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recognition of Chinese herbal pieces of Areca catechu by different concocted processes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被引量:12
1
作者 Hai-Yan Fu Dong-Chen Huang +2 位作者 Tian-Ming Yang Yuan-Bin She Hao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39-642,共4页
Rapid and sensitive recognition of herbal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cocted processing is crucial to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eutical effect. Near-infrared (NIR) and mid-infrared (MIR) technology combined ... Rapid and sensitive recognition of herbal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cocted processing is crucial to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eutical effect. Near-infrared (NIR) and mid-infrared (MIR)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supervise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was attempted to classify and recognize six different concocted processing pieces of 600 Areca catechu L. samples and the influence of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preprocessing methods on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Recognition rates of 99.24%, 100% and 99.49% for original fingerprint, multiple scatter correct (MSC) fingerprint and second derivative (2nd derivative) fingerprint of NIR spectra were achieved by PLSDA models,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 perfect recognition rate of 100% was obtained for the above three fingerprint models of MIR spectra. In conclusion, PLSDA ca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extract otherness of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from NIR and MIR spectra to identify different concocted herbal pieces ofA. catec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 and MIR spectroscopy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Different concocted processing herbal pieces
原文传递
怀菊不同部位中8种黄酮含量比较
2
作者 李孟 郭梦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张博文 王小兰 刘通 张莉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8种黄酮在各部位中均有检出,其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依次为花>叶>茎,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怀菊花、茎、叶中均含有黄酮,在以前者为主原料的同时应加大后两者的开发利用,以期充分提高该药材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部位 黄酮 含量测定 HPLC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3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芜菁挥发性成分分析
4
作者 岳丽 祖力皮牙·买买提 +3 位作者 王佳敏 于明 毛红艳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80种,包括24种醛类(12%~20%)、15种酯类(23%~27%)、13种醇类(10%~16%)、9种酮类(5%~10%)、3种酸类(3%~7%)、5种烯烃类(约1%)、4种硫醚类(2%~7%)、7种其他类(7%~15%),未被定性化合物(17%~18%)。在芜菁挥发性化合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不同品种芜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白色芜菁中最多。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3种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为辛醛、乙酸、壬醛和(E,E)-2,4-庚二烯醛,白色芜菁为莰烯、2-甲基丁酸乙酯-D、乙偶姻-M和(E)-2-己烯-1-醇,黄色芜菁为5-甲基-2-噻吩甲醛、异戊酸丁酯-M、二丙酮醇-M、丁酮和2,3戊二酮-D。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模型并筛选出32种变量投影重要度大于1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芜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化合物 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品牌鱼香肉丝气味差异
5
作者 乔明锋 易宇文 +5 位作者 胡金祥 何莲 蔡雪梅 邓静 王林 杜菊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 为探究不同地域、品牌的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试验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分析表明,4个样品分别鉴定出48,46,69,55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5.01%、85.63%、95.30%和84.30%。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正己醛、庚醛、正辛醛、正己醇、桉叶醇、二甲基四硫醚、乙酸异戊酯、异戊醇、异戊醛对样品的气味形成有重要贡献。E-2-庚烯醛、戊醇、乙酸丁酯、戊醛、反-2-辛烯醛、二甲基四硫醚、松油烯、(-)-莰烯是样品特征风味物质。配料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地域、品牌鱼香调料制备的鱼香肉丝挥发性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香肉丝 品牌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虾酱代谢物组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乐 郑兰萍 +4 位作者 刘颖 刘敏 陈亚泉 龙肇 付湘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虾酱非挥发性小分子组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山东、广东、河北地区虾酱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识别不同产地虾酱特征性代谢物。结果:虾酱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类代谢物,形成了大量N-脂酰化合物,相对含量高的有肉桂酸、11’-羧基-α-铬醇和β-亮氨酸等,虾酱中还新发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6-羟基褪黑素、γ-谷氨酰胺-5-羟基色氨酸等积极神经递质类活性物质;山东虾酱主要有肉桂酸、β-亮氨酸等特征代谢物;广东虾酱主要有12-Hete-T和N-油酰牛磺酸等特征代谢物;河北虾酱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和花青素-3-O-(6’-丙酰基阿拉伯糖苷)等特征代谢物。结论:虾酱富含β-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甘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和牛磺酸、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生物活性成分。不同产地虾酱中代谢产物组成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特征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桑蒂”质量
7
