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rst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Sheng-Ke Tu Hong-Jie Fan +3 位作者 Zi-Wei Shi Xiao-Lan Li Min Li Kui So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9期7156-7161,共6页
BACKGROUND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myelosuppression during intens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In recent years,with platelet tran... BACKGROUND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caused by myelosuppression during intens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In recent years,with platelet transfusion increasing,ineffec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Generally speaking,platelet antibodies can be produced after repeated transfusion,thus rendering subsequent platelet transfusion ineffective.We report a case of first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in a patient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Due to the rarity of such c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there have been no relevant case reports so far.CASE SUMMARY A 51-year-old female patient attended the hospital due to throat pain and abnormal blood cells for 4 d.Her diagnosis was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M2 type Fms related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3,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Nucleophosmin 1,Neuroblastoma RAS viral oncogene homolog(+)high-risk group].She was treated with"IA"(IDA 10 mg day 1-3 and Ara-C 0.2 g day 1-5)chemotherapy.When her condition improved,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instructed to take medicine as prescribed by the doctor after discharge,and returned to the hospital for further chemotherapy on time.CONCLUSION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first platelet transfusion failure in a patient with AML during induction chemotherapy,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platelet antibodies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nd excessive tumor load.This also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antibiotics when the rare situation of first platelet transfusion failure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AML.When platelet antibodies are produced,immunoglobulins can be used to block antibodies,thereby reducing platelet destruction.For patients with PTR,both immune and non-immune facto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nd combin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long with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First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MYELOSUPPRESSION Nonimmune causes Immune-mediated causes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latelet antibody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2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61-,共1页
关键词 The platelet antibody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供者流失对血小板库建库策略进行分析评估
3
作者 刘铮 孙亚敏 +5 位作者 彭鑫 康轶青 王子清 朱锦彤 杜娟 李建斌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库供者流失情况,评估建库策略。方法 以1 443名2018—2020年加入河南省血小板HLA、HPA基因供者库的供者为对象,从血小板库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总次数、年捐献次数、入库年龄、献血习惯(包括每次捐献单采... 目的 分析血小板库供者流失情况,评估建库策略。方法 以1 443名2018—2020年加入河南省血小板HLA、HPA基因供者库的供者为对象,从血小板库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总次数、年捐献次数、入库年龄、献血习惯(包括每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数量、是否曾经捐献过全血)、入库地点等信息;以供者末次献血时间为准,判断其是否流失;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各组间流失率的比较,从而评估入库策略。结果 该血小板库在2022年正式使用时,流失供者421人,流失率29%(421/1 443);截至2023年底,供者总体累计流失率为52%(746/1 443)。当供者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该组的流失率低于总体水平:捐献单采血小板总次数在50次(不含)以上,年捐献次数在10次(含)以上,入库年龄大于40岁(含);此外,每次捐献血小板不局限于单个治疗量,曾经献过全血2次以上的供者其流失率也低于总体水平。不同入库献血点,供者流失率不同,从整体上看,入库人数多,则其流失率相对较高。结论 通过对供者流失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本中心已调整建库策略,同时也为其他采供血机构建立血小板供者库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流失 血小板供者库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血小板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沛喆 徐熠 +3 位作者 梁雅珺 李卿 周源 许先国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免疫性PTR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诊断标准通常涉及输注后血小板增量(PI)、血小板恢复率(PPR)和血小板校正计数增量(CCI)。免疫因素和非免疫...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血液病和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免疫性PTR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的预防和管理策略。诊断标准通常涉及输注后血小板增量(PI)、血小板恢复率(PPR)和血小板校正计数增量(CCI)。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均可能导致PTR,其中免疫因素主要包括HLA和HPA抗体。预防和管理策略包括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HLA和HPA抗原匹配血小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以及免疫抑制策略等。尽管已有多种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免疫性PTR的预防和管理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需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防治策略,同时考虑新兴技术如纳米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免疫性因素 诊断标准 预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自身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温玉洁 范成艳 +4 位作者 张丹 李冬妹 孙铁成 贾延军 刘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实验室完成血小板抗体鉴定的10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根据血小板抗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为... 