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elds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during Batch Fermentation of Sugar Cane Juice by Alcaligenes latus and Alcaligenes eutrophus 被引量:1
1
作者 Waranya Suwannasing Samart Moonamart Pakawadee Kaewkannetr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11期960-966,共7页
In this work, sugar cane juice was fermented to produce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by Alcaligenes latus TISTR 1403 and A. eutrophus TISTR 1095. The juice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mposed of total sugars 105.5 g·... In this work, sugar cane juice was fermented to produce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by Alcaligenes latus TISTR 1403 and A. eutrophus TISTR 1095. The juice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mposed of total sugars 105.5 g·L^-1 (sucrose 36.6g·L^-1 , fructose 26.0g·L^-1 , glucose 21.8g·L^-1 and other sugars 21.1g·L^-1 ). Each inoculums ( 10%, v/v) was separately cultivat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20g·L^-1 total sugars under condition (30℃, 200 rpm, pH 6.5-7). It was found that the A. eutrophus can be grown better than the A. latus. Only the A. eutrophus was further cultured under different total sugar concentrations (20, 30, 40 and 50g·L^-1 ). The optimal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dry cell mass (DCM) and maximum PHAs were obtained at 50g·L^-1 , 6.013g·L^-1 and 1.84g·L^-1 , respectively after 60 h fermentation which were converted to biomass yield (Yx/s), product yield (Yp/5), specific product yield (Yp/x) and productivity of 0.163, 0.05, 0.306 and 0.031 g.Llhl. Large scale of PHAs production was conducted in 5 L fermentor using the optimal condition obtained under 30% dissolved oxygen. The DCM and the maximum PHAs were 5.881g·L^-1 and 1.281g·L^-1 which were calculated to values of Yx/s, Yp/s, Yp/x and productivity at 0.19, 0.04, 0.218 and 0.021g·L^-1 ,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lcaligenes latus A lcaligenes eutrophus FERMENTATION phas sugar cane ju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biosynthesis from mixed culture enriched by valerate-dominant hydrolysate 被引量:2
2
作者 Jiuxiao Hao Xiujin Wang Hui W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7-77,共11页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with a high fraction of 3-hydroxyvalerate (3HV) and 3-hydroxy-2-methylvalerate (3H2/MV) from mixed culture enriched by valerate-dominant hydrolysate was evaluated i...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with a high fraction of 3-hydroxyvalerate (3HV) and 3-hydroxy-2-methylvalerate (3H2/MV) from mixed culture enriched by valerate-dominant hydrolysate wa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After long-term enrichment, the culture showed strong ability to synthesize 3HV and 3H2MV, even with acetate-dominant substrate. The ultilization of single or mixed iso-/n-valerate by the enriched culture showed that the mixture of iso-valerate and n-valerate was more efficient substrate than any single in tenaas of balancing microbial growth and PHAs synthesis. Besides, through comparing the kinetics and stoichiometry of the tests supplying valerate and propionate, the enriched culture with equivalent valerate and propionate (1 : 1 molar ratio) exhibited superior PHAs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to pure valerate or propionate, attaining more than 70 tool% of 3HVand 3H2MV. The above findings reveal that valerate-dominant hydrolysate is a kind of suitable substrate to enrich PHAs producing culture with great capability to synthesize 3HV and 3H2MV monomers, thus improving product properties than pure poly(3-hydroxybutyrate) (P3HB); also 3HV and 3H2MV production behaviors can be regulated by the type of odd-carbon VFAs in the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Valerate Mixed culture 3-hydroxyvalerate (3HV) PROPIONATE
原文传递
Coupling System for Food Wastes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Polyhydroxyalkanoates Production with Ralstonia eutropha 被引量:1
3
作者 堵国成 YU Jian 陈坚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A 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to couple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s with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cetic, propionic, butyric and lactic acids were produced during food wastes anaerobic d... A new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to couple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of food wastes with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cetic, propionic, butyric and lactic acids were produced during food wastes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reached 5.5, 1.8, 27.4 and 32.7 g/L, respectively under appropriate digestion conditions. The fermentative acids were transferred through a dialysis membrane to an air-lift reactor for PHA synthesis by Ralstonia eutropha. Dry cell concentration and PHA content reached 22.7 g/L and 72.6%,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PHA was a copolymer of b-hydroxybutyrate (HB) and b-hydroxyvalerate (HV) with 2.8% (mole ratio) of HV units in poly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废弃物 发酵 有机酸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sava Peel Starch as a Raw Material for Polyhydroxyalkanoates Synthesis by Cupriavidus necator