作者 刘平 罗世英 +5 位作者 李梦佳 谭小燕 孙建彬 罗维早 唐策 张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藏药“桑蒂”质量。方法分析采用Welch Ultimate AQ-C 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芒果苷、异荭草苷、8-羟基-1,3,5-三甲氧基口山酮(R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R3)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6.93%~103.58%,RSD 0.82%~2.9%。各批样品聚为2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04%,筛选出芒果苷、龙胆苦苷、异荭草苷为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评价“桑蒂”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蒂” 质量评价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时间对大红袍火锅底料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何莲 易宇文 +3 位作者 胡金祥 乔明锋 邓静 王林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的差异,实验以大红袍火锅底料在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 为探究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的差异,实验以大红袍火锅底料在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维恩图、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气味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果表明不同烹饪时间下样品的整体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GC-MS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物质,烯烃类、醇类和醚类是不同烹饪时间下火锅底料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维恩图显示刚煮沸的样品特有物质较多;OAV分析显示异戊醇、芳樟醇、茴香脑是不同烹饪时间下火锅底料的共有关键挥发性物质;OAV结合OPLS-DA显示糠醇、桧烯、(-)-莰烯、异丁酸乙酯、α-蒎烯、戊醇是样品的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不同烹饪时间下大红袍火锅底料整体气味轮廓和具体特征气味物质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 烹饪时间 气质联用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S@Au微阵列芯片快速检测细菌性结膜炎病原体
9
作者 刘文博 李含 +5 位作者 徐瑗聪 刘梦东 王惠琴 林太凤 郑大威 张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6-482,共7页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医治不及时会严重损害视力。目前针对细菌性结膜炎常规的诊断方法仍为微生物培养法,该方法灵敏度高,但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开发了一种SERS@Au微阵列芯片,将其作为增强基底收...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医治不及时会严重损害视力。目前针对细菌性结膜炎常规的诊断方法仍为微生物培养法,该方法灵敏度高,但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开发了一种SERS@Au微阵列芯片,将其作为增强基底收集细菌性结膜炎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SERS图谱。结果表明,该芯片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重现性和稳定性。选取400~1800 cm^(-1)波段,通过建立SVM模型和OPLS-DA模型对四种致病菌进行判别分析,区分准确率分别达到97%和90%。采用SERS@Au微阵列芯片对加标泪液进行检测,仅需短暂培养即可快速、准确、便捷、无损筛查致病菌,减少患者的痛苦。该研究开发的SERS@Au微阵列芯片与便携式拉曼光谱仪配套使用,具有准确、便携、快速、现场检测及微量样品检测的特点,适用于眼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快速筛查。该方法无需标记、无需鉴定培养基、对患者无损,实现了对复杂生物样本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望成为眼科疾病的新型辅助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微阵列芯片 细菌性结膜炎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MS分析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10
作者 陈乙源 洪嘉欣 +6 位作者 黄河 王硕 武亚帅 赵东瑞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OAV≥1,VIP>1),并结合酒样感官评价,对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与感官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级酒样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物质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B级、C级酒样。结合VIP值,获得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为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酸丙酯等物质。A级酒样的感官评分较高,气味呈花香、果香、甜香,口感醇厚、有明显回味。相关性分析表明,酯类化合物(己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己酸己酯、己酸丙酯等)与辣味、醇厚度、甜香、回味总体呈正相关;醇类化合物(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与粮香、酸味总体呈正相关,与醇甜味和协调度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浓香型白酒 香气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OAV对乌龙茶树品种制花香型红茶的香气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阳景阳 陈远权 +5 位作者 梁贤智 王明释 骆妍妃 覃潇敏 廖春文 巫虹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324,共10页
为探究乌龙茶树品种制作花香型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呈香物质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茶叶香气,气味活度值(od... 为探究乌龙茶树品种制作花香型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呈香物质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茶叶香气,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关键及修饰性风味组分,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及感官审评对花香型红茶香气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从鉴定出的54种香气成分中筛选出22种关键及修饰性风味组分,层次聚类将其分为五类;PCA模型(R^(2)_(X(cum))=0.892,Q^(2)_((cum))=0.645)和OPLS-DA模型(R^(2)_(X(cum))>0.7,Q^(2)_((cum))>0.9)解释率较高,传统品种红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花香型红茶差异香气成分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和2-甲基丁醛,花香型红茶与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成分为β-环柠檬醛、芳樟醇氧化物I、(E,E)-2,4-壬二烯醛、己醛、1-戊烯-3-酮、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和香叶醇;OAV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目标茶类香气特点的分析判断与感官评价基本契合。本试验结果可为明确花香型红茶呈香物质差异以及优化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树品种 花香型红茶 气味活度值 香气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益肾固精暖脐贴质量评价研究
12
