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机与治疗
1
作者 牟一凡 韩明轩 +5 位作者 马宇婷 刘芳媛 李佳 沈影 唐丽萍 韩凤娟 《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因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内涵,认为OEC发生的中医病机为阳气亏虚,主要责之于肾阳不能温煦胞宫及冲任,气化推动...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因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内涵,认为OEC发生的中医病机为阳气亏虚,主要责之于肾阳不能温煦胞宫及冲任,气化推动功能减弱,经血运行失常,瘀阻胞宫而成本病。“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OEC发生的基本病机,肾阳亏虚,瘀滞胞宫为其核心病机,寒伏少阴为疾病易于复发的重要原因。提出治疗上以温阳化瘀,搜剔伏寒为原则,温补肾阳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搜剔伏寒以防复发,为OEC的中医论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温阳化瘀 搜剔伏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远红 李奕辰 +3 位作者 葛连佳 王泽芸 杨锐 王绍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白癜风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认为,白癜风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于内以“阳虚”体质为发病基础,于外以感受“风邪”为致病关键,提出以“温阳宣肺祛风法”治疗白癜风,并... 白癜风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认为,白癜风实为本虚标实之证。于内以“阳虚”体质为发病基础,于外以感受“风邪”为致病关键,提出以“温阳宣肺祛风法”治疗白癜风,并自拟中药方剂“扫白茴风丸”,在临床中取得满意成效。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两方面阐释了温阳宣肺祛风法辨治白癜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白癜风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宣肺祛风法 白癜风 扫白茴风丸 证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寒气生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卓 吴圣贤 杜雅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 中医理论认为积多因寒生,文章基于对“寒气生积”理论的探讨,提出寒郁生积、寒瘀成积、寒痰化积之病机,寒积于脉络、肠腑、五脏等部位可发为多种疾病,其治疗当以温阳散寒消积为核心,治以散寒行气、温化痰瘀、温阳散结之法,为从病因学角度指导中医药临床治疗积证提供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气生积 寒邪 积证 温阳散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喻嘉言论治水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春全 张沁园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江清初名医喻嘉言于《医门法律》中记载了丰富的论治水肿病证理论思想。其论治水肿,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证。重视肾中真阳在水的气化过程中的作用,遣方用药勿伤肾中真阳,勿使胸中大气受损。... 江清初名医喻嘉言于《医门法律》中记载了丰富的论治水肿病证理论思想。其论治水肿,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证。重视肾中真阳在水的气化过程中的作用,遣方用药勿伤肾中真阳,勿使胸中大气受损。喻嘉言认为治病之药,贵得其宜,意在使脾之健运、肺之治节、肾之关门、膀胱之气化得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嘉言 水肿 扶阳 实脾 温通 祛寒 散结 《医门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两种温阳法抑瘤作用机制区别与联系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叶峥嵘 杨晓航 +2 位作者 吴琳 环诚 张怡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3-904,906,共3页
肿瘤患者存在寒积内生和肾阳亏虚的病机特点,温阳法中的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是治疗肿瘤的2种重要方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紊乱密切相关,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温... 肿瘤患者存在寒积内生和肾阳亏虚的病机特点,温阳法中的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是治疗肿瘤的2种重要方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紊乱密切相关,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温补肾阳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温阳散寒能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温阳散寒法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瘤效应并调节性激素水平,温补肾阳法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继而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散寒法 温补肾阳法 肿瘤 性激素 免疫微环境 抑瘤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何欣 朱婴 黄立中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1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方案化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同时予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治疗,共治疗56d;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方案化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同时予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治疗,共治疗56d;比较两组患者原发灶改变及新转移灶发生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变化、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变化。结果两组原发灶瘤体变化相近;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及稳定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树突状细胞计数及其与外周血单核细胞比值升高。结论温阳散寒补气养血法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减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树突状细胞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温阳散寒 补气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蠲痹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晶金 彭江云 +3 位作者 万春平 祁燕 金成 杨会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5期16-19,42,共5页