4
作者 Ida Diribissakou Magnoudéwa Bassaї Bodjona +5 位作者 Song Yan Julien G. Mahy Gado Tchangbedji Rajeshwar Dayal Tyagi Benjamin K. Yao Patrick Drogui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11期3127-3144,共18页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plastics of fossil origin are well known. To reduce harmfu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acterial-based plastics, such as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re a promising solution. Mic...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plastics of fossil origin are well known. To reduce harmful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acterial-based plastics, such as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are a promising solution. Microbial PHAs can be produced using abundant and inexpensive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as raw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use of Cupriavidus necator 11599 for the bioconversion of cassava starch into biodegradable PHAs was explored. Although Cupriavidus necator 11599 is a well-known PHA producer, it cannot grow directly on starch. Thus, acid hydro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tarch extracted from cassava peels to obtain fermentable sugars.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reducing sugars (RSs) was obtained by hydrolysis of cassava peel starch with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of 0.4 N and 0.6 N, at 95˚C and 4 h. The hydrolyzed starch was used for PHA production in Erlenmeyer flasks using reducing sugars (RSs)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 g/L to 25 g/L. The best RS concentration 20 g/L and 25 g/L gave 85.13% ± 1.17% and 89.01% ± 2.49% of biomass PHA content and biomass concentrations of 8.18 g/L and 8.32 g/L, respectively in 48 hours.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cassava peel starch as an inexpensive feedstock could be used for PHA production, paving the way for the use of other starchy materials to make bio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hydroxyalkanoATE Cupriavidus necator Cassava Peels STARCH Acid Hydro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HAs为固体碳源的城镇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彭 唐蕾 +2 位作者 左剑恶 袁琳 李再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1-336,共6页
利用从连续运行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中取出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颗粒,研究了微生物和硝酸盐对其的总有机碳(TOC)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温度、pH值、硝态氮浓度对其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有的和附着有微生物的PHAs颗... 利用从连续运行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中取出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颗粒,研究了微生物和硝酸盐对其的总有机碳(TOC)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温度、pH值、硝态氮浓度对其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有的和附着有微生物的PHAs颗粒在去离子水中TOC释放速率分别为0.030,0.053mg/(g·d),远低于水中有硝酸盐时的TOC释放速率【进水N03-N为30mg/L时,TOC释放速率为O.533mg/(g·d)】.温度和pH值对反硝化速率影响较大,pH值为7.5时,在15~35℃范围内,30℃下的反硝化速率最大,为O.067mg/(g.h);温度为30℃时,pH值在6.0~9.0范围内,pH值为7.8时的反硝化速率最大,达到0.061mg/(g-h).反硝化速率与N03-N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最大反应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74mgN03-N/(gSS·h)和56.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 固相反硝化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聚羟基脂肪酸酯 城镇二级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PH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琴 陈银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聚羟基烷酸(PHAs)是微生物合成的作为碳源和能源的贮存物。PHA同时也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效应及机械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活性污泥及廉价基质合成PHA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活性污泥合... 聚羟基烷酸(PHAs)是微生物合成的作为碳源和能源的贮存物。PHA同时也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由于其良好的环境效应及机械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使用活性污泥及廉价基质合成PHA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活性污泥合成PHA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工艺、影响因素及提高PHA合成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 活性污泥 合成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利用混合碳源合成PHAs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萍 秦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69-272,共4页
