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老中医刘德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博 姚洁 +3 位作者 袁普卫 李小群 康武林 余红超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9期880-882,共3页
刘德玉教授认为,颈椎病发病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客于筋脉,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经络。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导致颈项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其内因是慢性劳损及元气不充,正气亏虚。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感风寒湿邪... 刘德玉教授认为,颈椎病发病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客于筋脉,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经络。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重浊,导致颈项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其内因是慢性劳损及元气不充,正气亏虚。内因是发病的基础,外感风寒湿邪是其发病之始因,倡导以预防为先、整局兼顾、病症位三辨结合的整体诊治策略,应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系统性、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刘德玉 温经散寒 补益肝肾 益气活血 化瘀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散寒法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沙飞 屈红 +1 位作者 安允允 吴克明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1期5-6,共2页
从临床症状在古文献中的记载及现代医学理论入手,探讨肾虚血瘀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理论,并对温肾散寒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机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后遗症 肾虚血瘀 温肾散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雪梅 王海东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7%、100.0%,对照组分别为27.8%和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痛 风湿寒性 小针刀 温阳通督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五原则组方治疗寒湿痹证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以关节疼痛为主诉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所有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胶原结缔组织系统疾病。此类疾患中医总以痹证论治,临床以寒湿痹痛居多... 以关节疼痛为主诉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所有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胶原结缔组织系统疾病。此类疾患中医总以痹证论治,临床以寒湿痹痛居多。笔者阅古代先贤论著文献,参以临证摸索,总结出温经散寒、搜风剔络、活血养血、祛湿通络、补益肝肾组方五原则,以此治疗寒湿痹证,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温经散寒 搜风剔络 活血养血 祛湿通络 补益肝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暖肝散寒降浊法治疗肝寒头痛
5
作者 刘海英 王雪晴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691-692,共2页
肝与头痛关联密切,肝阳虚,肝脉寒凝所致头痛多见。此型头痛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寒邪直犯肝经脉络,寒凝肝脉,肝阳被遏,肝脉失于温煦所致。肝寒头痛部位以巅顶、双颞顶为主,每于外感风寒湿邪或进食生冷诱发,得温痛减,伴见脾肾阳虚症状。... 肝与头痛关联密切,肝阳虚,肝脉寒凝所致头痛多见。此型头痛患者多为虚寒体质,以寒邪直犯肝经脉络,寒凝肝脉,肝阳被遏,肝脉失于温煦所致。肝寒头痛部位以巅顶、双颞顶为主,每于外感风寒湿邪或进食生冷诱发,得温痛减,伴见脾肾阳虚症状。治宜温肾暖肝散寒、温胃降浊。温肝用药宜柔润不宜燥烈,需兼顾补肝之阴、血,于"阴中求阳"。对于因虚寒所致血瘀头痛,虚实夹杂者,不可一味温补,当攻补兼施,既补益气血之不足,又疏通气血之瘀滞。温补之外,尚需宣通痹阻,疏利气血,祛瘀止痛。滋养与温通并用,通补结合,不足之气血得补,瘀滞之气血得行,则头痛可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寒头痛 温肾暖肝散寒降浊法 虚寒体质 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温热药物在湿热病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岩 李宇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912-916,共5页
本文梳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及后世医家相关论述,追溯温热药治湿热病渊源;从分消走泄法的理论依据及其用药规律,探讨温热药物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拓宽思路,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湿热病 分消走泄法 温热药 伤寒杂病论 温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章志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淼 李军 +1 位作者 黄尹滢 朱章志(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住院患者的处方,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的用... 【目的】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住院患者的处方,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后共得到治疗少阴阳虚寒湿证LADA患者的处方36首,用药69味;治疗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LADA患者的处方39首,用药75味;所用中药的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归脾、肺经。通过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少阴阳虚寒湿证LADA的衍化方的药物组成为附子、红参、干姜、白术、黄芪、炙甘草、茯苓、白芍、生姜、吴茱萸、山茱萸、麻黄、桂枝、泽泻、细辛、肉桂、砂仁,治疗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LADA的衍化方的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法半夏、干姜、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红参、泽泻、天花粉、白术。【结论】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辨治以少阴阳虚寒湿证和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为主,多采用温阳散寒、和解少阳、调中补虚等药物,其组方思路可为临床诊疗LAD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少阴阳虚寒湿证 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 温阳散寒 和解少阳 调中补虚 数据挖掘 朱章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味药药性理论及归经应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孙坤坤 王加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辛味作为五味之一,其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多样,辛能散、能行、能通、能温、能升、能润、能化。