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typical karst spring system based on time series analysis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Yi Guo Feng Wang +5 位作者 Da-jun Qin Zhan-feng Zhao Fu-ping Gan Bai-kun Yan Juan Bai Haji Muhammed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3期433-445,共13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arst aquifers in northern China,time series analyses(correlation and spectral analysis in addition with hydrograph recession analysis)are applied on Baotu Spr... In order to study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arst aquifers in northern China,time series analyses(correlation and spectral analysis in addition with hydrograph recession analysis)are applied on Baotu Spring and Heihu Spring in Jinan karst spring system,a typical karst spring system in northern China.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ring water level reaches the value of 0.2 after 123 days and 117 days for Baotu Spring and Heihu Spring,respectively.The regulation time obtained from the simple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in the same period is 187 days and 175 days for Baotu Spring and Heihu Spring.The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ring water level reaches the value of 0.2 in 34-82 days,and regulation time ranges among 40-59 days for every single hydrological year.The delay time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pring water level obtained from cross correlation function is around 56 days for the period of 2012-2019,and varies among 30-79 days for every single hydrological year.In addition,the spectral bands in cross amplitude functions and gain functions are small with 0.02,and the values in the coherence functions are small.All these behaviors illustrate that Jinan karst spring system has a strong memory effect,large storage capacity,noticeable regulation effect,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is a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spring system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spring karst aquifer HYDRODYNAMIC Time series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Spectral analysis Hydro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for discharge prediction and protection design of spring i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Jia-hua CHU Hai-bo +1 位作者 WANG Rong JIANG Yuan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316-330,共15页
As the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Beijing c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Karst groundwater in Beijing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e reas... As the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Beijing c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Karst groundwater in Beijing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he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karst groundwater can enhance the water-supply stability of Beijing city. Firstly, the distribution of spring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Fangshan, Beij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prings have also been analyzed. Secondly, 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has been built, based on this, the groundwate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were performed under groundwater level and spring discharge.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imulated values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spring discharge are very close to measured values, and the model can be used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spring discharge prediction. Finally, a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design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three exploitation scenarios considering the spring discharge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was evaluated in the karst aquif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exploitation yield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pring discharge;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spring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spring Discharge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scale analysis of spring discharge and the time-variant characteristic of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3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of spring discharge and the time-variant characteristic of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gen Gas Saturation in Karst Springs Varies Throughout the Day
4
