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shoot relationships of Fraxinus mandchurica
1
作者 王政权 张玉江 覃秀凤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In this paper, root-shoot relationships of seedlings of Manchurican ash (Fraxinus mandchurica) in pots is studied in green ho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ots and shoots have the co-ordination of growth and roots and s... In this paper, root-shoot relationships of seedlings of Manchurican ash (Fraxinus mandchurica) in pots is studied in green ho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oots and shoots have the co-ordination of growth and roots and shoots of ash have the same growth dynamics. There are very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all root mass and total shoot mass, between fine root mass and leaf mass in this experiments. At the end growing season, ash root-shoot mass ratio and fine root-leaf mass ratio are 1 .85 and 2.01 respectively. These ratios are difference during growth season. There are larger roots than shoots on seedling stage. Low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roduce higher root-shoot ratio, and high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the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S SHOOTS FRAXINUS mandchurica Nitrogen PHOSPHO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进程和生物量分配的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的生长策略
2
作者 孙百慧 方晰 +2 位作者 孙龙 金文芬 范世才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基于定期连续观测数据,运用Richard模型模拟立地、土壤、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4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的... 基于定期连续观测数据,运用Richard模型模拟立地、土壤、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4个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的林分地径、树高的生长进程,结合收获法测定生物量器官间的分配,剖析4个树种生长进程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1)Richard生长模型对4个树种地径、树高生长进程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适应性;4个树种地径、树高的生长进程表现不同,马尾松地径、树高年生长速率最高,其次是木荷,第6~8年先后超过枫香、杜英,且差异随林龄增长而增大;马尾松地径最早进入速生期(第3~8年),树高第5年进入速生期;与马尾松相比,枫香、杜英、木荷地径进入速生期晚1~2年,且速生期缩短2~4年,木荷树高进入速生期也晚2年,枫香、杜英树高没有进入速生期。4个树种优先地径生长,特别是马尾松。(2)树干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比例最大(46.0%~58.8%),枫香最高,树叶生物量占比最小(3.0%~11.2%),枫香最小;马尾松地上生物量(AGB)显著高于地下生物量(RGB),3个阔叶树AGB与RGB差异较小,且RGB占比(25.4%~27.6%)和根冠比(35.1%~40.6%)显著高于马尾松。马尾松将更多生物量优先分配于地上部分,对地上空间、光照获取能力强,促使地径和树高生长最快,3个阔叶树AGB和RGB分配均衡,地径、树高生长较慢,特别是杜英,但其具有发达根系,对地下养分竞争能力强;木荷AGB优先分配给枝和叶,呈现良好的速生性,枫香AGB优先分配给树干,促进树高生长。研究结果说明,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地力,马尾松与杜英混交可形成资源需求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ard生长模型 收获法 根冠比 生长策略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区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
3
作者 魏亚娟 左小锋 +5 位作者 高亮 康帅 刘红伟 何建宁 达娃次仁 晋卓拉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目的】为了探究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各营养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从而为吉兰泰盐湖区人工防护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做出精准评估。【方法】以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花棒、沙拐枣、梭梭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为了探究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各营养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从而为吉兰泰盐湖区人工防护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做出精准评估。【方法】以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花棒、沙拐枣、梭梭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将实测因子(株高(H)、基径(D)、冠幅(C))及其组合因子(CH、DH和D^(2)H)作为自变量进行最优模型拟合。探讨各营养器官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吉兰泰盐湖区4种单株优势灌丛生物量介于28.19~43.44kg,平均为34.65kg;单株灌丛生物量表现为花棒>梭梭>沙拐枣>柽柳;(2)4种优势灌丛叶生物量与枝干生物量、叶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和枝系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3)4种荒漠灌丛根冠比介于0.41~0.54,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枝干>根系>叶片。4种优势灌丛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拟合斜率介于0.78~1.23,与1有显著差异,表明4种荒漠优势灌丛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4)4种优势灌丛全株生物量预测模型R^(2)值均在0.825以上,且生物量最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0.85以上,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形式为生物量最优模型,适用于吉兰泰盐湖区特定树种生物量的精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生物量模型 分配格局 根冠比 盐湖区 吉兰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繁殖及生根机理研究
4
