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videogrammetric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vibration displacement of stay cables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Xiaoqing XIA Yong +1 位作者 WEI Zelong WU Qingxio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EI 201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Stay cables in cable-stayed bridges are prone to large amplitude oscillations under external excitations.The vibration of the cables is predominantly measured by using accelerometers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The dy... Stay cables in cable-stayed bridges are prone to large amplitude oscillations under external excitations.The vibration of the cables is predominantly measured by using accelerometers to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is then usually obtained indirectly from the double integration of the acceleration data.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displacement of stayed cables using a digital video camera.With the newly developed videogrammetric technique,the video clips are transferred into image frames,from which the shape and location of the target are identified.The displacement time history is then captured.Th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a cable-stayed bridge to measure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 of stay cables.The displacement is compar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data in the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measured by the digital video camera is comparable to the counterparts integrated from the acceleration data.The vibration frequencies identified from the acceleration are finally used to estimate the tension forces of the cab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on forces have insignificant changes after one year’s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y cable vibration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videogrammetric technique tension force
原文传递
钻柱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
作者 狄勤丰 杨赫源 +3 位作者 王文昌 骆大坤 张鹤 陈锋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224-239,共16页
钻柱动力学是安全、高效钻井的基础,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累累。然而,钻柱具有超大长细比,工作环境恶劣,非线性特征显著,使得钻柱的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这在超万米特深井中尤为突出。因此,把握钻柱动力学研究历程,提炼... 钻柱动力学是安全、高效钻井的基础,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累累。然而,钻柱具有超大长细比,工作环境恶劣,非线性特征显著,使得钻柱的安全性面临严峻挑战,这在超万米特深井中尤为突出。因此,把握钻柱动力学研究历程,提炼钻柱动力学核心关键问题十分必要。本文在简要回顾3种基本钻柱振动形式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这3种基本振动的耦合振动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粘滑和涡动这2种复杂振动的危害、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测量技术和控制方法,并对近十年来备受关注的高频扭转振动(HFTO)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涡动是井下钻柱最易出现的一种复杂振动形式,包括向前、向后规则涡动和不规则涡动形式,且大都体现为不规则涡动。其中,反向涡动对钻柱的危害很大,不但会加剧钻具的疲劳破坏,而且会降低钻头的机械钻速。粘滑振动是另一种危害极大的复杂振动形式,其形成机制在于钻头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可用速度弱化效应进行很好描述;粘滑振动与涡动密切相关,粘滑振动中的滑脱阶段的最大转速可能达到地面转速的3倍以上,并伴随着剧烈的涡动。而振动频率远高于涡动和粘滑振动的高频扭转振动的危害不容忽视,但相关机理远未探明,迫切需要攻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柱动力学 复杂振动 测量技术 实验方法 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落体绝对重力仪中参考棱镜振动测量技术
3
作者 黄诗 朱小毅 +2 位作者 薛兵 张兵 吴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精确测量绝对重力仪参考棱镜的振动信号并将其用于补偿绝对重力测量值是提高绝对重力仪测量精度的一种解决方案。对此,本文介绍了参考棱镜振动测量的原理,设计了参考棱镜振动加速度测量装置,推导参考棱镜振动测量装置的传递函数。研究表... 精确测量绝对重力仪参考棱镜的振动信号并将其用于补偿绝对重力测量值是提高绝对重力仪测量精度的一种解决方案。对此,本文介绍了参考棱镜振动测量的原理,设计了参考棱镜振动加速度测量装置,推导参考棱镜振动测量装置的传递函数。研究表明,可以将测量装置等效为加速度计,通过成熟的加速度计测量方法,可获得等效的加速度计传递函数参数,从而得到测量装置输出电压对参考棱镜振动加速度的传递函数,该函数能够解算出参考棱镜的振动加速度,以补偿绝对重力测量值。在实验室测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相符的基础上,通过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做垂直振动摆的振动实验得出,实验曲线与理论模型公式刻画的幅频特性曲线重合,验证了参考棱镜振动测量装置在实际中使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仪 参考棱镜 减振技术 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振动测试技术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玉明 张奇 +1 位作者 白春华 熊祖钊 《爆破》 CSCD 2002年第2期4-6,共3页
根据振动测试经验 ,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在爆炸振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对传感器、传输线、测点布置以及数据软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为获得更加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结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爆炸振动 测试技术 传感器 传输线 爆炸地震波 测试仪 数据处理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强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仪垂杰 吕广庆 黄协清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根据弯曲波理论和声强测量原理提出了结构振动能量分布和传输特性的新技术方法.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振动强度来分析结构振动问题可得到振动能量的流向和分布,测量技术简单且易于掌握,具有可接受的实际应用精度.