作者 Molly A. Gross Jill M. Voorhees +1 位作者 Abigail Semple Domagall Michael E. Barnes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This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fluctuations in nitrogen gas supersaturation throughout the day in three karst springs (upper, side, and lower) at McNenny State Fish Hatchery, rural Spearfish, Lawrence County, South Dako... This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fluctuations in nitrogen gas supersaturation throughout the day in three karst springs (upper, side, and lower) at McNenny State Fish Hatchery, rural Spearfish, Lawrence County, South Dakota, USA. Total gas pressures, oxygen percent saturation, and nitrogen percent saturation were recorded six times/day on eight days over a 26-day period in each of the three springs. Total gas pressure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throughout the day in any of the springs. However, percent oxygen and nitrogen satu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roughout the day in all three springs. The highest mean (SE) nitrogen supersaturation value of 118.5 (1.1)% was observed in the lower spring at 07:00. The lowest mean nitrogen supersaturation values were 114.5 (1.1)% at 13:00 in the upper spring, and 114.2 (0.2)% and 113.1 (0.7)% at 15:00 in the side and lower spring, respectively. At 118% nitrogen supersaturation, gas bubble disease is likely to occur in fish, resulting in potentially high levels of mortality if untreated spring water was used for fish p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recording nitrogen gas levels at sunrise or early in the morning, when nitrogen is highest and oxygen is lowest, to obtain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springs AQUIFER Gas Supersaturation Nitrogen AQUA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洞岩溶系统中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来源与迁移
5
作者 赵培培 熊俊武 +8 位作者 张超 杨秀雯 秦超杰 钱喆 赵亚辉 张学明 刘伟 祁士华 陈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为研究岩溶地下水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的问题,选取了湖北宜昌一典型岩溶泉域——潮水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一年四季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在岩溶泉系统中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潮水洞地表水和泉水... 为研究岩溶地下水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的问题,选取了湖北宜昌一典型岩溶泉域——潮水洞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一年四季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在岩溶泉系统中的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过程.结果表明,潮水洞地表水和泉水中OCPs的平均浓度为8.25ng/L和5.11ng/L,土壤及沉积物中OCP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9ng/g和12.6ng/g.与其他地区相比,潮水洞岩溶泉域中OCPs的污染处于较低水平,其季节性变化特点与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及OCPs迁移过程密切相关.HCHs和DDTs的特征比值溯源结果显示,水体和沉积物中的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γ-HCH)的输入,土壤中的HCHs则主要来源于工业HCHs的输入;DDTs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3种介质中都是属于混合来源,即来源于工业DDT和三氯杀螨醇.研究表明,补给区土壤中OCPs对上游地表水中OCPs的贡献率为87.8%,对泉水的贡献率为58.3%,排泄区泉水中OCPs对泉沉积物中OCPs的贡献率为64.2%.OCPs可通过地表迁移和地下迁移两种方式从补给区迁移至排泄区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系统 有机氯农药 多介质迁移 污染分布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st caves and hydrology between geodesy and archeology:Field trip notes 被引量:2
6
作者 Carla Braitenberg Tommaso Pivetta +2 位作者 Giuliana Rossi Paola Ventura Ambra Betic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3期262-269,共8页
The Geodynamics-Earth-Tides-meeting-2016 was held in the Karst, the origin of geologic karst- formation. Surface-rivers are absent, and water flows in channels over distances of 30 km, forming subsurface caves. Geodet... The Geodynamics-Earth-Tides-meeting-2016 was held in the Karst, the origin of geologic karst- formation. Surface-rivers are absent, and water flows in channels over distances of 30 km, forming subsurface caves. Geodetic observations allow detecting caves and sense hydrologic flow. The Karst water had been recognized before Romans as provision for man and livestock. Proto-historic remains near the mouth of the underground river suggest the water outpouring from the Karst was associated with deities to be worshiped. Here the geodet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Karst are summarized, illustrating the field trip that had been offered to the partici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springs ARCHEOLOGY HYDROLOGY TILT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分布、来源与迁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秀雯 魏志莹 +8 位作者 易佳佩 李雯星 景一鸣 秦超杰 熊俊武 刘伟 周宏 祁士华 陈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 岩溶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地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很容易进入地下环境,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湖北秭归鱼泉洞泉域系统中的典型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了检测,探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水体中HCHs质量浓度范围为0.09~5.17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36~3.67,0.11~2.53 ng/g;水体中DDTs质量浓度范围为0.13~7.16 ng/L,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22~19.13,0.73~11.53 ng/g,呈现出以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水体中HCHs和DDTs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土壤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高;泉沉积物中HCHs和DDTs质量分数分别在夏季和春季达到峰值。特征比值结果显示,水体、土壤和泉沉积物中HCHs主要源于林丹的使用;水体中DDTs主要源于历史残留,而土壤和泉沉积物中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使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Hs和DDTs可从补给区地表水和补给区土壤分别向排泄区泉水和泉沉积物中迁移。HCHs和DDTs在介质中的快速迁移证实了岩溶区地下水的脆弱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岩溶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来源 迁移 有机氯农药(OCPs) 鱼泉洞泉域 湖北秭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黑龙潭泉群修复中地下水位作为补水控制信号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韩啸 王森林 +1 位作者 贺睿 郑克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3,共12页
