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attern of co-existed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A case study
1
作者 Zheng-Rong Yang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年第1期63-69,共7页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re a class of important cellular activities in various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signalling trans-duction, gene/metabolite networks, and disease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found 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re a class of important cellular activities in various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signalling trans-duction, gene/metabolite networks, and disease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ultipl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with the same or different modification residues can co-exist in the same protein and this co-occurrence is critical to signalling networks in cells. Although some biological studies have spotted this phe-nomenon, little bioinformatics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understanding its mechanism. Four data sets were downloaded from NCBI for the study. The joint probabilities of any two neighbouring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sites of different modification residues were analyzed. The Bayesian probabilistic network was derived for visual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arget modification and the contributing modifications as the predictiv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BIOINFORMATICS PATTERN analysis PROBABILIT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cr-RG:基于ResNet和BiGRU的双分支策略预测非组蛋白质赖氨酸酰化位点
2
作者 程航 段燕北 魏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赖氨酸酰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这种修饰在细胞功能、基因转录以及细胞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赖氨酸酰化还涉及生命体多个生物学过程,其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研究赖氨酸酰化位点的预测对于疾病的诊... 赖氨酸酰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这种修饰在细胞功能、基因转录以及细胞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赖氨酸酰化还涉及生命体多个生物学过程,其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研究赖氨酸酰化位点的预测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生物医学实验可以高精度地检测赖氨酸酰化位点,但其成本高且耗时较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计算方法,以替代传统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深度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iKcr-RG,该模型采用了双分支策略,同时使用ResNet和BiGRU来提取原始序列编码中的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信息。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我们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特征融合方法。经过这些优化,本研究在非平衡数据中展现出了更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在独立数据集的结果中,特异性(Sp)、灵敏性(Sn)、准确性(Acc)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分别为0.8109、0.7902、0.7940和0.4978。iKcr-RG模型在预测赖氨酸酰化位点优于现有方法,这项研究为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赖氨酸酰化位点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coverage prote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first insight of protein modification systems in the pathogenic spirochete Leptospira interrogans 被引量:8
3
作者 Xing-Jun Cao Jie Dai +10 位作者 Hao Xu Song Nie Xiao Chang Bao-Yu Hu Quan-Hu Sheng Lian-Shui Wang Zhi-Bin Ning Yi-Xue Li Xiao-Kui Guo Guo-Ping Zhao Rong Ze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Leptospirosis is a widespread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pathogenic spirochetes of the genus Leptospira that infects humans and a wide range of animals. By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and high-accuracy tandem m... Leptospirosis is a widespread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pathogenic spirochetes of the genus Leptospira that infects humans and a wide range of animals. By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and high-accuracy tandem mass spectra, we revised the genome annotation of 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Lai, a free-living pathogenic spirochete responsible for leptospirosis, providing substantial peptide evidence for novel genes and new gene boundaries. Subsequently, we presented a high-coverage proteome analysis of protein expression and multipl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 Approximately 64.3% of the predicted L. interrogans proteins were cataloged by detecting 2 540 proteins. Meanwhile, a profile of multiple PTMs was concurrently established, containing in total 32 phosphorylated, 46 acetylated and 155 methylated proteins. The PTM systems in the serovar Lai show unique features. Unique eukaryotic-like features of L. interrogans protein modifications were demonstrated in both phosphorylation and arginine methylation. This systematic analysis provides not only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f high-coverag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multiple modifications in prokaryotes but also a view suggesting that the evolutionarily primitive L. interrogans shares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in protein modification systems with eukaryo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spira interrogan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eukaryotic-like evolutionary conse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androg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androgen receptor activities in prostate cancer 被引量:5
4
作者 Simeng Wen Yuanjie Niu Haojie Huang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CSCD 2020年第3期203-218,共16页