关键词 振动 结构力学 机械系统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激励作用下结构振动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雪仁 缪旭弘 +1 位作者 贾地 叶文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多个振动源激励是船舶等复杂结构振动响应的显著特点,相应的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了多源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的试验测量方法,并应用于不同圆柱壳体结构振动特性测量试验。测量结果表明:相位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和激励源间的耦合... 多个振动源激励是船舶等复杂结构振动响应的显著特点,相应的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了多源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的试验测量方法,并应用于不同圆柱壳体结构振动特性测量试验。测量结果表明:相位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和激励源间的耦合关系影响较大,局部频率下结构的振动响应存在较大的非线性。激励源不相关时,振动响应测量结果与有限元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初步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多源激励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发动机扭振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松和 俞小莉 +3 位作者 周迅 李红珍 李京鲁 陈超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利用浙江大学新研制的高精度数字化扭振测试系统,对装用国产扭振减振器的斯太尔WD615系列发动机进行了全负荷工况下的曲轴扭振特性台架测试。通过对全转速范围内各稳定转速下的扭振时域波形和各谐次扭振幅频特性曲线的综合分析表明,该... 利用浙江大学新研制的高精度数字化扭振测试系统,对装用国产扭振减振器的斯太尔WD615系列发动机进行了全负荷工况下的曲轴扭振特性台架测试。通过对全转速范围内各稳定转速下的扭振时域波形和各谐次扭振幅频特性曲线的综合分析表明,该机型配用国产扭振减振器完全满足扭振减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扭振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mation技术的噪声振动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邱辽原 吴英友 +1 位作者 朱显明 石仲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16,123,共3页
Bruel&Kjar公司的PULSE系统是噪声振动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在其提供的组件对象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微软COM的Automation技术用Visual C++6.0设计应用软件,实现了PULSE软件系统与微软的Office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自... Bruel&Kjar公司的PULSE系统是噪声振动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在其提供的组件对象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微软COM的Automation技术用Visual C++6.0设计应用软件,实现了PULSE软件系统与微软的Office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自动生成测量word报告和计算结果Excel文件,使得噪声振动测量数据的处理批量化、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ON技术 噪声振动测量 PULSE系统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纤自混合干涉技术的微振动测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盛刚 刘乔 李泽仁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解决自由空间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工作距离短、易受环境干扰等不足,采用全光纤传光、光纤自聚焦透镜收集反馈光,设计了一套全光纤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建立了反射面为镜面时自聚焦透镜收集效率的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论证了全光纤自混合... 为了解决自由空间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工作距离短、易受环境干扰等不足,采用全光纤传光、光纤自聚焦透镜收集反馈光,设计了一套全光纤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建立了反射面为镜面时自聚焦透镜收集效率的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论证了全光纤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的可行性;最后搭建了全光纤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并以铝膜作为反射面,进行了微振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获得较好的实验信号,可以解决自由空间自混合干涉测量系统工作距离短、易受环境干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振动测量 自混合干涉 全光纤 自聚焦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牙技术的振动测量仪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文辉 罗文广 杨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采用LM3S610微处理器和振动速度传感器设计一个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振动测量仪,该振动测量仪适用于由电机拖动的中低速旋转设备的振动测量,具有现场实时显示和报警等功能,并通过蓝牙模块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上位机具有数据保存、回放... 采用LM3S610微处理器和振动速度传感器设计一个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振动测量仪,该振动测量仪适用于由电机拖动的中低速旋转设备的振动测量,具有现场实时显示和报警等功能,并通过蓝牙模块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上位机具有数据保存、回放等功能。振动测量仪能适用于复杂的安装环境,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测量 蓝牙 串行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式扭振仪的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妍 李玩幽 +1 位作者 蔡振雄 陈历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分析了扭转振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原理及模拟式仪器结构特点 ,指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结合我校的实际需要 ,研制了一套满足高速内燃机轴系测量要求的扭振测量装置 .经标定 ,该装置性能能够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 .
