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llel Switch System with QoS Guarantee for Real-Time Traffic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杰 刘斌 +1 位作者 徐扬 廖恒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06年第6期1012-1021,共10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ad-balancing algorithm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mechanism in a 320Gb/s switch system, which incorporates four packet-level parallel switch planes. Eight priorities for both unic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ad-balancing algorithm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mechanism in a 320Gb/s switch system, which incorporates four packet-level parallel switch planes. Eight priorities for both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ffic are implemented, and the highest priority with strict QoS guarantee is designed for real-time traffic. Through performance analysis under multi-prlorlty burst traffic,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load-balancing algorithm is efficient, and the switch system not only provides excellent performance to real-time traffic, but also efficiently allocates bandwidth among other traffic of lower priorities. As a result, this parallel switch system is more scalable towards next generation core routers with QoS guarantee, as well as ensures in-order delivery of IP pack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BALANCING parallel PRIORITY QOS switch system
原文传递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STABLE PARALLEL PACKET SWITCH
2
作者 DongYuguo LiZupeng +1 位作者 GuoYunfei WuJiangxin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allel Packet Switch(PPS) architecture and studies how to guarantee its performance. Firstly a model of Stable PPS (SPPS) is proposed. The constraints of traffic scheduling algorithms, the n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allel Packet Switch(PPS) architecture and studies how to guarantee its performance. Firstly a model of Stable PPS (SPPS) is proposed. The constraints of traffic scheduling algorithms, the number of switching layers and internal speedup, for both bufferless and buffered SPPS architecture,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 example of designing a scalable SPPS with 1.28T capacity is presented,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n implementing the scheduling algorithm are discussed.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and delay performance of the SPPS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Packet switch(PPS) LOAD-BALANCING SCHEDULING Distributed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
3
作者 张涛 李云飞 +3 位作者 张丽 韩庆林 张亚飞 白文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升压结构,实现高电压增益。首先,详细分析IPSCN-QZS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电压增益,二极管以及开关管电压应力。然后,搭建一个947 W的试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IPSCN-QZS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开关电容 准Z源 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SHI的单电感多输入压电能俘获电路
4
作者 肖长建 夏银水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9,共8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多输入并联开关电感(Multi-Input 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ing Harvesting on Inductor,MIP-SSHI)接口电路。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具有自供电,并共享一个电感从多个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 提出了一种用于压电能量采集的自供电多输入并联开关电感(Multi-Input Parallel Synchronized Switching Harvesting on Inductor,MIP-SSHI)接口电路。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具有自供电,并共享一个电感从多个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PZT)中提取能量,可以处理多个PZT同时访问电感的冲突,避免使用额外的电感访问控制电路。仿真和实验表明,MIP-SSHI电路可以在任意相位情况下从多个PZT中提取能量。较之于单个PZT,所提出的MIP-SSHI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SEH电路的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采集 多输入 压电换能器 并联开关电感(P-SS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缺陷分析及优化
5
作者 刘志国 《电力安全技术》 2025年第2期75-78,共4页
介绍了某火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隐患及缺陷情况,提出了优化方案,为火力发电厂柴油发电机保安系统运维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规范了火力发电厂保安电源的试验及应急操作流程,可为同类型电厂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柴油发电机 应急电源 并联切换 蓄电池 控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件非同步并联三电平ANPC软开关变流器研究
6
