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分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省域经济的冲击效应——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焦雨生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43,共12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溢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分析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域的影响,采用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贸易、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域经济的冲击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溢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分析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域的影响,采用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美国贸易、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域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各省域宏观经济的脉冲冲击大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脉冲冲击明显较小;美国贸易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各省域的脉冲冲击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省域经济发展越“充分”,对各省域消费物价指数的冲击越倾向于负向冲击,且冲击越小,而对进出口的冲击越倾向于正向冲击,且冲击越大。各省需注意贸易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地区消费物价指数和进出口的冲击,以提前做好应对;各省域应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弱化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管理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省域经济 冲击效应 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百胜 赵星 王诤诤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7,共6页
文章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的季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考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产出、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脉冲响应上的不同,以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 文章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的季度数据,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考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变动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产出、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脉冲响应上的不同,以分析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各地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呈现相似的响应特征,但响应程度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西部地区受影响程度并不显著。东、中、西、东北地区对利率冲击响应也呈现相似特征,但区域之间的影响存在不同,在居民消费响应方面,东部区域受影响程度最显著;在固定资产投资响应方面,东部受影响程度最显著,东北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小,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区域差异 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分析——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百胜 葛凌清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94,共12页
文章理论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实际GDP、通货膨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溢出效应。理论结果表明,... 文章理论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实际GDP、通货膨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溢出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存在汇率、信贷、信心、财富和资产组合再平衡等5种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面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货币供应量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而通货膨胀、短期名义利率在响应方向和程度上均存在异质性;面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名义利率、实际GDP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在各期响应程度上存在差异性,而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既呈现响应方向的不一致性,又呈现响应程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世界主要经济体 溢出效应 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论QE政策变化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毕玉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7,共13页
笔者通过对世界33个主要经济体建立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拟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美国实行QE与退出QE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其他同类研究方法相比,GVAR... 笔者通过对世界33个主要经济体建立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拟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美国实行QE与退出QE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其他同类研究方法相比,GVAR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将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相互联结,可以同时考虑多种经济冲击的跨国传导渠道及其冲击效应,能够尽最大可能挖掘现实数据隐含的经济关系。研究发现,当美国货币供给增速提升时,中国通货膨胀短期上升之后回复最初的状态。为应对可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中国降低货币供给增速,促使短期利率提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升值。美国在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下获得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上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外贸增长,从而仍然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正向拉动作用。当美国短期利率上升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时,中国短期利率上升,经济增速下滑,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美国退出QE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国际资本退出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总体来看这种负面影响并不足以为惧。值得我们警惕的主要还是中国经济自身运行过程中结构调整可能产生的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国际传导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量化宽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山桂 王健 +1 位作者 景霖霖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55,共9页
研究目的:刻画、解构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研究方法: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与网络分析工具。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呈现出高聚类、短路径的“小世界网络”特性。(2)地方政府住宅... 研究目的:刻画、解构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研究方法: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与网络分析工具。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系统呈现出高聚类、短路径的“小世界网络”特性。(2)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网络分为3个板块:板块1为“领导人”角色,板块2为“经纪人”角色,板块3为“谄媚人”角色。(3)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跨区域联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应该从跨区域联动视角,深化对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有效管控地方政府住宅用地出让价格的跨区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跨区域联动 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住宅用地 出让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加拿大气候变化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寇露彦 廖竞 +2 位作者 李学俊 吴昌述 熊建华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2年第10期13-18,共6页
南极冰川融化、飓风不断增加、海平面逐渐上涨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4个省份数据进行缺失值填... 南极冰川融化、飓风不断增加、海平面逐渐上涨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4个省份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后分析研究,建立一个考虑太阳辐射强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含水量、温度、降雨量等因素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析得出具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加拿大气温和降水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未来25年加拿大平均气温将达到15.0410℃,平均降水量达到2.09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VAR模型 气温预测 平稳性检验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叶阿忠 付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为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选取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元区主要国家、金砖国家及东盟地区国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油价及他... 为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选取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元区主要国家、金砖国家及东盟地区国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油价及他国进出口贸易量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均有影响,油价上涨对中国进口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效应;美国、日本进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相反,美国、日本出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两者都对中国进口贸易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外贸对贸易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反应比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更加显著。因此,国际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进口,阻碍中国出口;美国、日本两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显著,美国、日本进出口冲击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更具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日本外贸冲击,国际油价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中日贸易 国际油价 原油 能源物资 进出口贸易 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泡沫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
8
作者 陈依凡 叶阿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货币政策及信贷规模和房地产泡沫的动态关系,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不同经济变量的冲击对房地产泡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导效应。同时,... 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货币政策及信贷规模和房地产泡沫的动态关系,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不同经济变量的冲击对房地产泡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导效应。同时,为考察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泡沫的非线性影响,在模型中M2为非参部分,并根据偏导图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给定某个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冲击、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产生不同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在短期内具有区域性差异,在长期内趋于稳定;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泡沫呈现出非线性的影响,并且宽松和紧缩型货币政策在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泡沫的传导效率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外商直接投资 货币政策 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经济冲击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研究
9
作者 李沐然 杨媛 《江苏商论》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从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借助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方法,考虑了世界各国的交互影响来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 本文从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受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借助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型方法,考虑了世界各国的交互影响来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的新兴经济市场对我国影响更为显著,韩国、印度、中国香港发生宏观经济波动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基本上,中国对外贸易对韩国遭受冲击后的反应快且大,但受影响时间较短,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和印度贸易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冲击 新兴经济市场 进出口贸易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基于GVAR模型的“双循环”传导机制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冰 许文立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共22页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之一,其政策变动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GVAR模型分析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对国内大循环的价格水平影响最大...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伙伴之一,其政策变动对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GVAR模型分析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对国内大循环的价格水平影响最大;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但主要金融指标对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措施单位冲击的响应均不超过5%个单位;对外汇市场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均不超过0.5%个单位。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传导效应来看,一方面,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通过欧元区和美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日本商品市场通货膨胀以及英国商品市场产出增速等主要影响中国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但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其它领域的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中国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对自身存在相对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同步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传导欧洲央行量化宽松冲击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维护多边经济贸易体系,审慎管理国际资本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宽松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溢出效应 “双循环”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和美国信贷冲击跨境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融 陈浪南 黄守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16-2230,共15页
本文构建了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的GVAR模型,并用以考察中国和美国的信贷市场冲击对全球41个国家的不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紧缩性信贷市场冲击对本国实体经济有显著的负效应,但仅限于短中期;而美国信贷冲击对本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 本文构建了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的GVAR模型,并用以考察中国和美国的信贷市场冲击对全球41个国家的不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紧缩性信贷市场冲击对本国实体经济有显著的负效应,但仅限于短中期;而美国信贷冲击对本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相当大且持久的负影响.中国信贷冲击的跨国效应较小,且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中国信贷市场的本国冲击能解释中国产出近10%的波动,但无论是本国效应还是跨境传导,总需求冲击仍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市场冲击 跨境溢出效应 结构性GVAR模型 符号约束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