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of masonry enclosure walls:lessons learned from recent earthquakes 被引量:2
1
作者 Romeu Silva Vicente Hugo Rodrigues +2 位作者 Humberto Varum Aníbal Costa Jos António Raimundo Mendes da Silv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23-34,共12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criteria for masonry enclosure and infill walls. Vertical building enclosur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very often constituted by non-load-b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of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criteria for masonry enclosure and infill walls. Vertical building enclosure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very often constituted by non-load-bearing masonry walls, using horizontally perforated clay bricks. These walls are generally supported and confined by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 columns and beams/slabs. Since these walls are commonly considered to be nonstructural elem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is ignored, their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ir connection to the adjacent structural elements is frequently negligent or insufficiently detailed. As a consequence, nonstructural elements, as for wall enclosures,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drift and acceleration demands when buildings are subjected to seismic actions. Many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stress the need for design acceptability criteria for nonstructural elements, however they do not specifically indicate how to prevent collapse and severe cracking, and how to enhance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e case of moderate to high seismic loading. Furthermore, a review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mprove enclosure wall performance and both in-plane and out-of-plane integrity under seismic actions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structures masonry enclosure walls infill walls IN-PLANE OUT-OF-PLANE CRACKING performanceimprov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振动砖墙板房屋检测鉴定
2
作者 赵蕾 李天娇 +1 位作者 路泽超 陈宣佑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6-40,62,共6页
为明确既有振动砖墙板房屋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开展现场检测、承载力复核验算、安全性与抗震性能鉴定。通过建筑外观质量普查、承重结构材料强度检测和加固混凝土构件配筋情况检测,为整体结构承载力复核验算提供基础... 为明确既有振动砖墙板房屋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开展现场检测、承载力复核验算、安全性与抗震性能鉴定。通过建筑外观质量普查、承重结构材料强度检测和加固混凝土构件配筋情况检测,为整体结构承载力复核验算提供基础材料参数。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结果表明,该房屋建筑安全性等级为C_(su)级,抗震等级为D_(se)级,不满足现行标准或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需进行加固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墙板 检测 鉴定 抗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外国语学院老校区艺体楼历保建筑墙体加固方案分析
3
作者 刘勇 肖洪 +2 位作者 顾士星 胡树松 刘青春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杭州外国语学院老校区艺体楼历史保护建筑为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砌体结构。根据安全鉴定及抗震鉴定结果,其墙体抗压、抗剪承载力均严重不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房屋鉴定单元安全性评级为Du级,抗震一、二级鉴定结果显示结构需要进行抗震... 杭州外国语学院老校区艺体楼历史保护建筑为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砌体结构。根据安全鉴定及抗震鉴定结果,其墙体抗压、抗剪承载力均严重不满足鉴定标准的要求,房屋鉴定单元安全性评级为Du级,抗震一、二级鉴定结果显示结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对墙体加固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选取了板墙加固及高延混凝土加固2种增设面层加固方式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发现,低强度砂浆砌体结构采用板墙加固对抗压承载力的提升显著,且高于对抗剪承载力的提升,高延混凝土加固对于抗剪承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对抗压承载力的提升。当采用板墙加固,抗震综合能力指数并未充分反映板墙混凝土及钢筋变化的影响,需要补充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板墙加固 高延混凝土加固 低强度砂浆砌体 抗震能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结构构件的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4
作者 郭小东 方士东 +1 位作者 王志涛 李钊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主体,它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根据已有研究,从结构试验、数值模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个方面,总结了含有隔墙、隔扇、雀替等非结构构件的古木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非结构构件可以限制榫卯节点拔榫,改善节点受力,不同程度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耗能能力,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坍塌的概率。最后结合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研究差异,给出了未来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 雀替 隔扇 隔墙 文物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的底层大开洞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闫凯 魏瑞祥 +3 位作者 任鹏飞 张倩 刘政 赵考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47,1367,共13页