作者 唐仁彪 李锦 +1 位作者 唐维溢 缪骏飞 《电力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器件非同步并联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3L-ANPC)软开关变流器拓扑,该拓扑外侧和箝位侧开关器件工作在工频;内侧高频开关器件采用两个器件并联分别经两个差模电感输出,在重载时两个器件工作在同步运行状态共同承担负载电流,在轻... 提出了一种器件非同步并联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3L-ANPC)软开关变流器拓扑,该拓扑外侧和箝位侧开关器件工作在工频;内侧高频开关器件采用两个器件并联分别经两个差模电感输出,在重载时两个器件工作在同步运行状态共同承担负载电流,在轻载时通过非同步时序控制在差模电感间产生矩形环流,使得差模电感与器件寄生电容发生谐振,为高频器件创造出零电压开通(ZVS)条件,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应力。本文首先介绍该变流器的拓扑构成和软开关换流过程,给出差模电感的设计方法和非同步并联器件的控制时序,然后通过10 kW单相实验平台验证了提出的软开关拓扑可以在轻载条件下有效改善变流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器 非同步并联 软开关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设计及零序环流抑制研究
7
作者 徐琳 刘畅 路子豪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了满足硬件在环测试、并网变换器测试等需求,设计了一种交-直-交三相功率放大器,并在逆变侧采用并联交错T型多电平拓扑,满足了高开关频率、大功率等级以及低损耗等需求。此外,分析了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提出了... 为了满足硬件在环测试、并网变换器测试等需求,设计了一种交-直-交三相功率放大器,并在逆变侧采用并联交错T型多电平拓扑,满足了高开关频率、大功率等级以及低损耗等需求。此外,分析了三相开关型功率放大器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提出了零序环流的等效模型,给出了零序环流的数学表达式,并在仿真实验中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采用共模电感代替工频变压器抑制环流,大大减小了装置体积,节约了成本,并在仿真实验中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 并联交错 零序环流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IGBT占空比的温度特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宏 彭岚 王海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422-4431,共10页
并联IGBT是解决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快速控制电源容量逐渐增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并联IGBT之间的结温平衡是并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结温对并联IGBT功率损耗差异的影响对提高并联系统的稳定... 并联IGBT是解决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等离子体垂直位移快速控制电源容量逐渐增大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并联IGBT之间的结温平衡是并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结温对并联IGBT功率损耗差异的影响对提高并联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单个器件损耗模型或者是并联IGBT的最佳工作频率范围而未涉及对并联IGBT最佳工作占空比范围的讨论。研究发现,当IGBT工作在正温度系数区间时,结温差异造成的通态损耗差异与开关损耗差异呈不同的温度特性。因此,提出零温度-占空比的概念来估计并联IGBT之间结温失配趋势。该文建立零温度-占空比模型,并以此来分析电路设计参数、IGBT器件参数以及结温差异对并联IGBT最佳工作占空比范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零温度-占空比模型可以对并联IGBT的可靠性、电路设计参数以及器件选型提供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IGBT 开关损耗 导通损耗 温度特性 零温度-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分步式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玮 陈羽 +3 位作者 孙超 王文杰 许元震 方太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2,共9页
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长期承载满负荷运行的方波电流,切换电流di/dt大,熄弧困难,并且动作频繁,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文中首先针对特高压换流变传统有载分接开关无任何直接有效的电气量监测保护的“黑盒”难题,以及故障极易... 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长期承载满负荷运行的方波电流,切换电流di/dt大,熄弧困难,并且动作频繁,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文中首先针对特高压换流变传统有载分接开关无任何直接有效的电气量监测保护的“黑盒”难题,以及故障极易引起换流变本体损坏,影响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用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分体分步式有载分接开关拓扑,实现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核心部件分体布置以及分步闭环控制保护,并分析梳理了工程应用的电气应力;然后进行了切换开关、分接选择器和控制保护装置等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制;最后搭建基于LC谐振法的切换试验系统,对所研制的分体分步式有载分接开关进行了切换试验、容量试验、温升试验以及绝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分体分步式有载分接开关额定级电压4 kV,最大通过电流1600 A,切换开关外置,无油化设计,内部集成电气测量系统,切换过程能够实现分步操作控制和保护,避免故障扩大化,满足±800 kV/5000 A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变压器的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有载分接开关 切换开关 分接选择器 并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竹木圆棒双激光对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10
作者 陈志刚 吴欢 +1 位作者 刘新波 黎浪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针对细长竹木圆棒胚体存在的表面凹坑、开裂等外观缺陷,设计了一种双激光对射式自动检测系统。机械结构采用载物链条使细长竹木圆棒整体平移并在弹性压板下滚动,由对称布置的双激光斜入射至压板和圆棒贴合部位,实现对竹木圆棒表面的双... 针对细长竹木圆棒胚体存在的表面凹坑、开裂等外观缺陷,设计了一种双激光对射式自动检测系统。机械结构采用载物链条使细长竹木圆棒整体平移并在弹性压板下滚动,由对称布置的双激光斜入射至压板和圆棒贴合部位,实现对竹木圆棒表面的双螺旋扫描和空隙检测;控制部分以西门子S7-200 Smart PLC为主体,设计了与实体链条同步的数字链条进行并行控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相对于人工检测漏检率为0,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可靠性高、易于使用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细长竹木圆棒胚体表面质量初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圆棒 表面缺陷检测 对射式光电开关 柱面展开 并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强耦合压电能量采集器的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
11
作者 沈行风 袁天辰 +1 位作者 杨俭 宋瑞刚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17-23,共7页