利用SBR反应器驯化具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s)能力的活性污泥,以乙酸∶丙酸=1∶2为混合碳源,通过调控pH、COD浓度、改变碳源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控制为5、7、9时,pH=7的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剩余... 利用SBR反应器驯化具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s)能力的活性污泥,以乙酸∶丙酸=1∶2为混合碳源,通过调控pH、COD浓度、改变碳源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控制为5、7、9时,pH=7的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剩余污泥贮存PHAs,贮存量可达51.9 mg/g;COD浓度为200、400、600 mg/L条件下,COD=400 mg/L时剩余污泥贮存PHAs的能力较强,最高产率约为60.27 mg/g;采用3次投加碳源的方式使PHAs的产率提高到初始量的3.7倍以上,高于一次性投加碳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聚羟基烷酸酯(phas) 碳源 PH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PHAs的熔融行为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庭 郭绍强 秦江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56,19,共4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了聚羟基丁酸酯(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的熔融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发现:PHAs和PBS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用Jeziorny方程对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说明PHAs的加入对PBS的结晶动力...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测定了聚羟基丁酸酯(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体系的熔融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发现:PHAs和PBS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用Jeziorny方程对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说明PHAs的加入对PBS的结晶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PHAs的加入没有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而是使PBS的结晶生长更加完善。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发现PHAs的加入使结晶活化能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phas 熔融行为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碳源的活性污泥合成生物降解塑料PHAs的试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林东恩 张逸伟 +1 位作者 韦朝海 沈家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s)是许多污泥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 ,是一种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 .以污泥微生物作为PHAs的合成菌 ,采用乙酸钠、丙酸钠及丁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在好氧条件下合成得...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s)是许多污泥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 ,是一种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 .以污泥微生物作为PHAs的合成菌 ,采用乙酸钠、丙酸钠及丁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在好氧条件下合成得到占污泥干重 5 5 8%、3 90 %及 4 98%的PHAs和在厌氧条件下合成得到占污泥干重 1 2 3 2 %、9 5 5 %及 1 1 3 5 %的PHAs.实验表明 ,污泥微生物里广泛存在PHAs合成菌 ,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的PHAs产率要高 ;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得到PHAs的量占污泥干重的 1 2 3 2 % ,此时碳源转化率为 3 0 65 %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降解塑料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动态跟踪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热变性过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素琴 周群 +2 位作者 候伟俊 吴琼 陈国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7-678,共2页
本文利用FTIR光谱法研究了常温下和升温、降温过程中PHB ,P(HO co HD)及不同组分的P(HB co HV)和P(HB co HH)共聚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PHB、P(HB co HV)和P(HB co HH)在变温过程中红外光谱图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且过程... 本文利用FTIR光谱法研究了常温下和升温、降温过程中PHB ,P(HO co HD)及不同组分的P(HB co HV)和P(HB co HH)共聚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PHB、P(HB co HV)和P(HB co HH)在变温过程中红外光谱图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且过程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聚羟基脂肪酸酯 热变性 生物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弃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丰科 高自良 梁吉虎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9年第4期24-29,共6页
聚羟基烷酸(PHAs)是一种可降解聚合物,与石化塑料相比它具有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产PHAs的主要方法是发酵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深层发酵法生产PHAs的工艺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近些年... 聚羟基烷酸(PHAs)是一种可降解聚合物,与石化塑料相比它具有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不久的将来必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产PHAs的主要方法是发酵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深层发酵法生产PHAs的工艺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近些年固态发酵法生产PHAs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phas) 深层发酵 固态发酵 工农业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有机废水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的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光健 李家洲 《广东化工》 CAS 2005年第7期34-36,共3页
聚羟基烷酸(PHAs,polyhydroxyalkanoates)是由微生物经β-羟基烷酸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它具有优良的生物可溶性、生物可降解性、光学活性、压电性等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有机废水生产PHAs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 有机废水 水生 有机 高分子化合物 生物可降解性 光学活性 研究进展 phas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的生物除磷效率及合成PHAs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源 韦朝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27-332,共6页
由于PHB的加工性能欠佳,目前对PHAs的合成研究多集中在中短链PHAs共聚共混物上.针对食品、发酵厂废水含多种可发酵基质的特征,分别采用乙酸钠、乙醇、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谷氨酸钠为惟一碳源,研究了SBR反应器中生物除磷的能力及合成PHA... 由于PHB的加工性能欠佳,目前对PHAs的合成研究多集中在中短链PHAs共聚共混物上.针对食品、发酵厂废水含多种可发酵基质的特征,分别采用乙酸钠、乙醇、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和谷氨酸钠为惟一碳源,研究了SBR反应器中生物除磷的能力及合成PHAs的特性.这5种碳源在厌氧阶段的磷释放量分别为10.12、1.63、7.88、2.44和5.00mg/L,在好氧阶段的吸磷量分别为0.64、6.37、8.10、1.21和3.05 mg/L,总吸磷效率的次序为乙醇(乙酸)>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谷氨酸钠.反应液碱性不断增加导致乙酸钠吸磷能力受破坏,4 h好氧吸磷量仅为0.64mg/L,较多的小分子有机酸生成有利于好氧吸磷能力的提高.用GC-MS解析了这5种碳源合成PHAs的结构,分别由乙酸钠、乙醇和谷氨酸钠为惟一碳源所合成的PHAs主要为PHB,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所合成PHAs主要为PHBV,分析了不同碳源合成PHAs的代谢途径,PHAs产物中琥珀酸的检出证实了三羧酸循环参与了合成代谢.在谷氨酸钠和可溶性淀粉合成产物中检出3-羟基癸酸和3-羟基十二酸,还混有长链烷酸和烯酸如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生物除磷 phas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PHAs载药微球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4