目的:探讨蠲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的控制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造模组(45只)。造模组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后,随机分为蠲痹低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甲氨蝶呤组(10... 目的:探讨蠲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的控制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造模组(45只)。造模组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后,随机分为蠲痹低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甲氨蝶呤组(10只),模型对照组(5只)。致炎第21天起每日给药干预,从第1天初次免疫前开始,每隔7天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法及足趾容积测量法评价关节炎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并于第35天和第49天各处死一半动物,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取踝关节滑膜组织行HE染色。结果:①35 d时,蠲痹低剂量组、甲氨蝶呤组CIA大鼠AI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他组AI评分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 d时,甲氨蝶呤组CIA大鼠AI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蠲痹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在改善AI评分上明显优于甲氨蝶呤组(P<0.05)。②35 d时,蠲痹低剂量组CIA大鼠足趾容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他组足趾容积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 d时,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足趾容积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5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蠲痹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蠲痹高剂量组在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上优于甲氨蝶呤组(P<0.05)。49 d时,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蠲痹中、高剂量组在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上明显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④CIA大鼠滑膜组织炎症评分,35 d时,蠲痹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 d时,蠲痹中剂量组在改善滑膜组织炎症评分上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蠲痹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蠲痹颗粒能对抗CIA大鼠的炎症病变进展,减轻滑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温阳散寒除湿法 蠲痹颗粒 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 滑膜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雪梅 王海东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 目的:观察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每3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6.7%、100.0%,对照组分别为27.8%和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温阳通督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痛 风湿寒性 小针刀 温阳通督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支艳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系统阐述老年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结果:提出宣肺通腑法、健脾益气法、滋阴养血法、行气活血法、温阳通散寒法五种治疗方法,分别以清燥救肺汤、补中益气汤、润... 目的:探讨老年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系统阐述老年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结果:提出宣肺通腑法、健脾益气法、滋阴养血法、行气活血法、温阳通散寒法五种治疗方法,分别以清燥救肺汤、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合增液汤、血府逐瘀汤、附子理中丸合济川煎加味治疗。结论:治疗老年性便秘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便秘 宣肺通腑法 健脾益气法 滋阴养血法 行气活血法 温阳通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温阳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星 吴琳 +3 位作者 杨娜 刘晓彤 闫敏 叶峥嵘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31-34,47,共5页
《伤寒杂病论》中的温阳法可分为温阳祛风散寒除湿、温补五脏令司其职、温经通脉利湿散瘀、温阳固脱止利止血、回阳救逆峻剂防脱。临床使用温阳法时应明辨寒热虚实,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掌握合理的药物配伍及选用合适的煎服方法。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温阳法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R、VEGF、HSP70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张帆 易华娅 +3 位作者 齐帅英 武创新 方丽 杨玉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5-1079,I0009,I0010,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R、VEGF、HSP7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自然老化的围绝经期雌性SD大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对肾阳虚型围绝经期模型大鼠ER、VEGF、HSP7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自然老化的围绝经期雌性SD大鼠,肌注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型围绝经期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生理盐水组;另选青年组、老年组SD雌性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5 