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rt Material Based Complex Mode Active Contro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with Kinematic Redundancy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轶民 张策 余跃庆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0-245,共6页
An active control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suppressing the vibratoryresponse of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with bonded piezoceramic actuators and strain gagesensors. Firstly, the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manip... An active control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for suppressing the vibratoryresponse of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s with bonded piezoceramic actuators and strain gagesensors. Firstly, the dynamic equation of the manipulator is decoupled by means of the complex modetheory and the state-space expression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is developed. Secondly, a continuous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LQR)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inimumprinciple. Thirdly, a full-order Luenberger state observer featuring an assigned degree of stabilityis determined via the duality between control and estimation. Final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carried out on a planar 3R flexible redundant manipulat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rapidly an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manipulator kinematic redundancy active control smart material complex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ult mode probability factor based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dissimilar redundant actuation system 被引量:1
2
作者 Jun WANG Shaoping WANG +2 位作者 Xingjian WANG Mileta M.TOMOVIC Cun SH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65-975,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ult Mode Probability Factor(FMPF) based Fault-Tolerant Control(FTC) strategy for multiple faults of Dissimilar Redundant Actuation System(DRAS)composed of Hydraulic Actuator(HA) and E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ult Mode Probability Factor(FMPF) based Fault-Tolerant Control(FTC) strategy for multiple faults of Dissimilar Redundant Actuation System(DRAS)composed of Hydraulic Actuator(HA) and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 The long-term service and severe working conditions can result in multiple gradual faults which can ultimately degrad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resulting in the system model drift into the fault state characterized with parameter uncertainty. The paper propose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multiple gradual faults and the proposed FMPF to amend the system model with parameter uncertainty. To balance the system model precision and computation time, a Moving Window(MW)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lied historical statistics. The FMPF based FTC strategy is developed for the amended system model where the system estimation an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 are updated at the end of system sampling period. The simulations of DRAS 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faults have be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imilar redundant actuation system Fault mode probability factor Fault-tolerant control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oving window
原文传递
Multi-mode optimal fuzzy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of composite beams laminated with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被引量:4
3
作者 Mancang JIA Shijie ZHENG Rongbo H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42-1450,共9页
Firstly, a multi-field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composited beam laminated with the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Moreover, an optimal fuzzy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also propose... Firstly, a multi-field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of composited beam laminated with the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Moreover, an optimal fuzzy 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also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optimal control and fuzzy one.This method opens a new avenu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inear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nonlinear actu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The desired control for suppressing multi-modal vibration of photoelectric laminated beam is firstly obtained through optimal control and then the fuzzy control is used to approach the desired mechanical strain induced by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Thus, the multi-mode vibration control of beam is realized.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optimal fuzzy controller, the design of fuzzy control is independent of optimal contro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multi-modal vibration control of photoelectric laminated beams,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optimal fuzzy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ptimal state feedback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CONTRO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ultiple modeS OPTIMAL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Photostrictive actuators