在弱耦合压电能量采集系统中,串联同步开关采集接口电路(Series Synchronous Switch Harvesting Interface Circuit,S-SSHI)、并联同步开关采集接口电路(Parallel Synchronous Switch Harvesting Interface Circuit,P-SSHI)、同步电荷... 在弱耦合压电能量采集系统中,串联同步开关采集接口电路(Series Synchronous Switch Harvesting Interface Circuit,S-SSHI)、并联同步开关采集接口电路(Parallel Synchronous Switch Harvesting Interface Circuit,P-SSHI)、同步电荷提取接口电路(Synchronous Charge Extraction Interface Circuit,SECE)比全波整流接口电路(Full-Wave Rectifier Bridge,FB)能够获得更大的输出电压和俘能功率。在强耦合系统下,S-SSHI、P-SSHI、SECE接口电路对输出电压的增益效果并不明显。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该电路由单个电压检测开关和全波整流桥组成,当充电电容电压接近压电能量采集器(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PEH)的开路电压时,PEH的电压开始偏置。在偏置电压作用下,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高于FB,因此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可提高俘获能量。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的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非对称电压接口电路在强耦合实验下的俘能能量为0.532 J,与FB相比,其俘获能量提高了147%,与其他改进接口电路相比,其俘获能量提高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采集 接口电路 俘获能量 俘能功率 非对称电压 串联同步开关 并联同步开关 同步电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谐振开关槽与Buck-Boost电路的准并联变换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瑞然 马运东 +1 位作者 王鹏 王鹏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8-5785,共18页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易集成等优点,是中间母线变换器的理想拓扑,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电压比固定以及软开关特性易受谐振参数容差的影响。该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将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与四开关Buck-Boost变换...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易集成等优点,是中间母线变换器的理想拓扑,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电压比固定以及软开关特性易受谐振参数容差的影响。该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将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与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进行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准并联架构的中间母线变换器,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压增益特性。通过推导电流时域表达式详细分析谐振参数容差对变换器的影响,并给出参数设计的方法。该文研究一种合适的控制方式,完成环路补偿设计,实现输出电压的闭环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理论和解决方案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母线变换器 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 多谐振开关槽式变换器 准并联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隐式延迟解耦的开关动作高效处理方法
13
作者 吴小珊 赵利刚 +2 位作者 苏寅生 姚海成 范昕冉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4,共9页
传统电磁暂态仿真采用详细模型建模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并采用双插值法(double interpolation method,DIM)处理步长内的开关事件,由于详细模型的导纳阵时变,DIM算法流程复杂,在进行大电网仿真时严重影响计算... 传统电磁暂态仿真采用详细模型建模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并采用双插值法(double interpolation method,DIM)处理步长内的开关事件,由于详细模型的导纳阵时变,DIM算法流程复杂,在进行大电网仿真时严重影响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应用半隐式延时解耦原理建模VSC,并对步长内开关事件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开关函数在步长内的占空比进行等值代替DIM,提高仿真效率。首先,从VSC状态方程出发,得到VSC解耦模型,实现换流器的并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其次,分析了不处理开关事件时累计误差的产生机理,并给出了计算时序和开关函数等值占空比的计算方法,保证仿真精度;最后,以PSCAD的仿真波形为基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讨论了所提方法的方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换流器 半隐式延时解耦 电磁暂态仿真 开关动作处理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拉姆角场与并行CNN的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健康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宗源 陈谦 +2 位作者 钱倍奇 牛应灏 张政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159,共7页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实际运行中易出现缺陷状态而导致电压/电流波形异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与并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逆变器开关管健康诊断方法,以实现对逆变器进行监测及预测性诊断。采集逆变器输出端电压与电流...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实际运行中易出现缺陷状态而导致电压/电流波形异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与并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逆变器开关管健康诊断方法,以实现对逆变器进行监测及预测性诊断。采集逆变器输出端电压与电流信号,设定并计算虚拟电阻参数再将其转化为一维时序序列;利用格拉姆角场对其进行变换,提取出与逆变器开关管缺陷相关的格拉姆角和场与格拉姆角差场2组图像数据;将生成的2组图像同时送入CNN进行并行学习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及训练模型能及时有效地对逆变器异常状态进行诊断,且诊断准确率高,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健康诊断 开关管缺陷 格拉姆角场 并行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控制的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脉冲技术
15
作者 施阳杰 梁勖 +1 位作者 林颖 方晓东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0,共7页