作者 樊文青 史宝胜 +1 位作者 李雨辰 周晓慧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143,共8页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效果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揭示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以多花胡枝子顶部嫩梢为材料,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对多花胡枝子扦插生根率、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效果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揭示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以多花胡枝子顶部嫩梢为材料,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对多花胡枝子扦插生根率、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生根过程经历愈伤组织阶段、不定根形成阶段和不定根伸长阶段;T5处理的插穗表现出最佳效果,生根率为100%。插穗内源激素与生根密切相关,与CK相比,处理组IAA与GA的含量较高,且IAA/ABA与IAA/ZR的含量比值较高,ABA与ZR的含量较低,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有利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研究获得了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的最适宜处理,T5处理下有利于一级根生长,促进扦插苗的生长,提高IAA含量及其与ABA、ZR的比值,有利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胡枝子 生长调节剂 超嫩梢扦插 内源激素 生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acetylcholine on plant root-shoot signal transdu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WANGHengbin ZHANGShuqi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6期570-573,共4页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ACh) on plant root- shoot commun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oot-split system of Vicia faba L. In the experiments, slight osmotic stres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ACh content in root tip...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ACh) on plant root- shoot commun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oot-split system of Vicia faba L. In the experiments, slight osmotic stres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ACh content in root tips and the xylem sap transported up per time unit from root tip to the shoot when the water potential of the shoot was kept un-changed. It also caused the decrease of ACh content in the abaxial epidermis. The decrease was highly correlative to the changes of transpiration rate, suggesting that the decrease of ACh content probably functions as a signal to regulate stomatal behavior. The effect of osmotic stress might be mainly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the ACh synthesis in root tip; thus further influences the ACh content in root tip, xy-lem sap and abaxial epidermis and resulting in the changes of stomatal behavior.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that plants transduc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gnals among roots and shoots to coordinate stomatal behavior and adapt to variabl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植物 渗透协迫 脱落酸 枝条 信号转导 巢菜
原文传递
旱、渍胁迫对夏玉米根冠比及籽粒灌浆源库关系的影响
6
作者 赵花荣 张玲 +2 位作者 齐月 杨超 胡丽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2-798,共17页
利用河北固城站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夏玉米开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根冠结构和根冠比等,探究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的土壤旱、渍胁迫对夏玉米籽... 利用河北固城站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夏玉米开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根冠结构和根冠比等,探究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的土壤旱、渍胁迫对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夏玉米籽粒灌浆干物质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籽粒灌浆对旱、渍胁迫的响应不同,渍水时灌浆持续日数延长,较对照延长7~8 d,重旱时缩短,较对照缩短5~6 d;对于平均灌浆速率,高湿最大,较对照偏大9.19%~9.85%,重旱最小,较对照偏小24.80%~25.26%,中度旱次小,较对照偏小6.89%~7.45%。旱、渍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形成都有负效应:渍水、高湿减产率为1.83%~8.43%,干旱处理减产率为32.73%~81.96%,重旱近乎绝收,干旱危害程度比渍水、高湿影响大得多。旱、渍胁迫对夏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净光合速率(Pn)渍水比对照偏高0.91%~9.10%,高湿比对照偏低1.75%~9.13%;干旱比对照显著偏低,中度旱偏低55.76%~59.08%,重旱偏低92.16%~92.75%。夏玉米籽粒灌浆的干物质主要来源于灌浆期绿叶等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成熟期地上干物质籽粒分配率减少,收获期秸秆存量大,导致收获指数降低。干旱胁迫刺激、诱导玉米根系增生须根,须根重增加显著,导致其根冠比提高,尤其重旱较渍水、高湿和对照提高近10倍以上,揭示出玉米根系尤其须根系对土壤水分逆境胁迫的应急响应生理调节机制和适应逆境条件的生存机理。实际生产管理中可利用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刺激、诱发根系生长发育,提升优化根冠结构。研究结果为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根冠比 灌浆速率 渍水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永全 周杭 +2 位作者 张伟 刘彦宏 朱家诺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与树枝、树叶、树干各分项生物量之和相容的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采用根茎比建立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对于西南桦地上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2))、W=1/(D^(2)H),对于西南桦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0.5))、W=1/(D^(0.5)H^(0.5)),进行加权回归求解模型参数,可明显减小异方差影响及提高模型稳定性;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解决了立木树枝、树叶、树干等分项生物量之和与地上总生物量不相等问题;从评价指标来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4%以上;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7%以上。总之,各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国家相关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西南桦生物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量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加权回归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砧木新品种鲁砧1号离体叶片高效不定植株再生
8
作者 王海波 王森 +6 位作者 郑文燕 王平 何晓文 常源升 何平 孙清荣 李林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1788,共8页
