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pie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with interface damage
1
作者 傅衣铭 李升 姜叶洁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9年第2期129-144,共1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nlinear model for pie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with damage effect of the intra-layers and inter-laminar interfaces. Discontinuity of displacement and electric potential on the interfaces are 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nlinear model for pie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with damage effect of the intra-layers and inter-laminar interfaces. Discontinuity of displacement and electric potential on the interfaces are depicted by three shape functions. By using the Hamilton variation principle,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dynamic equations of pie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with damage effect are derived. Then, by using the Galerkin method, a mathematical solution is presented. In the numerical studies,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nonlinear amplitude-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simply-supported pei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with interfacial imperfections are discussed. These factors include different damage models, thickness of the piezoelectric layer, side-to-thickness ratio, and length-to-width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elastic laminated plates nonlinear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interfacial damage damage evolution the Galerk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thogonal expansion of ground motion and PDEM-based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nonlinear structures 被引量:2
2
作者 Li Jie Liu Zhangjun Chen Jianb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3期313-328,共16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orthogonal expansion method for general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the method, a normalized orthogonal function of time variable t is first introduced to carry out the decomposition of a stoch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orthogonal expansion method for general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the method, a normalized orthogonal function of time variable t is first introduced to carry out the decomposition of a stochastic process and then a correlated matrix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transforms a correlated random vector into a vector of standard uncorrelated random variables, is used to complete a double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of the stochastic processes.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rtley transform and Fourier transform of a real-valued fun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irst orthogonal expansion in the above process is carried out using the Hartley basis function instead of the trigonometric basis func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bove method.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main probabi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it is proposed to directly carry out the orthogonal expansion of the seismic displacements.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to represent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with only a few random variable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PDEM) is employed to study the stochastic response of nonlinear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 excitations. In the PDEM, a completely uncoupled one-dimension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generalized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governing the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nonlinear structure. The solution to this equation will yield the instantaneou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response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to solve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 are described. An example, which deals with a nonlinear frame structure subjected to stochastic ground motions, is illustrated to validate the abov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ground motion stochastic processes orthogonal expansion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method nonlinear structures stochastic respons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木结构跨尺度地震损伤演化分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吴铭昊 王永建 姜绍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为了掌握地震作用下古建木结构由细观材料到宏观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破坏状态,并对其损伤程度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提出了古建木结构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包括多尺度数值模型和多尺度一致性损伤模型。多尺度数值模型采用多点约束法来... 为了掌握地震作用下古建木结构由细观材料到宏观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破坏状态,并对其损伤程度做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提出了古建木结构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方法,包括多尺度数值模型和多尺度一致性损伤模型。多尺度数值模型采用多点约束法来协调跨尺度界面变形,能同时描述局部损伤细节和整体力学行为;损伤模型以广义力-广义位移和抗震性能水准理论为基础,通过试验拟合分析来统一各层次损伤。以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和多层古建木框架振动台试验为分析对象,详细阐述了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方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所提出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以为既有古建木结构抗震鉴定给出从局部材料、构件到整体结构的各层级评估结果,并揭示其之间的演化规律,为后期加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跨尺度损伤演化分析 地震损伤模型 有限元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plified stiffness-based approach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ment-resisting frame
5
作者 于琦 孟少平 +1 位作者 吴京 孙巍巍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2期241-246,共6页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a damage index of the whole frame and the storey is proposed for the frame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index is compatible with the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a damage index of the whole frame and the storey is proposed for the frame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index is compatible with the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e. g. the pushover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al damage is considered via plastic hinges. Simultaneously, a practical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oposed index and earthquake intensities based on the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The proposed index is then illustrated through two low-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and it is also compared with some other indi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index is on the safe side and not sensitive to the lateral load pattern. The storey index is helpful to reflect the storey damage and to uncover the position of the weak storey.