理成分,津液输布异常致痰液积聚,而见脂质代谢异常,机体阴平阳秘的内环境遭到破坏,形成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遂生癌瘤。脂质代谢紊乱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特征,血脂的异常也会影响肿瘤... 痰与脂质皆源于五谷化生之津液,痰为致病因素,脂质属生理成分,津液输布异常致痰液积聚,而见脂质代谢异常,机体阴平阳秘的内环境遭到破坏,形成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遂生癌瘤。脂质代谢紊乱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特征,血脂的异常也会影响肿瘤微环境,导致免疫抑制。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之功能受损而见津液运化失常,健运脾胃使津液输布异常得以纠正,积聚之痰浊得以运行。在脂质代谢紊乱而无肿瘤时,健脾化痰可及时纠正脂质紊乱的状态;肿瘤发生后健脾化痰阻止“痰环境”继续发展,进而调节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正常细胞的变异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使肿瘤微环境中发生脂质代谢重编程,机体趋于阴平阳秘,抑制适合肿瘤生长的内环境的发生发展,且脾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健运脾胃调节机体免疫,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重编程 健脾化痰法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燥湿化痰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临床观察
10
作者 夏文萍 曾平 叶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34-13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80.0%(24/30),两组随访中医症状复发率分别为3.4%(1/29)、20.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食少纳呆、嗳气、疲乏无力、大便稀溏、呕吐痰涎、身体困重等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复发率分别为0、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燥湿化痰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该病的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脾虚痰湿证 健脾燥湿化痰法 中医药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
11
作者 宋云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93.88%,46/49)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7.08%,37/4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眩晕 痰湿内阻证 中医药疗法 清热化湿法 健脾和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继 徐振晔 +4 位作者 王中奇 马海峰 邓海滨 赵晓珍 王立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874-87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血清CEA、CYFRA21-1水平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2例确诊为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中药)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0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2个疗...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血清CEA、CYFRA21-1水平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2例确诊为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中药)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0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健脾化湿功效之中药抗瘤增效方。结果:健脾化湿法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时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水平。结论:健脾化湿法与化疗合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健脾化湿法 免疫功能 CEA CYFRA2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病则泄泻”治疗腹泻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菁 陈涤平 +2 位作者 靳政玺 杨环 张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80-181,共2页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疾病,其基本病机是"脾病湿盛"。文章选取临床治疗泄泻的几个典型案例,从文献角度讨论了泄泻的主要病理为"湿邪困脾",以致"脾病则泄泻",并总结了其治疗大法均不离健脾化湿,对临床治...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疾病,其基本病机是"脾病湿盛"。文章选取临床治疗泄泻的几个典型案例,从文献角度讨论了泄泻的主要病理为"湿邪困脾",以致"脾病则泄泻",并总结了其治疗大法均不离健脾化湿,对临床治疗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脾病湿盛 健脾化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痰方联合太极拳治疗痰湿内阻型鼾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国力 邓虎 +1 位作者 席瑞 徐艳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2130-2133,2150,共5页
目的探讨内服健脾化痰方、外练太极拳对痰湿内阻型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0例鼾症患者,随机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治疗基... 目的探讨内服健脾化痰方、外练太极拳对痰湿内阻型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0例鼾症患者,随机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治疗基础方案,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内服健脾化痰方,外练太极拳。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体质量指数(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0%(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2.50%(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SG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G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HI、HI、O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Sa O2较之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MI、ESS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BMI、E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MI、ESS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内服健脾化痰方、外练太极拳对痰湿内阻型鼾症有不错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痰 太极拳 痰湿内阻 鼾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通络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元 刘健 +1 位作者 万磊 谢秀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清ACTH、CORT水平及下丘脑CRHmRNA、大脑皮质GRmRNA的表达,研究AA大鼠HPA轴的功能变化及中药干预机制。方法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X组(甲氨蝶呤组)...