目的观察血小板自身抗体与同种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本实验室完成血小板抗体鉴定的10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根据血小板抗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为观察组,86例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及随机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值及输注有效率的差异,并对观察组自身抗体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结果观察组的配型相合次数百分率及配型相合供者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与随机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均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01),对照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输注随机血小板后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数患者的自身抗体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小板自身抗体对血小板交叉配型难易程度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比同种抗体小。血小板自身抗体强度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下降乃至消失的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自身抗体患者的治疗,应当首先查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需要输注血小板,可以选择输注随机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血小板交叉配型 固相凝集法(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出血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任俊 林婉颐 周振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5-1229,12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时出血的风险。方法研究成人AL患者PTR组与非PTR组TEG参数的特点,比较PTR组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TEG参数的差异。结果58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A...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时出血的风险。方法研究成人AL患者PTR组与非PTR组TEG参数的特点,比较PTR组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TEG参数的差异。结果58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AL患者发生PTR的比例为48.28%。PTR患者采用输注大剂量丙球共20例,输注有效率为40%,PTR患者采用输注配型血小板共26例,输注有效率为42.62%。分析41例PTR组与59例非PTR组的TEG参数,PTR组血小板输注前与输注后PLT值、R值、K值、α角、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PTR组血小板输注后PLT值、MA值显著高于输注前(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TR组与PTR组比较,输注后PLT值、MA值均明显高于PTR组(P<0.05)。PTR组患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PLT值及TEG相关参数比较,PLT值、TEG的R值、K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出血组的MA值明显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发生PTR的AL患者单纯血小板计数不能准确反映患者发生出血风险,TEG MA值可以有助于评估AL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温玉洁 范成艳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丽君 贾延军 李冬妹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固相凝集法(solid-phase agglutination,S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特点和一致性。... 目的探讨固相凝集法(solid-phase agglutination,S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特点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且无法判定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PTR患者20例,采用SPA和ELISA(PAKAUTO试剂盒)分别进行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7~83岁,平均(50.5±20.0)岁。SPA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00%,均为结合型;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95%(19/20),其中结合型16例、游离型14例,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GPⅠb/Ⅸ抗体是最多的结合型自身抗体(80.0%),抗GPⅠa/Ⅱa抗体是最多的游离型自身抗体(70.0%)。结合HPA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患者产生的抗体中均包含针对HPA-5a的自身抗体。结论SPA和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一致性较高,ELISA(PAKAUTO试剂盒)能区分出不同的抗体特异性及分布情况;SPA简便易行,在早期诊断方面更能体现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固相凝集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HPA、HLA已知基因型血小板供者资料库的建立与库容分析
8
作者 刘太香 马玲 +2 位作者 梁文飚 蒋昵真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26-1131,1141,共7页
目的建立南京地区人群HPA、HLA已知基因型血小板供者资料库,从群体资料分析本地人群血小板HPA-1~6w、-15和HLA-A、-B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推算患者基因配合的匹配概率与适宜本地的库容水平。方法分别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HPA-1-6w、... 目的建立南京地区人群HPA、HLA已知基因型血小板供者资料库,从群体资料分析本地人群血小板HPA-1~6w、-15和HLA-A、-B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推算患者基因配合的匹配概率与适宜本地的库容水平。方法分别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HPA-1-6w、-15和HLA-A、-B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HPA-1~6w、-15和HLA-A、-B的等位基因频率与HLA单倍型频率以及HPA-1~6w、-15的组合表型频率;依次推算找到HPA、HLA匹配供者的概率与适宜的库容大小。结果获得了南京地区HPA-1~6w、-15和HLA-A、-B群体多态性资料;根据统计结果评估,在不考虑ABO同型的情况下,当血小板供者库容为527人时,组合表型频率{>}0.001的患者有95%的概率在库中找到至少1例HPA-1~6w、-15相匹配的供者。建立1个库容为1875人的血小板供者库可满足单倍型{>}0.001的患者有95%的可能找到至少1例HLA-A、-B相合的供者。结论建立了本地区血小板献血者HPA、HLA基因资料库,为后续血小板库的扩建、维护与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供者资料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IL-1β、IL-8和临床因素对儿童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周超 王慧琳 +1 位作者 陈学军 金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儿童肿瘤患者临床因素和炎症指标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价值,为肿瘤患儿由非免疫因素导致PTR发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和为患儿合理有效的输注血小板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以来自2022年11月至2024年2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CIT儿童肿瘤患者共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组(PTR)和血小板输注有效组(Non-PTR)(各30名),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小板(Plt)输注前的实验室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PTR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影响因素在PTR的预测价值中进行分析。