Prostate cancer(PCa)is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among men in western countries.Androgen receptor(AR)signaling plays key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Ca.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remains the standard t... Prostate cancer(PCa)is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among men in western countries.Androgen receptor(AR)signaling plays key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Ca.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remains the standard therapy for advanced PCa.In addition to its ligand androgen,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mechanism to regulate AR activities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PCa,especially in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To date,a number of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s of AR have been identified,including phosphorylation(e.g.by CDK1),acetylation(e.g.by p300 and recognized by BRD4),methylation(e.g.by EZH2),ubiquitination(e.g.by SPOP),and SUMOylation(e.g.by PIAS1).These modifications are essentia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rotein stability,nuclear localiza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AR.This review summarize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that influence androgen-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activities of AR,PCa progression and therapy resistance.We further emphasize that in addition to androgen,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way to regulate AR activity,suggesting that targeting A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such as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of AR,represents a potential and promising alternat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RPC.Potential areas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e future in the field of A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en receptor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hosphorylation ACETYLATION METHYLATION UBIQUITINATION SUMOYLATION PROTAC SPOP Prostate can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difications to the charge isomers of IgG antibody 被引量:3
5
作者 Xinling Cui Wei Mi +6 位作者 Zhishang Hu Xiaoyu Li Bo Meng Xinyuan Zhao Xiaohong Qian Tao Zhu Wantao Ying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6-163,共8页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antibody products affect their stability,charge distribution,and drug activity and are thus a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The comprehensive mapping of antibody modifications and diff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antibody products affect their stability,charge distribution,and drug activity and are thus a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The comprehensive mapping of antibody modifications and different charge isomers(CIs)is of utmost importance,but is challenging.We intend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status of CIs of antibody drugs and explore the impact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n charge heterogeneity.The CIs of antibodies were fractionated by strong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verified by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whole column imaging detection,followed by stepwis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t three levels.Firs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s were explored at the intact protein level using a top-down mass spectrometry approach;this showed differences in glycoforms and deamidation status.Second,at the peptide level,common modifications of oxidation,deamidation,and glycosylation were identified.Peptide mapping showed nonuniform deamidation and glycoform distribution among CIs.In total,10 N-glycoforms were detected by peptide mapping.Finally,an in-depth analysis of glycan variants of CIs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enriched glycopeptide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e dynamics of 24 N-glycoform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ialic acid modification is a critical factor accounting for charge heterogeneity,which is otherwise missed in peptide mapping and intact molecular weight analyse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antibody CI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bio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ODY Charge isomers Mass spectrometry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GLYCOPEPT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对“氧化应激”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92-2297,共6页
生命离不开氧,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调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功能,介导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病、肿瘤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鉴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自由基衰老学说,长期以来氧化应激常与氧化损伤混为一谈,“抗... 生命离不开氧,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直接调控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功能,介导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病、肿瘤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鉴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自由基衰老学说,长期以来氧化应激常与氧化损伤混为一谈,“抗氧化”一度成为“抗衰老”的代名词。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相关研究工作及领域前沿,提出三个对“氧化应激”的重新认识:第一,氧化应激不等于氧化损伤,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第二,氧化应激不是“万金油”,氧化还原调控具有特异性,氧化还原修饰是其作用机制;第三,不能泛泛抗氧化,氧化还原平衡具有精准属性,抗氧化要考虑5R(Right species,Right place,Right time,Right level,Right target)原则,精准氧化还原医药时代已开启。未来挑战体现在氧化还原生物学与医学基础研究、氧化应激在生理和病理过程及环境胁迫中的特异分子机制研究及精准氧化还原干预三大方面,需要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度合作、国际协同攻关,实现对生命过程氧化还原认识的突破、机理的突破、精准干预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氧化损伤 氧化还原修饰 精准氧化还原 5R原则 抗氧化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B的翻译后修饰对自噬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一茗 柴嘉音 王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5-193,共9页
