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ision of labor, perceived labor-related stress and well-being among European couples
1
作者 Emma Hagqvist Katja Gillander Gadin Mikael Nordenmark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年第4期452-460,共9页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how involvement in paid and unpaid work and perceived labor-related stress are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married or cohabiting men and women in Europe. Methods...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how involvement in paid and unpaid work and perceived labor-related stress are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married or cohabiting men and women in Europe. Method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round two has been used. The sample consists of 5800 women and 6952 men, aged between 18-65 years. Exposure variables were divided into labor involvement, time spent on paid and unpaid work, and labor-related stres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s with 95 % confidence interval were used. Results: Women spent more hours on housework than men did, but fewer hours on paid work. Women tended to perceive higher degrees of housework-related stress than men did. Furthermore, women who experienced houseworkrelated stress tended to have higher odds of reporting a low level of perceived well-being than men, while men had higher odds of reporting a low level of perceived well-being when they experienced work/family conflicts. Conclusion: For both men and women, the perceptions of labor involvement are of more importance for the well-being than the actual time spent on paid and unpaid work. This implies that, whe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perceived str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ision of labor labor involvement Perceived labor-Related Stress WELL-BE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测度:基于省际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萍 马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5,共9页
经济增长的解释离不开对专业化分工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选择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我国1997—2011年地区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表明,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之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 经济增长的解释离不开对专业化分工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选择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我国1997—2011年地区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表明,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之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中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则因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制约难以提高。从行业角度来看,代表高新技术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最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地区专业化水平 地区角度 行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分析——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3
3
作者 邬丽萍 柴陆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48,共6页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分行业测度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中国-东盟自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分工:1998—2008——省级层面与市级层面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樊福卓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8-16,共9页
本文从省级层面与市级层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省级还是在市级层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分工水平均较1990年代末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还发现,与省级层面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工... 本文从省级层面与市级层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分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省级还是在市级层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分工水平均较1990年代末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还发现,与省级层面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分工水平在市级层面相对较高。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次级区域划分的细化,长三角工业分工水平可能会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工业分工 比较分析 省级层面 市级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组织对分工水平的影响——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明亮 冯涛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38-43,共6页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已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社会的分工水平,而社会的分工水平又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因此研究网络组织的经济效应和经济机理,打开网络组织的"黑箱",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着非常... 网络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态,已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社会的分工水平,而社会的分工水平又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因此研究网络组织的经济效应和经济机理,打开网络组织的"黑箱",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介绍网络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研究了网络组织对分工水平的影响,并用图示法分析再现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组织 分工水平 专业化经济 交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高质量平衡增长研究——基于产业分工的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德勇 李东方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4,共10页
基于中国156个城市2008—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分工对11个国家级城市群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城市群内的产业分工不仅能够显著促进高质量增长,而且有助于缩小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增速差距;(2)对于非中心城市而言,这... 基于中国156个城市2008—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分工对11个国家级城市群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城市群内的产业分工不仅能够显著促进高质量增长,而且有助于缩小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增速差距;(2)对于非中心城市而言,这种促进作用在南方城市群和多中心结构城市群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加快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从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增长。因此,为了在城市群内实现高质量平衡增长,应加快非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优化生产要素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产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世界工厂”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昭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74-83,共10页