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levels and damage index values is also propos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index seismic evaluation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FRAME lateral load pattern pushover analysis performance level stiffness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与结构不确定性对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晓岳 曲哲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各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固然可以有效控制损伤机制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仍受地震动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本文使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比较了基础隔震和铰支墙-框架结构体系与传统的延性受弯框架结构体系的地震易损性,着重考... 各种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固然可以有效控制损伤机制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仍受地震动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本文使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比较了基础隔震和铰支墙-框架结构体系与传统的延性受弯框架结构体系的地震易损性,着重考察地震动和结构不确定性对其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结构体系进行易损性分析,验证了基础隔震和铰支墙-框架结构体系可显著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能力,并探讨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于地震动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敏感性及其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地震损伤控制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失效概率 基础隔震 铰支墙-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7
作者 梁建文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东桥 巴振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再次,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方法、地震易损性评估及减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管廊抗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地下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剥落、裂缝贯通、接缝错位或张开、管廊受剪断裂等;地震作用下地下管廊穿越非均匀场地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管廊穿越软硬交互等非均匀场地时的抗震性能研究值得重视;交叉节点是地下管廊的薄弱环节,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值得关注;预制管廊接头易受到地震破坏,不同类型预制管廊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需深入探索;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抗震性能受到不同交叉节点和不同管廊之间的交互影响,高效的地下管廊系统建模方法和高效的简化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地下管廊的减隔震技术值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震害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简化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易损性 减隔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动力分析的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8
作者 庞锐 卢韵竹 +1 位作者 季睿 徐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7-2244,共8页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了土石坝安全控制标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法对高土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震陷率随着累计滑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取10%的超越概率,以250m规则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为例,极限抗震能力分别为0.7g~0.75g和0.8g~0.85g;从概率角度提出了评估大坝极限抗震能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动力分析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概率密度演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模型法的地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宏细观损伤破坏研究
9
作者 殷亚娟 任青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22,82,共9页
大型水工混凝土结构易在结构突变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工程结构的整体失效破坏起源于局部区域的损伤积累和裂缝失稳扩展。为明确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子模型法构建了基于实际工程的重力坝坝踵高应力区的精细化... 大型水工混凝土结构易在结构突变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工程结构的整体失效破坏起源于局部区域的损伤积累和裂缝失稳扩展。为明确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子模型法构建了基于实际工程的重力坝坝踵高应力区的精细化模型。基于坝踵代表体的细观结构模型,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重力坝局部受力变形特征以及损伤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宏观模型计算结果相比,细观子模型计算结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应力场,位移场,裂纹分布以及损伤演变过程。此外,研究发现细观结构内部的损伤发生时间早于宏观结构,表明宏观裂缝源于内部,混凝土结构破坏并非瞬间完成,而是由于其内部微细裂纹的演化形成更大的宏观裂缝导致。研究结果为重力坝宏观和细观尺度的损伤分布形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地震荷载 力学特性 子模型 损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under combined seismic and blast loads 被引量:1
10
作者 SHI YanChao SUN XiaoZhe CUI Ji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63-377,共15页
It is possible for certain building structures to encounter both the seismic load and blast load during their service lif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security demand,the need for design of... It is possible for certain building structures to encounter both the seismic load and blast load during their service lif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security demand,the need for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gainst multi-hazar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Therefore,the damage analy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ultiple hazards has become a very urgent requirement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In this paper,the refin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column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explicit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LS-DYNA.Combined with the Monte Carlo method,the damage law of RC columns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random single earthquake or explosion disaster and multi-hazard is studied,and the damage groups a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index.Based on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lgorithm,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different damage degree groups is determined,and a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damage degree of RC columns under the combined seismic and blast loads is proposed.Finally,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RC column against multi-disaster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 analysis reinforced concrete(RC)column damage probability seismic load blast load Monte-Carlo method
原文传递
考虑各施工阶段受力影响的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损伤分析
11
作者 刘仕远 王慧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178,共11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 为研究处于各施工阶段的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情况的不同在抗震易损性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一座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进一步对该类桥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分析。以Midas/Civil软件建立各施工阶段模型,提取施工阶段的受力情况,并将各阶段受力情况输入Abaqus软件建立的结构模型中,并以等效荷载法提出的适用于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下主梁和主墩的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验证内力的吻合情况。基于规范反应谱生成10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别输入两组模型,以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是否考虑施工阶段受力情况的两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曲率延性系数为损伤指标划分损伤状态,基于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取得主墩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显示:内力等效荷载计算公式模拟的等效内力与各施工阶段的内力吻合较准确;相同地震动强度不同施工阶段下,墩底、墩顶和墩梁固结处各损伤状态的损伤超越概率均随主梁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施工阶段桥梁的受力将会低估墩底、墩顶的损伤概率,同时高估墩梁固结处的损伤概率。损伤概率低估量在墩底沿纵桥向最大,且该低估量的大小也与主梁悬臂长度有直接关系,随悬臂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施工阶段 受力影响 等效荷载法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12