针对砌体结构为满足底层功能需求而扩大洞口导致其抗震性能削弱、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按1∶4比例设计制作了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缩尺模型,并基于刚度等效的原则在底层大开洞一侧以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置换部分传统砌体墙,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 针对砌体结构为满足底层功能需求而扩大洞口导致其抗震性能削弱、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按1∶4比例设计制作了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缩尺模型,并基于刚度等效的原则在底层大开洞一侧以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置换部分传统砌体墙,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结构各层的破坏形态、位移变化、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砌体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加强墙紧密联结,结构整体具有延性特征;结构未发生承载力突变,保持较好的抗震耗能性能;结构二层位移显著,设计时应着重关注其刚度,避免形成薄弱层;设钢筋混凝土加强墙可避免地震中底层大开洞砌体结构的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底层大开洞 钢筋混凝土加强墙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od plastic composites based wood wall’s structure and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3
6
作者 Lu Zhang Zehua Chen +3 位作者 Haoran Dong Shuai Fu Lan Ma Xiaojun Yang 《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 EI 2021年第1期65-74,共10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the current wood-plastic building,two kinds of structural wood wall integrated with wood plastic composite(WPC)are designed,and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the current wood-plastic building,two kinds of structural wood wall integrated with wood plastic composite(WPC)are designed,and the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wall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PC integrated wall with frame-shear structure has a good stability,and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WPC can be fully realized.Wall studs and wall panel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walls.Wood plastic materials can meet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walls.The single-layer frame walls and double-layer frame walls integrated with the WPC both have a good thermal performance.According to‘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GB 50189-2015)’,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single-layer frame wall integrated with 20 mm thick WPC wall boards and WPC wall studs is 0.414 W/(m^(2)•K),which can meet the standard of wall thermal levelⅡt and is suitable for cold areas.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double-layer frame wall integrated with 50 mm thick WPC wall panel and WPC wall studs is 0.207 W/(m^(2)•K),which can meet the standard of wall thermal levelⅠt and is suitable for severe col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plastic composite(WPC)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rame-shear structure wall
原文传递
装配式砌体墙片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杭莉 鲍立毅 +3 位作者 许峻伦 吴仲勤 朱雄威 耿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易受到人力或者施工机械的冲击,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或破坏。为研究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时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摆锤法对仅设水平灰缝的装配式自动码垛砌体墙片和传统人工砌筑的墙片... 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易受到人力或者施工机械的冲击,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或破坏。为研究装配式砌体墙片在运输、安装及使用时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摆锤法对仅设水平灰缝的装配式自动码垛砌体墙片和传统人工砌筑的墙片进行冲击试验,测试分析了在外冲击荷载作用下墙片的位移变化特征、开裂情况和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仅设水平灰缝的装配式砌体墙片横向和竖向位移均大于传统码垛工艺砌筑的墙片;在墙片受冲击时,缺少竖向灰缝约束的墙体整体稳定性降低,结构平面外冲击荷载对墙体的影响较大。两组墙体经10次冲击后产生裂缝,裂缝由上往下发展;15次冲击后出现结构性破坏但满足规范中墙片抗冲击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砌体结构 摆锤法 抗冲击性能 墙体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量化导向下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罗敏 李玲燕 杨仕超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明确坚定的碳减排目标,建筑业是“排碳大户”,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既有房建建筑陆续接近服役期,现存既有建筑维修升级及安全性改造体量越来越大,当...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明确坚定的碳减排目标,建筑业是“排碳大户”,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既有房建建筑陆续接近服役期,现存既有建筑维修升级及安全性改造体量越来越大,当下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加固技术本身,而缺乏基于包含碳排放等绿色化相关量化指标的更全面、更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碳减排量化导向下的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评价方法,选取了安全性、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4个维度的23个细分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后模糊综合评价出综合价值占优的加固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应用在备选方案中评价优选出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方案。研究强调选择加固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项指标,进而发现采用合适的承重砌体墙加固材料和施工机械是减少加固能耗和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认为碳排放量计算需考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两者的耦合因素。经过验证,研究为碳减排量化导向下承重砌体墙加固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承重砌体墙 结构加固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填充墙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9