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血清ACTH、CORT水平及下丘脑CRHmRNA、大脑皮质GRmRNA的表达,研究AA大鼠HPA轴的功能变化及中药干预机制。方法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X组(甲氨蝶呤组)、TPT组(雷公藤多苷片组)、XFC低、中、高剂量组(新风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向每只大鼠右足跖皮内注射FCA0.1 mL致炎,复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致炎后第19天开始分组处理30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TH、CORT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大脑皮质GRmRNA的表达。结果AA大鼠血清ACTH、CORT、大脑皮质GR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下丘脑中CRH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XFC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CTH、CORT水平(P<0.01),下调大脑皮质GRmRNA表达(P<0.01),上调下丘脑CRHmRNA表达(P<0.01)。结论AA大鼠存在CRH分泌调节受损或下丘脑水平生物合成不足,健脾化湿通络方药通过降低血清ACTH及CORT水平,下调大脑皮质GRmRNA表达,上调下丘脑CRHmRNA表达,改善AA大鼠HPA轴功能紊乱,起到抗炎抗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湿通络法 新风胶囊 佐剂性关节炎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指标、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红霞 杨程 +2 位作者 陈晶 陈习 李学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评价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指标、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82例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参照组(41例)。参照组依据COLD指南... 目的评价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指标、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82例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参照组(41例)。参照组依据COLD指南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FVC、FEV1、FEV1/FVC、mMRC和CA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痰量、喘息、胸闷、大便干结、口渴和发热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8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较同期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MRC和CAT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AECOPD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病情恢复、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健脾活血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炎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住院病历数据的岭南胃痞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绮婷 周恒立 +2 位作者 李嘉丽 罗敏怡 潘华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江门五邑中医院收治的胃痞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诊疗数据,回顾性搜集整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舌脉象、中医证型、用药情况等,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药物进行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统计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9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岭南胃痞病患者的入院时间以惊蛰节气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中药使用多为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祛瘀类;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形成木香+茯苓+白术、砂仁+党参+白术、木香+党参+白术等主要药物组合,并聚类形成以健脾、行气、活血等为核心的新处方7个。结论岭南胃痞病具有以脾虚为本,兼夹湿热、气滞、血瘀等特点。在运用健脾药物的同时,宜适当佐以行气、清热、化湿、活血类药物,并结合发病的节气特点,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岭南 证治规律 脾胃虚弱 健脾 化湿 行气 清热 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颗粒对IBS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迎寒 刘玉玲 +1 位作者 陈光晖 张晓峰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通过测量小肠碳末推进率和离体肠管的振幅、频率来...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通过测量小肠碳末推进率和离体肠管的振幅、频率来分析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运动明显加快,经健脾化湿颗粒治疗后显著减慢(P<0.05)。结论中、高剂量健脾化湿颗粒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减慢小肠运动,改善IBS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湿颗粒 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运动 离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立忠教授特发性水肿治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育勤 尹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王立忠教授认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郁气滞,血不利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湿盛则阳微,湿邪阻遏阳气,肾阳... 王立忠教授认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郁气滞,血不利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湿盛则阳微,湿邪阻遏阳气,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蒸腾气化失职,致使水湿泛滥肌肤、旁走四肢,阻滞气机,而成水肿脾肾阳虚证候。治疗常采用健脾益气、补肾温阳、化湿利水,疏肝解郁之法,以标本兼治。方剂选用济生肾气丸为主,加黄芪、党参、防己、茯苓皮、生白芍、赤小豆、冬瓜皮、陈皮、砂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大枣等药,有合用防己黄芪汤、五皮饮、四妙散之意,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水肿 脾肾亏虚 肾阳不足 健脾益气 补肾温阳 化湿利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建平 施之琪 江志强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健脾化湿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颗粒吸湿性和成型性为指标,对干法制粒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回流提取2次,每...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健脾化湿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颗粒吸湿性和成型性为指标,对干法制粒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干压法制备得到的颗粒吸湿性和成型性好。结论:优选的健脾化湿颗粒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湿颗粒 正交设计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