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方法及其适应性
1
作者 何金良 庄池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26-7439,I0025,共15页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雷击输电线路物理过程、先导发展模型参数选择、数值方法实现及模型验证,该方法能够全面模拟雷击发展的物理过程;最后,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影响线路绕击特性的因素,并讨论不同绕击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500 kV及以上的超特高压线路以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宜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雷电绕击。该研究可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运行事故分析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法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输电线路绕击率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晓彤 施围 刘文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7,共3页
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和雷电流入射角,以及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算例表明了绕击率的变化趋势。在杆塔合理的结构下调整杆塔参数,使绕击率减小,可为设计线路部... 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和雷电流入射角,以及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算例表明了绕击率的变化趋势。在杆塔合理的结构下调整杆塔参数,使绕击率减小,可为设计线路部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率 保护角 电气几何模型 输电线路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比例对架空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模拟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羽 文习山 +3 位作者 蓝磊 安韵竹 鲁海亮 杨跃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3-449,共7页
为了研究模型比例对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模拟试验的影响,采用操作冲击电压,分别对按1:80、1:40和1:25比例缩小的平原500kV典型线路模型进行了放电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了空间落雷点的绕击率分布图,并采用面积法计算了3种情况下的绕击... 为了研究模型比例对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模拟试验的影响,采用操作冲击电压,分别对按1:80、1:40和1:25比例缩小的平原500kV典型线路模型进行了放电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了空间落雷点的绕击率分布图,并采用面积法计算了3种情况下的绕击率,分别与采用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electrogeometric model,EGM)法、改进EGM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空间落雷点绕击的概率分布图与采用EGM法计算得到的绕击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采用高速摄影可以观测到当主放电击中避雷线(导线)时,避雷线(导线)上竞争失利的残余迎面流注。采用操作冲击电压进行了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所得到的各比例模型下线路的总绕击率相差甚远,放电分散性明显;模型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比例 雷电屏蔽 模拟试验 绕击率 电气几何模型(EGM) 改进E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塔横担侧向避雷针的绕击保护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志恒 赵斌财 +7 位作者 周浩 邓旭 龚坚刚 姜文东 王灿灿 王武军 孙可 王东举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177,共9页
为评估在杆塔横担上安装侧向避雷针的防雷电绕击效果,提出建立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侧向避雷针对导线的绕击保护距离,并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针对110~500kV典型杆塔线路的计算表明:侧向避雷针能较好地保护杆塔附近的重点... 为评估在杆塔横担上安装侧向避雷针的防雷电绕击效果,提出建立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侧向避雷针对导线的绕击保护距离,并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针对110~500kV典型杆塔线路的计算表明:侧向避雷针能较好地保护杆塔附近的重点绕击危险区域,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的绕击跳闸率。研究还表明,侧向避雷针对导线的保护效果会受到针杆长度和安装位置的影响,针杆的长度应大于2m,并且尽量架设在避雷线保护角较大的导线横担上。实际工程的运行经验表明,侧向避雷针确实可以在输电线路上起到较好的防雷效果,其有效性已得到证明。因此,对于雷害严重的高杆塔、山区输电线路,在杆塔的横担上安装侧向避雷针是线路防绕击治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避雷针 绕击 横担 杆塔 保护范围 电气几何模型 防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地线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志勇 余占清 +1 位作者 李雨 梁曦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2-628,共7页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减少地线保护角是降低绕击跳闸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超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种塔型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减少地线保护角是降低绕击跳闸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超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各种塔型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进行计算和对比,提出减小保护角的改造方案,对杆塔的力学性能进行校核,评估了减小保护角的经济费用,对比了减小保护角与其他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研究表明,绕击跳闸率与塔型和地形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同一塔型保护角越小绕击跳闸率也越小,但不同塔型相同保护角跳闸率差异可能很大;减小保护角对改善线路防雷性能的效果受地形影响明显;对比不同防雷措施的效果和成本可见,将地线水平宽度增加对改善跳闸率的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发展模型 输电线路 绕击 保护角 技术经济分析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地区500kV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蓝磊 邓维 +6 位作者 黄文武 胡京 文习山 郑家松 李广福 季征南 廖福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2-76,共5页