【目的】建立苹果半矮化砧木新品种鲁砧1号离体叶片高效不定梢再生技术体系,为该砧木快繁和遗传改良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鲁砧1号无菌苗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碳源、细胞分裂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以不定梢为试材... 【目的】建立苹果半矮化砧木新品种鲁砧1号离体叶片高效不定梢再生技术体系,为该砧木快繁和遗传改良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鲁砧1号无菌苗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碳源、细胞分裂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以不定梢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对不定梢生根的影响。【结果】MS添加较低质量浓度(0.6 mg·L^(-1))细胞分裂素(TDZ)时,碳源物质为D-山梨醇的叶片不定梢再生率显著高于蔗糖;其他激素处理下,D-山梨醇和蔗糖之间叶片不定梢再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种碳源上的平均每叶不定芽(梢)数,都表现较高细胞分裂素质量浓度处理高于或显著高于较低细胞分裂素质量浓度处理,以TDZ质量浓度为1 mg·L^(-1)时产生的不定芽数最多,平均每叶不定芽数为3.8~4个。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6-苄基氨基嘌呤(BA)比TDZ更容易诱导产生直接伸长生长的不定梢。不定梢生根率和平均每株生根条数,两种基本培养基及两个蔗糖质量浓度之间都表现差异不显著,但以1/4MS基本培养基和20 g·L^(-1)蔗糖组合的生根培养基上获得的生根率和单株生根条数最高,分别超过93%和5.8。【结论】鲁砧1号离体叶片容易诱导再生不定芽和不定梢生根,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添加1 mg·L^(-1)TDZ、0.3 mg·L^(-1)IBA和30 g·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添加0.3~0.5 mg·L^(-1)IBA和20 g·L^(-1)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木 离体叶片 叶片不定梢再生 不定梢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梨组培快繁及组培苗微扦插技术研究
9
作者 关秋竹 董肖昌 +3 位作者 董冉 焦慧君 王宏伟 魏树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29,共7页
以种子来源的4个杜梨株系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组培苗微扦插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IBA处理对杜梨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IBA和生长素(NAA)处理对杜梨组培苗离体生根和微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为稳定高... 以种子来源的4个杜梨株系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组培苗微扦插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IBA处理对杜梨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IBA和生长素(NAA)处理对杜梨组培苗离体生根和微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期为稳定高效杜梨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基因型和6-BA浓度对杜梨增殖系数具有极显著影响,IBA浓度对增殖系数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的生长素更适合用于杜梨组培苗的生根诱导。综合考虑组培苗增殖和生根情况,DL30株系表现最优,其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2 mg·L^(-1)IBA,增殖系数为3.4±0.35,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IBA,生根率达60.0%±20.0%。IBA和NAA蘸根处理对杜梨组培苗微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杜梨株系DL30组培苗通过1000 mg·L^(-1)的IBA蘸根处理后微扦插生根率为46.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梨 组织培养 快繁 生根 微扦插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北麓荒漠草原5种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明 孙小妹 +3 位作者 包段红 姚宝辉 王志成 苏军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种优势植物,测定该其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养分,探究其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种优势植物间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总生物量最高,碱茅最低。多年生的骆驼蓬、碱茅、中华羊茅和冰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一年生的狗尾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上,不同植物间根冠比大小为:碱茅>冰草>中华羊茅>骆驼蓬>狗尾草。(2)5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植物根际间土壤碳氮比大小为碱茅>狗尾草>冰草>骆驼蓬>中华羊茅。(3)不同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及土壤养分变异性不一致,骆驼蓬、狗尾草和中华羊茅的根际土壤全钾与碱茅和冰草的根际土壤含水量等均为弱变异,而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中等变异。5种优势植物的生物量与根际土壤碱解氮和全钾呈正相关性(P<0.05)。可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根际土壤养分在生活史和物种间的差异较大,今后应根据不同优势植物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来修复退化的荒漠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物量 根冠比 土壤养分特征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阔叶树种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非凡 李雪琴 +3 位作者 武盼盼 钟全林 胡丹丹 程栋梁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2,共8页
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闽楠、南岭栲、米老排、青冈、云山青冈和木荷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6种树种幼苗根、茎、叶及整株的生物量,比较其分配特征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建立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及整株... 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闽楠、南岭栲、米老排、青冈、云山青冈和木荷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6种树种幼苗根、茎、叶及整株的生物量,比较其分配特征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建立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的回归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幼苗整株生物量差异显著,依次为青冈>米老排>南岭栲>云山青冈>木荷>闽楠。(2)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显著,其中青冈根生物量占比最大(39.9%),米老排茎生物量占比最大(45.0%),闽楠叶生物量占比最大(49.2%)。(3)不同树种幼苗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均小于1,表明幼苗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茎和叶。除木荷外,其余树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遵循显著的等速生长关系。(4)不同树种幼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多为幂函数模型,其次为三次多项式模型。6种树种幼苗整株生物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存在差异,同时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呈现出等速生长规律。