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街道风景园林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滨谊 黄莹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53-57,共5页
本文以上海市两条典型步行街为试验地,研究户外风、湿、热小气候要素,街道开敞空间风景园林要素及人群感受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指标量化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开展了人体微气候环境感受结... 本文以上海市两条典型步行街为试验地,研究户外风、湿、热小气候要素,街道开敞空间风景园林要素及人群感受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指标量化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开展了人体微气候环境感受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几点结论:其一,沿街建筑立面形式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骑楼区>墙体区>悬挑区;其二,街道下垫面材质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开敞广场区>滨水观景区>林下休憩区;其三,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与热舒适投票值显著相关;其四,生理等效温度更适用于上海市冬季街道小气候人体舒适度感受的量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风景园林微气候 风、湿、热小气候要素 户外人体感受热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外微气候参数垂直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伯林 郭秀娟 +1 位作者 魏莉莉 蔡伟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6期49-52,72,共5页
通过对某超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外表面的微气候参数的监测,发现高度是影响各参数垂直变化的主因。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均呈多"S"型变化,且为互补,顶层的温度较高而湿度最低;11∶00时建筑外表面垂直温差最大为6.7℃,... 通过对某超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外表面的微气候参数的监测,发现高度是影响各参数垂直变化的主因。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均呈多"S"型变化,且为互补,顶层的温度较高而湿度最低;11∶00时建筑外表面垂直温差最大为6.7℃,而16∶00时垂直温差最小为0℃,测量时间段内平均垂直温差为2.7℃。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外表面的贴附气流速度逐渐增加,直至顶层有所回落,在建筑高度85%左右的平均风速最大,约为地面风速的7倍。温湿度和风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较大的风速可以强化热湿交换,利于湿热地区夏季的通风降温和除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微气候 温湿度 风速 热湿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