作者 詹世平 崔丽云 +3 位作者 赵启成 王卫京 陈理 侯维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2,167,共3页
聚羟基烷酸酯(PHAs)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生物材料。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法(SAS)辅助制备PHAs空白微球及载药微球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方法制备载药微球的原理及优势。最后对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抗溶剂法 聚羟基烷酸酯 载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污泥水解酸化液合成PHAs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宗敏 王慧 +1 位作者 洪思平 闫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该实验模拟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有机酸,通过饱饥驯化法,苏丹黑和尼罗蓝染色初筛,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复筛,得到一株能以城市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混合有机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积累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菌... 该实验模拟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有机酸,通过饱饥驯化法,苏丹黑和尼罗蓝染色初筛,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复筛,得到一株能以城市污泥水解酸化出水混合有机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积累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菌株X-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培养实验表明碳氮比对菌株PHAs积累率有较大影响,碳氮比增高有利于菌株积累PHAs。该菌以实际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培养基正常生长并积累PH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解酸化 聚羟基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胶菌发酵生产可降解塑料PHAs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金水 黄建新 倪晋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选育能高产聚羟基烷酸的优良菌株,采用最佳的发酵条件是实现细菌发酵法生产可降解塑料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分离自活性污泥中的菌株Zoogloeasp.GY3进行了3L发酵罐的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罐的通气量、转速是影响最终发酵... 选育能高产聚羟基烷酸的优良菌株,采用最佳的发酵条件是实现细菌发酵法生产可降解塑料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分离自活性污泥中的菌株Zoogloeasp.GY3进行了3L发酵罐的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罐的通气量、转速是影响最终发酵结果的主要因素,其最佳条件为在装液量为1800mL的条件下,通气量为1L/(L.min),20h之前的最佳搅拌速度为350r/min,20h之后的最佳搅拌速度为500r/min。流加控制发酵液糖浓度维持在2.5%,发酵结束后细胞生物量高达53.74g/L,PHAs质量浓度为45.9g/L,PHAs含量提高到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聚羟基烷酸 发酵 条件优化 流加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调控 被引量:6
17
作者 相恒学 曾佳 +2 位作者 陈姿晔 周哲 朱美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0-456,478,共8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目前唯一一种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酯,能够实现材料合成、制品加工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绿色生态循环,因而在纺织纤维、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市场。然而,PHAs自身也存在着结晶速率慢...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目前唯一一种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酯,能够实现材料合成、制品加工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绿色生态循环,因而在纺织纤维、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市场。然而,PHAs自身也存在着结晶速率慢、球晶尺寸大和二次结晶等不利结构因素,限制了产品的应用性能。因此,重点从物理异相成核诱导、化学长链支化结构设计和外场多级牵伸诱导3个方面阐述PHAs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改性研究进展。首先,具有高耐热的无机纳米材料(如硫化钨)可显著提高PHAs异相成核能力;其次,长链支化结构可以提高PHAs熔体强度;再次,在多级牵伸诱导作用下,可协同诱导PHAs聚集态的晶型结构演变,从而获得强度高、韧性好的PHAs纤维。最后,对PHAs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基材料 杂化材料 长链支化 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脂(PHAS)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8
作者 汤洪敏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68-273,共6页
PHAS 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可完全生物降解 通过PHAS 的发现、发展过程 ,提出寻找可合成短链和长链单体共聚的微生物已成为PHAS 家族的主要研究方向 同时根据PHAS 的生物活性、机械特性 ,说明其将会在生物医用材料。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脂 应用前景 phas PHBHHX 生物活性 机械特性 生物可降解塑料 生物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材料PHAs用于污水固相脱氮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程辉 孟志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7,共4页
介绍了生物可降解聚合体PHAs(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反硝化脱氮中的应用。与传统液相有机基质脱氮相比,PHAs固相基质脱氮具有很多优点:为脱氮过程提供了连续的资源;有利于生物膜的培养和生成;PHAs释放的不溶有机碳不会对水质... 介绍了生物可降解聚合体PHAs(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反硝化脱氮中的应用。与传统液相有机基质脱氮相比,PHAs固相基质脱氮具有很多优点:为脱氮过程提供了连续的资源;有利于生物膜的培养和生成;PHAs释放的不溶有机碳不会对水质产生潜在的危害。PHAs固相基质脱氮技术已显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反硝化 固相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工程菌pCBH4高产PHAs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英文)
20
作者 钱时权 李晓玉 +1 位作者 朱苏文 程备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聚羟基烷酸酯(PHAs)是一类以胞内颗粒形式存在的能被完全生物降解的贮能物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初步分析了离子束诱变选育出的突变工程菌pCBH4高产PHAs分子机制。为了分析高产PHAs特性,实验首先提取pCBH4突变菌株含有合成PHA... 聚羟基烷酸酯(PHAs)是一类以胞内颗粒形式存在的能被完全生物降解的贮能物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初步分析了离子束诱变选育出的突变工程菌pCBH4高产PHAs分子机制。为了分析高产PHAs特性,实验首先提取pCBH4突变菌株含有合成PHAs基因的质粒并转化受体菌DH5α,然后根据原始序列设计引物,从突变株pCBH4中扩增出phaA、phaB和phaC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表现出高产PHAs特性;phaA基因在序列末端有7处碱基发生改变,这一变化导致5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phaC基因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断pCBH4突变株高产PHAs不是由于工程菌基因组遗传变异所致,可能是phaA和phaC基因突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phas相关基因 生物合成 突变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