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
作者 朵建英 邸丽 +7 位作者 卢岩 王敏 黄月 朱文佳 文欣玫 徐敏 陈海 笪宇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在特发性炎性肌病(I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肌肉活检患者的标本29份,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4种IIM[皮肌炎(DM)5例,多发性肌炎(PM)5例,散发性包涵体肌炎(IBM)4例及坏死性自身免疫性肌病(NAM)5例]和2种非炎性肌病(NIM)[肌营养不良(MD)5例,dysferlinopathy肌病5例]。将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HC-Ⅰ、MHC-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M、DM及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达100.0%,NAM和MD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80.0%,dysferlinopathy肌病患者肌肉标本MHC-Ⅰ阳性率为20.0%。PM和IBM患者肌肉标本MHC-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其余类型疾病患者肌肉标本的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结论相较于MHC-Ⅰ免疫组化染色,MHC-Ⅱ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IIM与NIM中有较高的特异性。MHC-Ⅱ联合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对不同肌病类型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um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class Ⅰ-related chain A antibody detec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graft dysfunction in renal allograft recipients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Ming LU Fu-ming +3 位作者 QU Lian-xi HE Jun YUAN Xiao-niao GU Y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4期2127-2131,共5页
Background 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HLA)-induced kidney-graft rejection, polymorphic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class Ⅰ-related chain A (MICA) antig... Background 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HLA)-induced kidney-graft rejection, polymorphic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class Ⅰ-related chain A (MICA) antigens can elicit antibodies and have been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antibody-mediated allograft rejection (AMR). We carded out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ICA antibodies in post-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CA antibodies, C4d staining, 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graft outcome.Methods We tested 52 patients who had biopsy results due to graft dysfunction. The MICA antibodies in concurrent sera were determined by Luminex.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after renal biopsy. The influence of antibody production on the function of graft was analyzed.Results Antibodies against MICA were positive in 15 out of the 52 patients (28.9%). The presence of MICA antibodies was associated with renal-allograft deterioration. During one-year follow-up, the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decreased (24.0±3.4)% among recipients with anti-MICA antibodies. However, among recipients without anti-MICA antibodies, the eGFR has declined only (8.4+3.0)% (P=0.017).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4d staining,histological features and MICA antibody production was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Besides anti-HLA antibodies, the presence of post-transplant MICA antibody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graft outcome and increases the risk of graf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jection anti-HLA antibodies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class -related chain A antibody renal transplantation
原文传递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新生 陈红英 +3 位作者 闫若潜 高凤山 方勤美 夏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 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 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 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 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自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 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分子 T细胞表位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支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抗原性的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太华 张炎 +3 位作者 姜宗来 李玉泉 刘波 张秀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4,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血管全生物支架的免疫原性的检测方法。 方法 :取猪颈总动脉 ,剥离外膜 ,剪成 2 cm长的血管段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脱细胞组和脱细胞加碱处理组 ,每组 5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脱细胞处理前后主要组织相容性...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血管全生物支架的免疫原性的检测方法。 方法 :取猪颈总动脉 ,剥离外膜 ,剪成 2 cm长的血管段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脱细胞组和脱细胞加碱处理组 ,每组 5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脱细胞处理前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的变化情况 ,并将检测结果作图像分析。 结果 :对照组血管壁 MHC 高表达 ,脱细胞处理后 MHC 明显减少。图像分析得出阳性颗粒面积与视场面积比 :对照组为 (2 4 .0 9± 6 .0 9) % ,脱细胞组为 (6 .71± 2 .1 8) % ,脱细胞加碱处理组为 (1 .6 2± 0 .76 ) % ,组间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0 .0 1 )。 结论 :M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脱细胞支架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原性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大鼠带瘤生存与MHCⅠ/MHCⅡ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玉龙 孙保国 +2 位作者 项婷 陈泽雄 张诗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460,共7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模型大鼠带瘤生存及与MHCⅠ/MHCⅡ的关系。