作者 陈银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坏规律,以某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OpenSees有限元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采用人工合成的20条地震波作为地震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计算分析斜拉桥在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桥梁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采用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计算桥梁系统易损性,结果表明:(1)支座在PGA为0.1g的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作用下,轻微破坏的概率分别为70%和85%,中等破坏的概率为40%和60%,说明支座横向先于纵向发生破坏;(2)当PGA<0.2g时,桥墩和桥塔均不会发生破坏,但随着地震动增大,桥墩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大于横桥向,桥塔沿纵桥向损坏的概率小于横桥向;(3)一阶界限法和二阶界限法在轻微破坏上下界最大差值分别为0.15和0.07,中等破坏为0.03和0.06,严重破坏为0.25和0.02,完全破坏为0.23和0.02,说明二阶界限法可明显减小上下界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易损性 数值分析 斜拉桥 损伤指标 动力时程分析 界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威 马东辉 +3 位作者 苏经宇 何浩祥 郭小东 王志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评估的准确性,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以整体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滞回耗能循环次数和楼层能量集中系数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损伤评估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综合评估方...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评估的准确性,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和方法,以整体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滞回耗能循环次数和楼层能量集中系数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损伤评估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各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侧面刻画2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即集对分析),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的程度.并对4种不同型式的结构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SPA) 联系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震损伤 评估 能力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的地震灾害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3
14
作者 贺海磊 郭剑波 谢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前我国电气设备易损性分析只注重变电站设备,未对输电线进行易损性分析,影响了电力网络抗震风险分析结果的精度。文章分析了电气设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易损性曲线绘制方法,并结合四川电网在汶川地震中的设备损坏情况,应用震害统计分析... 目前我国电气设备易损性分析只注重变电站设备,未对输电线进行易损性分析,影响了电力网络抗震风险分析结果的精度。文章分析了电气设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易损性曲线绘制方法,并结合四川电网在汶川地震中的设备损坏情况,应用震害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易损性,确定了主要电气设备的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可对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提供决策支持,为电力网络抗震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改善电力系统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汶川地震 震害统计分析方法 易损性 曲线 四川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适才 田小明 +1 位作者 闫维明 何浩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5,119,共7页
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引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结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火灾热力反应分析,通过简化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型,考虑地震损伤的同时,连接结构的热传导分析与热力分... 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引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结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火灾热力反应分析,通过简化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型,考虑地震损伤的同时,连接结构的热传导分析与热力分析,从而实现地震火灾效应计算。运用此方法对一单层和一多层混凝土框架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与没有考虑地震损伤时框架的高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震作用后的结构在火灾下的破坏形态可发生改变,结构耐火极限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次生火灾 耐火极限 地震损伤模型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包亦望 黄鹏飞 +1 位作者 姚燕 韩燕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8,共6页
基于热力学和材料力学,分析了在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试样内部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布及其损伤演变的规律,导出了钢筋混凝土在循环变温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热应力的一般性计算公式及分布状态以及四点弯曲荷... 基于热力学和材料力学,分析了在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试样内部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布及其损伤演变的规律,导出了钢筋混凝土在循环变温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热应力的一般性计算公式及分布状态以及四点弯曲荷载下钢筋和混凝土各自承受的应力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应力沿梁试样长度方向非均匀分布,而弯曲应力与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有关。研究表明混凝土在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机理是温度疲劳导致的混凝土损伤以及腐蚀液渗透导致钢筋锈蚀共同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腐蚀 协同作用 损伤演变 应力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之毅 谈忠傲 楼梦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5-1152,共8页
基于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主要受周围土层变形控制这一基本思想,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强制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新方法将土层变形施加到计算模型的整个土层有限元上以模拟地震作用,避... 基于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主要受周围土层变形控制这一基本思想,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强制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方法——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新方法将土层变形施加到计算模型的整个土层有限元上以模拟地震作用,避免了原方法所施加土层变形传递到远离模型边界位置会发生衰减的现象.结合上海市某地铁车站的计算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基本特点.同时以动力时程法为基准,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计算效果.研究表明,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法符合较好,设计理念体现了地下结构的震害机制,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震害特征 整体强制反应位移法 抗震 分析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石古塔地震损伤演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胜才 赵有军 +1 位作者 D’Ayala Dina 刘羽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显式积分法探讨了砖石古塔的地震破坏机制.应用动力弹塑性分析法表征并求解砖砌体结构破坏的非线性问题,得到古塔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开裂、压溃等结果的动态过程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显式积分法适用于模拟砖石古塔的震损演化过程.
关键词 非线性分析 砖石古塔 动力弹塑性 损伤演化 显式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界面损伤压电智能层合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衣铭 李升 姜叶洁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基于广义6自由度板理论、应变等效原理和Hamilton变分原理,通过引入三维弹性平衡方程和静电平衡方程的通解来构造满足界面间力电耦合关系和各类连续条件的位移、电势分布形函数,建立了具铺设层内和层间界面处损伤效应的压电智能层合板... 基于广义6自由度板理论、应变等效原理和Hamilton变分原理,通过引入三维弹性平衡方程和静电平衡方程的通解来构造满足界面间力电耦合关系和各类连续条件的位移、电势分布形函数,建立了具铺设层内和层间界面处损伤效应的压电智能层合板的非线性运动控制方程组,并运用Galerkin方法进行求解.数值算例中,分别讨论了,不同损伤程度、压电层厚度、厚跨比及长宽比对四边简支非理想界面压电智能层合板线性自由振动频率和非线性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智能层合板 非线性振动分析 界面损伤 损伤演化 GALERKI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进水塔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杰 杨杰 李晓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4-1250,共7页
进水塔结构作为水电站的进水建筑物,其抗震性能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以沙牌水电站的高耸独立进水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进水塔结构作为水电站的进水建筑物,其抗震性能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以沙牌水电站的高耸独立进水塔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3条耐震时程曲线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并将计算结果与天然地震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进水塔塔顶位移、基底剪力及地震损伤历程。实例研究表明:耐震时程法可以较好地分析结构的抗震响应,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均值相匹配。耐震时程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动力强度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且计算结果精度好、效率高,为进水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法 进水塔 抗震性能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