日本在上世纪一度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的商品犹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于是人们议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制造"的量尽管可以与以前世界上的任何... 日本在上世纪一度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的商品犹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于是人们议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制造"的量尽管可以与以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工业国相提并论,但在质的方面却难以乐观。为此,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工厂 国际劳动分工 低端 严峻挑战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基于超边际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高煜 《中大管理研究》 2010年第4期109-131,共23页
本文首先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由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所导致的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然后从分工视角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演进... 本文首先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由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所导致的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然后从分工视角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演进,制造业市场首先出现。当交易效率继续演进时,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会首先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紧接着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效应会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制造业的发展又会产生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更大需求,并进一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交易效率的差异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呈现出差异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于各省区的分工水平进行了分类,接着运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分工水平(交易效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效率 分工水平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教育程度、议价能力与家务分工——基于双边固定效应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中 潘晨好 吴文铠 《南方人口》 CSSCI 2023年第4期28-40,共13页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分工格局亟待转变。本文基于时间利用的视角,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双边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务分工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分工格局亟待转变。本文基于时间利用的视角,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双边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务分工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受教育程度对家务劳动时间存在显著影响,但并不会影响夫妻间的家务分工;(2)自身工作时间对家务劳动时间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配偶工作时间对家务劳动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家庭内部存在时间补偿机制;(3)女性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家务分工的性别平等,“女高男低”的收入格局更有利于家务的公平分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教育普及力度、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以及提倡居家办公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务分工 性别差异 议价能力 受教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医生服务分工与协作的PEST-SWOT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乐威 张研 +6 位作者 韦倩晨 叶亦盛 刘彦辰 吴文琪 林琳 田盾 张亮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29,共4页
县级医生服务分工与协作是推进分级诊疗最重要的靶点之一,也是保障居民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关键作用点。建立县级医生服务分工与协作PEST-SWOT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县级医生服务分工协作面临政策、技术支持的机遇,但在经济、管理模式方面... 县级医生服务分工与协作是推进分级诊疗最重要的靶点之一,也是保障居民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关键作用点。建立县级医生服务分工与协作PEST-SWOT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县级医生服务分工协作面临政策、技术支持的机遇,但在经济、管理模式方面威胁众多。结合上述模型,分析甘肃、安徽、湖北三省助力县乡服务分工协作的医改政策,甘肃省政策符合WO争取型建议特征,但容易导致县级医生推诿高医疗费用病人;安徽省政策整体内容偏向ST抗争型建议,但无法消除县乡医生的利益竞争关系;湖北省医改模式符合SO开拓型建议,创新性明显。综合分析得出亟待利用政策技术机遇调整医院战略导向,改革医生绩效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分工保障机制。同时应激活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县乡两级医生之间的信息通达度,管理规范医生行为解决诊疗固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县级医生 医生行为 分工协作 PEST-SWO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贸易保护主义的我国产业链——论拓展市场与深化分工的必要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种项戎 胡乐明 《开放导报》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产业链的经济思想源于分工与协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与市场是产业链发展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阻断科技传播与吸收,另一方面限制市场范围,对产业链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提升产业链水平应当立足于产业链协... 产业链的经济思想源于分工与协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与市场是产业链发展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阻断科技传播与吸收,另一方面限制市场范围,对产业链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提升产业链水平应当立足于产业链协同创新,抓住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重组产业链建立竞争优势,培育和开发更大的市场范围,促进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水平分工 贸易保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妻双方受教育水平对中国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影响——基于CGSS 2012数据的分析
12
作者 吕国光 张燕 王雄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8-68,共11页
文章采用2012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2)问卷数据,选取2148个已婚家庭样本为观测对象,系统梳理研究了夫妻双方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中女性的家务劳动负担较重;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性... 文章采用2012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2)问卷数据,选取2148个已婚家庭样本为观测对象,系统梳理研究了夫妻双方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中女性的家务劳动负担较重;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平等观念、目前工作状况、身体状况对其家务劳动承担比重有显著影响;而配偶受教育水平、女性收入贡献率、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满意度对女性家务劳动承担比重影响不显著。总之,受教育水平是改变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减少女性家务劳动承担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水平 已婚女性 初婚家庭 家庭内部劳动分工 性别平等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劳动参与、收入水平对男性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晓蕾 慈勤英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5-64,共10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我国女性接受教育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大幅提高,有利于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和家庭分工方式。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探讨家庭内部女性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男性性别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我国女性接受教育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大幅提高,有利于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和家庭分工方式。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探讨家庭内部女性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男性性别观念的关系发现:妻子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丈夫平等观念呈正相关性;妻子劳动参与、收入水平与丈夫平分家务意愿无相关性。此外,丈夫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收入水平、户籍和家庭中有无未成年子女对其平等观念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参与 收入水平 性别平等 家务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整合思考——以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敏 杨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5-16,32,共3页
