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hievements of Truss Model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P. G. Papadopoulos H. Xenidis +3 位作者 P. Lazaridis A. Diamantopoulos P. Lambrou Y. Arethas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2年第3期125-131,共7页
Achievements are presented for truss models of RC structures developed in previous years: 1.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biaxial and triaxial, are based on regular trusses, with bars obeying nonlinear uniaxial σ-ε laws... Achievements are presented for truss models of RC structures developed in previous years: 1.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biaxial and triaxial, are based on regular trusses, with bars obeying nonlinear uniaxial σ-ε laws of material under simulation;both model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and show a dependence of Poisson ratio on curvature of σ-ε law. 2. A truss finite element has been used in the nonlinear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plane RC frames;it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and describes, in a simple way, the formation of plastic hinges. 3. Thanks to the very simple geometry of a truss,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can be easily written and the stiffness matrix can be easily updated, both with respect to the deformed truss, within each step of a static incremental loading or within each time step of a dynamic analysis, so that to take into account geometric nonlinearities. So the confinement of a RC column is interpreted as a structural stability effect of concrete. And a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is revealed, that of preventing, by its close spacing and sufficient amount, the buckling of inner longitudinal concrete struts, which would lead to a global instability of the RC column. 4. The proposed truss model is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o it exhibits some features, which are not met by the “strut-and-ti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RUSS Model CONSTITUTIVE Law Material and Geometric NONLINEARITIES concrete Cracking reinforcement Yield concrete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Plastic HINGE rc Column Confinement Buckling of Inner concrete Struts Global In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Alireza Rahai Alireza Shahin Farzad Hata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30-2738,共9页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akes, but also more economical.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caused by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elements, in various positions in plan and stories of the RC load bearing wall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For this purpos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10-story structure was sele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stability,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RC load-bearing wall system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condition for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walls was the instantaneous removal of the surrounding walls located at the corners of the building where the sections of the load bearing elements were changed. In this cas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was limited to 6.3 mm and the structure failed after applying the load of 10 times the axial load bored by removed ele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ad factor" parameter was a reasonable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potential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 progressive collapse fiber sections nonlinear analysis load factor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炸作用下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破坏分析
3
作者 陈公轻 吴昊 +2 位作者 欧渊 王帆 吕晋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9-301,共13页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仿真方法的适用性。结合建筑结构混合单元建模方法,对典型三层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在典型战斗部(100 kg和200 kg TNT当量)爆炸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开展了仿真分析,考察了爆炸波在结构内部的传播和结构损伤特性。