d,于第16天处死大鼠,分离摘取双侧子宫,称重了解子宫湿重及子宫指数,采用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信使mRNA(ERmRNA、VEGFmRNA、HSP70mR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明显增加子宫湿重、子宫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教材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抑制子宫萎缩,有显著性差异(P<0.01),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更年汤组、教材方组、替勃龙组能增加ER、ERmRNA、VEGF、VEGFmRNA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材方组的上调低于更年汤组及替勃龙组(P<0.05),替勃龙组与更年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更年汤组、替勃龙组能增加HSP70及HSP70mRNA阳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年汤组与替勃龙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更年汤可能通过上调ER、VEGF、HSP70蛋白及基因在子宫中的阳性表达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病理状态下的子宫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 雌激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中头痛的机理与辨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渠玉梅 《河南中医》 2003年第7期1-2,共2页
《伤寒论》论述头痛 ,以六经作为分证纲领 ,将头痛分为太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六种 ,治疗上太阳经头痛多以解表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经头痛多以通腑泄热法为主 ,代... 《伤寒论》论述头痛 ,以六经作为分证纲领 ,将头痛分为太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六种 ,治疗上太阳经头痛多以解表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经头痛多以通腑泄热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承气汤 ;少阳经头痛多以和解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太阴经头痛多以温中散寒为主 ,代表方剂为理中丸 ;少阴经头痛多以回阳救逆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厥阴经头痛多以温散寒邪为主 ,代表方剂为吴茱萸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头痛 解表法 清热法 和解法 温中散寒法 回阳救逆法 温散寒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德西辨治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五法经验介绍 被引量:1
13
作者 巴明玉 禄保平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6期202-205,共4页
介绍毛德西教授辨治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理特点多以虚为本,以湿、郁为标,湿邪往往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故常从虚、湿、郁论治,创制疏肝理气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散寒利湿法... 介绍毛德西教授辨治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病理特点多以虚为本,以湿、郁为标,湿邪往往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故常从虚、湿、郁论治,创制疏肝理气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散寒利湿法、温阳利湿法、散瘀利湿法等五法,临证多法联用,随证治之,祛湿贯穿始终,临床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疏肝理气化湿法 清热利湿法 散寒利湿法 温阳利湿法 散瘀利湿法 毛德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贴敷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欣源 贺雅琪 +4 位作者 陈洁 王陵军 杨忠奇 袁天慧 冼绍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腹泻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腹泻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限定检索时限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有关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腹泻的选穴及用药规律。【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4篇,包括27个穴位、 80味药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为主穴,以任脉、胃经、膀胱经穴为主;用药上,以吴茱萸、肉桂、丁香、白术、干姜为多,其功效以散寒止痛为主,药性多呈辛、温、热,归经多属脾、胃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常用单穴为神阙,常用配穴为天枢、中脘、足三里,多使用温阳散寒药物,总体体现了散寒止痛的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腹泻 选穴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温阳散寒 散寒止痛 神阙穴 天枢穴 中脘穴 足三里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肝法外延扩展灵活运用
15
作者 陈拥军 周洁 +2 位作者 孙晓梅 孙晓伟 曹凤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治肝法由来已久,广泛应用,含疏肝、柔肝、抑肝、平肝、补母等,调理脏腑功能,疗效客观。在此外延扩展,肝阳虚损,疏泄无力,当扶阳助肝;寒热错杂,病在厥阴,宜温阳泻火,兼益津液;气因虚而郁滞,宜益肝气、助疏泄、清都热;疏泄太过,犯脾伤肾,... 治肝法由来已久,广泛应用,含疏肝、柔肝、抑肝、平肝、补母等,调理脏腑功能,疗效客观。在此外延扩展,肝阳虚损,疏泄无力,当扶阳助肝;寒热错杂,病在厥阴,宜温阳泻火,兼益津液;气因虚而郁滞,宜益肝气、助疏泄、清都热;疏泄太过,犯脾伤肾,宜抑肝扶脾固肾;疏泄太过,血失封藏,宜养血柔肝;阳虚血亏,宜养血疏肝,治肝新法,灵活辩证应用,疗效显著。附验案六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肝法 外延扩展 肝阳虚损 扶阳助肝 寒热错杂 温阳泻火 气虚郁滞 益肝气 助疏泄 清郁热 疏泄太过 养血柔肝 阳虚血亏 养血疏肝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仲景论温阳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亮 祁冬冬 谢忠礼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38-1139,共2页