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辛味药不仅归于经典所说的肺经,大部分辛味中药还归于肝经、脾胃经,亦有归入心经、肾经。在脏腑经络的基础上,探究辛味药... 辛味作为五味之一,其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多样,辛能散、能行、能通、能温、能升、能润、能化。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出辛味药不仅归于经典所说的肺经,大部分辛味中药还归于肝经、脾胃经,亦有归入心经、肾经。在脏腑经络的基础上,探究辛味药于脏腑归经的应用。辛味药入肺经可散表邪、行气行水行血、化痰饮、通鼻窍;辛味药入脾胃经可助脾胃之气左升右降,辛化脾胃湿浊及助脾胃祛除阴寒,恢复脾胃正常功能;辛味药入肝经则可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辛味药入心经可开心窍、行心血;辛味药入肾经可润肾,苦燥能助肾行津液。辛味药无论入何脏腑,都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辛味 散表邪 散结润燥 行气利水 祛寒温经 解郁活血 脏腑经络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冬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9期201-203,229,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并将患者按照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温经散寒通络...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并将患者按照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10.27±1.26)d、痊愈时间(8.21±1.24)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5.27±1.48)d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晨僵持续时间(12.01±1.27)min、关节肿胀数(3.01±0.25)个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采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散寒通络汤 针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温调平衡法”探研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岩 任健 +1 位作者 李少波 马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从张仲景“温调平衡法”溯源、学术特点、在六经病辨治中的体现三方面进行论述。中医平衡思想当始于阴阳,阴阳平衡则人体健康,失衡则产生疾病。张仲景《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为纲,但始终十分重视阴阳平衡对人体的重要性,因此多以温性药... 从张仲景“温调平衡法”溯源、学术特点、在六经病辨治中的体现三方面进行论述。中医平衡思想当始于阴阳,阴阳平衡则人体健康,失衡则产生疾病。张仲景《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为纲,但始终十分重视阴阳平衡对人体的重要性,因此多以温性药物进行多种组合配伍,以温调六经,由失衡重新转为平衡的健康状态。以《伤寒论》六经病典型条文与方药为切入点,由浅入深逐经讨论“温调平衡法”在《伤寒论》中的体现和应用,结合临床研究阐述张仲景“温调平衡法”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对现在日益增多的由寒邪或阳虚为主导致人体失衡状态的病证,可以温调祛病邪,以温调养体质,“温调平衡法”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温调平衡法 三阳经病 三阴经病 散寒邪 化水饮 温调太阴法 温调少阴法 温调厥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通络止痛汤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明明 张建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方温经通络止痛汤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腰椎斜扳法配合温经通络止痛汤内服,对照组予以盐酸乙哌立松片口... 目的:探究自拟方温经通络止痛汤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腰椎斜扳法配合温经通络止痛汤内服,对照组予以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经通络止痛汤配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尚可,可显著缓解症状,值得推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通络 腰椎斜板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风寒湿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钟树玉 刘颖 李灵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1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1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腰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温经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明显,能缓解腰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温经散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附子篇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旭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载药物功效是张仲景辨证组方的依据,附子在《本经》中被列为下品。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含附子经方的主治及配伍特点,认为附子辛温发散可祛风寒而治疗咳逆邪气,温暖脾肺而治疗金创,散寒通结而破症坚、积聚、... 《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载药物功效是张仲景辨证组方的依据,附子在《本经》中被列为下品。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含附子经方的主治及配伍特点,认为附子辛温发散可祛风寒而治疗咳逆邪气,温暖脾肺而治疗金创,散寒通结而破症坚、积聚、血瘕,疏通经脉而治疗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并通过桂枝加附子汤、肾气丸、附子粳米汤、黄土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阐述附子的临床应用。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附子的经方亦有新的发挥,多配伍干姜以回阳救逆,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经方 附子 发散风寒 温暖脾肺 散寒通结 疏通经脉 回阳救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敷法治疗便秘的药物研究现状
14
作者 万晓华 陈小光 吴焕林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1122-1124,共3页