雷害是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南方多雷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频繁发生雷电屏蔽失效引起的跳闸,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采用1:40线路模型,通过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研究了500kV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 雷害是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南方多雷地区,超高压输电线路频繁发生雷电屏蔽失效引起的跳闸,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采用1:40线路模型,通过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研究了500kV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得到了500kV输电线路绕击概率的空间分布规律,近似为抛物线,并分析了影响绕击的各种因素,如保护角、导线电压、导线对地电阻、非垂直落雷等。试验研究结果对提高500kV输电线路的雷电屏蔽性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输电线路 雷电屏蔽 绕击 模型试验 平原地区 过电压及其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瑞芳 吴广宁 +1 位作者 曹晓斌 马御棠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绕击耐雷性能是评价输电线路雷击特性的重要指标。在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研究了沿线路方向上任一截面的导、地线与杆塔处导、地线的高度差及该截面对应的保护角的计算方法,结合任一截面的海拔高度给出了新的绕击... 绕击耐雷性能是评价输电线路雷击特性的重要指标。在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研究了沿线路方向上任一截面的导、地线与杆塔处导、地线的高度差及该截面对应的保护角的计算方法,结合任一截面的海拔高度给出了新的绕击耐雷性能的计算方法。以两个算列显示了笔者给出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单档距地形和最大绕击雷电流和雷击跳闸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防雷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耐雷性能 电气几何模型 最大绕击雷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姚陈果 王婷婷 +1 位作者 杨庆 司马文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6-533,共8页
准确评估特高压(UHV)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对线路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引入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可精确反映任意剖分区域导、地线弧垂及与大地实际相对高度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3维剖分模型。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实际应... 准确评估特高压(UHV)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对线路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引入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可精确反映任意剖分区域导、地线弧垂及与大地实际相对高度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3维剖分模型。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分析了我国晋东南—荆门1 000kV特高压交流示范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及绕击跳闸率随保护角、地面倾角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ZMP2型猫头塔最大绕击跳闸率为0.057 5次/(100km.a),ZBS2型酒杯塔最大绕击跳闸率为0.032 2次/(100km.a),两型杆塔的绕击跳闸率均满足设计要求,工程中可通过适当控制导、地线的弧垂来降低线路的绕击概率;山坡外侧导线更易遭受雷击,线路绕击跳闸率随线路保护角及地面倾角增大而大幅度上升;大电流绕击发生在距线路较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绕击 先导发展模型 雷电屏蔽 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考虑风偏、地形和工作电压的特高压交流线路雷电绕击性能 被引量:44
9
作者 袁海燕 傅正财 +1 位作者 魏本刚 赵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8-153,共6页
由于特高压线路本身的特点,雷电绕击是危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现有评估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EGM模型难以取得与线路实际运行经验相一致的结果。为确保我国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研究改进特高压架空线路的绕... 由于特高压线路本身的特点,雷电绕击是危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现有评估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EGM模型难以取得与线路实际运行经验相一致的结果。为确保我国特高压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研究改进特高压架空线路的绕击性能预测模型是当前我国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外已有成果,包括雷电对导线、地线和大地三者击距的差异、风偏影响、地形影响和导线工作电压影响等,提出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改进EGM。应用改进模型,对我国UHVAC试验示范工程初步设计的ZMP2和ZBS2塔型的线路进行了绕击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的增大,在只考虑导线工作电压峰值和考虑导线工作电压随相位变化这两种情况下,绕击跳闸率差别可达0.16次/100km.a,因此必须考虑雷击时导线工作电压相位的概率分布。随着风速和地面倾角的增大,绕击跳闸率呈加速度增长。杆塔为ZBS2的线路,在所考察范围内不会发生绕击跳闸,而杆塔为ZMP2的线路,只有当地面倾角小于10°时,才能满足特高压线路对绕击跳闸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线路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跳闸率 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研究(二):分析方法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曾嵘 何金良 陈水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10-2916,共7页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 防雷分析是对线路防雷性能和各种防雷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及防雷决策与设计的前提。为此,讨论了国内外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特别研究了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特性和绕击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提出了适当的线路防雷分析计算模型和方法。研究表明:在输电线路反击特性分析时,应建立充分反映输电线路雷电暂态特性的全波过程分析方法,绕击分析则应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选用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和分形模型。防雷分析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及雷电区域特性的影响,综合评估不同区域线段的防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反击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模型 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的防绕击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志恒 赵斌财 +3 位作者 周浩 龚坚刚 孙可 王东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5-913,共9页