无论外感或内伤、还是正偏虚或邪偏实,疾病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功能障碍,治疗的终极目的在于恢复已损伤的功能。仲景温阳法的概念比温法要广泛,不同于简单的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仲景温阳法则具体说明了如何"温&qu... 无论外感或内伤、还是正偏虚或邪偏实,疾病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功能障碍,治疗的终极目的在于恢复已损伤的功能。仲景温阳法的概念比温法要广泛,不同于简单的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仲景温阳法则具体说明了如何"温",从而恢复阳气的相应功能。由于疾病作用于人体的整体性,连贯性,很多证型反映了阳气的多种功能障碍,如亡阳证多表现为肾阳虚衰、津液不固、寒凝经脉等,治疗则应把握其阳气欲脱的特性,治应回阳救逆,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阴阳互根互用,扶阳气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阴津,治疗上须灵活变化,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阴盛格阳、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则须兼用寒凉以调整气机,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法 《伤寒论》 温煦 推动 防御 固摄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寒湿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探讨 被引量:25
17
作者 阮永队 范登脉 +1 位作者 谢炎烽 庄晓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通过分析2019年首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寒湿疫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从寒湿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中医学"寒湿疫"范畴,病机为寒湿疫毒内盛,... 通过分析2019年首发于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点,根据中医学寒湿疫的相关理论,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从寒湿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认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中医学"寒湿疫"范畴,病机为寒湿疫毒内盛,肺脾阳气虚弱,寒饮阻肺,寒湿困脾。治疗的总体指导思想为辨证论治,灵活处置,急危重症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治则为全程护阳、提前温阳,扶正解毒,截断扭转;具体治法可采用温阳扶正化饮,散寒去湿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 温阳扶正化饮 散寒去湿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护阳方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美灵 翟珂 +1 位作者 张义敏 张思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护阳思想的遣方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温病条辨》中有关顾护阳气的条文和方药,从方药频数、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入手,建立方药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温病条辨》中护阳方剂71条,护阳药物67种。其中,散寒...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护阳思想的遣方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温病条辨》中有关顾护阳气的条文和方药,从方药频数、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入手,建立方药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温病条辨》中护阳方剂71条,护阳药物67种。其中,散寒祛湿类方剂所占比例最重;护阳用药以温里药及补气药为主,护阳药物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为人参,其次是干姜、附子;药物性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为主,其次为苦温、甘平、辛热药,药物归经以脾、胃、肾、肺经为主。结论:《温病条辨》护阳多用辛甘、温热药物,脾、肾、胃、肺同调,在配伍上用辛甘配伍、化生阳气,辛散酸收、升阳最速,慎用苦寒、防止伤阳,芳香走窜、祛湿温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护阳方药 散寒祛湿类方剂 温里药 补气药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寒痰”论治肺结节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丹丹 李炜弘 +4 位作者 吕尚斌 罗招亮 王杰鑫 李家良 赵智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2-3327,共6页
肺结节症状隐匿,性质有炎性结节,炎性肉芽肿,早期浸润性癌,肺癌之分,临床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对大多数肺结节开展定期的CT随访观察为中医药干预肺结节提供了“窗口期”。本文从外寒袭肺、寒湿氤氲的地理环境、寒凉饮食、夏日空调等方面... 肺结节症状隐匿,性质有炎性结节,炎性肉芽肿,早期浸润性癌,肺癌之分,临床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对大多数肺结节开展定期的CT随访观察为中医药干预肺结节提供了“窗口期”。本文从外寒袭肺、寒湿氤氲的地理环境、寒凉饮食、夏日空调等方面分析认为寒邪浸淫是肺结节形成的基本病因,寒痰是肺结节的基本病机。从临床有症可辨和无症可辨的两种实际情况概括了肺结节的临床表现。提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味为基本方,温阳散寒以治本,化痰软坚以治标的肺结节基本治疗大法,探讨提高肺结节的中医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寒痰 温阳散寒 化痰软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阳虚寒凝论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博策 谢蓓莉 +5 位作者 别玉龙 刘明旺 闫宇新 张洋芳 李浩浩 赵福海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其发病率较高而广泛受到临床关注。CMVD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硝酸酯类、曲美他嗪等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CMVD的相关研究逐渐成...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因其发病率较高而广泛受到临床关注。CMVD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硝酸酯类、曲美他嗪等传统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CMVD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整理胸痹相关医籍,结合陈可冀院士“三通两补”思想中的芳香温通疗法,从阳虚寒凝、络脉瘀阻的角度对CMVD进行进一步阐述,探索其病因病机和治疗规律,以期为CMVD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阳虚寒凝 络脉瘀阻 芳香温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