文章以丽江黑龙潭为例,研究岩溶地区泉水修复补水控制过程。基于九子海洼地为黑龙潭泉群主要补给来源这一基本判断,从宏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入手,首先明确拟采用作为补水控制信号的水文... 文章以丽江黑龙潭为例,研究岩溶地区泉水修复补水控制过程。基于九子海洼地为黑龙潭泉群主要补给来源这一基本判断,从宏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现象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入手,首先明确拟采用作为补水控制信号的水文观测井与目标泉群属于同一地下水系统,而后分析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与目标泉群流量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补水控制井。通过泉群目标状态的拟定−对应补水控制井水位−考虑补水过程提前量时间−修正补水控制井水位这一过程,确定考虑补水时间过程的补水控制井信号水位为2409.41 m,最终实现对观测井水位数据为控制信号的补水过程的实时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大泉 补水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位 信号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作用碳汇强度计算的溶蚀试片法和水化学径流法比较——以陈旗岩溶泉域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曾成 赵敏 +1 位作者 杨睿 刘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溶蚀试片法和水化学径流法是计算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两种重要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贵州普定陈旗岩溶泉系统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通过溶蚀试片法估算出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仅为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值的1/6左右,这主... 溶蚀试片法和水化学径流法是计算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两种重要方法,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贵州普定陈旗岩溶泉系统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通过溶蚀试片法估算出的岩溶作用碳汇强度仅为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值的1/6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陈旗岩溶泉域内埋放溶蚀试片处的上覆土体中含有石灰岩角砾和土骨架中存在少量原生与次生碳酸盐矿物,这些碳酸盐的先期溶蚀大大降低了下部试片的溶蚀量。可见,溶蚀试片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在该方法应用之前,必须对试片上覆土体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方法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试片法 水化学径流法 岩溶泉域 碳汇强度 陈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1 位作者 袁道先 贺秋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水文地球化学 响应 岩溶泉 地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现国 邱金波 葛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32-440,共9页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涧泉 岩溶水 系统 环境演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金亮 韩颖 +1 位作者 袁新华 任建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通过对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态和降雨量资料、万家寨水库水位与岸边岩溶水水位动态关系以及岩溶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径流带的分布位置;总结出了动荡型、滞后型和消耗型三种类型的岩溶水动态... 通过对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态和降雨量资料、万家寨水库水位与岸边岩溶水水位动态关系以及岩溶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径流带的分布位置;总结出了动荡型、滞后型和消耗型三种类型的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得出黄河岸边岩溶钻孔水位与水库水位变化同步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对黄河进行了分段渗漏量计算,渗漏量可达6.926m3/s;绘制出了反映天桥泉域岩溶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水化学三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桥泉域 岩溶水系统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 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高旭波 向绚丽 +5 位作者 侯保俊 高列波 张建友 张松涛 李成城 姜春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36,共8页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指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岩溶水补给循环途径、溶质溯源及岩溶水污染监测防控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稳定同位素δD、δ18O、87Sr/86Sr的工作原理,及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此外,论文还以娘子关泉域和北京西山岩溶水系统为例,介绍了运用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岩溶水系统补给的思路和方法,展望了该技术在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文地质 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技术 岩溶水补给 娘子关泉域 西山岩溶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神头泉流量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郝永红 黄登宇 +1 位作者 张文忠 王学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在研究岩溶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神头岩溶泉流量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流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从2001~2015年,神头泉流量总的趋势是下降状态,为此提出了神头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岩溶水 灰色系统 神头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盘县乐民河流域三股水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伟 王川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4期655-662,共8页