结果PTR组血浆IL-1β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7.43 pg/mL(29.38,222.40)vs 36.38 pg/mL(17.27,68.06);P<0.05];PTR组血浆IL-8浓度显著高于Non-PTR组[60.97 pg/mL(39.07,112.00)vs 25.23 pg/mL(5.00,71.38);P<0.01];PTR组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显著高于Non-PTR组[9.5 d(8.0,12.0)vs 12.0 d(9.8,13.2);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IL-8浓度(OR=1.05,P<0.05)对PTR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血浆IL-1β浓度[Cut-off值:64.88 pg/mL;AUC:0.653(95%CI:0.511~0.796)]、血浆IL-8浓度[Cut-off值:33.33 pg/mL;AUC:0.754(95%CI:0.631~-0.878)]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Cut-off值:11.5 d;AUC:0.669(95%CI:0.529~0.810)]对PTR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IL-8浓度是P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IL-1β、IL-8浓度和起始化疗至Plt输注间隔天数对PTR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IL-1Β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并发Ⅳ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0
作者 李梦静 杜锋蔚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457-460,F0003,共5页
本文总结了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出血性膀胱炎护理,营养支持管理,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康复运动、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于移植后第... 本文总结了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出血性膀胱炎护理,营养支持管理,皮肤及口腔黏膜护理,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康复运动、心理护理。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于移植后第27 d步行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出血性膀胱炎 护理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魏秀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4、血小板回升率(PPR)≤20%]评估入组对象输血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PTR的因素。结果:入组63例MDS患者中,34例(53.97%)输注有效,29例(46.03%)输注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在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热、脾肿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WHO分型、国际预后评分(IPSS-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升高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危险因素(OR=1.855、1.927、1.984,P<0.05)。结论: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不甚理想,PTR主要与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危险因素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东梅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PA抗体 抗体分布特征 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7 位作者 廉雪 张丹 王洁 敬媛媛 王丽君 李伟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确认为IPTR的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别于0、1、3、6个月时检测其血清中的HLA抗体和HPA抗体。ELISA方法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通过计算获得抗体相对强度。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的抗体转阴,平均转阴时间为(4.08±1.78)M,7例患者呈现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另有10例患者呈现稳定存在状态。HLA抗体相对强度的变化同时伴有HLA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变化,二者呈正相关趋势。患者HLA抗体相对强度的降低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是对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和输注有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大多数IPTR患者血清中的HLA抗体在6个月内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的HLA抗体持续稳定存在。抗体减弱或消失同时伴随特异性抗体种类的减少,使患者更容易找到交叉配型相合的供者,但对其输注效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 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 HLA特异性抗体 血小板交叉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姝含 黄秀兰 +5 位作者 曾彦 雷乔 何梦珍 卢黎琦 游时松 张静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90-895,93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判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风险因子筛选,并构建血小板输注无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结果共计纳入血液病患者334名,男性168名,女性176名,PTR发生率40.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是PTR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子建立血液病患者PTR预测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377(95%CI:0.723~0.772),灵敏度为58.52%,特异度为89.95%;校正曲线显示S∶P为0.964,最大绝对差值Emax为0.032,平均绝对差值Eavg为0.009;DCA分析显示风险阈值范围在0.2~0.9之间时,该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血小板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构建的PTR预测模型可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有效输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B功能表位错配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露 贺云蕾 +3 位作者 何意文 李双月 陈春销 邓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究HLA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功能表位错配(epitope mismatch,EM)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对血小板供者和2021年6月—2023年6月间申请血小板血清学交叉配型和HLA基因配型的血液病患者,用PCR-SBT法进... 目的探究HLA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功能表位错配(epitope mismatch,EM)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对血小板供者和2021年6月—2023年6月间申请血小板血清学交叉配型和HLA基因配型的血液病患者,用PCR-SBT法进行HLA基因分型,HLA基因配型是基于CREG的原则为患者选择供者。对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HLA Matchmaker 4.0软件分析供体-受体HLA EM信息,并从国际HLA表位注册网站(www.Epregistry.com.br)中查询相关HLA功能表位(Eplets)的表达量、基因分布等信息。评价HLA EM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血液病患者血小板的输注有效性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血小板配型策略相关。当HLA EM总数在20以下时,供受者HLA EM总数越低的分组,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越高(χ^(2)=19.311,P=0.001),24 h血小板计数(Plt)增量校正值(CCI)平均数也越高(F=7.737,P<0.001)。供受者HLA EM总数与24 h CCI实际值呈负相关(Rho=-0.322,P<0.001)。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17个与血小板的输注有效性有关的Eplets,其基因位点分布可能是HLA-A(17.6%)或-B位点(64.7%)独有,或者是HLA-A和-B位点共享(17.6%);且其表达量可能是高表达(58.8%),或者是中等表达(41.2%)。结论HLA EM的总数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发现若干与血小板的输注有效性相关的HLA Ep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原表位错配 HLA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BB1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临床特征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赵嘉璐 范鑫秋 +3 位作者 曾一梅 蔡晓红 李佳明 王学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83-689,共7页