基于等效单自由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方法预测了爆炸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梁、柱、板和填充墙等构件的损伤等级,建立了内爆炸作用下建筑目标的破坏简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与精细化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检验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在100 kg和200 kg TNT爆炸工况下,精细化数值仿真分析中建筑物整体功能性和结构性毁伤等级均为中度和轻度,等效SDOF简化分析得到的相应毁伤等级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此外,从各构件的毁伤等级可以看出,相比于板、梁和柱等承重构件,砌体填充墙更易发生破坏,从而导致爆炸波在层内水平方向房间的毁伤破坏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炸 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精细化数值仿真 等效单自由度(SDOF)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皓 阮鹏飞 +1 位作者 李宏男 侯世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179,210,共9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曲线以及易损性信息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正,并对无控结构和有控结构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等主要抗震韧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黏滞阻尼器对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C框架结构中适当设置黏滞阻尼器不仅能够减小结构地震响应、降低结构破坏概率,还能有效提升结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阳 钟沛杰 +3 位作者 门进杰 陈云 刘小娟 黄玉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以其结合了混凝土优异的抗压性能及钢材优异的抗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可恢复功能结构以其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也成为地震工程界研究的新热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可以在弯矩较大的梁端和柱脚部位设置可更换构件,实现结构的功能可恢复能力。文中简述了近年来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各类型功能可恢复钢梁、功能可恢复摇摆柱脚的构造研究,介绍了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性能分析研究进展。最后,对功能可恢复RCS混合框架结构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混合框架结构 可恢复功能 防震结构 钢板阻尼器 柱脚 梁柱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6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不规则布置对RC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郭子雄 黄群贤 +1 位作者 魏荣丰 刘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6-54,共9页
进行3榀单层两跨填充墙RC框架结构试件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重点研究砌体填充墙及其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填砌方式包括两跨均半高填砌和仅一跨全高填砌两种。通过试验结果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 进行3榀单层两跨填充墙RC框架结构试件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重点研究砌体填充墙及其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填砌方式包括两跨均半高填砌和仅一跨全高填砌两种。通过试验结果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和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①填充墙对框架具有明显的刚度效应,其存在较大地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水平承载力;②填充墙对框架柱具有明显约束效应,其存在和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具有明显影响,带填充墙的框架柱最终均发生剪切破坏;③两跨均半高填砌的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约束效应,柱均发生"短柱"破坏,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比对比框架差;④仅一跨全高填砌填充墙的框架,其填充墙的破损过程参与了框架结构的滞回耗能,虽然最终在填砌跨柱发生剪切破坏,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考虑填充墙和框架共同作用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填充墙 填充墙布置形式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兵 李宏男 +1 位作者 史文学 陈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为简化计算过程,提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宏观力学模型,考虑剪力墙边柱对扭转的贡献,对框-剪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方法在这一宏观模型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采用杆系-层模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采用简化的宏观有... 目的为简化计算过程,提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宏观力学模型,考虑剪力墙边柱对扭转的贡献,对框-剪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方法在这一宏观模型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整体结构采用杆系-层模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采用简化的宏观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混凝土采用不同的恢复力模型进行模拟,结构的反应通过时程分析法获得,并与偏心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当结构的多数构件的破坏并不十分严重时,整个结构表现出很好的弹性性质,当结构多数构件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且个别构件破坏严重时,整个结构的非线性性质表现明显.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与试验值符合较好.结论证明了笔者方法是简单而有效的.且结构的偏心将使结构产生扭转,这将使结构的角柱的负担加重,因此,在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中应充分考虑偏心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rc框架-剪力墙结构 非线性时程分析 宏观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剪结构强震作用下的耗能分布模式与损伤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缪志伟 叶列平 +1 位作者 裘赵云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3-939,共7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具有多个不同参数的RC框剪结构模型进行了多条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算例的计算结果,归纳总结了RC框剪结构的典型耗能分布模式和损伤机制,并对影响结构损伤机制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具有多个不同参数的RC框剪结构模型进行了多条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算例的计算结果,归纳总结了RC框剪结构的典型耗能分布模式和损伤机制,并对影响结构损伤机制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RC框剪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形成"强墙肢弱连梁"和"强连梁弱墙肢"的典型损伤机制.前者可使结构获得稳定可控的耗能分布模式,后者则会导致结构形成位置不确定的局部耗能集中层.连梁与墙肢相对刚度比是影响结构损伤机制的重要因素,较小的连梁与墙肢相对刚度比可使结构易于形成"强墙肢弱连梁"的损伤机制;改变框架和剪力墙的相对比例则不会影响结构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剪结构 损伤机制 耗能分布模式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加固震损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路沙沙 徐红 +2 位作者 张亚楠 谢雨航 刘少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3-681,共9页