方法: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脾虚肝癌模型组、胸腺五肽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进行造模和干预。实验中记录...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延长脾虚肝癌模型大鼠带瘤生存及与MHCⅠ/MHCⅡ的关系。方法:10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脾虚模型组、脾虚肝癌模型组、胸腺五肽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进行造模和干预。实验中记录动物的体质量、生存时间、肝癌大鼠濒死状态时恶液质积分并采集标本。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MHCⅠ/MHCⅡ分子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和胸腺五肽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其恶液质评分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造模组中,MHCⅠ分子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肝组织和癌组织中均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最强(P<0.01)。MHCⅡ分子在癌组织表达强于肝组织,肝组织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表达最强(P<0.01),癌组织中以脾虚肝癌组表达最强(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对抗移植瘤导致的恶液质的发生和进展,显著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其作用可能与上调MHCⅠ/MHC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脾虚肝癌 恶液质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舌鳞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超 杨丹 +4 位作者 石芳琼 李跃辉 陈新群 翦新春 蒋灿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构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舌鳞癌脑高转移Tca8113-Tb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口腔鳞癌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pCMV-SPORT6-MICA中编码MICA基因的cDNA序列,重组至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 目的构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舌鳞癌脑高转移Tca8113-Tb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口腔鳞癌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pCMV-SPORT6-MICA中编码MICA基因的cDNA序列,重组至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最终的表达载体pEGFP-N1-MICA,脂质体法转染Tca8113-Tb细胞,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有限稀释法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Tca8113-Tb细胞系,RT-PCR、real time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ICA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PCR技术获取了MICA基因并成功克隆入载体,测序鉴定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同。转染的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real time 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目的基因MICA在转染细胞中为过表达。结论 pEGFP-N1-MICA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与稳定转染Tca8113-Tb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链相关基因A Tca8113-Tb细胞系 质粒构建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链相关基因A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HCⅠa全长cDNA的克隆、多态性及组织表达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黎建平 高风英 +4 位作者 卢迈新 曹建萌 朱华平 可小丽 刘志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4-1145,共12页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 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α全长c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αcDNA全长为1533 bp,其ORF为1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α cDNA序列,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说明MHC?αc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PCR检测表明, MHC?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 MHC?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利用MHC?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MHC a 多态性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MHC class 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6
9
作者 张玉喜 陈松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3-639,共7页
用fmhcN1和fmhcC1引物分别从42尾感病个体和42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8/280 bp。在268/28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32个(11.4%)核苷酸位点是多态的。在其编码的61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3个位点是多态的,其中... 用fmhcN1和fmhcC1引物分别从42尾感病个体和42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8/280 bp。在268/28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32个(11.4%)核苷酸位点是多态的。在其编码的61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3个位点是多态的,其中有6个位点发生在多肽结合位点上。对核苷酸替代的类型及位点进行分析,发现非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的比值(dN/dS)(0.523)远远小于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的比值(dN/dS)(23.091),表明氨基酸替换集中出现在exon2多肽结合位点上。分析84个个体的41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有13个不同的MHC classⅡB等位基因,并且分别编码13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大部分等位基因如a,b,c,d,e,f,j,k,i,m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等位基因d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23.80%)显著高于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14%)。而等位基因g和h只出现在13个抗病个体中,其频率分别为21.4%和9.52%;等位基因l只出现在感病群体中,其频率为1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多态性 抗病力 牙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2 位作者 夏辉 严超然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8例正常口腔黏膜、55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不伴异常增生及伴有轻、中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和正常黏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C-Ⅰ在口腔白斑中存在有表达降低的现象,特别在伴有重度异常增生时,其降低与异常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类分子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异常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与病毒免疫逃逸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莹 王团结 +4 位作者 吴思捷 赵俊杰 康凯 万建青 姚文生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77,共7页