三股水岩溶泉为贵州碳酸盐岩山区典型的岩溶大泉,周边煤企广布,排污现象普遍,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岩溶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三股水岩溶泉为贵州碳酸盐岩山区典型的岩溶大泉,周边煤企广布,排污现象普遍,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岩溶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了分析。地表岩溶形态调查及物探成果显示,盘关向斜东西两翼各发育1条岩溶管道,并在三股水一带相互贯通。示踪试验成果表明,平关及小果郎河一带的降雨及地表水与三股水岩溶泉存在水力联系,三股水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岩溶含水介质以裂隙-管道型为主,裂隙的大量发育使该岩溶地下水系统具备较强的调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股水岩溶泉 地下水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 示踪试验 乐民河流域 贵州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山泉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安利 王帅 +3 位作者 曹耀武 王敏黛 李洁祥 郭清海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利用回归分析理论通过建立洪山泉流量的混合回归模型,揭示了洪山泉当年流量与自身前一年流量、前四年的降水量以及当年岩溶水开采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加权平均降雨量与泉流量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1980年后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洪山泉... 利用回归分析理论通过建立洪山泉流量的混合回归模型,揭示了洪山泉当年流量与自身前一年流量、前四年的降水量以及当年岩溶水开采量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加权平均降雨量与泉流量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1980年后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洪山泉流量衰减的影响,最终得出洪山泉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洪山泉流量预测。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洪山泉提供依据,对保护洪山泉岩溶水资源、恢复泉流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山泉流量 降水量 岩溶水系统 回归分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溢流泉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云 于青春 +1 位作者 薛亮 马浩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78-384,共7页
本文利用非连续裂隙网络介质模型,耦合水动力条件和碳酸盐溶蚀动力条件,建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法进行模拟分析。在已建数值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两组实例模型(降水入渗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和河流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 本文利用非连续裂隙网络介质模型,耦合水动力条件和碳酸盐溶蚀动力条件,建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法进行模拟分析。在已建数值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两组实例模型(降水入渗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和河流补给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来研究裂隙岩溶系统中溢流泉早期演化过程。模拟发现,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演化过程中,裂隙不断被溶蚀拓宽,致使系统中潜水位不断下降,许多小泉被疏干;同时不同裂隙之间存在溶蚀差异,在潜水位及优势通道附近的裂隙溶蚀速度快,而其它位置则相对慢得多,差异溶蚀促使系统形成优势溶管,优势溶管逐渐袭夺水流,形成大泉。另外对比两模型发现,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源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泉管道从汇向源发育;而河流入渗为主要补给源的裂隙岩溶含水系统,泉管道则由源向汇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溶含水系统 演化模拟 溢流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安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及泉流量预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安利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1,共4页
通过对辛安泉的泉水动态分析,获得了泉流量衰减变化的趋势。在岩溶水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的流量与大气降雨和人工开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泉流量与大气降雨的延迟、滞后效应,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降雨的持... 通过对辛安泉的泉水动态分析,获得了泉流量衰减变化的趋势。在岩溶水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的流量与大气降雨和人工开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泉流量与大气降雨的延迟、滞后效应,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降雨的持续减少和80年代中后期人类的强烈活动,是造成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同时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流量进行适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安泉 流量衰减 岩溶水系统 大气降雨 延迟和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干开采条件下晋祠岩溶水系统的水箱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龙玉桥 李伟 +1 位作者 李砚阁 杨忠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根据晋祠岩溶水系统的水均衡要素,建立晋祠岩溶水系统水箱模型及水均衡方程。使用晋祠岩溶水系统的补给量、排泄量和岩溶水位等数据建立晋祠岩溶水贮量的亏缺量与岩溶水位间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泉流量与岩溶水位的关系,并利... 根据晋祠岩溶水系统的水均衡要素,建立晋祠岩溶水系统水箱模型及水均衡方程。使用晋祠岩溶水系统的补给量、排泄量和岩溶水位等数据建立晋祠岩溶水贮量的亏缺量与岩溶水位间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泉流量与岩溶水位的关系,并利用这两个关系替换水均衡方程中的未知量,从而求解所建水箱模型。通过1981至2006年的岩溶水位、亏缺量、泉流量数据检验所建模型,并以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及线性相关系数评价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岩溶水位、亏缺量、泉流量模拟结果的误差均小于0.5,多数误差值小于0.0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模拟泉流量、岩溶水位和亏缺量的变化。该模型考虑了人工补给量、管井开采量及煤矿排水量等人为因素,可用于宏观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水箱模型 疏干开采 山西晋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水系统泉流量系统分析——以山西郭庄泉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植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1-60,共10页
系统分析方法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的方法性学科。本文以山西郭庄泉岩溶水系统为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及其输入、输出特征。针对其已成为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系统的特点,首次采用了多输入—单输出... 系统分析方法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的方法性学科。本文以山西郭庄泉岩溶水系统为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及其输入、输出特征。针对其已成为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系统的特点,首次采用了多输入—单输出数学模型建立人工开采条件下的泉流量动态预测方程,同时,充分挖掘并利用有效信息,对岩溶水系统结构进行辩识。结合灰色拓扑预测降雨量,对郭庄泉岩溶水系统1986~2000年的泉流量进行了长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系统分析 流量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