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应用于第二乳磨牙早失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肖芳莉 谢玲 +3 位作者 张松营 丁月 任乐文 田文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观察金属预成冠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distal shoe space maintainer,DSSM)在第二乳磨牙早失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89例因第二乳磨牙早失行全冠式DSSM治疗病例,回顾性分析至少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DSSM保留率、保留状态、间隙丧失情况及DSSM维持时间4个方面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57例完成随访到DSSM拆除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平均维持时间15(12.5,18.0)个月,其中16例出现脱落或提前拆除,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和脱焊在DSSM脱落失败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乳磨牙的慢性炎症在影响DSSM变形移位的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4例完成1年随访病例进行数据分析,22例移位变形病例平均间隙丧失2.31(2.14,2.34)mm,62例在位状态良好病例平均间隙丧失0.13(0.09,0.18)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冠式DSSM在在位保留上有优势,在位良好的病例也达到了良好的间隙保持临床效果,对于术前第一乳磨牙根尖周状态的判断及治疗和咬合管理还需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冠式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第二乳磨牙早失 第一恒磨牙未萌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芹 杨一凡 +1 位作者 贾淑娴 李小兵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77-85,共9页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 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早期混合牙列阶段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6~10岁的儿童发病率为0.83%~8.7%,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近中阻生,可伴随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会导致患儿发生第二乳磨牙早失、牙弓发育不足与后牙段牙列严重拥挤等问题,预防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与牙、牙槽骨及颌骨之间差异性生长发育平衡破坏有关,其病因可分为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分牙法、第二乳磨牙远中片切及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治疗方案进行述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第一恒磨牙 异位萌出 牙根吸收 乳牙早失 间隙维持 早期矫治 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乳磨牙早失的间隙保持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芷莲 彭怡然 +1 位作者 邹静 王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1-854,共4页
第二乳磨牙早失后的间隙变化是错(牙合)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增加正畸治疗需求.第二乳磨牙早失后应及时选择配戴合适的间隙保持器进行间隙保持,配戴时间为自第二乳磨牙早失至邻牙和继承恒牙顺利萌出为止.本文针对不同时期的第二乳... 第二乳磨牙早失后的间隙变化是错(牙合)畸形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增加正畸治疗需求.第二乳磨牙早失后应及时选择配戴合适的间隙保持器进行间隙保持,配戴时间为自第二乳磨牙早失至邻牙和继承恒牙顺利萌出为止.本文针对不同时期的第二乳磨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选择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口腔医师对间隙保持器重要性的认识,为临床选择及应用间隙保持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保持 第二乳磨牙早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