针对生物医疗等高压陡脉冲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陡脉冲发生电路,并结合时序控制技术,提出一种脉冲陡化新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陡化的关键、系统工作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点。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开关管增加后杂散参数、布... 针对生物医疗等高压陡脉冲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陡脉冲发生电路,并结合时序控制技术,提出一种脉冲陡化新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陡化的关键、系统工作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点。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开关管增加后杂散参数、布线电感以及导线电感对开关速度的影响。以2 kV高压直流电源、110Ω的负载电阻进行实验,负载脉冲信号的上升沿约为50 ns,下降沿约为70 ns,输出电流幅值约18 A;最小脉宽信号的半高宽为100 ns,系统的最小分辨率为5 ns,可实现步进为5 ns脉宽的灵活调节,最大脉宽则与储能电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高压脉冲 固态开关 串并联 时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串并联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16
作者 周阳彬 何继争 +2 位作者 黎宗智 吴浩东 覃建来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4期104-106,共3页
混合动力汽车有多个能量源,汽车控制器在不同的工况需要协调选择不同的能量进行驱动,而混合动力汽车既有串联模式驱动也有并联模式驱动,不同的驱动方式能量损耗不同,如何提升能量的传递效率,一直都是多能源动力系统的关键。本论文首先... 混合动力汽车有多个能量源,汽车控制器在不同的工况需要协调选择不同的能量进行驱动,而混合动力汽车既有串联模式驱动也有并联模式驱动,不同的驱动方式能量损耗不同,如何提升能量的传递效率,一直都是多能源动力系统的关键。本论文首先通过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各部件间的速比关系,得出优化速比可以使得各部件间传递效率得到共同提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驱动模式的传递效率并得到平衡曲线,以此优化串并联模式切换时机,提升了整车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源 能量传递效率 串并联 模式切换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切换控制策略研究
17
作者 杨磊 方瑞莲 +1 位作者 欧阳天宇 赵勇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4期1-3,共3页
本文以北京福田欧辉客车BJ6127PHEVUA-5为对标车型,对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动力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对标车型选择适合的燃油发动机、电池及电机作为混动客车的动力源,结合客车的行驶工况及工作环境,提出电池电机优先、燃油发动机优... 本文以北京福田欧辉客车BJ6127PHEVUA-5为对标车型,对并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动力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对标车型选择适合的燃油发动机、电池及电机作为混动客车的动力源,结合客车的行驶工况及工作环境,提出电池电机优先、燃油发动机优先及油电混合三种模式,在不同工作模式下不同电池SOC值、不同车辆Sped值的动力控制逻辑,使得客车在不同工况下行驶均可实现最优的燃油经济性和最小的排放,以最大程度发挥混合动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混合动力 动力切换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大功率工况的双向直流变换器
18
作者 龚志华 刘稼裕 《电工技术》 2024年第5期214-216,220,共4页
针对大功率双向并联直流变换器存在的均流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功率工况的新型并联双向CLLC转换器,该变换器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软开关特性,而且能够实现系统负载自动均衡。介绍了新型并联双向CLL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和实验... 针对大功率双向并联直流变换器存在的均流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功率工况的新型并联双向CLLC转换器,该变换器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软开关特性,而且能够实现系统负载自动均衡。介绍了新型并联双向CLL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电路拓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均流 新型并联双向CLLC变换器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维序的基于组合输入输出排队的并行交换结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艺 苏金树 孙志刚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07-3217,共11页
提出一种按序排队(in-order queuing,简称IOQ)PPS体系结构,通过在分流控制器引入固定尺寸的缓冲区,实现负载在每个交换平面的均匀分配;中间层组合输入输出排队(combined input-and-output queuing,简称CIOQ)交换平面受控于中央调度器,... 提出一种按序排队(in-order queuing,简称IOQ)PPS体系结构,通过在分流控制器引入固定尺寸的缓冲区,实现负载在每个交换平面的均匀分配;中间层组合输入输出排队(combined input-and-output queuing,简称CIOQ)交换平面受控于中央调度器,在每个时间槽(timeslot),中央调度器将同一种匹配实施到每一个交换平面,称之为同步调度策略.可以证明,在该体系结构下,轮询(round robin)分派算法配合同步调度策略可以保证同一条流的信元按序从交换平面读出.进一步提出了严格最长队列优先同步调度算法,极大地减少了中央调度器需要维护的状态信息和信元重定序开销.与目前主流的PPS设计相比,IOQPPS(in-order queuing parallel packet switch)实现机制简单,易于硬件实现.模拟结果表明,IOQPPS具有最优的延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结构 IOQ PPS(in-order QUEUING parallel PACKET switch) 组合输入输出排队交叉开关 并行报文交换 信元按序发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收敛的梯次电池成组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圆圆 霍炜 +3 位作者 朱智富 张翼 陈冲 李水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了解决梯次电池在风光储电、家庭储电、移动储电等储能领域实际应用中,电池一致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并联输入串联输出(MPISO)的电池成组拓扑结构。其中,36只单体电池并联组成电池模块;DCDC为一种新型开关电源,... 为了解决梯次电池在风光储电、家庭储电、移动储电等储能领域实际应用中,电池一致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多模块并联输入串联输出(MPISO)的电池成组拓扑结构。其中,36只单体电池并联组成电池模块;DCDC为一种新型开关电源,可实现双向升降压;电池模块和DCDC组成电源模块;串联电源模块输出端,组成高压系统。基于此拓扑设计一种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并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储能系统可在各种情况下快速收敛各电源模块荷电状态(SOC);各电源模块可在线退出系统,且退出并不会对母线电压造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次电池 并联 开关电源 一致性 收敛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