各树种幼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在相同或相似立地条件下估算不同树种幼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根冠比 阔叶树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丹丹 韩金磊 +2 位作者 徐有权 王婧 李胜利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徒长的控制效果,研究了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增加大葱幼苗的根系数量、茎粗、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矮壮素和烯效唑...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徒长的控制效果,研究了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增加大葱幼苗的根系数量、茎粗、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矮壮素和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株高,萘乙酸处理则增加株高;矮壮素和萘乙酸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质量增加,而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叶片和假茎干质量在处理后35 d时分别较对照降低7.56%~31.59%和27.95%~47.33%。综合考虑大葱幼苗的形态指标和干物质分配比例,500 mg·L^(-1)烯效唑处理对大葱幼苗控制徒长的效果最好,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分别较对照提高111.00%和9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葱 幼苗 壮苗指数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桉树异速生长方程与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小曼 翁闲 +1 位作者 欧玲珑 任引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3,共13页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策略如下:随着林龄的增大,桉树树干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增多,而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减少。2)应用桉树分林龄的根冠比数据估算桉树树根生物量是最为可行且有效的方法。3)在桉树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构建中,乘幂方程优于线性方程,最优自变量则根据各器官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器官分配 根冠比 异速生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杨喆 孙红春 祝令晓 张科 张永江 白志英 刘连涛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3,共13页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种冀农大23号的根系分布、根系生长速率、根冠比、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播期相比,推迟播期条件下,棉花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增加2.92~5.35 cm·d^(-1)和0.40~0.76 mg·d^(-1);深层土壤中棉花根系占比提高,其中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和根系生物量占比分别增加2.99~3.55百分点和3.94~4.42百分点;生育后期棉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无明显差异;根系载荷能力显著降低6.43%~17.69%;2022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3年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2%和7.66%。相关分析表明,0~60 cm土层根长密度、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生物量最大增长速率和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河流域棉区推迟播期(5月1日)可通过提高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深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以保障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推迟播种 根系 根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竞争对杉木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黄健 吴凯 +3 位作者 Muhammad Ahtesham Aslam 黄勇来 马祥庆 吴鹏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5,共8页
通过研究杉木幼苗在不同光竞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叶片C、N、P化学计量响应策略,以探究光竞争环境下杉木叶片营养利用及生长适应性规律。选择生长均一杉木无性系幼苗,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调整相邻盆栽容器高度差以模拟相邻杉木获得不... 通过研究杉木幼苗在不同光竞争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叶片C、N、P化学计量响应策略,以探究光竞争环境下杉木叶片营养利用及生长适应性规律。选择生长均一杉木无性系幼苗,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调整相邻盆栽容器高度差以模拟相邻杉木获得不同光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明显光资源竞争优势植株(优势木)及竞争劣势的相邻植株(竞争木),根据调整后的高度差共设置3个光竞争强度:强度光竞争(高度差0 cm)、中度光竞争(高度差8 cm)、轻度光竞争(高度差16 cm),通过测定分析光竞争模拟处理1 a后参试幼苗苗高和地径、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叶片C、N、P含量的差异性,分析各元素间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竞争木苗高比优势木高6.04%,地径比优势木小17.51%,根冠比增大,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增大至40.0%。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竞争木植株叶片N含量增多达21.63 g/kg;优势木叶片C、P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且显著大于竞争木(P<0.05);优势木C/N、C/P均随着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竞争木C/P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而增大。优势木叶生物量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竞争木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光资源竞争位置杉木幼苗生长特性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光竞争强度适应策略有差异,表现为随光竞争强度的减小,处于光竞争劣势的竞争木生物量主要分配于地下根系,幼苗株形呈现“细高”的生长趋势;与之相反,光资源竞争的优势木则将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叶片,同时C、P含量明显减小,株形呈现“矮粗”的生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资源竞争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长特性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差异性响应特征
16
作者 梁璐 周宝元 +4 位作者 高卓晗 王瑞 王新兵 赵明 李从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53-2066,共14页