为评估在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对输电线路的绕击保护效果,提出并建立了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计算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对110~500kV典型杆塔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侧向短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评估在地线上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对输电线路的绕击保护效果,提出并建立了三维的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计算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总结了其安装和使用的规律。对110~500kV典型杆塔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平侧向短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每根水平侧向短针的保护距离有限,其防绕击效果较依赖于安装数量;并且水平侧向短针对导线的保护距离受到导地线相对位置的较大影响,仅对部分保护角和塔头尺寸都较小的单回线路有效;而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水平侧向短针无法起到实质上的防雷保护作用;此外,安装水平侧向短针后还会对地线的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保护效果有限,适用范围较窄,限制了它在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中的应用,该防雷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侧向短针 保护距离 电气几何模型(EGM) 防雷 绕击 架空线路 避雷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绕击模拟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忠东 尚涛 张成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90-2096,共7页
为了研究±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绕击性能,指导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工作电压、保护角、地面倾角等因素对绕击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影响云... 为了研究±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绕击性能,指导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通过模型试验模拟了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工作电压、保护角、地面倾角等因素对绕击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统计的方法对影响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防绕击预放电避雷针的防雷效果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得出:正极性工作电压下,线路的屏蔽性能差,绕击率大,地面倾角和保护角增大时,绕击率随之增大;防绕击预放电避雷针可以有效地降低绕击率,建议在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 保护角 地面倾角 避雷针 概率 特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防绕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晓岚 杜忠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2-54,共3页
绕击是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此问题,分析并比较了目前输电线路绕击计算方法—规程法与电气几何模型法,指出电气几何模型将雷电的放电特性与线路的结构尺寸结合起来,很好解释了线路屏蔽失效现象,用于特高压的... 绕击是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此问题,分析并比较了目前输电线路绕击计算方法—规程法与电气几何模型法,指出电气几何模型将雷电的放电特性与线路的结构尺寸结合起来,很好解释了线路屏蔽失效现象,用于特高压的绕击计算中,并依据电气几何模型的原理提出减小1000kV线路绕击跳闸率的措施: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架设旁路屏蔽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保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转角耐张塔雷电绕击防护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贺恒鑫 陈维江 +3 位作者 殷禹 葛栋 张翠霞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8-3455,共8页
我国特高压变电站进线段同塔双回转角耐张塔采用刚性跳线,使得地线对跳线端部的保护角偏大,可能增加转角耐张塔的雷电绕击风险。为降低雷电绕击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雷电绕击先导发展3维模型。通过... 我国特高压变电站进线段同塔双回转角耐张塔采用刚性跳线,使得地线对跳线端部的保护角偏大,可能增加转角耐张塔的雷电绕击风险。为降低雷电绕击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雷电绕击先导发展3维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地线、跳线和导线最易产生上行先导的位置,获得了不同线路转角和地线横担长度时,刚性跳线的最大绕击电流和绕击闪络率。结果表明:只需控制地线对相邻档距导线的保护角满足≤–5°,即可保证刚性跳线单回闪络率满足≤0.1次/(100km·a)的要求,而无需对刚性跳线端部的保护角进行控制;SJ322P型杆塔外角侧地线横担长度可由电气几何模型推荐的36 m减小至28 m,内角侧地线横担长度可由27 m减小至25 m。相关分析结论已应用于1 000 kV锡盟—胜利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线路防雷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转角耐张塔 雷电绕击 3维先导模型 刚性跳线 上行先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安韵竹 蓝磊 +7 位作者 文习山 王羽 戴敏 李志军 叶奇明 鄂胜龙 陈文广 陈子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5-1389,共5页
