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向三角高程测量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反演研究
1
作者 王晓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5年第1期182-185,共4页
影响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为大气垂直折光,对向观测和中间法观测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折光的影响,但工作量较大,测量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以三角高程单向观测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经验值法获取实验区域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并利... 影响全站仪三角高程观测成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为大气垂直折光,对向观测和中间法观测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折光的影响,但工作量较大,测量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以三角高程单向观测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经验值法获取实验区域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并利用联合水准测量求值法和往返观测高差求值法对大气垂直折光系数进行反演计算,两种计算方法的数据结果均值相等,且计算获取的大气垂直折光系数改正后高差中误差优于经验值法,且改正后测段高差更加逼近二等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因此,若采用三角高程单向观测方法进行高程测量,需获取测区大气垂直折光系数进行大气垂直折光改正,且经严密计算后的大气垂直折光系数改正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大大提升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高程测量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经验值法 联合水准测量求值法 往返观测高差求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去雾算法
2
作者 陈苏婷 史云姣 张艳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去雾算法。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利用四细分法求取光度值;结合均方误差对比模型,构建像素信息丢失与对比度联合代价函数;优化代价函数获得最优透射估计,保留更多像素信息;增设约束条件恢复去雾图像。实验结果表... 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去雾算法。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利用四细分法求取光度值;结合均方误差对比模型,构建像素信息丢失与对比度联合代价函数;优化代价函数获得最优透射估计,保留更多像素信息;增设约束条件恢复去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保留更多像素信息,消除"黑影"现象,去雾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大气散射模型 四细分法 均方误差对比模型 联合代价函数 最优透射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地表形变的监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佳 孙建宝 +1 位作者 薛莲 沈正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4-944,共11页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射体技术斯坦福改进(StaMPS)方法,提取干涉图中所有永久散射体(PS)像元,获取研究区域全分辨率的时序形变信息。之后,使用大气模型校正法与共景叠加法相结合的联合大气校正方法,估计并去除形变信息中的大气噪声。经过上述处理流程后,成功地获取华北平原地表大空间尺度、长时间跨度、全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形变信息,进而监测到平原内部由长期地下水开采导致的高达100mm/a的大范围强烈沉降信号。相较于既有算法,并行化StaMPS方法通过在多个计算节点之间的实时分配,节约至少60%的计算时间,联合大气校正方法则可以去除约74.3%的大气噪声项,有效性显著高于两种校正方法的单独使用效果。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大范围地表形变的高精度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 并行化StaMPS方法 联合大气校正方法 地表形变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候钢及其焊接节点大气腐蚀经时演化预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燕 张清华 +3 位作者 范传斌 柴翔雨 笪乐天 李明哲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为了给解决耐候钢桥在应用和发展中所面临的腐蚀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与对策,针对耐候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损伤演化特性,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建立了基于三维元胞自动机技术的耐候钢焊接节点大气腐蚀经时演化模型。该模型根据耐候钢在大气... 为了给解决耐候钢桥在应用和发展中所面临的腐蚀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与对策,针对耐候钢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损伤演化特性,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建立了基于三维元胞自动机技术的耐候钢焊接节点大气腐蚀经时演化模型。该模型根据耐候钢在大气腐蚀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将大气腐蚀系统中的关键元素抽象成4种元胞类型,并离散成元胞网格。对母材和焊缝分别定义了不同的元胞邻居类型,模拟了耐候钢焊接节点代表性体元在介观尺度上的腐蚀演化过程,并通过大气暴露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揭示了耐候钢焊接节点腐蚀动力学及蚀坑演化规律,分析了溶解氧浓度和溶解概率对腐蚀损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耐候钢大气腐蚀经时演化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耐候钢焊接节点经时演化模型稳定可靠,演化规律合理,当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别设置为0.2年和100μm时,模拟结果与大气暴露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耐候钢焊接节点的腐蚀损伤主要由溶解概率和溶解氧浓度决定,平均腐蚀深度随溶解概率和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提出的耐候钢大气腐蚀演化预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再现研究对象的大气腐蚀过程,描述和识别研究对象在大气中的腐蚀动力学、腐蚀形态和蚀坑分布特征,可为耐候钢及其焊接节点在长期大气腐蚀过程中的腐蚀行为连续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耐候钢 元胞自动机 预测方法 焊接节点 经时演化模型 大气腐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