作者 齐正欣 周洋 张学坦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41,共12页
通过纯框架结构模型和半高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半高填充墙对框架柱破坏模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模型并开展参数化研究,分析了砌筑材料、墙体高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 通过纯框架结构模型和半高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半高填充墙对框架柱破坏模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模型并开展参数化研究,分析了砌筑材料、墙体高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但降低了结构的延性;随着墙体砌筑高度增加,混凝土柱自由高度降低,墙柱高度比为0.2时,砌体墙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显著,当墙柱高度比达到0.6时,柱子破坏模式由弯曲破坏转变为剪切破坏;砌筑材料在墙柱高度比在0.4及以下时,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墙柱高度比在0.6及以上时对抗震性能影响的差异逐渐显现;相同砌筑高度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最小,因此,在不采取其他改良措施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加气类混凝土砌块来降低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填充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砌筑高度 砌筑材料 地震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典型石+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10
作者 金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为了探究薄壁钢管混凝土外框约束加固石+砖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未加固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外框约束加固的两种典型的三层石+砖砌体结构模型,模拟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并分析其地震响应与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 为了探究薄壁钢管混凝土外框约束加固石+砖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未加固与薄壁钢管混凝土外框约束加固的两种典型的三层石+砖砌体结构模型,模拟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并分析其地震响应与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底层石墙率先发生面外破坏,上部砖混结构失去支撑而整体塌落,将底层石结构完全压垮,三层整体结构发生“自下而上再到下”的倒塌破坏过程。在70 gal、110 gal以及150 gal加速度峰值作用的工况下,未加固结构的破坏状态分别为严重破坏(位移角1/250)、倒塌破坏(位移角1/99)以及完全坍塌;结果加固后结构破坏状态分别变为介于轻微破坏与中等破坏(位移角1/700)之间、中等破坏(位移角1/350)以及严重破坏(位移角1/283);相较于未加固结构,层间位移角减小了33.33%~78.72%,裂缝的开展得到抑制,延缓结构坍塌破坏,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结构 砖砌体结构 薄壁钢管混凝土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重力式浆砌毛石挡墙地基注浆加固研究
11
作者 王世岐 周浩 +1 位作者 李静坡 张保中 《建筑技术》 2024年第8期999-1003,共5页
对既有挡墙基础下软弱土层进行注浆加固,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软弱土层长期固结对挡墙的影响。重力式浆砌毛石挡墙属于砌体结构,其结构特性决定了其整体性不佳,若注浆方法不当将会对挡墙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际案例中的事前优... 对既有挡墙基础下软弱土层进行注浆加固,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软弱土层长期固结对挡墙的影响。重力式浆砌毛石挡墙属于砌体结构,其结构特性决定了其整体性不佳,若注浆方法不当将会对挡墙结构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际案例中的事前优化设计计算、注浆过程沉降观测、项目完成后对数据分析总结,研究了注浆对既有砌体构筑物的影响,总结了相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构)筑物 边坡工程 浆砌毛石挡墙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M数字化测绘的城墙遗产历史信息解译与病害研究——以罗马梅特尼亚城门为例
12
作者 陈露 徐一书 +1 位作者 曲继萍 陈斌卿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22-226,共5页
梅特尼亚城门是古罗马重要的通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目前存在较严重的病害。首先通过SFM方法对城门三维建模,提取砖石结构信息,识别主要病害,并解析成因。研究表明,遗产共有13种砖石结构,其中城门结构分布较多,城墙结构分布较少,与... 梅特尼亚城门是古罗马重要的通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目前存在较严重的病害。首先通过SFM方法对城门三维建模,提取砖石结构信息,识别主要病害,并解析成因。研究表明,遗产共有13种砖石结构,其中城门结构分布较多,城墙结构分布较少,与修整历史形成对应;共识别出11种病害,成因多与砖石结构及年代相关。研究建构了基于数字化技术与历史信息解读病害成因的城墙遗产研究框架,可为国内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城墙遗产 砖石结构 梅特尼亚城门 SFM 病害识别 罗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13
作者 张家强 李强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91-96,共6页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周期的影响一般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来考虑,但周期折减系数随砌体材料和填充墙位置变化的规律在业界仍未得到揭示。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常规混凝土框架模型和混凝土填充墙框架模型,对不同砌体材料下,不同填充...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周期的影响一般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来考虑,但周期折减系数随砌体材料和填充墙位置变化的规律在业界仍未得到揭示。文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常规混凝土框架模型和混凝土填充墙框架模型,对不同砌体材料下,不同填充墙位置导致的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变化规律展开分析,得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结论,可供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 砌体材料 填充墙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砌体结构型钢夹墙节点筏板工作性状研究