基于Perform-3D软件,采用碳纤维加固和粘钢加固方法对震损后的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分别以3、6、9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对震损RC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加固效果。结... 基于Perform-3D软件,采用碳纤维加固和粘钢加固方法对震损后的混凝土框架进行加固。分别以3、6、9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对震损RC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加固效果。结果表明:①随着高度和PGA的增加,3、6、9层震损后的碳纤维和粘钢加固结构IDA曲线簇的整体收敛性均较好;②总体上粘钢加固可以提高结构对地震动随机性的收敛性,但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对于地震动随机收敛性的增益效果逐渐减弱,该加固方法对3层高度的震损低层框架结构加固效果明显;③碳纤维加固对于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能力较粘钢加固更强,对于6层高度的震损中层框架结构,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其对罕遇地震的抵抗能力;④对适用于9层高度的震损高层框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加固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均可以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加固震损 rc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分析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炜 胡高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9-87,共9页
针对预制装配式RC(reinforced concrete)梁柱节点连接及震损后修复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修复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为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设计一个装配式节点足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加载测试,并与现浇节点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 针对预制装配式RC(reinforced concrete)梁柱节点连接及震损后修复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修复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为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设计一个装配式节点足尺试件并进行拟静力加载测试,并与现浇节点试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节点在承载力、延性、变形和耗能能力均显著优于现浇节点,且破坏主要集中在多缝耗能装置上,预制梁、柱构件基本处在弹性阶段,可以实现节点损伤可控以及震后快速修复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装配式梁柱节点及结构的简化数值模型,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此类装配式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配式结构在各级水平地震作用下均表现较好,满足抗震规范设计要求,其整体抗震性能基本接近现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rc框架结构 可修复连接节点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多缝耗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及RC结构爆炸效应述评
12
作者 孙文彬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2,共5页
爆炸在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严重破坏甚至灾难性倒塌,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公众生命安全,甚至对人们心理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过去几十年,在爆炸荷载的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有着显著的发展。以大量... 爆炸在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严重破坏甚至灾难性倒塌,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公众生命安全,甚至对人们心理产生不可避免的冲击。过去几十年,在爆炸荷载的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有着显著的发展。以大量文献为背景,综合分析了爆炸荷载计算,就爆炸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和结构爆炸响应等研究现况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压力-时程 混凝土结构 破坏模式 应变率 动力增长系数 结构爆炸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动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春 王来贵 +2 位作者 刘书贤 路沙沙 聂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4-183,共10页
为研究煤矿采动影响下采空区边缘地带建筑物抗震性能劣化特征,以采空区边缘地带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煤矿采动扰动下地表下沉、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及地震动力等因素,设计采动模拟试验台,开展0、2、4和6 mm/m等4个工... 为研究煤矿采动影响下采空区边缘地带建筑物抗震性能劣化特征,以采空区边缘地带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煤矿采动扰动下地表下沉、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及地震动力等因素,设计采动模拟试验台,开展0、2、4和6 mm/m等4个工况下的建筑物双向不均匀沉降试验,并基于一致相似率理论,选用相似比为1/10的缩尺模型,进行El-Centro波作用下设防烈度为7、8度的动力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获得模型自振频率,研究模型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层间变形、能量时程响应变化、应变响应、破坏特征等动力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初始损伤,采动损害主要集中在结构底部;地震作用下,受采动影响越大,结构动力反应显著增大,结构刚度折减越大;地震作用增强后,塑性损伤变形增大,结构刚度急剧下降,采动影响较大的工况存在薄弱层向上层扩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动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塑性损伤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锐 伍凯 +1 位作者 张贺 桑甚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填充墙的布置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AP2000对6种不同填充墙布置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即填充墙框架的Pushover曲线、承载力、延性、破坏机制以及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填充... 目的研究填充墙的布置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AP2000对6种不同填充墙布置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即填充墙框架的Pushover曲线、承载力、延性、破坏机制以及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填充墙的不同布置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内力分布和塑性铰破坏机制,填充墙满布以及底部无填充墙的层数小于转换层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基底承载是无填充墙框架的2~5倍,延性系数降低,但在结构成为机构体系前,结构的塑性铰多且较为均匀,能够耗散罕遇地震释放的大量能量;转换层以上布置填充墙的结构基底承载力为无填充墙框架的1.2~1.5倍,在罕遇地震时塑性铰集中分布在底部无填充墙框架层,容易在转换层形成薄弱层.结论满布填充墙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性能;对于由于建筑需要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SRC-RC竖向混合填充墙框架结构,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层数宜小于转换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rc竖向混合结构 填充墙 型钢混凝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约束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RCS)组合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礼全 付亚男 +3 位作者 毛海涛 门进杰 郭正超 王海龙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8,共7页