作者 廖卓 包晴 +4 位作者 高元航 李海英 王璐 唐林 杨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建立益肾固精暖脐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批次益肾固精暖脐贴中6种成分(桂皮醛、丁香酚、羟基-ɑ-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母丁香酚、蛇床子素)的含量,为益肾固精暖脐贴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建立益肾固精暖脐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批次益肾固精暖脐贴中6种成分(桂皮醛、丁香酚、羟基-ɑ-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母丁香酚、蛇床子素)的含量,为益肾固精暖脐贴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益肾固精暖脐贴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性成分,并对6种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益肾固精暖脐贴HPLC指纹图谱及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15个批次相似度范围为0.874~0.999,标定共有峰21个,指认出6个色谱峰,筛选出12个差异性成分。15批益肾固精暖脐贴中6种成分含量稳定。结论建立的益肾固精暖脐贴指纹图谱及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益肾固精暖脐贴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固精暖脐贴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 相似度评价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可视化模型分析低盐发酵香肠风味成分变化规律
13
作者 范鑫洋 张香美 +3 位作者 侯玥 臧梦玉 赵朝霞 刘程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331,共8页
利用多元可视化模型揭示低盐发酵香肠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低盐香肠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建立多元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在低盐香肠发酵... 利用多元可视化模型揭示低盐发酵香肠风味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低盐香肠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建立多元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在低盐香肠发酵过程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模型(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筛选出11种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二聚体与2,6-二甲基吡嗪二聚体等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不同发酵阶段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3-羟基-2-丁酮和异丁醇二聚体分别为1、2 d低盐发酵香肠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6二甲基吡嗪二聚体、丁酸乙酯单体、醋酸等是3 d低盐发酵香肠的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此结果可为利用多元可视化模型更直观、全面地展现发酵过程中风味特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香肠 感官品质 曼特尔检验 正交偏最小二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14
作者 徐慧茹 熊维政 +4 位作者 李磊 郭立 田硕 姜家书 左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目的建立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芦荟大黄素、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胡椒碱、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 目的建立通络祛痛膏非挥发性成分HPLC特征图谱,并测定芦荟大黄素、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胡椒碱、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ltimate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9 nm。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筛选组间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15批样品HPLC特征图谱中有21个特征峰,相似度大于0.93。各批样品聚为2类,筛选出7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峰3、5、7、8、9、11、12)。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8.43%~100.51%,RSD 1.51%~2.5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完善通络祛痛膏质量控制、探讨其非挥发性成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祛痛膏 非挥发性成分 HPLC特征图谱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及特征图谱研究
15
作者 郝建威 张玖捌 +1 位作者 毛春芹 束雅春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优化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并分析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方法以外观性状(颜色+气味)、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总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炒制功率、炒制时间、入药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 目的优化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并分析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方法以外观性状(颜色+气味)、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总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炒制功率、炒制时间、入药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以最佳炮制工艺制备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5批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差异。结果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将4 g羊脂油以600 W功率加热熔化,待锅底温度达到140℃时加入朝鲜淫羊藿丝20 g,炒制6 min,取出,放凉。3次验证实验的综合评分均值为98.94分,RSD小于3%。朝鲜淫羊藿、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6、15个共有峰,确定峰2为绿原酸、峰5为朝藿定A、峰6为朝藿定B、峰7为朝藿定C、峰8为淫羊藿苷、峰14为宝藿苷Ⅰ,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朝鲜淫羊藿、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各自聚为一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13、峰15、峰9、峰1、峰8、峰12、峰7、峰10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的炮制工艺参数。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峰13、峰15、峰9、峰1、峰8、峰12、峰7、峰10所对应的化学成分可能是朝鲜淫羊藿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羊脂油炙朝鲜淫羊藿 炮制工艺 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变量重要性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可乐样品的鉴别分析
16
作者 何致远 汪悦 +2 位作者 孜比布拉·祖丽尼尕尔 杨丽珊 肖逸帆 《山东化工》 202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不同品牌可乐仅外观无法辨别,并且存在不同的配方,造成了口感的不同,利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鉴别分析方法可以对其进行分辨。购买五种不同品牌的可乐,利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鉴别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包括... 不同品牌可乐仅外观无法辨别,并且存在不同的配方,造成了口感的不同,利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的鉴别分析方法可以对其进行分辨。购买五种不同品牌的可乐,利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鉴别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费舍尔判别法(FDA)和系统聚类分析法(HC)。仅通过观察光谱并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品牌可乐,需要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鉴别分析。实验表明紫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品牌可乐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 紫外光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焙火程度下武夷水仙茶香气成分分析