阐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过程,分析病毒干扰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所采取的策略,以期揭示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 抗原递呈 病毒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与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红 许发芝 余为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研究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和鸡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方法:RT-PCR获得鸡MHCⅠ类分子α、β2m亚单位,并进一步构建了能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α、β2m亚单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与能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 目的:研究鸡Ⅰ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和鸡恒定链的细胞定位及相互关系。方法:RT-PCR获得鸡MHCⅠ类分子α、β2m亚单位,并进一步构建了能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α、β2m亚单位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与能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的Ii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Ii与MHCⅠ亚单位的细胞定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GFP-Ii与MHCⅠα-RFP、MHCⅠβ2m-RFP在细胞中共表达后出现共定位现象,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只有当GFP-Ii链与MHCⅠα-GFP、MHCⅠβ2m-GFP三者共转染后,才可以检测到MHCⅠα-GFP、MHCⅠβ2m-GFP的表达。结论:鸡Ii与单个的MHCⅠα、MHCⅠβ2m亚单位不能有效结合,Ii只有与完整的Ⅰ类抗原递呈分子才能够形成复合体,且共定位于细胞的内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抗原递呈分子亚单位 恒定链 共定位 免疫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分子表达降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宇清 张建琼 +3 位作者 夏梅 缪凤琴 单祥年 谢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MKN中HLA-Ⅰ类抗原表达水平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SGC7901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复合物的表达情况,W estern b lot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及轻链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HLA-Ⅰ类分子重链、轻链和抗原加工分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利用HLA基因区域的微卫星序列检测MKN细胞HLA基因在DNA水平的完整性。结果:胃癌细胞系MKN表面HLA-Ⅰ类复合物表达降低,重链A及B/C位点蛋白无表达而轻链表达无异常。在mRNA水平,胃癌细胞系MKN存在重链A、B、C各位点和抗原加工分子TAP1、LMP2、Tapasin、PA28β的表达缺失。微卫星DNA扩增结果初步显示,MKN细胞无HLA基因区域DNA的大片段丢失。结论:胃癌细胞系MKN HLA-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降低可能是由HLA-Ⅰ类分子重链及其加工分子在转录水平改变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LA—类分子 微卫星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与MHC-Ⅰ类抗原的加工呈递 被引量:9
14
作者 倪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1-395,共5页
蛋白酶体是普遍存在于所有被检测过的细胞中的一种保守的蛋白酶复合物 ,有着广泛的功能。它在 MHC- 类抗原的加工呈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 MHC- 类抗原的加工呈递效率对肿瘤和胞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特别重要 ,因此 ,本文对蛋... 蛋白酶体是普遍存在于所有被检测过的细胞中的一种保守的蛋白酶复合物 ,有着广泛的功能。它在 MHC- 类抗原的加工呈递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 MHC- 类抗原的加工呈递效率对肿瘤和胞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特别重要 ,因此 ,本文对蛋白酶体的结构、M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MHC-I 抗原 呈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injured and healthy retinas to syngeneic and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of a clonal cell line of immortalized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a double-edged sword
15
作者 María Norte-Muñoz María Portela-Lomba +9 位作者 Paloma Sobrado-Calvo Diana Simón Johnny Di Pierdomenico Alejandro Gallego-Ortega Mar Pérez JoséMCabrera-Maqueda Javier Sierra Manuel Vidal-Sanz María Teresa Moreno-Flores Marta Agudo-Barrius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8期2395-2407,共13页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promote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includ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al growth through the injured optic nerve.Still,it is unknown whether olfactory enshea...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promote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includ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 axonal growth through the injured optic nerve.Still,it is unknown whether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also have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expres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one of the best neuroprotectants for axotomiz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Therefore,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capacity of olfactory ensheating glia after optic nerve crush.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cells from an established rat immortalized clonal cell line,TEG3,were intravitreally injected in intact and axotomized retinas in syngeneic and allogeneic mode with or without microglial inhibition or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s.Anatomical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Olfactory bulb-derived primary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and TEG3 expres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Allogeneically and syngenically transplanted TEG3 cells survived in the vitreous for up to 21 days,forming an epimembrane.In axotomized retinas,only the allogeneic TEG3 transplant rescu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t 7 days but not at 21 days.In these retinas,microglial anatomical activation was higher than after optic nerve crush alone.In