黄淮海地区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导致土壤紧实问题日益加重,限制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明确不同品种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差异性响应特征,可为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3个玉米品种,采用机械碾压的... 黄淮海地区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导致土壤紧实问题日益加重,限制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明确不同品种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差异性响应特征,可为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3个玉米品种,采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在同一田块模拟无紧实胁迫(NC:no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0~1.3 g cm^(-3))、中度紧实胁迫(MC:moderate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4~1.5 g cm^(-3))和重度紧实胁迫(HC:heavy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6 g cm^(-3))3个紧实程度处理,定量解析不同程度土壤紧实胁迫下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各指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C相比,MC和HC处理导致玉米减产3.8%~10.3%和12.5%~33.3%。玉米根冠生长及产量形成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MC处理下,DK517的根长、根干重及根冠比较ZD958和DH605分别提高6.0%和14.0%、15.7%和29.6%、18.8%和24.8%,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植株总干物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HC处理下,DK517的根长和根干重较ZD958和DH605分别提高8.4%和22.5%、29.6%和57.8%,且最大叶面积指数、植株总干物重和根冠比分别提高4.6%和15.5%、3.7%和20.9%、28.0%和32.1%,因此产量分别增加7.5%和27.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和贯穿阻力与玉米根冠生长各指标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土壤紧实胁迫会显著抑制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而造成减产,但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对不同程度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着差异,重度土壤紧实胁迫下根冠生长均具有优势的品种能够维持较高的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品种改良和土壤紧实下耕作措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冠生长 土壤紧实胁迫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
17
作者 陈晓叶 许鑫 +8 位作者 张春蕾 袁珊 陈福禄 蒋炳军 武婷婷 辛大伟 孙石 陈庆山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芽为接穗,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以出苗后4~6 d的大豆子叶植株为砧木,以不生根、生根少或根系污染的再生芽为接穗,构建嫁接复合体,再生芽的成活率达到79.8%±4.9%。此外,将再生芽分成2~3个茎段,分别做接穗创制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嫁接植株,其繁殖种子总数(234.5±39.1粒)较通过组织培养系统得到的单个植株(83.7±13.2粒)提高1.8倍。综上,本研究提出的以子叶植株为砧木、再生芽为接穗的嫁接方法省去了再生芽生根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和根系易污染等问题,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缩短再生芽的繁殖周期,扩大再生芽的种子产量,进而显著提高再生芽的繁殖系数。该技术对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实现再生植株的工程化快繁具有重要意义,对解决其它双子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生根困难问题、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再生芽 生根 子叶植株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紫花苜蓿干旱复水后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臧军蕊 张钰婷 +4 位作者 张英豪 刘洋铭 邓文慧 刘世鹏 孙娈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0-627,共8页
植物复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是体现植物干旱适应性的重要方面。施氮是常见的栽培措施,但施氮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复水后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在低氮(3 mmol·L^(−1))和高氮(7 mmol·L^(−1))处理下对紫花苜... 植物复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是体现植物干旱适应性的重要方面。施氮是常见的栽培措施,但施氮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复水后生长恢复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晰。本研究在低氮(3 mmol·L^(−1))和高氮(7 mmol·L^(−1))处理下对紫花苜蓿进行水培,在培养液中添加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复水情况,在干旱结束当天、复水7 d以及24 d,测定紫花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含氮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复水24 d时,高氮处理的总生物量高于对照组(未受干旱处理)11.0%,发生了“补偿生长”,而低氮处理的生长尚未恢复,生物量低于对照组19.6%。由于“干旱记忆”,复水7 d以及24 d时,高氮处理的根冠比、根系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低氮处理则无显著变化(P>0.05)。复水7 d,高氮下紫花苜蓿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下降,而蔗糖合成酶(SS)和根中酸性转化酶(AI)活性显著提高(P<0.05)。复水24 d时,与低氮处理相比,高氮处理更明显地提高了SS活性(P<0.05)。结果表明,施氮通过增强植物叶片SS酶活性,提高根系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增强紫花苜蓿复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恢复力 供氮量 根冠比 可溶性糖 淀粉 蔗糖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嘉丽 郝嘉湉 +1 位作者 张永清 马星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300 kg·hm^(−2)),从2020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_(3)、N_(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_(1)和N_(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_(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博落回 根系 根冠比 茎叶比 生物量 先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滕培基 雷琬莹 +2 位作者 王博 李佳垚 李娜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物的根系特征,解析作物根系特征对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根际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结构,其中大葱改善土壤三相结构的效果最好。与起始相比,6种作物种植51 d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9%~3.2%和1.0%~15.0%,大豆处理全氮含量提升最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作物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C∶N、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PC1和PC2分别解释根际土壤性质变化26.0%和22.9%的影响;作物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在不同作物种类间差异显著;土壤的物理指标主要受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与最大田间持水量随生长时间变化显著。综合分析,种植大葱对根际土壤物理属性改良效果最好,种植大豆更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有机碳 作物生物量 根冠比 典型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