17
作者 张文敬 唐梦婷 +4 位作者 王月 汪思佳 林燕萍 杨江帆 黄毅彪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41-14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武夷水仙为材料,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仪进行分析。通过对供试茶样中的香... 为探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武夷水仙为材料,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仪进行分析。通过对供试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3组茶样中共检测出149种香气成分,其中66种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花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轻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呈花果香、甜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中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呈烘焙香、焦糖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重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表明,轻焙火组中关键呈香物质是具有花香、清香特征的吲哚、2-辛酮和苯甲醇;中焙火组中关键香气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3,5-辛二烯酮和水杨酸甲酯,多具花果香、甜香特征;重焙火组中关键香气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藏红花醛和δ-3-烯,这些物质多具有烘焙香、甜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焙火程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精天颗粒质量评价
18
作者 赵伟 陈树和 +3 位作者 闫斌 郑琼芳 张伟欣 巴元明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 建立精天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其质量。方法 以Luna~?Omega Polar C18(150 mm×2.1 mm,1.6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检测... 目的 建立精天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其质量。方法 以Luna~?Omega Polar C18(150 mm×2.1 mm,1.6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5 nm。以16号峰为参照峰,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精天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指认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确认每个共有峰的饮片归属。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中的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对13批样品(S1~S13)进行分类,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来识别导致不同批次样品间差异的关键性成分。结果 所建UPLC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不大于4.4%。在13批精天颗粒指纹图谱中共标定出25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指纹图谱比对,指认了其中10个共有峰,分别为3号峰(5-羟甲基糠醛)、5号峰(红景天苷)、8号峰(绿原酸)、15号峰(肉桂酸)、19号峰(芦荟大黄素)、20号峰(甘草酸铵)、21号峰(大黄酸)、23号峰(大黄素)、24号峰(甘草次酸)、25号峰(大黄酚)。13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55~0.996。HCA结果显示,13批样品可聚为3类,其中S1、S5、S7、S11~S13为一类,S4、S6为一类,S2、S3、S8~S10为一类。PCA结果显示,主成分1~7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666%。OPLS-DA进一步确定了13个差异性成分,这些成分主要来源于酒黄精、红景天、熟大黄和炙甘草等。结论 所建立的精天颗粒U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揭示精天颗粒不同批次间的整体质量差异。方中酒黄精、红景天、熟大黄、穿山龙、猪苓、桂枝、炙甘草的质量是影响精天颗粒整体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天颗粒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匹绸方藤饮颗粒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5种成分含量测定
19
作者 钟朝敏 杨馨 李兵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建立壮医匹绸方藤饮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4,5-二-O-咖啡酰奎宁酸、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隐绿原酸、东莨菪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Itimate L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 目的建立壮医匹绸方藤饮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4,5-二-O-咖啡酰奎宁酸、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隐绿原酸、东莨菪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UItimate L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00 nm。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4,5-二-O-咖啡酰奎宁酸为内标,计算其他4种成分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0.974~1.000。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8.36%~100.36%,RSD 0.73%~2.08%,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接近。各批样品聚为3类,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076%,11号峰、1号峰、2号峰(5-羟甲基糠醛)、6号峰为质量标志物。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经济适用性良好,可为壮医匹绸方藤饮颗粒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匹绸方藤饮颗粒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一测多评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可平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分析
20
作者 邢鸿儒 丁爱华 +2 位作者 陈玲玲 吴士龙 周会芹 《中国药业》 2025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 建立晕可平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进样量... 目的 建立晕可平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建立制剂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共有峰,指认共有成分。应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制剂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13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共成分,分别为腺苷、鸟苷、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甘草酸。13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CA结果显示样品可聚为2类,OPLS-DA结果显示12号峰(迷迭香酸峰)和3号峰可能是影响样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晕可平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可平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聚类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