转录因子EB(TFEB)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FEB的活性与细胞定位可通过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本文就TFEB翻译后修饰对自噬的调节作用进行综... 转录因子EB(TFEB)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FEB的活性与细胞定位可通过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本文就TFEB翻译后修饰对自噬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动脉粥样硬化等自噬异常所致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为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B 自噬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乳酸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行行 李虹霖 +1 位作者 黄丽娜 蒋希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3-431,共9页
蛋白质乳酸化(protein lactylation)是一种新发现的翻译后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正逐步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治疗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本文综述了蛋白质乳酸... 蛋白质乳酸化(protein lactylation)是一种新发现的翻译后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正逐步受到重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后再灌注治疗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本文综述了蛋白质乳酸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乳酸分子可以共价结合到赖氨酸残基上,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从而在细胞代谢、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蛋白质乳酸化修饰通过调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减少神经元损伤和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深入研究蛋白质乳酸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为开发新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乳酸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生物学功能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蛋白修饰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竹卿(综述) 李柯然 柏文(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20-228,共9页
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常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特定位置。N-糖基化和O-糖基化是最常见的糖基化修饰类型。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相比,糖基化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包括结构的复杂多样性,生物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进化上的保... 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常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特定位置。N-糖基化和O-糖基化是最常见的糖基化修饰类型。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相比,糖基化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意义,包括结构的复杂多样性,生物功能的重要性以及进化上的保守性。糖基化修饰对于蛋白质稳定性、细胞黏附与识别、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表观遗传学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糖基化参与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眼表疾病、圆锥角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蛋白糖基化异常可通过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异常免疫应答等改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各种眼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糖基化在不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相关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综述糖基化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探究调控蛋白质糖基化对眼部疾病的诊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翻译后修饰 眼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大嘉 许丽艳 +1 位作者 程银伟 李恩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4,共11页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等恶性肿瘤中,Fascin异常高表达并发挥促癌功能,其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包括本实验室在内,多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可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犹如川剧中的“变脸...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管鳞癌等恶性肿瘤中,Fascin异常高表达并发挥促癌功能,其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包括本实验室在内,多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磷酸化或乙酰化修饰可使Fascin的促癌功能翻转,犹如川剧中的“变脸”。最近,本室进一步研究发现,Fascin的翻译后修饰明显影响Fascin小分子抑制剂的抑癌效果,提示以Fascin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应该将Fascin翻译后修饰状态纳入是否适合用药的评价体系中。为此,本文在系统评述Fascin促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翻译后修饰对Fascin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翻译后修饰对Fascin小分子抑制剂抑癌功效的影响;同时还对相关领域针对Fascin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肿瘤 微丝成束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与“功能获得”
11
作者 吴德轩 吴臻 王冬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3-1056,共14页
p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存在以错义突变为主的p53基因变异,导致肿瘤细胞中突变体p53蛋白的产生和积累。除了丧失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显性负效应抑制野生型p53的转录活性和肿瘤抑制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 p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存在以错义突变为主的p53基因变异,导致肿瘤细胞中突变体p53蛋白的产生和积累。除了丧失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显性负效应抑制野生型p53的转录活性和肿瘤抑制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变体p53的“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是其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途径。翻译后修饰是调节p53分子功能的关键方式,对野生型p53及不同类型突变体p53的调控表现出普遍性和特异性的双重特征,是靶向突变体p53进而逆转肿瘤的新兴潜在靶点。本文以突变体p53的翻译后修饰为切入点,对突变体p53通过“功能获得”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的调控机制,以及靶向突变体p53及其翻译后修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突变体p53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旨在系统概括翻译后修饰对突变体p53“功能获得”的调控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开发基于靶向突变体p53翻译后修饰的肿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突变 功能获得 翻译后修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工艺对酸碱变异体的调控策略
12
作者 刘晓静 王攀 +5 位作者 王晓飞 徐胜楠 林云飞 毛佳琪 李国柱 秦国宏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1期119-121,125,共4页