intact retinas,both transplants activated microglial cells and caused 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at 21 days,a loss that was higher after allotransplantation,triggered by pyroptosis and partially rescued by microglial inhibition or immunosuppression.However,neuroprotection of axotomiz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did not improve with these treatments.The different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different toxic effects,an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microglial inhibitory treatments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in the retina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ransplant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orough preclinical studies to explore these variab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therapy immune recogniti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MHCII) neuroprotection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retinal ganglion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16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1 位作者 夏辉 李龙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抗原表达阳性,HLA-G抗原基本上不表达。腺样囊性癌内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χ2=17.17,P<0.05),同时HLA-G抗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组(χ2=13.18,P<0.05),但二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型并无明确的关系。结论:HLA-Ⅰ抗原表达降低和HLA-G抗原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的发生过程。HLA-Ⅰ、HLA-G抗原可作为腺样囊性癌发生过程中的标志物,对判断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类分子 腺样囊性癌 免疫逃逸 抗原呈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HC Ⅰ类链相关蛋白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善明 邓汪东 杨峰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9-31,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HCI类链相关蛋白A(MIC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ICA蛋白表达,对MICA蛋自在膀胱黏膜、不同级别及分期的膀胱癌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HCI类链相关蛋白A(MIC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ICA蛋白表达,对MICA蛋自在膀胱黏膜、不同级别及分期的膀胱癌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CA蛋白在膀胱癌的表达率(48.0%)高于正常膀胱黏膜(P〈0.05),其中在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表达率为59.0%(P〈0.05),浸润性36.1%;高、低级别非浸润性癌MICA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MICA蛋白在Ta、T1和T2-4期膀胱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9.0%、41.2%和31.6%,MICA蛋白在浸润性膀胱癌(T1-4)的表达低于非浸润性膀胱癌(Ta)(P〈0.05)。结论:MICA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有关。而MICA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膀胱癌的浸润有关。MICA蛋白可作为膀胱癌免疫治疗的候选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IC I类链相关蛋白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毒精对B16及RMA-S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张瑾 史祺云 +3 位作者 程莎 曹淑芳 常豪 宋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LMP7)和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TAP1、TAP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BG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表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浓度CBG可不同程度提高LMP2、LMP7、TAP1、T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BG可能具有通过上调LMP2、LMP7、TAP1、TAP2基因表达水平来增强肿瘤自身免疫原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毒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 肿瘤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MHC Ⅰ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显示基因座存在重叠(英文)
19
作者 吴长新 陈创夫 +1 位作者 因·默克纳尔 巴巴拉·贝克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I(MHC Ⅰ)类抗原分子重链基因是目前所有蛋白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分子。MHC Ⅰ分子重链有5个功能结构域,包括α1、α2、α3跨膜和胞浆区,其中α1和α2又是I类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总的来讲,α1和α2结构域与等位基群... 主要组织相容性I(MHC Ⅰ)类抗原分子重链基因是目前所有蛋白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分子。MHC Ⅰ分子重链有5个功能结构域,包括α1、α2、α3跨膜和胞浆区,其中α1和α2又是I类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总的来讲,α1和α2结构域与等位基群或等位基因族系相关,而α3和跨膜及胞浆域与MHC Ⅰ类分子基因座相关。人们对MHC Ⅰ认识和知识主要来自人和鼠MHC Ⅰ研究,人和鼠MHC Ⅰ不存在基因座重叠现象,但最近研究发现灵长类MHC Ⅰ基因座存在重叠现象。生物学方法克服血清学方法不能定义或确定I类分子的基因座的缺点。本项目选择2只来自不同品系的绵羊,通过对它们的MHC Ⅰ类分子α1和α2 cD NA的克隆、测序和分析,研究绵羊MHC Ⅰ类分子多态性,并探索该基因在绵羊中是否存在基因座重叠现象。对来自2只绵羊20个α1和α2区域cD NA序列分析,2只绵羊9个或11个α1和α2 cD NA分子表明它们至少有5或6个MHC Ⅰ类分子等位基因。比较目前所有绵羊MHC Ⅰ类分子α1和α2 cD NA序列,结合分析α3跨膜区和胞浆区cD NA序列,参照目前单位片分析确定的绵羊MHC Ⅰ类分子基因座分布,我们发现绵羊MHCI分子基因存在基因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1类抗原分子 CDNA序列 多态性 基因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
20
作者 卢善明 薛玲 +2 位作者 邓汪东 曹清华 车丽洪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6-8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MIC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骨肉瘤组织中MIC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CA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54.5%,...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A(MICA)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骨肉瘤组织中MICA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ICA和MMP-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54.5%,两者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4,P<0.01)。结论:MICA广泛表达于骨肉瘤组织,其与MMP-9表达可能由相同信号通路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链相关A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