关键词 模拟式扭振仪 内燃机 扭振测试 非接触测量 测量原理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扭振数字化测法精度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松和 周迅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2,共3页
阐述了发动机扭振数字化测法中信号齿盘齿数、分度误差、安装偏心及传感器的选型、计数器位数与计数晶振频率、数据传输方式、弯曲振动、滚振及转速波动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发动机 扭振 测试技术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扭振数字化测试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松和 俞小莉 +3 位作者 周迅 李红珍 李京鲁 陈超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3,58,共3页
针对当前内燃机行业对高精度扭振测试设备的需求,结合现有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开发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微机的高效处理能力,采用硬件高频计数测时原理,开发研制了内燃机曲轴轴系高精度扭振数字化测试系统。
关键词 内燃机 扭振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Damage in Circular Cylinders through Laser Scanning of Vibrating Surfaces
14
作者 Yisu Xi Binkai Shi +3 位作者 Wei Xu Jing Ge Huaxin Zhu Dragoslav Sumarac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2年第2期163-177,共15页
With the aid of non-contact measurements of vibrating surfaces through laser scanning,operating deflection shapes(ODSs)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s can be used to graphically characterize damage in plane structures.A... With the aid of non-contact measurements of vibrating surfaces through laser scanning,operating deflection shapes(ODSs)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s can be used to graphically characterize damage in plane structures.Although numerous damage identification approaches relying on laser-measured ODS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plate-type structures,they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circular cylinders due to the gap between equations of motions of plates and circular cylinders.To fill this gap,a novel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circular cylinders.Damage-induced discontinuities of the derivatives of ODSs can be used to gra-phically manifes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amage,and characterize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damage.The approach is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on a specimen of the circular cylinder component,whose out-of-plane ODSs in an inspection region are acquired through laser scanning using a scanning laser vibrometer.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ccurrence,location,and size of the internal damage of the circular cylinder can b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circular cylinder non-contact vibration measurement laser scanning operating deflection 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曲轴扭振数字化测量信号中畸点的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和 俞小莉 +1 位作者 沈瑜铭 周迅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在内燃机扭振数字化测量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采集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异常点(畸点),常规的信号处理方法无法处理这类数据点。因此,探求判别畸点进而剔除畸点的方法是扭振信号处理中关键的一步。从扭振数字化测量的原理着手,推导了... 在内燃机扭振数字化测量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采集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异常点(畸点),常规的信号处理方法无法处理这类数据点。因此,探求判别畸点进而剔除畸点的方法是扭振信号处理中关键的一步。从扭振数字化测量的原理着手,推导了测量信号中畸点数据的判据,分析了畸点产生原因,并结合扭振数字化测量的硬件特点归纳了一套畸点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判定和剔除采集数据中的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扭振 测试技术 畸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振动可靠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雯雯 苏伟 +2 位作者 罗文豪 李健坷 刘人怀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基于ANSYS建立了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取了固体激光器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结合非接触测振技术搭建了振动模态试验平台,通过试验与仿真对比,验证了模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在模态仿真... 基于ANSYS建立了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取了固体激光器的各阶固有频率、振型等模态参数。结合非接触测振技术搭建了振动模态试验平台,通过试验与仿真对比,验证了模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在模态仿真的基础上,通过谐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激光器光学晶体组件在车载正弦扫频振动下的振动特性,获得了等效应力、总机械应变以及位移与激振频率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影响激光器振动可靠性的关键位置,为改进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2 000 Hz以内,底面固定约束的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共有4阶固有频率与振型,试验与模态仿真得到的振型描述一致,且固有频率误差小于8%,车载扫频振动条件下,最大总机械应变和等效应力均出现在扩束器的输入镜边缘,沿光学晶体组件轴向的位移最大,其值约为0.1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可靠性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 非接触测振技术 光学晶体组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设备激励源载荷转换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雪仁 缪旭弘 +2 位作者 原春晖 贾地 钱德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设备激励源是分析船舶振动噪声特性的输入条件,对其获取方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以自由振速为桥梁的不同安装环境下船舶设备激励源特性转换关系,建立利用台架试验数据估算实船安装环境下设备激励源特性的工程应用方法,并给出应用流... 设备激励源是分析船舶振动噪声特性的输入条件,对其获取方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介绍以自由振速为桥梁的不同安装环境下船舶设备激励源特性转换关系,建立利用台架试验数据估算实船安装环境下设备激励源特性的工程应用方法,并给出应用流程。通过典型船用设备激励源特性测试和计算,提出振动测点布置原则和数据测试要求。设备机脚和基座的振动速度计算结果和实船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采用的船舶设备激励源特性转换方法可应用于船舶振动噪声工程问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载荷转换方法 船舶设备 自由振速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用于电厂辅机系统的无线振动监测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文华 程卫国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在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大量的高速旋转辅助设备如给水泵、风机、马达等。为了解决由于这些辅机位置比较分散从而带来的:敷设屏蔽电缆工作量大、成本高;精度、可靠性、安全性又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问题,采用先进的蓝牙技术的无线振动传感... 在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大量的高速旋转辅助设备如给水泵、风机、马达等。为了解决由于这些辅机位置比较分散从而带来的:敷设屏蔽电缆工作量大、成本高;精度、可靠性、安全性又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问题,采用先进的蓝牙技术的无线振动传感器用无线通讯的方式实现振动的数据采集、在线检测、数据分析,实现了分散在电厂各处的辅助旋转机械的在线振动测量,降低设备的成本,以确保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蓝牙技术 无线通讯 振动测量 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量硬线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天胜 程翔 陈庆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4-68,共5页
采用膛内环境硬线测试技术,用微机系统进行了包括膛压、加速度、碰击力和应交在内的内弹道多力学量数据的一次性测试和数据处理。介绍了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用,详细地讨论了测试系统中4个主要子系统:发射系统;加速度、膛压、碰击力和应... 采用膛内环境硬线测试技术,用微机系统进行了包括膛压、加速度、碰击力和应交在内的内弹道多力学量数据的一次性测试和数据处理。介绍了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用,详细地讨论了测试系统中4个主要子系统:发射系统;加速度、膛压、碰击力和应变传感装置;数据采集、记录和分析系统;回收系统。对测试中所得的力信号和应交信号进行了信号分离,同时,对应交误差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弹道学 冲击 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振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办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妍 李玩幽 +1 位作者 蔡振雄 陈历源 《航海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此文分析了目前船规中扭转振动的非接触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仪器结构特点,指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最后给出了相应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 船舶 扭转振动 非接触测量仪器 测量原理 测试精度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