原文传递
Bio-inspired Backstepp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Actuation Redundancy
4
作者 Xue-Mei Niu Guo-Qin Gao +1 位作者 Xin-Jun Liu Zhi-Ming F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CSCD 2014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o-inspired backstepp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novel 3 degree of freedom(3-DOF)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actuation redundancy. Based on the kinematic model and the dynamic ...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o-inspired backstepp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for a novel 3 degree of freedom(3-DOF)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actuation redundancy. Based on the kinematic model and the dynamic model,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assure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an adaptive law is introduced to approximate the system uncertainty including parameters variatio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un-modeled part. Furthermore, a bio-inspired model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inherent chattering problem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provide a chattering free control.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estify that the proposed bio-inspired backstepp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can achieve better performance(the tracking accuracy,robustness, response speed, etc.) than the conventional slide mod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redundant actuation kinematics analysis dynamics analysis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bioinspired model
原文传递
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设计及工作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永领 庞尧 +1 位作者 刘和松 王利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2-437,443,共7页
非相似余度配置方式可省去中央液压源并有效克服共性故障,成为多电飞机的发展趋势.利用机械特性匹配的方法对变转速电动静液作动器和直驱式机电作动器组成的非相似余度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考虑舵面空气负载和连接刚度建立总体数学模型,对... 非相似余度配置方式可省去中央液压源并有效克服共性故障,成为多电飞机的发展趋势.利用机械特性匹配的方法对变转速电动静液作动器和直驱式机电作动器组成的非相似余度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考虑舵面空气负载和连接刚度建立总体数学模型,对3种典型工作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再现带载情况下这3种工作模式的切换瞬态.同时提出电机电流内环零值控制的无载工作模式,控制器结构简单并且切换可靠迅速.分析结果对非相似作动系统的设计、工作模式和故障切换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 工作模式 系统设计 切换瞬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振动控制传感器优化配置 被引量:36
6
作者 石秀华 孟祥众 +1 位作者 杜向党 曹银萍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以结构振动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数量、每片的长度以及控制增益的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岛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策略,并以悬臂梁作为算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效果非... 以结构振动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数量、每片的长度以及控制增益的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岛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策略,并以悬臂梁作为算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效果非常明显,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态 主动控制 优化配置 多岛遗传算法 传感器和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步态和平衡康复训练的单绳悬吊主动减重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宁波 杨卓 +2 位作者 孙玉波 邹武林 王喆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9-1831,共13页
针对患者神经损伤后发生的下肢运动障碍,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训练方式.对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为其提供部分身体重力支撑(Body weight support,BWS)并激励其自主行走,可以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并有助于改善其步态和平衡控制能力,... 针对患者神经损伤后发生的下肢运动障碍,减重步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康复训练方式.对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为其提供部分身体重力支撑(Body weight support,BWS)并激励其自主行走,可以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并有助于改善其步态和平衡控制能力,从而有望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现有的减重技术多存在运动空间小、减重力变化大、会对患者产生前后和侧向拉力等问题.为此,本文面向步态和平衡康复训练应用,采用单绳悬吊方式,设计电机驱动的竖直拉力单元,从而构建了一种主动减重系统.在水平方向,采用桥式吊架结构,通过伺服控制消除吊绳偏摆使其保持竖直,从而避免对患者产生前后和侧向的拉力干扰.在竖直方向,只有一个控制自由度却需要完成位置随动和减重力控制两个目标,是典型的欠驱动系统.为此,采用绳牵引串联弹性驱动方法,将位置和吊绳拉力耦合起来.针对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摩擦等不利因素,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吊绳偏角控制器和吊绳拉力控制器.为保证系统安全运行,进一步针对竖直拉力单元中的弹簧连接动板设计了位置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检验了本文提出的主动减重系统和控制方案效果.由此,可为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提供一种方便高效的康复训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主动减重 绳驱动 串联弹性驱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自供能式车辆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寇发荣 杜嘉峰 +2 位作者 张传伟 王勇智 王忆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7-1943,共7页
为了克服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结构。分别建立了该系统主动模式和馈能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自供能的能量平衡条件,设计了包... 为了克服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结构。分别建立了该系统主动模式和馈能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自供能的能量平衡条件,设计了包含上层切换控制器和下层天棚控制器的分层协调切换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了天棚阻尼系数对改善悬架性能和实现自供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分析设计了合理的天棚阻尼系数。结果表明,该EHA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系统改善了悬架动态性能,实现了能量自供能,有效克服了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能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主动悬架 能量平衡分析 多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分解的直驱式机电作动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俊 王占林 +1 位作者 付永领 郭彦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7-1571,共5页
