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平 胡颖 罗永锋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角膜内皮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根据切口大小将患者分为2.2 mm... 目的探究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角膜内皮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根据切口大小将患者分为2.2 mm组(55例)及常规组(5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切口内外口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角膜生理指标及泪膜功能进行分析评估,并统计患者术后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2 mm组术后7 d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LogMAR值及角膜散光值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mm组术后1 d、7 d切口外口处角膜厚度及术后1 d的切口内口处厚度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mm组术后7 d的角膜内皮细胞(CECs)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大于常规组,CECs变异系数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mm组术后7 d的角膜阻力因数(CRF)大于常规组,Goldmann相关眼压(IOPg)及角膜补偿眼压(IOPcc)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mm组术后7 d的泪膜破裂时间(BUT)长于常规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Ⅱ)值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m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一过性高眼压1例),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9%(一过性高眼压1例、角膜水肿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促进角膜切口愈合,并能改善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及泪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 2.2 mm角膜微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学武 字贤芳 王怀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9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3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9例。两组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应用... 目的分析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3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9例。两组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应用3mm角膜切口,观察组应用2.2mm角膜微切口,比较两组视力、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角膜散光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改善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手术 白内障 2.2mm角膜微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振宇 《实用防盲技术》 2020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3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验组行2.2 mm角膜微切... 目的探究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3 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验组行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平均超声乳化时间(APT)、术后24h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1周、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散光度(CAD)。结果实验组APT、E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周、1个月实验组BUT较长,CAD较低(P<0.05)。结论2.2mm、3 mm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及泪膜功能均可造成一定损害,其中2.2 mm角膜微切口损害较小,有助于视力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2.2mm角膜微切口 3mm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凌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9月我院ARC患者13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71例).对照组采用3mm角膜切口术、观察组采用2.2mm角膜微切口... 目的探讨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9月我院ARC患者13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71例).对照组采用3mm角膜切口术、观察组采用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对比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视觉质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眼部症状改善情况[国家眼科学会视功能问卷(NEI-VFQ25)、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两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NEI-VFQ2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3%(4/71)与对照组7.46%(5/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ARC具有进一步改善症状、降低散光、恢复视功能等优势,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mm角膜微切口 超声乳化手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散光
原文传递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霞 樊冬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 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38例。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角膜滞后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2.67,P=0.009;对照组:t=4.18,P<0.001)。研究组角膜滞后性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1.56,P=0.123),而对照组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0.55,P=0.588);术前和术后角膜阻力因子相比无明显改变(研究组:t=0.15,P=0.880;对照组:t=0.57,P=0.569)。研究组术后1 d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t=-3.25,P=0.002;t=-3.45,P=0.001),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 d和1周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2.2 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和3.0 mm标准切口手术均会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切口 角膜 2.2 mm 特征 角膜生物力学 滞后性 角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