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TUBB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UBB1突变与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系统收集2018年2月—2023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为MDS并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81例患者的... 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TUBB1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UBB1突变与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系统收集2018年2月—2023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为MDS并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常规、基因突变、CD34、血小板输注无效(PTR: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发生率等。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TR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森林图采用R studio绘制。结果81例MDS患者中,TUBB1突变型组10例,野生型组71例。与TUBB1野生型患者相比,TUBB1突变型患者CD34^(+)MKs比例更高[33.50(14.25,55.88)%vs.4.00(2.00,10.00)%,P<0.001]、血小板计数减少伴体积增大[36.00(18.75,186.50)×10^(9)/L vs.91.00(67.00,164.00)×10^(9)/L,P<0.05;(12.03±1.92)fL vs.(9.19±0.97)fL,P<0.001]。TUBB1突变型组发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8例(80.00%),野生型组发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18例(25.3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UBB1突变是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7.28)。结论TUBB1基因突变的MDS患者普遍表现为CD34^(+)MKs比例增加和巨大血小板减少征。且TUBB1突变为MDS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B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大血小板 CD34^(+)MKs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多态性分析
17
作者 张钰 何成涛 +6 位作者 蔡杰 吕蕾 张璐 何晓露 杜海林 傅强 张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38-743,共6页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Ⅰ类抗原表位的分布特点,并建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表位资料库。方法采用Sanger法对南京地区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血液样本进行HLA高分辨率分型,利用HLA Eplet Registry网站分析HLA高分辨率分型结果对应的HLA抗原表位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HLA单体型频率和HLA抗原表位频率。结果在649例血小板定期捐献者中,共检出38个HLA-A等位基因,对应36个HLA-A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44K和138MI;检出73个HLA-B等位基因,对应35个HLA-B表位,频率较高的有131S、69TNT和80N;共检出64种HLA-Ⅰ类抗原表位,频率较高的有79GT、131S和144K。结论南京地区血小板定期捐献者HLA抗原表位分布具有本地区独特的多态性特点。基于HLA抗原表位分布特点建立的表位匹配策略,可以扩大可供选择的供者范围,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表位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地区血小板抗体及特异性分布调查
18
作者 林惠燕 吴泳伦 +9 位作者 孙爱农 方育如 陈前英 李乔 王玉珏 王红梅 杨志钊 简晓毅 许先国 段生宝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模拟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049份,患者标本598份,SPIA筛查阳性分别为6(0.57%)份vs 49(8.19%)份(P<0.05);SPIA检测阳性标本中,献血者FCM、酶免法复查阳性符合率100%,患者FCM复查阳性符合率95%,酶免法阳性符合率88%;献血者初筛阳性标本中,5份为抗-HLAⅠ占83%,1份为抗-CD36占17%(人群发生率为0.10%)。14份酶免阳性患者标本中,2份抗-GPⅡb/Ⅲa,1份抗-GPⅠa/Ⅱa,8份抗-HLAⅠ,3份为混合抗体(HLAⅠ和GPⅡb/Ⅲa、GPⅠa/Ⅱa),按抗体种类计算,HLAⅠ抗体最多,占65%(11/17),其次为与HPA相关的抗-GP占35%(6/17)。血小板抗体阳性配型率低于30%的患者占多数,为71.4%(10/14)。结论中山地区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多为抗-HLAⅠ、抗-GP,抗-CD36发生率极低,因此应建立已知血小板抗原供者库,同时应开展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有助于解决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CD36 无偿献血者 血小板交叉配型(P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对ITP患者血小板输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周凡 王佳 +5 位作者 宋传菊 陶伟 尹灵梅 母红丽 郭睿娜 周泽平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输注后校正计数增量(CCI)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有血小板输注欠佳情况,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后4例患者CCI无明显改善。结论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一种手段,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2年苏州地区多次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特征分析
20
作者 刘贞 肖琦 +2 位作者 徐子豪 王仪含 金一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了解多次输注(≥2次)血小板患者临床特征,为长期需要大量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提供输注新见解。方法对2017年8月—2022年8月在苏州地区住院并接受多次(≥2次)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患者疾病类型与血小板输注量和输注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 目的了解多次输注(≥2次)血小板患者临床特征,为长期需要大量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提供输注新见解。方法对2017年8月—2022年8月在苏州地区住院并接受多次(≥2次)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患者疾病类型与血小板输注量和输注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发生PTR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患者进行配合性输注。结果2017—2022年苏州地区临床血小板用量逐年增加(P<0.001),接受单采血小板的患者主要集中于以造血或淋巴组织肿瘤为代表的血液疾病;血液病中尤其以AML患者为主要输注群体(48.81%,1188/2434),人均输注次数最多的AML患者的年龄构成比以21~30岁为主(25次/人);对符合条件的AML患者采取基因型配合输注后,CCI显著增大(P<0.001)。结论对于苏州地区21~30岁和61~70岁的男性AML患者可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基因检测,通过个性化配对输注血小板提高输注有效率,减少PTR的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ptr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