14
作者 刘书昊 刘冬林 范超颖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既有砌体结构新增筏板存在墙体或基础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型钢夹墙筏板节点,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所提型钢夹墙筏板节点与传统销键穿墙节点的受力性能,得出型钢夹墙节点具有更好的抗弯抗剪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对不同地基基础参数... 针对既有砌体结构新增筏板存在墙体或基础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型钢夹墙筏板节点,通过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所提型钢夹墙筏板节点与传统销键穿墙节点的受力性能,得出型钢夹墙节点具有更好的抗弯抗剪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对不同地基基础参数型钢夹墙节点筏板的受力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地基土模量、不同筏板厚度条件下筏板板底土反力分布和墙体应力分布。最后分析型钢夹墙节点的破坏模式,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型钢夹墙筏板节点 筏板工作性状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UHP-ECC与既有砖墙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15
作者 郑国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加固修复既有砖砌体墙工程中,UHP-ECC与砖墙之间的粘结性能是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为探究UHP-ECC-砖界面的粘结性能,通过双面剪切试验探究界面粗糙度、界面湿润度和有机纤维掺量对界面粘结性能的... 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加固修复既有砖砌体墙工程中,UHP-ECC与砖墙之间的粘结性能是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为探究UHP-ECC-砖界面的粘结性能,通过双面剪切试验探究界面粗糙度、界面湿润度和有机纤维掺量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扣缝深度为25 mm时,界面粘结剪切强度提高了75.31%;界面湿润度的增加使界面粘结剪切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湿润状态的界面粘结性能最好;当纤维掺量为2%时,自然面和扣缝5 mm界面粘结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20.05%和29.22%。采用扣缝的界面处理方式可提高界面粗糙度,从而提升界面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砖砌体墙 结构加固 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 双面剪切 界面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砌体住宅楼UHPC抗震加固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陈伟恩 刘静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福建省某石结构体系经过鉴定,墙体承载力及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必须对墙体进行加固以消除安全隐患。依据抗震鉴定报告和现行规范标准要求,对比分析石砌体墙抗震加固方法的适用性,选择采用UHPC嵌缝加固法对石砌体墙进行抗震... 福建省某石结构体系经过鉴定,墙体承载力及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必须对墙体进行加固以消除安全隐患。依据抗震鉴定报告和现行规范标准要求,对比分析石砌体墙抗震加固方法的适用性,选择采用UHPC嵌缝加固法对石砌体墙进行抗震加固。通过墙体嵌缝加固设计,提出了具有嵌缝工作性的UHPC配合比,对加固前后石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分析。结果表明:UHPC嵌缝加固法可以明显提高石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混结构 石砌体墙 抗震加固 UHPC 嵌缝加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砖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苏三庆 丰定国 王清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通过普通砖墙及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的砖墙(简称夹板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用夹板墙加固砖墙的效果及抗震性能,给出了未裂墙用夹板墙进行抗震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
关键词 混合结构 砖墙 抗震加固 钢筋网水泥砂浆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国强 方明霁 陆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砌块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砌块墙体与墙板墙体抗震性能的对比以及两者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比。文中得出了与带墙体钢结... 本文介绍了一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和砌块填充墙的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砌块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砌块墙体与墙板墙体抗震性能的对比以及两者对钢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对比。文中得出了与带墙体钢结构抗震设计有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钢结构 砌块填充墙 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外墙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伟军 施楚贤 胡庆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66,共3页
分析了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和破坏机理 ,论述了这种结构的应用和研究情况 。
关键词 配筋 砌块 砌体 剪力墙 砌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二号线下穿古城墙段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宁 顾强康 +1 位作者 朱才辉 苏立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753-3761,共9页
以地铁二号线下穿西安南门城墙为研究对象,建立能够反应城墙结构中沿着灰缝、外墙-土芯墙界面及结构内部预先存在的裂缝发生张拉或剪切破坏的特殊离散化有限元模型。采用直接输入位移荷载的方法来描述建筑物基础在盾构施工作用下产生的... 以地铁二号线下穿西安南门城墙为研究对象,建立能够反应城墙结构中沿着灰缝、外墙-土芯墙界面及结构内部预先存在的裂缝发生张拉或剪切破坏的特殊离散化有限元模型。采用直接输入位移荷载的方法来描述建筑物基础在盾构施工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从变形和力学两个角度量化分析城墙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能力,从而提出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为古建筑物临近地下开挖地表沉降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面沉降 地铁施工 砌体结构 西安城墙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