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研究是线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观测的雷电梯级先导停滞时间,确定采用负极性20/2 500?s和负极性80/2 500?s两种操作冲击电压波形模拟雷电最后一击的放电过程,针对1 000 kV特高压线路SZ322型... 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研究是线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观测的雷电梯级先导停滞时间,确定采用负极性20/2 500?s和负极性80/2 500?s两种操作冲击电压波形模拟雷电最后一击的放电过程,针对1 000 kV特高压线路SZ322型杆塔开展了模型比例为1:12.5的大尺寸雷电屏蔽性能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线接地方式明显影响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正极性偏置电压将增大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负极性偏置电压将减小导线的放电被击概率;波头时间对放电路径影响不明显;导线被击概率随着线路保护角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为后续特高压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试验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屏蔽性能试验 特高压 大尺寸 接地方式 工作电压 波头时间 保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输电线路绕击暴露弧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贵书 康琛 +3 位作者 苏红梅 刘晓冬 贾伯岩 郑雄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1,共6页
对山区同塔双回线路的耐雷性能进行研究,改进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山区输电线路绕击率算法,通过引入新判据Rx计算暴露距离,对比Rx与雷电对地击距Rg大小,讨论不同雷电流对应下的暴露距离计算方法,并对典型山区同塔双回线路绕击率进行计算,... 对山区同塔双回线路的耐雷性能进行研究,改进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山区输电线路绕击率算法,通过引入新判据Rx计算暴露距离,对比Rx与雷电对地击距Rg大小,讨论不同雷电流对应下的暴露距离计算方法,并对典型山区同塔双回线路绕击率进行计算,得出保护角最大的相导线并不是最可能发生绕击的,绕击率的大小与导线高度、保护角、地面倾角有关。通过分析各相线路的暴露距离与雷电流关系,解释某相线路发生绕击的现象。研究结果对同塔双回线路的防雷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 雷击 绕击跳闸率 防雷 暴露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同塔混架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艳 孙树敏 +3 位作者 慕世友 师伟 孙秋芹 李庆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4-148,共5页
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线路走廊的缺失,使得某些特殊条件下的交直流线路同塔架设成为可能,而绕击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的交流同塔双回、直流双极以及交直流同塔混架的杆塔结构模型与参数,针对1000kV... 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线路走廊的缺失,使得某些特殊条件下的交直流线路同塔架设成为可能,而绕击是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的交流同塔双回、直流双极以及交直流同塔混架的杆塔结构模型与参数,针对1000kV交流特高压双回和500kV直流超高压双极同塔混架输电,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架杆塔模型。针对交流双回和直流双极的同塔混架线路,采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考虑长间隙放电特性和导线工作电压的影响,同时纳入极线和相线之间的相互屏蔽关系,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进行了分析。基于构建的ATP-EMTP仿真模型,获取了直流极线和交流相线的绕击耐雷水平。通过编程计算,分析了不同杆塔呼称高度、地线保护角和地面倾角等参数对交流、直流线路各自绕击跳闸率的影响,为改善交直流同塔混架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同塔混架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耐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及其防雷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如虎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基于Whitehead电气几何模型原理对输电线路防雷提出如下建议:伸入城市的110kV或220kV线路可以不设架空避雷线,并将导线稍为抬高,以减少输电线路的成本和其电磁场对居民的影响;在保证足够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保护和种植线路下面的灌木有利... 基于Whitehead电气几何模型原理对输电线路防雷提出如下建议:伸入城市的110kV或220kV线路可以不设架空避雷线,并将导线稍为抬高,以减少输电线路的成本和其电磁场对居民的影响;在保证足够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保护和种植线路下面的灌木有利于防雷;对跨过雷电活动频繁山谷的输电线路,可以另拉一条与线路平行的钢绞线作为侧面架空避雷线,以防止侧面雷击。还建议用屏蔽效率作为杆塔和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的指标;并按杆塔所在地面倾角的大小或不同雷电日地区选择合适的保护角塔型,使同一条线路具有基本一致的屏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防雷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露弧投影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韬 文远芳 +2 位作者 陈敏 李健 马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无法解释按负保护角布置避雷线时线路仍存在绕击的事实,在考虑地面倾角和雷电入射角影响的前提下,推导了基于线路几何坐标的最大击距和暴露弧投影长度计算公式,构建了一套基于暴露弧投影模... 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无法解释按负保护角布置避雷线时线路仍存在绕击的事实,在考虑地面倾角和雷电入射角影响的前提下,推导了基于线路几何坐标的最大击距和暴露弧投影长度计算公式,构建了一套基于暴露弧投影模型的绕击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典型电压等级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分析了击距系数、避雷线保护角、地面倾角等因素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暴露距离与暴露弧投影两模型计算绕击跳闸率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线路运行经验,运用暴露弧投影模型并可解释负保护角时仍存在绕击的事实,是一种先进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弧投影模型 雷电先导入射角 地面倾角 绕击 架空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避雷针在35kV线路中的防雷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石林 冯彦钊 张明 《云南电力技术》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三维EGM模型,Eriksson的雷击距公式对35 kV配电线路绕击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单回35kV配电线路能实现绕击防护的侧向避雷针的有效长度。对于35 kV同塔多回线路,侧向避雷针安装部位距导线越远,对该导线的绕击防护效果越差... 采用三维EGM模型,Eriksson的雷击距公式对35 kV配电线路绕击进行了建模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单回35kV配电线路能实现绕击防护的侧向避雷针的有效长度。对于35 kV同塔多回线路,侧向避雷针安装部位距导线越远,对该导线的绕击防护效果越差;线路保护角越大,侧向避雷针安装于该线路时的保护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配电线路 侧向避雷针 绕击 保护距离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