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给出一种机载直驱式双余度机电作动器(DDDR-EMA,Direct-Driven Dual-Redundancy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复合故障诊断方法.EEMD对信号加入有限幅度的高斯... 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给出一种机载直驱式双余度机电作动器(DDDR-EMA,Direct-Driven Dual-Redundancy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复合故障诊断方法.EEMD对信号加入有限幅度的高斯白噪声,利用高斯白噪声频率均匀分布的统计特性使信号在不同尺度上保持连续性,解决了经验模式分解的模式混叠缺陷并保留了自适应性.将EEMD方法应用于机载DDDR-EMA故障诊断实验振动信号分析,先对实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一组无模式混叠的固有模式函数;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各频段,提取各频段包含的故障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经验模式分解相比EEMD能提高故障信号的分析精度,准确诊断机载DDDR-EMA的复合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双余度机电作动器 集合经验模式分解 故障诊断 模式混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轮汽车驱动机构冗余优化与主动安全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惜瀛 王亚楠 +2 位作者 李琳 张泽宇 王春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4-1128,共5页
针对电动轮汽车全新的底盘结构策略,采用分层控制,将姿态跟踪与底盘操纵量优化分配相结合,上层姿态控制器采用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克服系统非线性,生成改善行驶姿态所需合力矩;下层分配控制器采用二次规划算法,优化因四轮独立驱动而形成... 针对电动轮汽车全新的底盘结构策略,采用分层控制,将姿态跟踪与底盘操纵量优化分配相结合,上层姿态控制器采用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克服系统非线性,生成改善行驶姿态所需合力矩;下层分配控制器采用二次规划算法,优化因四轮独立驱动而形成的冗余执行机构,综合实现姿态参数跟踪误差和轮胎力输出最小化,优化分配驱动扭矩、制动扭矩,减少整车能耗。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结构可使运行轨迹很好地跟踪驾驶员给定轨迹且车辆操作稳定性及安全性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执行机构 优化分配 主动安全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巧性的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敏 李仕华 +2 位作者 牛云展 田志立 杨志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531-2536,共6页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的运动副作为主动输入的优劣问题,提出了1种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的新方法。分别建立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主动输入时的完整雅可比矩阵,并将其分为力矩阵、力矩矩阵2部分;计算力矩阵、力...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的运动副作为主动输入的优劣问题,提出了1种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的新方法。分别建立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主动输入时的完整雅可比矩阵,并将其分为力矩阵、力矩矩阵2部分;计算力矩阵、力矩矩阵全域条件性指标,绘制机构在给定部分位姿参数的力矩阵、力矩矩阵灵巧性与其他可变位姿参数的关系图谱;根据全域条件性指标与关系图谱优选出最佳输入副。利用所提方法对4-UPU/SPS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进行输入副的优选,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主动输入副 输入优选 灵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自适应滑模同步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亿 杨晓钧 李兵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730-2735,共6页
基于Kane方程,建立了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轨迹轮廓误差,定义了机构的同步误差及滑模面,将动力学方程线性化,设计了自适应滑模同步控制器并对机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并与计算力矩法进行... 基于Kane方程,建立了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轨迹轮廓误差,定义了机构的同步误差及滑模面,将动力学方程线性化,设计了自适应滑模同步控制器并对机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并与计算力矩法进行比较发现,自适应滑模同步控制法优于计算力矩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驱动 KANE方程 自适应滑模控制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度柔性机器人复模态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轶民 张永新 +1 位作者 张策 余跃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6-548,560,共4页
研究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获得了压电作动器的实际控制电压 ,并根据连杆中点的应变信号对受控系统的状态进行了近似估计。仿真算例表明 ,该方法可以显... 研究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冗余度柔性机器人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获得了压电作动器的实际控制电压 ,并根据连杆中点的应变信号对受控系统的状态进行了近似估计。仿真算例表明 ,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受控系统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器人 冗余度 振动主动控制 机敏材料 复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全电式自主刹车系统滑模极值搜索控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晓雷 林辉 马冬麒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9-1448,共10页
常规主动刹车系统采用在线辨识跑道特征的算法,但仍需依赖摩擦模型先验知识,难以应对复杂跑道工况.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滑模极值搜索控制策略并应用于无人机全电式自主刹车系统.考虑电动作动机构非线性特性,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常规主动刹车系统采用在线辨识跑道特征的算法,但仍需依赖摩擦模型先验知识,难以应对复杂跑道工况.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滑模极值搜索控制策略并应用于无人机全电式自主刹车系统.考虑电动作动机构非线性特性,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合理简化为严格反馈形式,采用超扭曲算法估计结合系数的梯度,结合反馈线性化控制律得到刹车压力参考值,证明此控制作用下可实现对未知最优滑移率的渐近跟踪.采用反演控制的思想设计无抖振滑模控制器实现对参考刹车压力的跟踪.利用Lyapunov方法获得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条件并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半实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刹车系统 机电作动器 极值搜索控制 广义超扭曲算法 滑模控制 反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镜面主动光学力促动器组控制软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亮 陈涛 +3 位作者 张斌 刘欣悦 李宏壮 张振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84-2989,共6页