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类"梁贯通"式RCS组合梁柱中节点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单元类型的选取、材料模型的定义、模型求解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参数,ABAQUS有限元软件能够模拟RCS梁柱... 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类"梁贯通"式RCS组合梁柱中节点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单元类型的选取、材料模型的定义、模型求解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参数,ABAQUS有限元软件能够模拟RCS梁柱节点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重点研究了考虑楼板、纵横梁构件空间约束作用对RCS组合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比较分析轴压比、混凝土强度、楼板宽度、型钢梁腹板厚度等参数对RCS组合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结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空间 约束 rcS组合结构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建模的填充墙RC框架结构拟静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萌 郭迅 +1 位作者 王超 张俊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48-852,共5页
填充墙RC框架结构是我国使用较多的结构形式,但在进行抗震设计计算时,作为非结构构件的填充墙不参与结构抗震验算,但历次地震表明,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与框架是共同参与工作的。为探究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位移延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 填充墙RC框架结构是我国使用较多的结构形式,但在进行抗震设计计算时,作为非结构构件的填充墙不参与结构抗震验算,但历次地震表明,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与框架是共同参与工作的。为探究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位移延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进行精细化模拟,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不同参数条件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位移延性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精细化模型能准确地模拟试验结果,并且可以有效地预测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的影响;随着轴压比增大,结构承载力先上升后下降,结构延性持续下降;钢筋强度增加时,结构峰值荷载和延性小幅度提高;随着配筋率增加,结构峰值荷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rc框架结构 精细化建模 轴压比 配筋率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滞阻尼器在RC框架结构中的消能减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笑 钟岱辉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了提高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软件分析了无控数值模型和有控数值模型(附加粘滞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和振动响应,验证了SAP2000模拟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三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的结构抗震效果... 为了提高RC(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软件分析了无控数值模型和有控数值模型(附加粘滞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和振动响应,验证了SAP2000模拟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三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的结构抗震效果。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按层间位移角比例进行分配对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最佳;采用多目标优化布置方案对结构的位移控制和加速度控制效果明显,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 粘滞阻尼器 抗震性能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实测数据的RC结构基本周期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泽涛 陈隽 申家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12-220,268,共10页
通过海量文献检索,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73栋、高度100 m以下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实测信息,获得了长轴、短轴共1482个基本周期值,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检验数据集的代表性及可整合性,进而统计分析了基本周期随结构高度、层数、高宽比的... 通过海量文献检索,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73栋、高度100 m以下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实测信息,获得了长轴、短轴共1482个基本周期值,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检验数据集的代表性及可整合性,进而统计分析了基本周期随结构高度、层数、高宽比的分布规律。参照国内外已有RC结构的自振周期经验算式,结合结构概念设计,给出了基本周期与结构几何参数的回归公式,并对比讨论了数据库中部分子集的分布差异,可供工程设计和参数化建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结构 基本周期 经验公式 聚类分析 回归分析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RC结构梁柱边节点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公华 张殿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通过十个RC/SRC梁柱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RC/SRC梁柱边节点的破坏特征、剪切强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RC/SRC边节点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结构 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框架结构的失效倒塌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认 熊冬霞 《萍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已建非延性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文章针对这类RC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时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研究以五层RC框架结构为代表的多层RC结构的失效倒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采用Open...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已建非延性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文章针对这类RC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时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拟静力分析方法研究以五层RC框架结构为代表的多层RC结构的失效倒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采用Open Sees有限元建模验证了针对RC框架结构数值模拟的正确性;表明了RC结构首先在结构底层柱下端塑性铰区出现损伤破坏,且同一楼层边柱塑性铰区较中柱损伤严重,逐渐向顶层塑性铰区发展最终使整体框架结构整体发生破坏直至失效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延性钢筋混凝土 拟静力分析方法 失效倒塌模式 塑性铰 rc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