中药热敷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攻下药、温里散寒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5类药物,有部分药物进行了对小肠运动功能的动物在体研究。中药热敷腹部治疗便秘的动物研究包括离体实验及在体实验,结果表明临床用于治疗便秘的热敷药物并... 中药热敷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包括攻下药、温里散寒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5类药物,有部分药物进行了对小肠运动功能的动物在体研究。中药热敷腹部治疗便秘的动物研究包括离体实验及在体实验,结果表明临床用于治疗便秘的热敷药物并非都具有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有些药物表现为抑制作用,有些药物表现为双向作用。有部分药物仅开展了离体实验,虽表明了对动物离体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但是中药作用机制复杂,其在整体情况下的作用可能与离体状态存在差异,作用机理可能不尽相同。药物内服与外敷作用机制亦可能存在差异。药物热敷腹部治疗便秘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其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均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热敷法 攻下药 温里散寒药 理气药 补气药 补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洁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型RA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氨甲蝶呤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型RA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氨甲蝶呤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28 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疾病活动指数简表(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评分、健康评估问卷(the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DAS28评分、SDAI评分、H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ESR、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有效率为80.7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可改善RA患者相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活动指标和炎症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证 温经散寒通络汤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立忠 郭健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12-514,共3页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化和纳、升和降、湿和燥3个方面。临床上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有: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 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 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中医辨治四法
17
作者 苏庆洋 王忠民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20-723,共4页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是女性产伤或外伤导致阴道裂伤出血而引发的阔韧带内出血或者阔韧带血肿,属创伤引发的妇产科综合征。西医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但临床以中医药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治疗同样有较好的疗效。阔韧带撕裂综合征的形成病因与创...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是女性产伤或外伤导致阴道裂伤出血而引发的阔韧带内出血或者阔韧带血肿,属创伤引发的妇产科综合征。西医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但临床以中医药活血化瘀为主进行治疗同样有较好的疗效。阔韧带撕裂综合征的形成病因与创伤出血有关,属于中医所说离经之血,其基本病机故此为瘀血所为。同时,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可致出血加剧,而恶血不去,新血难安,极易形成血肿。本文就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技巧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临床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运用理气活血法、温经散寒法、疏肝解郁法、益气化瘀法等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韧带撕裂综合征 理气活血法 温经散寒法 疏肝解郁法 益气化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洪广祥温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探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龚年金 兰智慧 +2 位作者 朱伟 张元兵 刘良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29-1031,共3页
气阳虚弱,痰瘀伏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发病的中心环节,也是临床运用温法治疗慢阻肺的病理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在慢阻肺治疗中常用的6种温法,并结合病案阐释了温法治疗慢阻肺的有效性,旨在将洪教授提出的"... 气阳虚弱,痰瘀伏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发病的中心环节,也是临床运用温法治疗慢阻肺的病理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在慢阻肺治疗中常用的6种温法,并结合病案阐释了温法治疗慢阻肺的有效性,旨在将洪教授提出的"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法 甘温补气 辛热扶阳 温化痰饮 温通经脉 温肺散寒 温清并用
原文传递
许家松治疗痛经经验撷英 被引量:3
19
作者 辛雪艳 杨丛旭 付中学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919-1922,共4页
痛经病位在胞宫,病有虚实,虚证多由脏腑气血亏虚,胞宫失养所致不荣则痛;实证多由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阻滞胞宫所致不通则痛。临证应从气血辨证论治,同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治疗以调... 痛经病位在胞宫,病有虚实,虚证多由脏腑气血亏虚,胞宫失养所致不荣则痛;实证多由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阻滞胞宫所致不通则痛。临证应从气血辨证论治,同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治疗以调和气血为主,以通为用;并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的变化,顾护月经。临床采用养血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阳止痛等方法治疗痛经,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同时,注重患者平时身体素质、生殖健康及心理情绪的调养,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气血辨证 养血理气法 活血化瘀法 温经散寒法 通阳止痛法 少腹逐瘀汤 许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下利证的特殊治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卓 毕虹博 张国骏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下利简称利,特指大便质稀,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伤寒论》中所述下利,主要包括泄泻、痢疾和霍乱三种病证。六经病变皆可见下利,伤寒论中与下利有关的条文约有90条,方剂29首。仲景治疗下利之证,并非单纯强调止利而一味收敛,而是根据病... 下利简称利,特指大便质稀,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伤寒论》中所述下利,主要包括泄泻、痢疾和霍乱三种病证。六经病变皆可见下利,伤寒论中与下利有关的条文约有90条,方剂29首。仲景治疗下利之证,并非单纯强调止利而一味收敛,而是根据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灵活运用解表升提法、清热止利法、攻下实邪法、利水止利法、温阳止利法、辛开苦降法、疏肝解郁法,达到"不收而止"的效果,有"见血休止血"之妙,对后世医家辨治下利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下利证 解表升提法 清热止利法 攻下实邪法 利水止利法 温阳止利法 辛开苦降法 疏肝解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