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系统,对用于薄镜面主动光学的力促动器组进行控制实验。首先,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分析了力促动器组控制实验对软件系统的需求。然后,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了校正、实验、装调、停机、复位5种工作模式,并讨论了不同工作模式... 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系统,对用于薄镜面主动光学的力促动器组进行控制实验。首先,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分析了力促动器组控制实验对软件系统的需求。然后,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了校正、实验、装调、停机、复位5种工作模式,并讨论了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条件。接下来,将软件系统按应用层次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界面3个模块,并给出了每个模块的设计方案。最后,在各个工作模式下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并在校正模式下对铝镜进行了校正实验,测试和实验结果表明,此软件系统可以满足预期的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光学 力促动器组 上位机软件系统 工作模式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故障同发的可重构机械臂分散主动容错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艳丽 李元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733,共7页
针对含有传感器故障及执行器故障的可重构机械臂系统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分散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通过引入一个新增状态将传感器故障等效为执行器故障,针对新系统构造滑模观测器,并用模糊神经网络去逼近可重构机械... 针对含有传感器故障及执行器故障的可重构机械臂系统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分散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通过引入一个新增状态将传感器故障等效为执行器故障,针对新系统构造滑模观测器,并用模糊神经网络去逼近可重构机械臂各关节间的非线性项及关联项,进而实现对不同类型传感器故障及执行器故障的重构。最后对2个不同构型的三自由度可重构机械臂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进行故障诊断,通过实时重构故障,能够及时实现主动容错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机械臂 滑模观测器 主动容错控制 传感器故障 执行器故障 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观测的双余度电液舵机系统容错同步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婷 王新民 +2 位作者 杨婷 曹宇燕 谢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9-1940,共12页
考虑飞机电液舵机活塞杆运动速度不易测量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速度观测的容错同步控制策略,解决了双余度电液舵机系统(DREHAS)内泄漏共模故障(IL-CMF)下的位置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引入2组参考轨迹并对模型进行线性变换,实现舵面位... 考虑飞机电液舵机活塞杆运动速度不易测量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速度观测的容错同步控制策略,解决了双余度电液舵机系统(DREHAS)内泄漏共模故障(IL-CMF)下的位置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引入2组参考轨迹并对模型进行线性变换,实现舵面位置跟踪与两舵机力输出同步控制解耦;其次,在扩展状态观测器(ESO)中加入故障参数自适应项,设计一种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AESO)估计两通道舵机活塞杆速度和扰动,从而克服了故障条件下利用原系统模型设计ESO带来的估计结果不准确问题;最后,基于AESO的估计结果及故障参数在线更新结果,利用反步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容错同步控制器。Lyapunov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确保IL-CMF故障及时变干扰条件下,闭环系统所有信号有界,系统输出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IL-CMF故障及常值干扰条件下,系统跟踪误差渐进收敛于零。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余度电液舵机系统(DREHAS) 容错控制 同步控制 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AESO) 共模故障(C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寇发荣 许家楠 +2 位作者 刘大鹏 张凯 孙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2-548,553,共8页
为了抑制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主动悬架作动器输出主动力的脉动,改善车辆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EHA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策略。建立了EHA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的外环滑模控制器和电机内环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了不同路... 为了抑制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主动悬架作动器输出主动力的脉动,改善车辆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EHA主动悬架双滑模控制策略。建立了EHA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模型参考的外环滑模控制器和电机内环滑模控制器,仿真分析了不同路面激励下该悬架的输出主动力特性和车辆动态特性,并开展了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双滑模控制策略能够抑制电机输出主动力所产生的脉动,使实际输出主动力有效跟踪理想主动力,提高了EHA主动悬架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 主动悬架 双滑模控制 模型参考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神经网络滑模主动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庆超 杨理华 +1 位作者 朱石坚 楼京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针对复杂激励条件下的振动控制,对Jiles-atherton模型的磁致伸缩作动器在双层隔振系统中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以传统滑模控制为基础,提出一种柔性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算法。用正则化方法设计控制器的切换矩阵,建立神经网络权值和柔性映... 针对复杂激励条件下的振动控制,对Jiles-atherton模型的磁致伸缩作动器在双层隔振系统中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以传统滑模控制为基础,提出一种柔性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算法。用正则化方法设计控制器的切换矩阵,建立神经网络权值和柔性映射参数更新学习公式,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中。通过单频、多频及随机信号激励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磁致伸缩作动器 滑模控制 柔性神经网络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材料驱动下复合板扭曲变形效率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琳 薛铮 范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含有主动材料的复合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适应结构中。主动纤维材料的应用为复合结构带来了新的特性也使其设计更为复杂。针对受压电纤维材料(MFC)驱动的主动材料复合板的变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获得MFC驱动复合板扭曲变形与MFC纤维铺... 含有主动材料的复合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适应结构中。主动纤维材料的应用为复合结构带来了新的特性也使其设计更为复杂。针对受压电纤维材料(MFC)驱动的主动材料复合板的变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获得MFC驱动复合板扭曲变形与MFC纤维铺设及驱动模式的关系。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受电压作用主动纤维产生的应变与由此导致的复合板的内力、变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Ritz法,通过假设双向梁函数组合级数的位移场建立了该问题的求解方法,经推导得到了MFC驱动下位移场的求解方程,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为了评估MFC驱动复合板在不同条件下的驱动效果,针对复合板变形所具有的弯扭耦合特点,在定义复合板截面等效扭转角和等效弯曲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动复合板驱动扭曲变形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MFC的铺设角度以及电压驱动模式对复合板扭曲变形效率的影响。依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给出了对应不同约束条件的MFC驱动复合板主动纤维布置及驱动模式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材料 主动复合板 扭曲变形 纤维方向 驱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