酸碱变异体作为抗体的关键质量属性,反映了抗体分子的异质性水平、批间一致性等质量特性,对抗体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对酸碱变异体进行合理的调控,且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对于上游工艺来说,选择电荷异质... 酸碱变异体作为抗体的关键质量属性,反映了抗体分子的异质性水平、批间一致性等质量特性,对抗体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对酸碱变异体进行合理的调控,且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对于上游工艺来说,选择电荷异质性低的细胞系尤为重要,其次还可以通过优化培养参数和微调培养基组分以减少酸碱变异体的产生。本文主要阐述导致酸碱变异体形成原因以及基于上游工艺对酸碱变异体的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修饰 酸碱变异体 上游工艺 培养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CA2a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红艳 赵思涵 +1 位作者 王世华 李岩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衰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其中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心衰的基本特征。SERCA2a作为钙转运的关键酶,以调节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着心肌舒缩过程。该文主要就SERCA2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心衰中SERCA2a的表达和调控... 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衰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其中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心衰的基本特征。SERCA2a作为钙转运的关键酶,以调节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着心肌舒缩过程。该文主要就SERCA2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心衰中SERCA2a的表达和调控,及以SERCA2a为靶点的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临床研究现状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SERCA2A 翻译后修饰 激素 转录因子 药物治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肽段断裂新技术--电子转移解离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科辉 钱小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电子转移解离(ETD)作为一种新型的肽段序列测定技术,克服了电子捕获解离技术(ECD)中热电子传递和转移时间长的缺点。双离子源技术将供电子的蒽阴离子引入反应体系,直接快速地完成电子转移等一系列反应步骤,同时保留了ECD不断裂微弱的翻... 电子转移解离(ETD)作为一种新型的肽段序列测定技术,克服了电子捕获解离技术(ECD)中热电子传递和转移时间长的缺点。双离子源技术将供电子的蒽阴离子引入反应体系,直接快速地完成电子转移等一系列反应步骤,同时保留了ECD不断裂微弱的翻译后修饰化学键,得到近乎完全的包含了翻译后各种修饰的肽段序列信息的优势。电子转移解离技术能够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非酶切肽段,这对于Top-down技术和含有翻译后修饰的大相对分子质量肽段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解离 蛋白质组学 翻译后修饰 磷酸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超 韩金祥 鲁艳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成骨不全是一类临床表现为骨质脆弱、易骨折等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90%以上)显性患者发病系由Ⅰ型前胶原α链COL1A1和COL1A2基因突变引起胶原合成量不足,或结构改变.少数隐性患者发病为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胶原翻译后过度修... 成骨不全是一类临床表现为骨质脆弱、易骨折等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90%以上)显性患者发病系由Ⅰ型前胶原α链COL1A1和COL1A2基因突变引起胶原合成量不足,或结构改变.少数隐性患者发病为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胶原翻译后过度修饰、折叠、装配和分泌过程异常.本文就成骨不全发病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 基因缺陷 翻译后修饰 分子伴侣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令伟 金志刚 +1 位作者 谢直勤 景乃禾 《生命科学》 CSCD 2001年第2期70-73,63,共5页
神经元特殊形态的形成及维持主要依赖于神经元细胞骨架中微管的装配。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微管的组成及其动力学性质,而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微管结构。在神经元中,这一结构为沿着神经突运输物质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主要在神经无微管的结构... 神经元特殊形态的形成及维持主要依赖于神经元细胞骨架中微管的装配。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微管的组成及其动力学性质,而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微管结构。在神经元中,这一结构为沿着神经突运输物质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主要在神经无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微管蛋白异构基因的表达及其翻译后加工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微管 神经元微管蛋白 翻译后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修饰组学在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强 罗嘉 +3 位作者 沈林園 李学伟 张顺华 朱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7-335,共9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命有机体中常见的PTMs有磷酸化、酰化、糖基化、泛素化、乙酰化、氧化和甲基化等。文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肉制品科学方面的应用、PTMs...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命有机体中常见的PTMs有磷酸化、酰化、糖基化、泛素化、乙酰化、氧化和甲基化等。文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肉制品科学方面的应用、PTMs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析蛋白修饰特性常见技术的发展,总结了PTMs对肌肉生理特性的影响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在肉质蛋白质修饰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前景,讨论了利用蛋白质修饰组学技术研究肌肉熟化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肌肉 翻译后修饰 肉质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自噬的相关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强 漆正堂 丁树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5-813,共9页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分解代谢途径.在代谢应激下激活,产生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将胞浆内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包裹、转运至溶酶体降解,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质量控制机制.目前,经典自噬通路中的主要蛋白质已...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分解代谢途径.在代谢应激下激活,产生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将胞浆内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包裹、转运至溶酶体降解,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是一种典型的细胞质量控制机制.目前,经典自噬通路中的主要蛋白质已经明确.但代谢应激信号的输入引起这些蛋白质怎样的活性和功能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噬产生怎样的影响,却是知之甚少.本文从翻译后修饰角度对代谢应激状态下自噬过程中相关蛋白质的调节进行综述,有助于深入了解自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翻译后修饰 磷酸化 泛素化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肽信号及翻译后修饰小肽 被引量:4
19
作者 华春 周峰 +1 位作者 陈全战 周泉澄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585-3589,共5页
介绍了植物多肽信号的结构和分类,阐述了胞外非分泌型多肽、胞内非分泌型多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多肽结构特征及生物功能。重点讨论了植物多肽的酪氨酸硫酸化、脯氨酸羟基化和羟脯氨酸阿拉伯糖基化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及蛋白质水解加... 介绍了植物多肽信号的结构和分类,阐述了胞外非分泌型多肽、胞内非分泌型多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多肽结构特征及生物功能。重点讨论了植物多肽的酪氨酸硫酸化、脯氨酸羟基化和羟脯氨酸阿拉伯糖基化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及蛋白质水解加工方式。并对不同种类翻译后修饰小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多肽信号 翻译后修饰 分泌型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会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加工、成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立体位阻及其稳定性,进而对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产生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修饰基团自身的结构特性对蛋白质的性... 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加工、成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立体位阻及其稳定性,进而对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产生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修饰基团自身的结构特性对蛋白质的性质、功能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类型以及各修饰作用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糖基化 乙酰化 泛素化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