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沿袭传统的以学科普遍知识为基础与导向的"综合人才"模式。强调书面评价,强调对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静态"的学习模式,造成了艺术类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貌合神... 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沿袭传统的以学科普遍知识为基础与导向的"综合人才"模式。强调书面评价,强调对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静态"的学习模式,造成了艺术类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造成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点与自身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方案,摒弃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艺术教育观念,厘清了影响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社会职业或岗位群与职业教育所设置的相应专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探索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体现艺术类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职业 人才培养 层次 分工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数字化水平与中国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雨晨 陈志成 刘震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81,共17页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传导机制显著促进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一带一路”数字化水平会在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一带一路”区域分工会在不同分工参与方向、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下对中国产业链韧性产生异质性影响,而数字化水平在不同的异质性检验中都增强了“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对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本文不仅从理论上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提供了基础,也为维护和增强中国产业链韧性指出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分工 数字化水平 产业链韧性
原文传递
分工视角下自由贸易区试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效应
16
作者 刘晶晶 向国成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7,共11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文章关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政策引起的冲击,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文章关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政策引起的冲击,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并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通过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卷入程度的正向发展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缩小作用:一是随着分工市场范围的扩大,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纳入市场范围,分工卷入程度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因交易效率的逐步一致而缩小;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产生的一系列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工作,提高就业的分工卷入程度,提升农民工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卷入程度 城乡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
原文传递
2000—2013年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区段的时空演化:从地级市到区市县空间单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涛 王宝平 张伊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从地级市和区市县两个空间层面,对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区段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地级市层面,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地区空间经济结构日益明显,并且形成"核心—外围"的空间格局;在区市县层面,市区单元的... 从地级市和区市县两个空间层面,对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区段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地级市层面,以"价值区段"为特征的地区空间经济结构日益明显,并且形成"核心—外围"的空间格局;在区市县层面,市区单元的价值区段类型与所在地级市显示出一致性,而郊区、县级市和县单元则显示出差异性;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区段的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尽管金融危机带来消极影响,但是却倒逼式地促进了地区价值区段的提升,为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产业价值区段演化 长三角 县级单元
原文传递
劳动分工充分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超边际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国成 刘晶晶 罗曼怡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2,共10页
根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思想,提出"劳动分工充分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命题。主要贡献:(1)完善自给自足最优产出的理论基准模型,阐明超越温饱迈向富裕必须走分工发展之路;(2)构建基于分工发展... 根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思想,提出"劳动分工充分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命题。主要贡献:(1)完善自给自足最优产出的理论基准模型,阐明超越温饱迈向富裕必须走分工发展之路;(2)构建基于分工发展的共同富裕程度演化模型,阐明劳动分工充分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阐明分工充分发展对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分工卷入程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超边际分析
原文传递
交易效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勇 高煜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52-75,共24页
本文在杨小凯(Xiaokai Yang,1999,2000)、李敬(2007,2008)的基础上,对新兴古典经济学投资一储蓄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 本文在杨小凯(Xiaokai Yang,1999,2000)、李敬(2007,2008)的基础上,对新兴古典经济学投资一储蓄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机制,商品、信息、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教育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金融发展水平分别提高0.089525、0.035013、0.710387和1.128221个百分点;金融发展通过交易效率等因素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证明了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性差异的结论;利用1978~2007年的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指标计算出了省际、区域基尼(Gini)和泰尔(Theil)系数,并对两个指标进行回归,得出了金融发展差异是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交易效率 分工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分工理论的城市圈层级结构——兼论甘肃省城市圈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平 李秀芬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7,共5页
依据分工理论论述城市的形成机理,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城市圈层级结构的概念模型。以甘肃省城市圈为例,通过对各主要城市的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分析,构建了以省会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以资源型中等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以地级市为三级... 依据分工理论论述城市的形成机理,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城市圈层级结构的概念模型。以甘肃省城市圈为例,通过对各主要城市的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分析,构建了以省会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以资源型中等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以地级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县级市为四级中心城市的城市圈层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理论 城市圈 层级结构 甘肃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